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规划出台前夕,深圳还在谋划两件大事:前海+珠海,深湛通道要来了……
粤港澳规划出台前夕,听官方畅想深圳未来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何时出台,成为深圳人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在规划出台之前,7月11日,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规划师邹兵在《第八届深圳房地产盛典城市更新专场论坛》上,精彩演讲了《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深圳市城市发展与规划》,带大家一起畅想了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下的深圳发展,干货满满:
邹兵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圳向西的通道需要不断加强,除了深中通道,现在还在谋划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从前海联系珠海,联系方式是海底隧道还是架桥没有确定;第二是深茂高铁,以后深圳到湛江可能有更快的直达通道。
而对于公众关注的港珠澳大桥谋求未来双Y格局话题,邹兵坦言,从经济上和工程可行性上来说,有很大难度。
邹兵在演讲最后特别提到了落马洲港深科技创新园,表示香港正在发展北部经济带,这意味着深圳会有深圳河整体发展策略,而重要的突破口就是落马洲港深科技创新园。保税区、皇岗口岸3平方公里土地迎来新发展机遇。(深圳房地产信息网 晶晶乐道)
以下为演讲总结(往下拉,干货满满):
城市更新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衔接
这是深圳特色,走在全国前列
什么是城市?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明确将城市分为五类七档。现在中国大概有10个左右超大城市,深圳位居其中,此外还有重庆、武汉、北京、上海、天津、苏州等,全世界大概有40个左右超大城市。
什么是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现在,深圳也在做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有多重要呢?举一个例子,各地政府乐此不疲地争国家中心城市,包括东部一省举全省之力要把省会打造成国家中心城市。可见,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意味着资源、政策、用地指标等。
建立一个与法定的城市规划体系相衔接、相对应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体系,这是深圳特色,走在全国前列。更新单元规划一旦完成审批手续,就会变成公共契约,开发企业不能随意调整。
回顾深圳三版总体规划,具有前瞻性
回顾深圳规划历史,深圳发展规模大大超过规划预期,这个过程中,深圳始终坚持多中心组团结构。这里可以看到,从1982年到现在,深圳当时对人口的预测和实际人口值有很大差别,但深圳运行良好,说明深圳规划的前瞻性。
30余年来,深圳的城市性质在不断演化,从最早的经济特区,到1996年的经济特区+华南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到2010版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城市。回顾深圳三版总体规划:
86版总体规划:弹性规划,以经济特区为规划对象,确定了东西向三条干道,北边的北环、中间的深南大道、南边的滨海大道,首次把深圳作为一个大城市进行规划,确定为110万人口。
96版总体规划:第一次把规划覆盖至深圳全市范围,确定了三条放射性轴线,中部梅观高速,西部广深高速和广深公路,东部龙岗大道。
2010版总体规划:这次的总体规划奠定了目前的发展格局,三条发展轴线与96年总体规划有延续性,但同时指向香港。另外,三条发展轴线依托高速公路,与轨道交通结合。并确定几个重要发展地区,在罗湖、福田的基础上确定了前海中心,特区外四大新城,包括龙华、光明、坪山、龙岗大运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要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格局上来看,有三大城市群,北边是京津冀,中间是长三角,南边是粤港澳。粤港澳,在国家战略格局的分工上是影响东南亚,带动南中国海的发展。
从广东省空间发展格局上看,广东省分为四大板块:粤东板块、粤北板块、粤西板块、珠江三角洲板块。珠江三角洲地区集中了80%以上的经济总量,广东省的发展引擎就在珠江三角洲。
十九大报告中,粤港澳大湾区不是放在区域一章,而是放在加强祖国统一、维护港澳繁荣稳定,未与京津冀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放在同一章节,说明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质是要为港澳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现在,四方(香港、广东省、澳门、国家)共同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这意味着香港、澳门的发展纳入国家的发展整体格局中。四方每年会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年度重点工作,由国家发展委征求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澳门特区行政区政府以及国家有关部门意见达成一致后,共同推动落实。
更多通道连通珠江西岸,是深圳努力争取的目标
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态势,从南面看,是南中国滨海发展主轴;向东是潮汕地区、厦门,联系海西城市群;向西通过湛江到海口,直通南宁,与北部湾城市群连成一个整体;向北有京广发展轴和即将通车的赣深线,北边还有第二发展轴,到湖南、湖北。
向西边有一个重要节点,一是通往贵阳,一是通往南宁。现在所有通往桂林和南宁的高铁都要到广州换乘,广州南站很快会趋向饱和,未来可能在江门附近建一个新的高铁站,串接贵阳、南宁,深圳以后通向西边的出行方向可以避免一定要到广州。
无论如何,深圳向西的通道是需要不断加强的,对于深圳来说,往西边的联系,珠江东西两岸的协同非常关键。
香港2030+发展战略提出的重要发展方向,是香港岛、九龙东、大屿都会区,另外有几个发展带,东部发展带、北部经济带和西部经济走廊,通过大屿山联系红水桥,与西北通道有很密切的联系。
莲塘口岸预计2018年开通,开通之后东边有知识科技走廊,北部规划新的经济带。香港规划至少从发展思路来看,已经开始向北了,主动对接珠三角的发展。
对于环珠江口湾区发展格局,港珠澳大桥想要谋求未来双Y格局,从经济上和工程可行性上有很大难度。
除了深中通道,两件事仍在谋划中,一是从前海联系珠海,联系方式是海底隧道还是架桥没有确定;二是深茂高铁,以后深圳到湛江可能有更快的直达通道,可以弥补深中通道只是公路桥、不是铁路桥的缺憾。
更多的通道连通珠江西岸是深圳努力争取的目标,深中通道开通肯定能大大改善东西岸的交通,但是,如果居住在中山,来深圳就业,每天开车上下班,显然从经济和时间上都不现实。所有必须有大运量、快速轨道才能真正解决深圳和中山、珠江西岸一体化的居住就业问题。
深圳大都市圈的构想,或许叫“深莞惠”
深圳市域中心城的面积非常小,深圳建设开发强度超过1,东京是0.8,新加坡0.51,香港是0.97,深圳平均开发强度比香港还要高。
深圳交通越来越拥堵的原因在于,中心城区功能过于集中,职住分离加剧。从2000-2010年,原特区内居住比例下降,就业岗位上升,大量潮汐交通给城市空间造成重大影响。另外,原特区内很多低成本的居住空间——城中村被拆除。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呢?东京都市圈16380平方公里,约3760万人。深圳+东莞+惠州的面积是15800平方公里,实际人口3300万,与东京都市圈的面积惊人的相似,这可能是未来大都市圈的整体构想。
如果以50公里为半径来划圈,可以涵盖东莞的全部和惠州的部分地区,与上海范围基本是一个尺度。
保税区、皇岗口岸3平方公里土地
是落马洲港深科技园深圳发展的重要节点
深圳总体规划与香港2030+的发展相互联系,罗湖福田中心依托广深港高铁,东部通道与香港核心区联系,西部继续与东大屿都会区构成发展走廊。更重要的是北边的联系,香港在发展北部经济带,这意味着我们有深圳河整体发展策略,现在重要的突破口是落马洲港深科技创新园。
虽然河套地区已经明确由香港主导开发,只有0.8平方公里,但深圳河北岸靠福田保税区,福田皇岗口岸周边加起来有3平方公里,这是达成高度共识的落马洲港深科技园深圳发展的重要节点。
广深科技走廊规划一旦与香港联系在一块,变成广深港科技走廊,深圳的战略意义就不同了。而落马洲港深科技创新合作区或许仅仅是一个序幕,或许可以大胆畅想,沿着深圳河,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大框架下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构筑一个新的深港合作的重要合作区。
另外,对于东进战略,邹兵认为分为“大东进”和“小东进”。“小东进”,指的就是公众熟知的,在龙岗、坪山、盐田、大鹏四区加强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新的发展极。而“大东进”,指的是在深莞惠、汕尾、河源3+2经济圈范围内推进功能和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高标准建设深汕合作区,才是构建深圳大都市区的总体发展战略精髓。
来源:深圳房地产信息网 晶晶乐道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