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校建设进展:现有13所大学+深大堪称“全球进步最快”,南科大广东前三中国最好大学+在2025年将达到20所!
深圳将会有多少个大学?在2025年将达到20所!
谈起深圳,
高等教育一直被视为
与城市地位不相匹配的短板。
那么,现在深圳有多少在校大学生?
高校又有多少所呢?
4月公布的统计公报给出的数字是9.67万人。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深圳各大高校迎来新生,
在校大学生将首度突破10万人。
3300人的增量从何而来?
未来还会继续增加吗?
下面一起来解读深圳高等教育的“密码”
▼
▲港中大(深圳)校区内,风景优美。
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登 摄
三所高校
新增学生超3000多人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今年新入学人数是1700人;
哈工大(深圳):今年新招760人;
深圳技术大学(筹):今年依托深圳大学招生800人。
再加上深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的增量,在这个开学季一举让深圳在校大学生人数提升了至少4000人。
2025年深圳高校将有20所左右,在校生达到25万人。1983年,深圳大学成立,占地面积1.44平方公里;2017年,随着西丽校区启用,深圳大学后海、西丽两个校区的校园总面积达到了2.82平方公里……校区面积的扩大,是深大飞速发展的缩影,也是深圳高等教育版图不断“扩张”的写照。
25年间,深圳的高校布局已经由点及面,形成了集聚效应。目前,深圳已经形成了南山、龙岗两个大学城,一东一西,比翼双飞。未来还会有哪些大学城?按照深圳的规划,明确提出高校数量要在2025年达到20所,更多教育资源集中、与产业紧密相连的大学城(园)将逐一浮出水面。
截至今年6月,深圳市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深圳全市现有高校13所。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广播电视大学,细数13所高校的名单,当中有“新人”,也有“老校”。在这份名单之外,还有深圳技术大学正在申请“去筹转正”。
几所“新”高校,魅力十足。深圳技术大学(筹)去年依托深圳大学招收了第一批217名学生,今年继续依托深圳大学招生,规模却一举扩大至九个专业800人。
2018年,哈工大(深圳)用单独的招生代码18213招生,本科招生省份增加至18个,本科招生总数增至760人,本科招生总数、招生省份数量、招生专业大类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今年,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开始第三年招年,新生人数达到1700余人。
扎根深圳的名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本科招生人数今年首度突破千人,达到1146名。
与“新”高校的飞速发展相比,传统“老”校的稳步前进更有说服力。作为深圳市历史最久的综合性大学,深圳大学2015年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综合实力和学术表现提升显著,已经成为全球进步速度最快的大学之一、全球极具创新活力的大学之一。2016年,深大招收本科生7100人;2017年,这个数字增长到7400人。2018年,深大招生总计划略有增加,外省计划增加约100人;新增了两个招生省份;新增了6个招生专业;新增了广东省提前批录取批次……
▲中大深圳校区“迎来”1700余学生(图自深圳晚报)
广东省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在哪?答案是深圳。比数量增长更重要的是,深圳生源的“含金量”不断提升。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深圳高等教育已经抢占招生“制高点”。
今年是港中大(深圳)本科招生工作开展的第五个年头,招生分数逐年升高,连续三年成为广东省内院校中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2018年,港中大(深圳)的内地本科生生源质量再次实现跨越式提升。理科平均分超过各地一本线133分,文科平均分超过各地一本线82分;15个省的文科最低录取分排位在前0.5%,15个省理科在前1.5%以内,英语平均分高达138分。
港中大(深圳)在提前录取批次中独占鳌头,而在普通本科的录取批次中,深圳也出现了一匹超越“老大哥”中山大学的“黑马”,理科投档线高达614分,居省内高校之首。这匹“黑马”,就是哈工大(深圳)。今年,哈工大(深圳)首次以单独招生代码(18213)招生。结果,该校投档分614分,超出中山大学7分,省内录取最低排名5559,成为广东优秀考生的第一大“吸金石”。
耐人寻味的是,在国内多个省份,包括黑龙江本省,哈工大本部的招生分数都不及哈工大(深圳)。这种现象,在高等教育界并不多见。业内人士分析,这除了哈工大本部的外部环境以外,哈工大(深圳)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都可媲美本部。另外,和很多大学的“分校”不同,哈工大(深圳)学生毕业所获的文凭和本部“含金量”一致。对于考生来说,既不担心选择深圳导致文凭缩水,而且又有深圳城市的魅力加持,自然使得哈工大(深圳)的吸引力更高。
近日,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传出消息,该校今年正式招收“生物学”和“俄语语言文学”两个学科专业共10名博士研究生。虽然这批博士生最终获得的是俄罗斯联邦相关学科的学位证书(含毕业证),但办学不满两年就建立起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深圳速度”,也在南方科技大学得到体现。今年5月1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公布了审核增列的授权单位和授权点名单。南方科技大学此次共获批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自批准之日起,可开展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工作。据了解,南方科技大学是国内最快获得博士授权单位的高校,建校仅7年,首次申请即获得审批通过。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敢于探索,敢于推陈出新。比如今年,港中大(深圳)首次设立了 “诺贝尔班”。经过严格的面试环节,评委会在全中国重点中学推荐的100多名优秀学生中,最后选出了6名同学,他们成为了首批进入“诺贝尔班”学习的学生。据悉,“诺贝尔班”将配备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图灵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等在内的世界一流导师,通过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因材施教,为优秀本科生营造一流的学习和科研环境。
深圳的高等教育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深圳需要一所开放式、创新型、国际化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筹)应运而生。
2017年,深技大(筹)依托深圳大学招收了第一批217名学生。首年招生,学校就展示出十足的吸引力,平均分493.5分,高出一本线(485分)8.5分。在被录取的学生当中,深圳一名考生以536分的高分创下了最高纪录,比一本线高出51分。今年,深技大(筹)在招生计划大幅增加(增幅为254%)的情况下,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今年该校理科投档线512分,全省排位与2017年提升了10197名。
为什么考生和家长对这所学校如此向往?学校负责人表示,深技大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是从招生开始就与企业对接,招收什么专业、招收多少人,都是与企业探讨后定下的。国际化、订单式培养的人才模式,使得学生对未来很有信心。毕业生一走出校门,就双证在手:一手拿毕业证,一手拿从业资格证,这大大增加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深圳大学城 深圳报业集团 资料图
细说大学城
南山有深圳大学城,龙岗有国际大学园南山区深圳大学城“最具斯坦福气质”作为深圳高等教育事业的“起步区”,南山是深圳高校资源最为密集的地方。位于南山区的深圳大学城被看做是“最具斯坦福气质”的高等教育聚集区,它与南山和深圳的关系,被解读为如同斯坦福大学之于“硅谷”。
深圳大学城2000年8月开始创建,是全国唯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深圳地方政府联合著名大学共同举办,以培养全日制研究生为主的研究生院群。深圳大学城坐落在西丽湖畔,目前占地1.54平方公里。目前,深圳大学城拥有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这三所院(校)分别是三所名校本部外唯一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机构。深圳大学城现有在校生10024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9229人(博士1232人、硕士7498人、本科499人),已累计培养2.5万人。大学城还聚集了一批学历高、知识新、实力强、有活力、富有创新实干精神的中青年学者,目前共有专职教师594人,其中外籍教师100人、留学归国人员279人。在大学城工作或领衔科研课题的院士有19人,还有长江学者11人、国家“千人计划”28人、深圳“孔雀计划”183人、深圳“鹏城学者”36人。
深圳大学城的数字不断在刷新。今年5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区)一期工程正式奠基。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新院区占地面积约2.3公顷,建筑面积约15.6万平方米,预算投入12.6亿元,包括教学实验室、科研用房、教室、产学研用房等,预计于2021年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深圳市建设城市型、创新型、国际化校园的一张新名片。2016年深圳出台的《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学城用地规模未来将扩大至3平方公里左右。
一个“环西丽湖科教城”的概念,已经被南山区多次提及。在未来的工作布局中,南山提出实施大学城、高新区双扩容,“环西丽湖科教城”呼之欲出。南山区今年明确提出:为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南山将规划建设环西丽湖科教城,统筹整合深大、南科大、北大、清华、哈工大、天大—佐治亚、清华—伯克利等高校资源,引进一批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可以想象,不久的未来,一个“升级版”大学城将成为南山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永久校区(图自深圳特区报)
与深圳大学城遥相呼应、齐头并进的,是位于龙岗的国际大学城。
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举办,为龙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落址原大运村,成为龙岗高等教育飞跃的一个发端。2014年11月,深圳市政府正式决定将大运新城内的2.66平方公里作为特色学院独立办学的集中建设区,命名为“深圳国际大学园”。按照规划,深圳国际大学园位于大运新城中部,包括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和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4所高校,以及配套建设的科研共享中心及院士村。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于2014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并于同年开学,定位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由深圳市政府与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三方共建,也于2017年9月正式开学。龙岗“深圳国际大学园”未来在校生规模近4万,有望成为全市乃至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最集聚的区域。
此外,龙岗区还引进了一批特色学院。其中包括华南理工-罗格斯创新学院、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深圳国际太空科技学院等等。根据《龙岗区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力争到2020年,国际大学园各高校建设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
总体来看,龙岗区的深圳国际大学园更具“国际范儿”。目前落户或有意落户龙岗的国际化大学来自世界各大洲——港中大(深圳)来自亚洲、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来自欧洲、昆士兰大学来自澳洲,通过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加强了龙岗乃至深圳与创新发达国家与地区的联系。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表示:“这些学校的到来将提升龙岗乃至深圳的国际化水准。”
近年来,龙岗启动国际大学园科技创新圈的规划,将通过高端规划引领、对接各大高校,并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深圳国际大学园的崛起,不仅探索了一条开放式、国际化发展的办学新道路,还推动着龙岗面向全球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打造深圳东部创新“智核”。
▲深圳技术大学效果图
坪山区规划中的大学园瞄准三大产业南山、龙岗之后,明确提出“大学园(城)”概念的是坪山区。
2017年,深圳技术大学(筹)迎来首批学生。这是深圳市“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的一所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深圳技术大学选址在坪山区石井片区,占地面积155公顷。办学规模为在校生2.8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2万人,专业硕士3000人,留学生3000人。
深圳技术大学只是坪山区发力高等教育的第一步。2016年9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北京中医药大学落户坪山,该校将形成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全日制在校生将达6000人左右。在特色学院建设上,坪山区也抢得一杯羹。2016年10月,拟成立的深圳大学希伯来学院确定将落户坪山,该院致力于研究生教育,结合坪山生物医药产业需求,培养国际性创新人才。
针对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坪山计划在高新区南片区整备6平方公里土地,布局坪山大学园,引进了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校,为高新区发展提供人才的储备。
各区:纷纷加入资源争夺战
一所高校,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的改变,更有产业的发展、城区质量的提升……所以,深圳其他各区纷纷加入高等教育的资源争夺。
2015年11月初,深圳市政府与中山大学签订共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合作协议,选址光明新区公常路以北地块,建设占地面积约5000亩的新校区。2018年6月,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正式动工,标志着光明布局高等教育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此外,计划在深圳建立校区的武汉大学也选址光明,计划校区占地面积约2000亩,专业设置主要有大生命健康、大信息科学、大金融科学、先进制造及社会管理等。
中国人民大学已经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人大深圳校区拟选址宝安区石岩街道。该校将发挥人大科研优势,根据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一批新型智库,为深圳提供决策咨询。深圳校区将力争经过五年左右时间,实现3000人以上办学规模。而另一所备受瞩目的特色学院——湖南大学罗切斯特设计学院(深圳)也初步选址宝安区新安街道。
深圳城市大学是深圳市首家民办特色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由京基集团与深圳市中营都市设计研究院合力建设。计划中,它将立足罗湖长远发展,拟建的多个专业学院也将分布于罗湖各城市更新项目之中。该校计划用10至15年时间,将在校生规模扩大至2万人左右。
此外,大鹏新区与南科大“联姻”,双方将共同筹建南方科技大学海洋学院和深圳海洋工程技术研究院。辖区还没有一所大学的龙华区,也提出了“力争引进一所高水平大学”“力争引进1至2所特色学院”的目标。
深汕合作区也在版图之内。《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在深汕合作区规划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园区,拓展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空间。
来源:深圳商报 记者 吴吉
深圳力争到2025年 有3至5所高校排名进入全国前50
深圳大学的崛起,是深圳高等教育不断攀登“新高度”的一个缩影。2016年10月深圳出台的《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目标:争取到2025年,深圳有3至5所高校排名进入全国前50,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前10%的学科达到50个以上,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的学科达到30个以上。
原标题:
力争到2025年深圳有3至5所高校排名进入全国前50
院士队伍有了“深圳制造”
2012年,因为某银行在招聘时以“非211大学毕业”为由拒绝了深圳大学的毕业生,时任深大校长章必功发怒了:“不准歧视我的学生”!此言一出,深大学子倍感振奋,纷纷为老校长点赞。在今年深大的校园开放日上,现任深圳校长李清泉幽默地表示,以前深圳的高中老师会对学生说“不好好学习就去上深大”,现在这话变成了“不好好学习就上不了深大”。
深圳大学的崛起,是深圳高等教育不断攀登“新高度”的一个缩影。2016年10月深圳出台的《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目标:争取到2025年,深圳有3至5所高校排名进入全国前50,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前10%的学科达到50个以上,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的学科达到30个以上。
深大堪称“全球进步最快”
2015年,广东省提出将力争用5至10年时间,建成若干所具有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大学,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特色重点学科。广东省将专门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高水平大学建设。可以说,“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是广东高校发展的一个风向标。在第一批建设名单中,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赫然在列。
深圳大学的高水平大学建设起步较早,2012年就确定了办学定位和目标——十年内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校前50名,成为一所与深圳特区地位相匹配的高水平大学。为此,深大进行了“综合改革方案”的综合改革,通过体制改革释放办学活力。学校启动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从预聘-常聘制人事制度改革到本科学分制收费,从确立学院议事规则到鼓励学生参与治校等涉及高校办学的方方面面。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来,深大办学综合实力跃居全省高校前列,以优异成绩提前且超额完成全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第一期建设目标,跑出了“深大速度”。2018年5月,世界大学排名中心(简称CWUR)发布了2018-2019年世界大学排行榜,深圳大学国际排名第685,国内排名第58,堪称是“全球进步最快”高校之一。
天生带着改革创新基因的南科大,眼光早已瞄准了“世界一流”。在2017年举行的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上,南科大明确了将分“三步走”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到2020年,初步构建完成具有南科大特色的学科和管理体系,基本达到国内一流大学办学水准;到2025年,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到2049年,成为扎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在自然指数中国内地榜单中,南科大2014年还排在全国内地高校的135名,2018年已经跃升至28名,稳步进入前30大学梯队。在世界榜中,南科大排名更是大跨步前进,2017年至2018年前进了近200位。今年3月,全球四大大学排名系统之一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发布2018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南方科技大学名列全国第43位,广东第3位。
继深圳大学和南科大之后,深圳明确提出争取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被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深圳高等教育的建设,已经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迈进。
部分学科水平步入世界前列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是当今世界上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也是公认的衡量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世界标准”之一。
2018年7月传出喜讯,深圳大学化学学科发表的SCI论文共1065篇,总被引频次为7708次,篇均被引频次7.24次,高被引论文14篇。化学学科排名ESI全球前1%的机构数为1172个,深圳大学排名第1157位,进入该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继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之后,这是跻身前1%行列的第六个学科,具备了较高的国际学术生产力和影响力。近年来,深圳大学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以优势学科为引领,从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平台搭建、创新体系完善等方面增强学校内涵建设,着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6个学科“跑步”进入全球排名前1%,就是明证。
南科大也有两个学科全球前1%,分别是化学和材料科学。值得指出的是,最新一期榜单统计的是全球高校2008年1月至2018年4月这10年4个月期间的数据,而南科大仅仅创办7年。起步较晚,却能迅速后来居上,反映了该校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
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 “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在36所A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中,哈尔滨工业大学榜上有名,其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7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其中,6大类专业对应的学科在哈工大(深圳)都招收了本科生,力学对应的学科则招收了硕士生,这意味着哈工大的7大支柱学科均在深圳“落地”。
深圳提出,2025年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的学科达到30个以上。目前看来,这个目标并不遥远。
院士队伍有了“深圳制造”
关于高等教育的“高度”,曾任过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有过著名论断:“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有“大师”坐镇的高校,才谈得上有底蕴、有眼界、有实力。
2017年11月28日,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单正式公布,南科大副校长汤涛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深圳本土培养的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至此,南科大院士人数已经达到20人,其中全职院士9人。最为难得的是,在南科大,院士们可不是学校的“花瓶”,他们必须走上讲台,为学生上课。汤涛2015年5月被聘为南科大副校长、数学系讲座教授。三年来,他不仅担任学校副校长,还在书院做导师,为大一新生上高等数学课。汤涛说,一位好老师,必须有约40%至50%的时间用于教学,其他时间用于科研。
此前,深圳高校里的院士队伍主要依靠引进。在一系列制度创新及改革举措下,深大不断吸引着大批高端人才走进学校,打造一个个重量级的科研创新团队。目前,深大拥有全职院士14名(含4名外籍院士)。其中,由院士或国家杰青领衔组建了八大优势学科科研团队,包括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团队、光电工程学科团队、大数据研究团队、脑科学研究团队、智慧城市研究团队、生物医学工程团队、国际肿瘤医学团队、基因组稳定性与人类疾病防控团队,这些优势团队宛如“火车头”,引领深大科研创新发展。
2017年11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Stephen Boyd教授(史提芬·博伊德)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杰出大学教授、“图灵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John Edward Hopcroft(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两位教授同时当选“两院”外籍院士,这是港中大(深圳)“筑巢引凤”的结果。截至今年3月,该校已经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等近20人。
院士在深圳高校“扎堆”,贡献于科研和教学,这无疑将会把深圳高等教育的质量不断推向新的台阶。
高等职业教育将有“深圳标准”
深圳的高等职业教育,同样走在全国前列、瞄准世界一流。
今年8月,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首个世界一流建设方案出炉,题目叫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院校建设方案》。这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将有“深圳标准”。在《方案》编制的过程中,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批示指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业绩骄人,培养了社会需要的近十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市里要积极支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学院进程。”在建设思路上,《方案》明确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前沿,联合一批世界一流行业企业,引培一批一流师资队伍,创造一流办学条件,打造一批一流品牌专业(群),培养一流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一流应用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形成一流办学机制和大学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一流贡献,产生一流的国际影响力。
深圳信息技术学院也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去年,该校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媒体专业群”教学资源库通过验收,国家“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立项。学校去年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项,立项数量全国高职第一。
近年来,深圳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圳技术大学(筹)今年迎来了第二批学生,该校的定位从一开始就对标德国一流应用型技术大学,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具有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来源:深圳商报记者 吴吉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