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交通又要开挂了!机场T4航站楼越来越近啦+6号地铁支线预计2022年竣工+12、13号线将全面动工+首条“海绵路”投入使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是从前
而现在
用父亲的话说
“不就是跑一趟机场嘛”
嗯,是的
乡愁如今是一张登机牌
我在这头,家在那头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需求
促进机场业务发展
拟于2020年启动T4航站楼建设
根基打牢是建楼关键
于是乎便有了
T4航站区软基处理工程
▲工地上共设有80台雾炮机,配备7台移动雾炮车,防治工地扬尘
据《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总体规划》
(2014版)预测
↓ ↓ ↓
2020年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4500万人次/年,
2025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5200万人次/年,
2040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6300万人次/年。
然而,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机场运送旅客已达4516.1万人次,旅客吞吐量位列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的内地机场第五。
软基处理工程既要达到
深圳机场集团提出的场地技术要求
又要确保地下轨道的安全
尤其是对运行的地铁11号线和
在建的穗莞深城际铁路
必须进行严格的保护
不能有丝毫的扰动
项目组经过了漫长而周密的探讨
经专家反复论证及地铁的安全评估
决定在地铁隧道范围采取桩基盖板方案
为减小噪音和震动
不对轨道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
桩基施工均采用了全套管成孔工艺
根据项目目前进度
今年年底
即可完成这片深圳最严格的
轨道保护区域的桩基盖板施工
6号地铁支线预计2022年竣工,在光明设4个车站!
今天小编
再和你说说光明区
另一“铁”——地铁的建设
今天先来说说
轨道6号线及6号线支线
轨道6号线是光明新区首条地铁线路,是深圳市重点工程项目,也是百万生活在光明这片土地的居民日夜期盼的惠民工程。
深圳地铁三期二阶段工程及四期工程
位于光明新区范围内的
轨道6号线一期工程
以及
轨道6号线支线工程
地
铁
轨道6号线
轨道六号线
光明首条地铁
轨道6号线一二期总长49.3公里,串联宝安、光明、龙华、福田片区,可通过换乘4号线联系香港地区,通过换乘6号线支线联系东莞地区,对于推动深圳中西部发展轴建设和打造莞深港都市圈具有重要意义。
轨道6号线一期工程,位于光明新区范围内的有长圳站、观光路站、光明大街站、翠湖站、光明新城站、楼村站、南庄站、公明广场站、合水口站、薯田埔站共10站及其区间。
目前工作进展
截至目前,6号线光明段已完成全部土地整备工作,主体工程进入收尾阶段,10个车站已有6个车站主体工程完工,剩余4个车站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均超80%,工程计划在2020年5月28日建成通车。
地
铁
轨道6号线支线
轨道六号线支线
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位于深圳市光明区,起点设在6号线翠湖站东侧(翠湖站为两线换乘车站)、终点位于公常路深莞边界,连接光明中心区和光明北区、中山大学,与规划建设的东莞1号线南延线衔接,包括4站4区间:翠湖站(原荔林站)、新明医院站、中山大学站、武汉大学站。
★该工程计划2022年开通试运营,已于2018年1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
目前工作进展
目前,6号线支线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前期工程和全面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围绕绿化迁移、管线改迁、交通疏解、绿色施工、安全教育培训等前期工程,并加强党群工作,做好共建联控,做好全面开工前的各项准备,打造和谐工程。
绿化迁移和围挡安装
绿化迁移
围挡安装
新明医院站、中山大学站、武汉大学站3个车站已完成绿化迁移的占道挖掘手续,其中新明医院站、中山大学站已完成绿化迁移,武汉大学站绿化迁移完成50%,3个车站累计移栽树木1157棵。
管线迁改和交通疏解
▽地下管线标识
▽给水管焊接安装
△挡土墙土工布覆盖
洒水养生
△人行道拆除
目前全线已有3个车站完成占道审批↓↓↓
★新明医院站新建机动车道基础完成100%,新建人行道完成67.95%;
★中山大学站中央绿化带东西两侧新建机动车道完成,新建人行道完成11%,车站北侧挡土墙砌筑完成63%,给水管改迁沟槽开挖、给水管安装完成22%;
★武汉大学站新建道路路槽开挖完成100%。
绿色施工,严格落实七个100%
现场降尘及地面清洗
三级沉淀池及洗车槽
场地裸土覆盖
雾炮机降尘
6号线支线严格落实“7个100%”,做到绿色施工:施工围挡及外架100%全封闭,出入口及车行道100%硬底化,出入口100%安装冲洗设施,易起尘作业面100%湿法施工,裸露土及易起尘物料100%覆盖,出入口100%安装总悬浮颗粒物在线监测设备。
6号线支线建成后将
互联互通深圳、东莞两市轨道交通网
促进深莞一体化发展
以后大伙儿去东莞就会更加方便啦~~
来源:深圳光明、深圳市轨道交通
深圳市轨道办与宝安区政府第一次联席会顺利召开!
大力推动地铁12、13号线进入全面动工阶段
轨道交通四期工程12、13号线
是广东省2018年重点建设项目
是深圳市的民生实事工程
同时也是市民所关注的热点
近期
市轨道办与宝安区政府第一次联席会顺利召开
有力推动地铁12、13号线迅速进入全面动工阶段
8月17日下午,深圳市轨道办与宝安区政府召开了深圳地铁12号线第一次联席会,共同研讨近期需重点协调解决的地铁12、13号线工程建设问题。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市轨道办主任李福民,宝安区副区长朱恩平,市轨道办、市水务局、宝安区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中国电建、中国建筑、地铁集团、设计单位、水务集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李福民主持。
会议首先由地铁集团对12、13号线工程推进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汇报,主要涉及宝安区征地拆迁、规划报建和临时用地审批等问题。朱恩平副区长、宝安区相关部门和街道负责人对地铁12、13号线工程建设过程中问题进行了发言和回应。
随后,会议参会各方就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分析,议定了多个问题解决方案,逐站明确了施工进场计划和拆迁目标完成时间节点,有力推动地铁12、13号线迅速进入全面动工状态。
会上,李福民对宝安区政府长期以来大力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表示感谢,指出,自地铁12、13号线开工以来,宝安区政府对项目驻地建设、征地拆迁、绿化迁移、管线迁改和交通疏解等工作的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他强调,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工作要求,为充分利用下半年施工的黄金季节,加快地铁12、13号线工程建设,与宝安区政府共同召开本次联席会议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扎实推进2018年下半年各项建设任务。
12号线预计2022年底开通试运营
地铁12号线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宝安区,线路全长40.560km,全线采用地下敷设方式。线路起自南山区左炮台站,自南向北穿越南山中心区、宝安中心区、福永片区、大空港及会展片区,终至宝安区海上田园东站。
全线共设车站33座,其中换乘站18座,正线区间32个,出入场线、出入段线区间各一个、12/5联络线区间一个,全线设一场一段(机场东车辆段、赤湾停车场),新建创业路、灵芝主变电所2座。本项目计划2022年12月31日开通试运营。
12号线中山公园站围护结构施工
目前,深圳地铁12号线正处于抓前期、保开工的关键阶段,主要是进行项目驻地建设、办理临时用地的相关手续、现场踏勘、测量、围挡、绿化迁移、管线迁改等前期工程施工
13号线预计2022年底通车试运营
地铁13号南起深圳湾口岸,主要沿科苑大道-同发路-沙河西路-宝石路-田心大道敷设,由南至北穿过南山区、宝安区,该线通车后,将串联南山深圳湾总部基地、科技园、西丽高铁枢纽、留仙洞总部基地、白芒科研机构以及宝安石岩片区,成为西部偏东的重要交通线路,对于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乃至整个深圳南部的城市规划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全线长约22.45km,设站16座,其中换乘站12座,全为地下线,线路两端均预留延伸条件。沿线设内湖全地下停车场,出入线与后海站接轨。
13号线管线改迁
深圳地铁13号线自开工以来,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姿态全力推进地铁工程的开展。当下正值保工期的关键时期,13号线各项工作正步入白热化阶段,全面大干的氛围已逐渐形成,无论是前期工程的项目驻地建设、绿化迁移、管线改迁等,还是主体工程的围护桩等,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来源:深圳市轨道办铁路拓展处
下雨时吸水、蓄水,
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
作为深圳中心城区
首条海绵路——登良路
引起了市民关注。
这条路到底啥模样,
运用了哪些“黑科技”,
有什么功能?
登良路位于南山后海中心区,西起后海滨路,北至海德三道,沿线与中心公园路、科苑大道、创业路、海德一道、海德二道相交,路线全长1.208公里。
登良路是深圳中心城区的首条海绵型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与主体设施同时设计、施工,于2014年5月正式动工,2017年9月竣工。
深圳中心城区首条海绵路——登良路投入使用。
已投入使用的登良路双向四车道,道路两边和中间均设有绿化带,路面车水马龙。一眼望去,与普通道路相比,并未发现路面有何不同。市建筑工务署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条海绵路隐藏的“玄机”就是:透水路面以及由绿化带形成的雨水花园。
什么是海绵路,吸水、蓄水体现在哪里?市建筑工务署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海绵路设计主要体现在渗、滞、净、排四个方面,海绵型道路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绵路的路面采用的是快速透水混凝土,路面下方是砾石层、素土。下雨时,雨水会快速通过透水路面渗入地下,可以避免路面积水,人行道、自行车道铺设的也是这种透水混凝土。工务署的工作人员在向记者介绍的同时,还拿出一瓶水倒在地面,瞬间水已经渗入地下,几乎不留痕迹。
降雨较强时,未能迅速渗入地下雨水还能通过路沿的入水口排入两侧的绿化带。“这不是简单的绿化带,是雨水花园的一部分。雨水花园也是海绵路的精髓所在,海绵吸水、蓄水的主要特点就体现在雨水花园。”顺着工作人员指向的位置,记者看到,绿化带的植物以本地耐旱灌木和乔木为主,以“乔-灌-草”多层结构模式、自然式群落组合配置。据悉,这条海绵路的绿化面积约达18450平方米。
雨水花园地表为植被,土壤也非常“有讲究”。
植物种植土采用混合土,由当地土、沙土、椰糠和水厂底泥混合而成,有机物质含量控制在8%~10%的范围内,渗透率大于每分钟25.4毫米,充分保证雨水花园、自然排水系统内的地表积水在24小时内渗透至底部碎石层。让绿化带形成一个“水池”,使雨水能够留在绿地内,不进入道路雨水沟。
种植土下面还铺设透水土石布,下方为碎石层,土石布可以阻隔上方的种植土流入碎石层。碎石层埋设排水盲管,上部使用管顶加盖溢流口格栅的溢流管。
“通过种植土渗入的水可以滞留在底部碎石层,但达到饱和时,路面会出现积水,积水会通过溢流管流入市政管网,这就是海绵的特点,吸水、蓄水。”工务署的相关负责人解开了记者疑惑,干旱季节,砾石层涵养的水源能向上供给植物所需的水分,减少人工浇水量,有效收集利用雨水,保证植物生长。
考虑到深圳的降雨特点,这条海绵路按照25年一遇最大日降雨量387毫米设计。
为了防止雨水冲刷,在雨水进入排水设施的入口处,均设置了防冲刷层——砾石层或卵石层。
与此同时,在1.2公里长的线路上设置了3个流量观测点与水质监控点,以便观察海绵设施的实时运行效果。
目前正值汛期,登良路建成以来,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路面、雨水花园运行情况良好,在雨季中未出现滞水现象。
截至目前,工务署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共计25个。其中,建筑与小区项目17个、公园绿地项目4个、市政道路项目4个。
登良路市政工程是我市海绵型道路的示范项目,作为目前深圳市中心城区第一条低影响开发建设的道路,即“海绵路”,将为其他项目建设提供示范效应。
▌拓展阅读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它将有利于提升城市雨洪管理能力,削减城市地表径流污染,促进雨水资源有效利用。
来源: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李秀瑜 文/图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