查看原文
其他

在深圳,GDP从来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个结果

2018-03-27 深圳梦

 原标题:深圳为什么在GDP上如此低调?


深圳人对GDP的态度,在外人眼里,一直有着谜一样的不解。

最近几年,有关深圳GDP的新闻,让深圳在各种媒体和自媒体上频频“上头条”,然而,在深圳的主流媒体上,这些消息永远处理得很谦虚,很平淡,甚至干脆就不存在。


        


这里仅列举2014年以来的“五波”热炒深圳GDP的事件。


        ——深圳GDP成为热点新闻的第一波,印象当中,来自2014年。因为2013年,深圳人均GDP超过了台湾,两岸媒体把这个话题炒出了一个小高潮,特别是台湾媒体,用的标题非常吓人,“一个深圳打败整个台湾”,“深圳GDP连超台湾,企业家感叹台湾已失去吸引力”“台湾经济错过了什么”。然而,这样的新闻在深圳本地媒体并未掀起特别的波澜,大家报道的只是统计局长在2014年深圳一季度经济社会运行情况通报会上说的一名话:“2013年深圳人均GDP为22113美元,超过台湾地区,逼近韩国。”


        ——深圳GDP集中报道的第二波,来自2017年。2017年12月5日下午,广东省统计局在官网发布“关于改革研发支出核算方法修订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数据的公告”,宣布深圳市的GDP已在2016年超过了广州。消息一出,各大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立即将消息爆炒一番。然而,在深圳,只有深圳特区报在二版刊发了一则300多字的小消息,题为“省统计局发布《修订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数据公告》,深圳2016年GDP为20078.58亿元”,对于超过广州,只字未提。


        ——关于深圳GDP的媒体报道第三波,来自今年1月中旬,广州、深圳两市2017年GDP数据出台,深圳超过广州,又引发了媒体一轮热炒。但在深圳,本地媒体未见任何炒作,依然是低调,低调,低调。


        ——关于深圳GDP的媒体报道第四波,来自今年2月下旬,广东GDP十强区出炉,前十名里深圳有5,前五名里深圳占4,南山区名列第一。然而,这么牛的消息,在深圳的主要媒体上,竟然未见报道。


        ——关于深圳GDP的媒体报道第五波,就来自几天前。核心是深圳2017年GDP到底有没有超过香港。2月28日,港府统计处发布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26626.37亿港元。当天下午,有媒体根据当天汇率计算得出:深圳GDP首次超过香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总量第一的城市。然而,这一次深圳没有继续低调。3月1日晚间,深圳市统计局就进行了回应,认为深港GDP对比不应用当天汇率,而应该用2017年的平均汇率,照此计算,深圳与香港的GDP尚差611亿元,结论是深圳还未超香港。


唯一的一次高调声明,结论仍然是低调。


        按照通常的理解,这种编都编不出来的好成绩,应该大肆宣传才对。深圳为什么在GDP上如此低调?或者更进一步地说,一个不把GDP挂在嘴边的城市,为什么总能拿出让人艳羡的成绩单?也许,回答这样的问题,才能理解深圳的低调。


首先,深圳是一座重大局,不争小利的城市。


        什么是大局?就是国家提出的大政方针,就是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什么是小利?就是所有与国家的大趋势、大格局不相兼容的地方利益。深圳重大局,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战略、任务、目标,深圳从来都很高调,总是能够率先落实,率先探索,率先取得成效,当然,也会率先享受“早鸟红利”。前几年,国家提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广东省提出腾笼换鸟,深圳不仅是认真执行,而且是创造性地执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智能产业,深圳努力捕捉一波又一波的新机遇。终于,这些新产业成功接棒,深圳不仅成为转型升级的典范,而且新产业也实实在在成了推动GDP的新引擎。可以想象,如果深圳当初仍然放不下部分落后产能的那点GDP,深圳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

        

        重大局自然就有重大局的好处,新经济的高地可以抢先占领,国家的各种改革试点会花落深圳。党的十九大之后,深圳又提出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围绕这一核心目标,提出了“九大战略任务”。可以想象,这种从大局出发的眼光和担当,会为深圳在新时代走在最前列、在新征程勇当尖兵提供新的保证。


        在刚刚结束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东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市委常委会立即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要逐条对照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以“走在最前列”标准抓好贯彻落实。正是这样一种重大局,挑重担,闯新路的精神,决定着深圳的站位,决定着深圳的未来。


深圳是一座重实际,不争虚名的城市。


        深圳不仅受广东人“闷声大发财”的传统文化影响,小平同志“不争论”的大智慧在深圳更是深入人心。这些年来,深圳身上背了多少无端的指责和误解,已经很难数得清楚。但是,深圳人不会为这些事情辩解和争论,因为历史最终是用事实说话。

        就以深圳这些年备受指责的制造业外迁来说吧,“制造业逃离深圳”,“产业空心化”,“华为中兴逃离深圳”⋯⋯诸如此类的消息,过不多久就会重来一轮。可是,看看2017全国工业百强区排行榜,深圳有四个区上榜,南山区名列第一,龙岗区名列第二,宝安区名列第九,福田区名列四十。面对这样的成绩,还能说深圳产业空心化吗?华为所在的龙岗区GDP增速在广东省十强区中排名第一,如此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华为研发投入和产值的高速增长,有了这样的数据,深圳还要去打华为是否逃离的口水仗吗?


深圳是一座重长远,不争一时的城市。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深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上,深圳提出全面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打造全球城市版图中的“璀璨明珠”。深圳为何能有这样的底气,提出如此大气磅礴的目标?原因很简单,作为一座向来重长远,不争一时的城市,深圳的过去,已经为深圳的未来走向打下了厚实的根基。

        

        △△△ 数据:读创整理       制图:刘逍宇


        在十几年前,我们常说,人才是深圳的短板,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是深圳的短板,高等教育是深圳的短板。可是,发展到今天,局面已完全改观。以人才为例,1999年以前,深圳没有院士,现在,深圳有近30名全职院士,仅仅是南方科技大学,就有10名全职院士。以高校为例,近几年来,深圳新建和引进了一批高质量大学,其中,深圳通过引进和合作,用不了几年,就会成为一流高校数量仅次于北京的城市。以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为例,深圳不断有大动作,去年提出实施“十大行动计划”,今年提出建设大科学装置群。因为深圳厚植了面向未来的根基,深圳能够在快车道上高速飞驰,就是一个自然的结果。


深圳是一座要GDP,不唯GDP的城市。


        尽管很多地方都把“不唯GDP”挂在嘴上,但是,像深圳这样,用法制化的规定,认真落实“不唯GDP”的城市,并不多见。在深圳,有的区考核GDP,有的区不考核GDP。像东部的大鹏新区,曾被评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之一,新区成立伊始,就明确规定不考核GDP,而是考核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在山海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并重的盐田区,则是既考核GDP,又考核GEP。深圳的这些做法,后来在中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的绿色发展中得到了政策和理论的支持。

        

        可见,在深圳,GDP从来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个结果。当一座城市多少年如一日,坚持做对的事情,坚持做面向未来的事情,自然会有一个好看的GDP。

        理解了这许多,深圳对GDP的低调,就不再是一个谜。


来源:读创、深圳发布

相关阅读:

定了!2017年深圳GDP达22438.39亿元,全国第三!但有个知识点很多人不知道

深挖深圳GDP猛料:不是深圳不行了,而是你产品不行了!又一波新产品成倍增长

重磅!深圳各区2017年GDP排名曝光!十区成绩单全面放榜!

最新!深圳2017年GDP超2.2万亿元!一图读懂政府工作报告,2018深圳这样干!

2018深圳的空气中都是GDP的味道,但深圳市长陈如桂一口气指出深圳9个短板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