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分类后的垃圾去哪了?记者全程跟踪现场解密!
早在2015年
深圳就开始全面推行垃圾分类
现在有市民表示
他们在一些小区等处看到
居民分好了垃圾
却被清洁工一包混合拉走了
这样做打击了市民的积极性
究竟是否存在混合收运
分类后的垃圾去哪了?
7月17日,记者走访南山区居民小区,到各类垃圾暂存处理基地再到垃圾焚烧厂,现场观看了解了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过程。目前,深圳已建立垃圾分流分类收运处理体系,禁止混合收运。
7月17日上午9点40分许,记者来到南山区桃源街道朗麓家园小区垃圾中转站,此时,几名清洁人员正在这里将该小区的其它垃圾装入一个橙色的箱体中,箱体上写着清晰的几个大字“南山社会清运服务”。装完后,一辆车驶过来把这个箱体拉走。负责收集该小区其它垃圾的东晟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早上九点清运其它垃圾的车辆来到小区,10点前将所有其它垃圾拉走。
对于深圳四分类中的另外三类垃圾,朗麓家园小区则是在其它时间清运。该小区一共17栋,在主要出入口设置了12个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管理处安保环境管理员黄智洪介绍,该小区的玻璃、金属、塑料、纸张的收集是等投放量达到垃圾桶的三分之二时,就预约相应的企业上门收运,像产生量比较多的玻璃,两至三天预约一次,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平均每个月约四次左右,每个月大约运四五车。
记者看到,朗麓家园小区每类垃圾产生的量不同,因此,收运公司来的时间也不同。前来小区收集不同类垃圾的车辆颜色不同、标识不同、所属企业不同,比如,有害垃圾收运车辆是橙红色,废旧家具收运车辆是蓝色,厨余垃圾收运车辆是绿色,车厢上都写明了收运垃圾的名称。高尚环保公司负责清运该小区的有害垃圾,该公司负责人李先生说道,该公司接到小区预约后,2天内上门回收,收运时会称重,运走之前还需物业管理处人员填单确认。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分类收运的制度设计上力求杜绝混合收运。2015年8月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要求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应当分类运输,禁止将已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混合运输。各区招标采购符合资质的、不同的企业分别收运不同类的垃圾,“收这类垃圾的公司不可能去收运别的垃圾,企业没有利益驱动。”
居民分类后的垃圾运到哪里去了?在南山区,年花年桔、废旧家具、玻金塑纸、果蔬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中的废旧电池及灯管都直接由相关企业运输到南山区垃圾分类环境生态园。该生态园位于塘朗山郊野公园西北侧,是一体化暂存处理基地。
记者在生态园中的废旧家具生态处理基地看到,从各小区收运而来的废旧沙发、床垫等在这里被工人一一拆解,八成都能得到回收利用,像木材、海绵、金属、布料。据统计,该基地每天处理大件垃圾40吨。此外,元宵节后回收的废弃的年花年桔也被回植在生态园内,用于种植的地方则是一处已经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在“玻金塑纸”分拣基地,按照不同类别,分别划出了单独区域进行分拣、整理,像玻璃,分颜色进行分类,然后破碎、清洗后再送到佛山等玻璃厂回收利用。对于其它垃圾,则运输到妈湾焚烧发电厂,南山区实现了全量焚烧,可谓全区垃圾“自产自销”。
据悉,深圳生活垃圾分四大类(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根据家庭生活垃圾的性质和回收利用情况,深圳对可回收物进行了细分,且已经建立起7种垃圾的分流分类收运处理系统,逐步培育了分流分类体系的产业链。这7种垃圾分别是可回收物中的废弃玻璃、金属、塑料、纸类和废旧家具、废旧织物、年花年桔,以及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除了南山区,其它区也都建立了分类分流体系,搭建处理平台,每类垃圾处理方式不同。废旧织物的收运处理是市场化运营,用于捐赠或做成再生产品,其它垃圾则是传统的收运处理方式,即从小区运输到垃圾转运站,再转运至垃圾焚烧发电厂或垃圾填埋场处理。
目前我市“其他垃圾”是会被运送到垃圾焚烧场或者填埋厂处理的。全市运行的有六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别为南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宝安垃圾焚烧发电厂、盐田垃圾焚烧发电厂、平湖垃圾焚烧发电厂一厂二厂和东部环保电厂,日处理量达12000吨。
其中,南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宝安垃圾焚烧发电厂和东部环保电厂均为今年新投入运营,目前均处于试运营阶段,预计年底三座电厂全负荷运转后,全市六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日焚烧能力将达18000吨。
垃圾焚烧发电厂之外,深圳目前投入运营的垃圾填埋场主要有三座,目前日均处理垃圾为9000吨。
多管齐下
尽量杜绝让人“分了也白分”的垃圾混合收运
让公众清清楚楚看到分好类的垃圾去了哪
看到自己分类的意义和价值
生活垃圾分类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新时尚
告别“前分后混”
垃圾分类才不会“分了也白分”
最近一段时间,有个引发全国关注和讨论的“C位”话题——垃圾分类。
提到垃圾分类,有些人之所以缺乏热情,并不完全是因为意识不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而是由于混合收运的存在,让他们感觉“分了也白分”。作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重点城市之一,深圳目前是否存在混合收运?分类后的垃圾去哪了?记者实地走访调查发现,目前深圳已基本建立垃圾分流分类收运处理体系,禁止混合收运。
从2000年开始,全国8个试点城市推行垃圾分类,深圳是其中之一。但总体而言进展缓慢,收效不大,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居民想分却不知道怎么分,另一方面是知道怎么分但缺少持续的动力与热情。后一种情形的症结,就在于混合收运导致垃圾分类“有始无终”,辛辛苦苦分好类的垃圾最终只能“殊途同归”被送进填埋场或焚烧厂。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各个环节没有形成闭环,没有做到全程分类,“前端按类分,后端一锅煮”,让分类丧失了意义,给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信心和热情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动用庞大的社会资源、行政资源推进垃圾分类,最后分好类的垃圾却没有合适的去处,也造成了实质上的巨大资源浪费。
垃圾治理是城市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垃圾分类关系到人的行为模式、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运转方式的重大转变,是一项系统工程。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只是第一步。后续的收集、运输、处理能否做好,考验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水平。把不同环节的责任主体都纳入到精细化治理的系统链条中,前端分类避免“破窗效应”,后端处理避免“前分后混”,垃圾分类的效果才能最大化,才能确保公共治理的公信力。
垃圾分类如何破解“前分后混”问题?首先,优化垃圾分类收运制度设计。《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应当分类运输,禁止将已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混合运输;各区招标采购符合资质的、不同的企业,分别收运不同类的垃圾。明确的制度导向与有力的制度约束,有利于推动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相匹配和衔接的分类收运系统,极大地压缩混合收运的生存空间。
其次,完善末端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最近印发的《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建好了,分好类的垃圾才有属于自己的合适归宿。
再者,强化对垃圾流向的监管执法。《深圳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规定 (草案)》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行为进行劝阻、投诉和举报;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监管,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相关单位的信用档案。分类收运做不好,相关责任主体会“吃不了兜着走”,自然会三思而后行。
生活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社会发展大事。多管齐下,尽量杜绝让人“分了也白分”的垃圾混合收运,让公众清清楚楚看到分好类的垃圾去了哪,看到自己分类的意义和价值,生活垃圾分类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新时尚。
最后再来复习一下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赶紧收藏
↓↓↓
来源:深圳特区报(采写:林清容 姚龙华,视频:刘燕 任宪平 陈敏芝)、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文灿/文 廖万育/图 实习生 莫均 通讯员 陈佳)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