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莞市长宣布:要建5座新城,每天有121万深圳手机用户在东莞漫游

深圳梦 2019-10-07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会”经济峰会在北京举行。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受邀参加,并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分组会发表主旨演讲,重点从城市定位、发展态势、城市空间、营商环境等四方面优势宣传推介东莞。



本文根据肖亚非市长的演讲整理,重点阐述东莞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力争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区域的谋划与努力。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城市的不断发展,使得空间利用更加集约、生产生活更为便利,引领着新产业、新技术以及新模式、新业态等不断涌现,促进了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形成了城市群这一经济地理现象。特别是随着远洋贸易的拓展,城市群与港口、湾区结合,发展到了湾区城市群这个更高层次的形态,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金融创新为引领,成为时尚、先锋、变革的动力源。

东莞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精彩缩影。从引进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开始,东莞走出了一条以外向带动起步、以制造产业立市、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道路,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县到国际制造业城市的现实转变。


初步预计,东莞将在未来2到3年内进入GDP“万亿元俱乐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是更高层次的发展,是更加光荣的使命,是更加广阔的舞台。为此,我们将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推动东莞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

01

坚持鲜明的城市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格局呈现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一二三四”突出特点。这是开放优势,也是融合难点。关键是要明晰各个城市的发展定位,处理好分工协作的关系,实现错位互补、协调联动。东莞将坚持鲜明的城市定位,努力实现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最佳组合、最佳联动。

东莞作为一座国际制造业城市,从改革开放初期就与港澳构建起了“前店后厂”的关系,港澳现代服务业与东莞先进制造业成为了最佳错位、最佳拍档。


近年来,我们又发挥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势,与广州、深圳的科研资源、创新能力、产业外溢等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和配套,成为了最佳互补、最佳组合,三地“同城化”趋势日益加剧。据三大运营商的统计,现在每天有121万深圳手机用户和58万广州手机用户在东莞漫游。

如今,面对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东莞明确了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任务和价值追求,提出要建设成为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全面开放合作先行区和高品质低成本的现代生态都市。


接下来,我们将坚持这个鲜明的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更好地实现融合发展、协同发展、错位发展。

02

巩固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

实体经济作为立国之本、富民之本,在大湾区发展中是最重要、最基础的动力源。东莞将巩固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有力支撑大湾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发展。


对于东莞来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不仅推动自身发展,还能更好地服务、支撑和带动整个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在这方面,我们有基础、有条件。


01

产业配套非常完善


目前,全市企业总量已经突破50万户,其中工业企业近17万家,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排名广东省第一。形成了涉及30多个行业和6万多种产品的比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拥有1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和11个省级产业集群,以及500多万的技工人才。

特别是智能手机产业发达,华为、OPPO、VIVO手机出货量均进入全球前五,全球每4部智能手机就有1部来自东莞。


02

东莞科技创新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重大科学装置方面,拥有世界四大散裂中子源之一——中国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以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等,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南方光源落户。


在创新载体方面,我们与优秀高校共建了33家新型研发机构,拥有9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创新能力方面,全市高企数量达5798家,总量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2.3%和38.9%。


东莞加工贸易从最高峰时占到整个外贸业的98%,降到目前的40%。全市近四成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和设有研发中心或研发机构。


03

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


2018年,虎门港综合保税区获批,东莞成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去年进出口总额超1.3万亿元,连续两年位列“外贸百强城市”第3位。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总量全国第1。

03

拓展高品质城市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个最大政策红利,就是有效破除行政界限的束缚藩篱,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对于东莞来说,将通过以下方式拓展高品质城市空间,着力集聚大湾区高端资源要素:


01

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势


从地图上看,粤港澳大湾区就是一个“A”字型,湾区的东岸与西岸连成一个对角,中间一横就是目前的东莞虎门大桥、南沙大桥(虎门二桥),还有莲花山过江隧道,这些全部落在东莞。

珠三角的城际轨道在东莞交汇,到深圳是16分钟,去广州的南站也是16分钟,到香港是30分钟。全市公路密度达到了每百平方公里213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我们将着力构建外引内联的一体化交通网络,推动东莞成为大湾区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主轴。

02

充分发挥生态本底优势


东莞是国际花园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山林湖海俱全,三分之一是山,三分之一是水,有占全市一半面积的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空气质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位居前列,有着“半城山色半城水、一脉三江莞邑香”的山水莞邑特色。



03

充分发挥产业平台优势


重点是打造对接湾区的重大战略平台,包括53.3平方公里的中子科学城,103平方公里的松山湖园区,57.7平方公里的滨海湾新区,14.5平方公里的水乡新城,17.4平方公里的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等等。


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制定关于“拓空间”市政府1号文,接下来将对城市更新改造、TOD开发、土地储备等作出含金量十足的制度性安排。

04

充分发挥空间成本优势


据统计,东莞的商品房销售均价、写字楼租金、工业用地均价约为周边中心城市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此外,东莞的制造业工资实际水平也只有周边城市一半左右,成本优势非常明显。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优势,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打造高品质低成本的现代生态都市。

04

营造优质软环境

东莞将重点打造好三个方面的软环境,加力把东莞打造成为大湾区最适宜创新创业的城市之一。


01

积极打造海纳百川的开放环境


东莞是一座很开放、很有活力的城市,也是一座人口净流入城市,有着浓厚的分享文化、包容文化氛围。全市户籍人口200多万,实际管理人口近1100万。城市也非常年轻,市民平均年龄只有34岁。

02

积极打造求贤若渴的人才环境


全面推进“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实施人才保障房提供、人才子女入学以及住房补贴等政策,致力于营造适合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与土壤。

03

积极打造优质贴心的营商环境

东莞的经济增长九成九靠非公经济济支撑。我们将继续发扬重商亲商的优良传统,把优质企业作为东莞经济的坚挺脊梁,把优秀企业家作为东莞发展的宝贵资源,全力以赴为广大企业提供最舒心的服务、营造最优质的环境,携手开创东莞、开创粤港澳大湾区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东莞政研与改革、南方+

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发展

请关注湾区梦想家(ID:GreatBayArea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