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牛津大学教授眼中的深圳竟然是这个样子(看完自豪感爆棚)
近日,恰逢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9周年之际,“深圳梦”(微信号:SZeverything)特约采访了几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是牛津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经济地理教授达瑞兹·韦奇克(Dariusz Wójcik)和弗拉迪米尔·帕什特卡(Vladimír Pažitka )博士。
据悉,韦奇克教授一行此次带着“全球金融网络中的城市:21 世纪金融和商业服务与发展”的学术研究课题对深圳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走访,访谈了20余位金融领域相关人士。在考察结束即将离开深圳并前往下一站上海之前,韦奇克教授和帕什特卡博士接受了“深圳梦”的专访,谈到了对深圳的第一印象及未来展望等诸多话题。
本次访谈由深圳梦创始人王方主持,吴未博士全程翻译。
深圳第一印象
深圳梦:深圳有一句口号叫“来了就是深圳人”,作为老深圳人,非常欢迎各位新深圳人来到这座城市,能不能分享一下你们对深圳的第一印象?
韦奇克:我来深圳一周了,我非常喜欢这座城市,而且这种喜欢远超过我的预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城市。从东到西,我们走访了很多商业区、工业区,我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活力。这可能是我见到过的最年轻的一座城市。我甚至感觉到自己的衰老,因为这座城市是如此的年轻,有如此多勤奋的年轻人。
这座城市非常大,人口也很多,但是不管是人口分布还是交通,并没有想象中的拥挤。
我感觉这座城市非常的现代和开放,在这里我觉得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我非常希望我能在这儿呆得更久。如果有机会,我肯定还会再来,我很想看看这个城市更多面的变化和发展。
帕什特卡:我的感受非常深刻,这是我第一次来深圳。这里如此现代,超出我的想象。这座城市非常年轻,极具科技感。我记得我刚来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是个原始人,就像恐龙一样观察这个城市。因为我不管买什么东西,或者想去哪里,都需要用手机扫二维码,让我用微信支付或者是支付宝支付。我从来不知道原来这个工具如此重要。我之前从一些文章中了解过它的普遍程度,但只有置身其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原来人和人、人和城市的连接可以如此便捷快速。我觉得和我去过的欧洲城市相比,这座城市的现代感都是超出我的预期的。这座城市时刻都在变化当中,让我非常的享受。
▲ 达瑞兹·韦奇克教授(左)和弗拉迪米尔·帕什特卡博士接受“深圳梦”采访(摄影:李琛)
深圳梦:听说你们在这里对金融服务业调研了一个星期,访问了很多人,有没有初步的结论或感受可以分享?
韦奇克:我想可以让他先分享,因为他刚刚提到了无纸币支付和无现金社会。
帕什特卡:深圳是一个全球领先的科技和金融城市,在这里我的确时时感受到了无现金社会是个什么样子。在很多欧洲城市看来,这只是停留在规划设计上的一个想象,而在深圳,我发现未来已来。
我已经看到了这些变化,确确实实地应用在生活场景当中,这让我感受到深圳是全世界金融科技非常发达和领先的一个城市。不仅是因为这座城市有非常高的科技技术,还包括在我们走访很多地方的过程中发现,他们都在谈他们的专利和设想,创新对于城市的意义,金融赋予这座城市的能量,不管是它的流动性还是它的载体,以及大众对于这种金融和科技结合的接受程度,这都超过我的想象。
在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要么没有这样的基础设施,要么没有这样的经济条件,要么大家对这样的金融环境感到陌生,不愿意去尝试和接受。而在这座城市,所有这些都不是问题。当你打开手机可以选择支付的选项,商户接受的支付方式的种类,包括停车的快捷支付以及各种票据交换的便利程度,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先进。这是一种跳跃式的发展,特别是我从欧洲到中国,空间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带给我的冲击很大,我感受到这中间可能有些断层。我想只要让其他国家的人到这里体验先进的都市生活,他们应该都会有这样一种更直观的感受和经历。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经历,我很享受。
韦奇克:从我个人的切身体验来谈一谈。我在这里访问了20多个人,包括私人企业、公共部门,还有专业服务机构例如律师、人力资源、咨询、商务、税务等等。我感受到每一个人都具有同样程度的热情、包容、专业和开放的合作精神。他们不止对自己的专业非常了解,而且很希望了解别人在做什么,我们双方可能有什么样的合作机会,并且马上可以提出未来可以做的几件事情。我觉得这样开放的服务理念,标志着深圳这个城市非常有潜力和发展空间。
深圳的金融科技的赋能是我未曾见过的,从这些年轻人身上,包括我采访过其中几位,让我感受到类似硅谷的能量正在这座城市里面酝酿和爆发。在其他城市,除了硅谷和深圳,我还没有感受到这样的一种雄心壮志和开放创业的精神。这点非常吸引我,我很喜欢这里。
我还想跟您分享一段经历。我们刚到的那天,下着小雨,我们去了深圳市博物馆,当时看展览上的一些图片就觉得不可思议,仅仅四十年,这座城市就拔地而起,我们当初还有点怀疑。但通过接下来几天走访不同的地方,我们发现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从历史到现实的变化,这种冲击让我深感幸福。
▲ 深圳福田中心区。图片来源:Free4K(摄影:曾庆武)
深圳梦:感谢对深圳的褒奖,除此之外,有没有发现深圳存在的问题,或者对深圳的期待?
韦奇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如果说有什么问题或者期待的话,我想在我们的访谈当中,我们都听到这里可能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城市,因为这里不仅有金融业,还有制造业,还有很多有梦想的人。但我们这次走访的都是金融服务区域,没有机会去跟这里的新移民以及工厂里的工人聊过天。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很想看看这里工厂的产业链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们在什么地方,他们是不是这么乐观,是不是有这么多的梦想。
还有关于这座城市的历史,我听说这里有50个博物馆,我还不知道他们在哪里,我很想去多看几眼,所以这对我来说是未完成的一些遗憾。
帕什特卡:我非常喜欢这里的创业环境。我听说深圳有非常多的金融科技公司。这次拜访深圳,我们有幸走访了一两个。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平安集团的金融云孵化器,在那里我听到了很多美好的设想,很多国家非常有创意的公司都来到了平安的生态圈里面,在这座城市扎根、拓展。我也很想拜会这些创业公司,以及平安之外的其他孵化器,看看他们的生态圈具体是什么样子。
我还很想去看看深圳的海,听说这里有非常美丽的海岸线。这次没有机会去走一走,很遗憾,希望下次能成行。
深圳VS伦敦,前海VS金丝雀码头
深圳梦:听说你们这次调研还去了前海。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和英国伦敦的金融城也有合作。在你们看来,对于深圳来说,英国有哪些值得借鉴或者合作的地方?
韦奇克:我觉得您的问题特别好!因为我们是地理学家,我们非常关注地域的差异,而您问的前海和英国城市的问题,刚好也是我特别关心的。我以后肯定会因为深圳写一篇好文章出来。现在提出这个问题可能要问倒我了,因为我还要构思很多深圳和英国城市的差别,才能得到合适的结论。
您刚才问的英国我觉得可能更多是指伦敦甚至金丝雀码头。金丝雀码头是伦敦金融城具体的表现和象征。前海作为深圳的一个区域来说,也许可以跟他相比对。
金丝雀码头成立于1980到1990年之间。当时的设计者认为,应该让银行和金融机构来设计金融城的空间,设想中可能有很大的交易所、交易空间,而之后也的确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很多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金融机构都入驻那里,于是变成了世界闻名的金融中心。在那里工作的8—9万个来自全球各地的雇员都是金融行业的精英。像这样一个区域成为了世界金融中心的标杆,但是唯一的缺憾是它缺乏一些多样性。那里曾经全是金融白领,让这个区域显得没有那么多活力。入驻的都是大机构、头部机构,而小的机构很难在这个空间生存和拓展。所以最近几年,金丝雀码头包括伦敦金融城也在思考如何转型,如何吸引小的公司到这里来,能给他们什么政策支持。当然,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是最近几年才刚刚开始。
在深圳,在前海,我们看到规划者对于这些场景有更具前瞻性的描述和布局。在前海,我们看到了很多金融科技公司的办公室,而且有非常多吸引年轻人的政策。这些我觉得都是非常好的。在未来的规划中,我希望前海可以发展成为一个非常平衡的生态圈,既有大的企业,又有小的公司,既有金融企业,又有科技企业,当然在它未来海岸线的布局中我们看到可能还会有很多的住宅楼。这也会让这个区域变得更加适于人生活。
所以总的来说,我觉得金丝雀码头是金融届的一个标杆和象征;而前海既有金融,又有企业家精神,也会是一个非常好的金融区域。
▲ 深圳南山区深圳湾航拍实景。图片来源:Free4K(摄影:RoboTou)
帕什特卡:深圳和伦敦能够成为全球视野中的金融中心已是在所难免,因为他们都是标杆性的城市。
唯一有所不同的是,伦敦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所谓国际金融中心指的是它不仅仅是外资银行的中心,还有很多外国劳工(劳动者)在那里工作。所以全世界的人都对伦敦金融津津乐道,因为他们的朋友或者家人可能是金融城的一部分。
在深圳大部分的金融企业还都是国内的企业。虽然来自国内的不同城市,但是可以感受到它是一个以国内金融市场为主的金融中心。从这点来说,伦敦和深圳还是有些差异。如果是仅从国际化这一点上来看的话,伦敦也许是深圳的一个样板。如果深圳,特别是通过前海的参照,会变得更加的国际化,在那里可能会有更多的香港、澳门与深圳合作的实验。这都是非常让人期待的。
教授刚才也说了,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可能是一个趋势,但不应该是唯一的趋势。因为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它其实牺牲了很多。特别是它的制造业,它的科技行业,基本上都被金融的掘取所替代了。它没有一个产业结构在后面支撑伦敦成为一个更好的城市。现在伦敦市政府也是希望通过各种努力来重建伦敦各方面的生活,我希望深圳以后不会重蹈这样的覆辙。
深圳最难得的是它有非常完善的产业链,有工业区,有非常多的高科技。希望这样的一个生态能够保持下去,和金融一起并驾齐驱,让深圳变成一个更有活力、更丰富的一个城市。伦敦、纽约虽然是全球金融中心的样本,但它们在未来应该会面对更多的变化。深圳可能会更加适应这样的变化。
金融如何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深圳梦:我看到你们这次调研的主题是关于21世纪的金融服务业。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到欧债危机再到现在,不管是美国、英国还是中国,都在探索未来的金融怎么走。刚才二位讲的很多内容也涉及到了产业。从现在来看,金融和产业的关系显得比较紧迫,那么,未来的金融到底服务谁,它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有没有可以分享的成果?
韦奇克:我觉得您问的问题非常关键。这不仅仅是我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政治家、银行家包括每个金融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金融怎么样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此前不管是从欧债危机还是金融危机当中,我们感受到的情况是金融系统主要是是为富人、为大公司服务的。在这个服务体系当中,最受益的就是那些大企业,那些提供高频交易的人,那些有钱的人。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去全球各地机场乘坐航班,都会发现有一些换钱的窗口要收取非常多的费用,你可能觉得不太划算,但是你又没有办法找到替代性的方案,这是一种垄断性和封闭性的金融规则下的生态圈。这样的系统,把很多的穷人和小企业、小机构排除在了金融服务之外。类似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都值得我们深思。
▲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图片来源:Free4K(摄影:曾庆武)
科技的发展让这样的困境有了一些转机的机会。比如保险、理财、零售金融等新的业态,使金融不仅仅是为大机构服务了,也让更多的个人和小机构通过这样的金融创新或者科技创新更容易获取到金融的产品和服务。但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完全将金融的未来依赖于创新上面,因为我们的创新应该是基于一种好的道德、好的愿景。这样的一种标杆和要求应该是希望人们不应该过度地去投资、消费以及不应该去过度地负债。这种非必要的消耗对金融和整个社会应该是弊大于利的。
在我看来,大家对于负债这个概念也许需要有更多的思考。我们的未来是应该基于债务还是应该基于我们的财富或者储蓄,在这个问题上全球都有很多坏的例子。很多城市都有高负债。这些负债不仅是城市的负担,也是每个城市居民的负担。在深圳,我们也听到了很多关于房地产的抱怨,大家要借很多的钱去买房,很多人即使有了钱可能也不一定能够有好的住处,他们对高房价都怨声载道。
这些不仅仅是深圳的问题,很多国家和城市都有这样的问题。我相信这些问题应该带来的是大家对于产业和金融架构的反思,金融怎么样做得更好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帕什特卡:我想补充的一点是,我们应该肯定金融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的改变。我们从窗子外面看去,这么多的高楼大厦,道路上车流不息,整个城市的繁荣都离不开金融对所有产业的支持。当然还有很多的移民、劳工在后面付出了非常多的劳动和代价,这都是我们亲眼看到的美好事物的特征。我觉得我们在质疑和改革金融的同时,我们应该知道改变的目的是希望它更公平、更好,而不是把它从产业里面剔除掉。我觉得我们应该知道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粤港澳大湾区非常值得期待
深圳梦:如何看待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如何看待深圳和香港的关系?
韦奇克:这些问题对我来说都很重要。我觉得深圳和香港包括大湾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理念。我们看到很多国际性的金融中心,它们现在的趋势不仅仅是一个城市,而是一个以城市为代表的区域概念,这个金融中心不仅是在这个城市建立起来,而且以他周围的城市为辅助,作为共生的一个结果。比如纽约很多的居民分布在不同的角落,有的产业集中在这里,有的在那里。比如伦敦,除了伦敦本身是个金融城之外,他周围的区域包括雷丁、斯劳,还有南部的一些城市,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这样的区域里面,伦敦才有机会发展,纽约才有机会繁荣。
在大湾区的概念下,深圳可能会被赋予更多的期待,比如说广州作为区域中心是不是可以帮助深圳做得更好,还有东莞、惠州等等这样一些城市。未来如何分工,这是在大湾区版图下非常值得期待的。
香港很特别,它是一个国际金融的中心区域,它有以英文和普通法为基础的营商环境和政治框架,而这个框架很难以非常快的速度在深圳以及中国其他内地城市复制或者拓展。既然有这样的差异在,深圳和香港在国际金融中心的位置就会有各自的特征。在未来,我觉得深圳和香港可以共同携手做更多的事情。在大湾区的背景下,就不是这两个城市的关系了,而是区域如何能够共生,如何能够变得更好。所以我非常期待这个区域的发展,我也很期待香港和深圳之间有更多、更伟大的变化发生。
▲ 连接深港的西部通道——深圳湾大桥。图片来源:Free4K(摄影:RoboTou)
帕什特卡:我认为深圳在当初建市的时候就种下了一枚创新发展的种子。这不仅是深圳自己的政策,也是国家赋予深圳的一个期待。过去40年间,我们看到了深圳非常显著的变化。它的设计非常成功,它的发展方向也是非常灵活和宽松的。我觉得很多的城市之所以成为金融中心是因为它的路径依赖。而在深圳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用30多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的潜力和价值,证明它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城市。
韦奇克:既然说到了资源和政策,我想不得不说在大湾区的背景下,有7000—8000万的人口在不同的城市间流动。他们各取所需,各自分工,他们创造的价值和给产业带来的变化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是无法替代的。劳工带来的价值不容忽视。如果在未来有更多的国际劳工可以加入到这样一个流动的行业,那么这个区域会是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一个区域。如果在好的经济背景下,它会非常快地实现。我觉得这是未来要多关注的一个变化或者期待。
展望深圳2050
深圳梦:我们也很关心你们的研究报告什么时候发布,有没有可能在深圳发布?假如有工作机会包括创业的机会,你们是否愿意来深圳?
韦奇克:当然。我们一定会回来深圳的,我们也在计划这件事情。我们有一个全球金融地理的科研网络机构,我是这个机构的主席,你也可以把它当做是一个学会,我们有来自全球的700多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9月中旬,我们在北京会有一个全球的年会,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已经有很多人报名参加了,大概四五百人的规模。我们这次在深圳的访谈中也遇到了很多积极的、有前瞻性的伙伴,我们非常期待和他们一起把下一次的峰会带到深圳来,这是我们非常想做的事情。我们的网站(官方网站:www.fingeo.net)和微信公众号(微信号:FinGeo)都在运营,我们也很乐意把发布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当然,我们也希望深圳能建更多的大学,这样我们也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合作机会。
深圳梦:最后一个问题,最近中央下发文件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确立深圳2050年的发展目标是“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在你们看来,预想中2050年的深圳会是什么样子?
韦奇克: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议题,深圳和香港包括大湾区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经济实验,作为一个经济地理学者,我非常期待能够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变化,期待它更快的发展。它不仅是一个经济实验区,也是一个政治实验区,还是一个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以及国际贸易的节点,有太多值得期待的地方。至于2050年的深圳,让我再想想。
▲ 深圳东部大鹏半岛海岸上的夜空。图片来源:Free4K(摄影:曾庆武)
帕什特卡:如果是问我2050年深圳会变成什么样子,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考验我想象力的问题。我希望我可以通过空间的快速穿梭来到这里,比如建设火箭发射基地或者太空体验中心。和其他火箭发射基地相连接,深圳变成非常有全球节点意义的城市。我们来这边更加容易和快捷。深圳不光有机场,还可以有很多的空间移动或者传输的基础设施,这会让这个城市变得更加不可思议。我非常期待那一天的到来,深圳变成一个更具有挑战也更加丰富的地方。
韦奇克:我能想到2050年的深圳可能是这个样子的,它是一个智慧城市,比如我们出门可能不用开车,有很多的无人驾驶汽车在路面上驰骋,它会自动导航、自动定位、自动停车。我们在里面看书、喝啤酒就好,也许很多城市都有这样的构想,但是我觉得在深圳可能是最容易实现的。
还有比如说这里可能成为无污染的城市,当然我知道深圳已经是全国绿化率最高的城市,未来也许会有更多的节能方案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在这个城市应运而生。我很期待它变得更加绿色,更具有可持续性,污染更少。当然,这个城市也会变成一个更加宜居的城市,全世界会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他们的到来并不会使这座城市更加拥挤,相反,我希望他们能够让城市变得更加和谐、美好,这是我希望的深圳2050年的样子。
我还想补充的一点是,在出行这方面,我们这次在路上没有看到太多的自行车。我希望我们下次来能看到更多的人骑自行车,而且是以最安全、最时尚的方式。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本文经达瑞兹·韦奇克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确认,并授权发布。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