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深圳最大经济体成绩发布:392家上市公司+325.6万员工+64%的深圳GDP

深圳梦 2020-09-17

深圳前三季度GDP成绩已经发布,深圳 的上市公司成绩如何?


11月7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院研究发布了《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9)》。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0月31日,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10415亿元,相当于上年深圳GDP(24222亿元)的4.56倍。


根据报告,如果将深圳上市公司整体视为一个“经济体”,那么2018年“深圳上市公司经济体”的“生产总值”(由上市公司的员工薪酬、纳税总额、净利润三部分加总计算得出)达到15476亿元,相当于同期深圳市GDP的64%;比2017年增长了15.8%,相当于深圳市GDP增速的2倍。


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深圳上市公司总数达到392家,员工总数达到 325.60 万人,当年员工总薪酬达到 5109.65 亿元。


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9)


深圳上市公司群体是深圳优秀企业的杰出代表,对深圳特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巨大。总结好、利用好深圳上市公司发展经验对推进我国资本市场以及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的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在 2018 年发布了首期《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报告》,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也得到广大上市公司的强烈共鸣和高度认同,对宣传和推广深圳上市公司发展经验发挥了良好作用。 在首期报告取得较好效果的基础上,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CDI)继续编制《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9)》,全面、客观反映深圳上市公司发展的现状、特征、趋势,进一步提炼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成就与经验,形成更多规律性认识,剖析深圳上市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力争以高质量的研究服务推

动我国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9)》分为“2018 年深圳上市公司总体状况”“深圳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问题与政策建议”三个部分。 


1

2018年深圳上市公司总体状况


1.1纵览:392 家上市公司、分布于十大行业 


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深圳上市公司总数达到 392 家。在 2018年当年,深圳新增上市公司 25 家,其中以 IPO 方式实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24 家(境内 11 家、境外 13 家),从外地迁入 2 家(顺丰控股、北讯集团),退市摘牌 1 家(创益太阳能)。企业详细名单参见附录 1、附录 2。 


从上市地点来看,深圳上市公司分布于境内外各主要资本市场,境内上市公司 285 家,境外上市公司 118 家,其中有 10 家公司在 A股、港股两地上市,1 家公司(广深铁路)同时在 A 股、港股和美股三地上市(如表 1.1 所示)。 


从行业分布来看,深圳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分布广泛,全面覆盖了Wind 资讯 11 类一级行业。本报告因研究需要,将 wind 资讯一级行业中的“日常消费”行业和“可选消费”行业合并为“消费”行业,因而深圳上市公司分布于十大行业之中(如表 1.2 所示)。其中,信息技术行业企业最多,有 138 家,占深圳上市公司总数的 35.2%,其次是工业企业 93 家、占比 23.7%,消费业企业 58 家、占比 14.8%,这三大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9) 行业上市公司占深圳上市公司总数的 73.7%。 


在下文中,本报告将主要基于对上市公司年报的数据挖掘,研究分析深圳上市公司的发展情况。剔除股票长期停牌、截至 2019 年 6月 30 日未公开年报等特殊状况的 25 家公司,本报告的研究对象包括 了 367 家深圳上市公司。 


剔除股票长期停牌、截至 2019 年 6月 30 日未公开年报等特殊状况的 25 家公司,通过对 367 家深圳上市公司年报进行分析,报告提出以下主要结论和观点: 


1.2市值:规模超过 11 万亿、科技金融占比七成 


截至 2019 年 10 月 31 日,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 110415 亿元,相当于上年深圳 GDP(24222 亿元)的 4.56 倍。从市值的行业分布来看,市值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行业和金融行业,反映出深圳经济“科技+金融”双轮驱动的显著特征。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市值为 45821 亿元,占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 41.50%,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市值为 33047 亿元,占总市值 29.93%,两者合计占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比重达到 71.43%,其他行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均不超过 10%(如表 1.3 所示)。 


从市值的企业分布来看,市值主要集中在极少数高市值企业,头部效应十分明显。市值在 10000 亿元以上、1000 亿元到 10000 亿元之间的上市公司分别只有 2 家和 17 家,但市值分别占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39.14%和 34.96%,两者合计占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比重达到 74.10%。100 亿元市值以下的公司有 276 家,占深圳上市公司总数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9) 75.20%,但市值合计只有10955亿元,占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的9.92%(如表 1.4 所示)。 


截至2019年10月31日,市值最大的深圳上市公司是腾讯控股, 市值高达 27582.6 亿元;紧随其后是中国平安,市值达到 15628.6 亿元;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工业富联、万科、中信证券、中国恒大、迈瑞医疗、顺丰控股也进入了深圳上市公司市值十强,而进入深圳上 市公司市值前 50 的门槛为 226.7 亿元(如表 1.5 所示)。 



1.3财务:营收过 5 万亿、净利润近 6000 亿元 


截至 2018 年底,深圳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总规模 286089 亿元,净资产总规模 47941 亿元;2018 年实现营业收入总规模 53720 亿元,实现净利润总规模 5859 亿元。 


从营业收入看,营收最高的中国平安达到 9768.32 亿元,中国恒大、万科、腾讯控股、招商银行、中兴通讯、比亚迪、平安银行等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上述8家企业营业收入合计达到29657.23 亿元,占深圳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总规模的 55.2%。进入“深圳上市公司营收规模 50 强”,营业收入需要达到 134.28 亿元的门槛(如表 1.6 所示)。 


从实现利润看,中国平安净利润超过千亿、达到 1204.52 亿元,招商银行、腾讯控股、万科、中国恒大、平安银行、招商蛇口、工业富联、金地集团、华侨城等企业净利润超过 100 亿元,上述 10 家企业净利润合计 4512.38 亿元,占深圳上市公司净利润总规模的 77.0%。进入“深圳上市公司净利润规模 50 强”,净利润需要达到 9.79 亿元的门槛(如表 1.6 所示)。 


1.4研发投入:总规模过千亿、信息技术行业占 2/3


在 367 家深圳上市公司中,在 2018 年年报中专门披露研发费用的企业有 294 家,占比超过 80%,这说明深圳上市公司普遍重视研发投入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这 294 家深圳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为1082.2 亿元,平均研发强度(研发投入总额与营业收入总额之比)为2.05%。 


从研发投入的行业分布来看,研发投入集中于信息技术行业,显示深圳在信息技术产业上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增强。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为 720.78 亿元,占深圳上市公司披露总研发投入 66.60%;消费行业、工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25.01 亿元、123.00 亿元,分别占深圳上市公司披露总研发投入11.55%、11.37%,其他行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比均不超过 5%(如表 1.8 所示)。

从研发投入的企业分布来看,腾讯控股和中兴通讯研发投入超过100 亿元,工业富联、比亚迪、立讯精密、欧菲光、顺丰控股、深天马、比亚迪电子、瑞声科技、迈瑞医疗、创维集团、鹏鼎控股、海能达、欣旺达、中集集团和中广核电力等 15 家企业研发投入超过 10 亿元,研发投入在 5 亿元~10 亿元的上市公司有 14 家,还有 92 家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也在 1 亿元以上(如表 1.8 所示)。而企业进入“深圳上市公司研发投入50 强”,研发支出需要达到 2.65 亿元的门槛(如表 1.9 所示)。


 1.5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23000 亿、并购交易过千亿 


深圳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主要包括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和并购交易三大内容。 


1.5.1  股票发行 

2018 年,有 62 家深圳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实现再融资,合计融资额达到 637.73 亿元。其中,再融资额超过 100 亿元的企业有 2家,10 亿元到 100亿元的企业 7 家,1 亿元到 10 亿元的企业有 19家,股票再融资额靠前的企业以工业、信息技术行业为主(如表 1.10所示)。



1.5.2  债券发行 


2018 年,有 49 家深圳上市公司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实现债务融资,累计债券融资额达到 22087.41 亿元,达到当年深圳上市公司股票发行再融资总额的 34.6 倍。其中,债券融资额超过 1000 亿元的企业有3 家,100 亿到 1000 亿的企业有 11 家,债券融资额靠前的企业以金融、房地产业为主(如表 1.11 所示)。 




1.5.3  并购交易 

2018 年,有 98 家深圳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了并购交易金额, 累计并购交易额达到 1156.77 亿元。其中,并购交易额超过 100 亿元的企业有 3 家,10 亿到 100 亿的企业有 12 家,并购交易主要发生于 深圳具备优势的房地产、信息技术、工业等行业的领军企业(如表 1.12 所示)。 


1.6 国际化经营:信息技术行业主导、四成企业境外收入占比超过 10% 


在 367 家深圳上市公司中,在年报中有 225 家企业披露了境外收入情况,占比达到 61.3%,超过六成,表现出深圳上市公司整体极高的国际化经营水平。其中,境外收入比重达到 50%以上的企业有 43家,占比 11.7%;境外收入比重处于 40%~50%的企业有 17 家,占比4.6%;境外收入比重处于 30%~40%的有 23 家,占比 6.3%;境外收入比重处于 20%~30%的有 28 家,占比 7.6%;境外收入比重处于10%~20%的有 35 家,占比 9.5%;上述境外收入比重超过 10%的企业共有 146 家,占比达到 39.8%,将近四成(如表 1.13 所示)。 

境外收入比重排名前十的深圳上市公司依次为莱宝高科、明阳电路、丹邦科技、新昌创展控股、同为股份、海普瑞、太辰光、立讯精密、九有股份和天彩控股,以信息技术企业为主。排名前列的深圳上市公司如表 1.14 所示。 


1.7 承担社会责任:创造就业 300 万、贡献税收 4500 亿 


截至 2018 年底,深圳上市公司员工总数达到 325.60 万人,当年员工总薪酬达到 5109.65 亿元。其中,中国平安、工业富联、比亚迪、顺丰控股、中国恒大及万科等 6 家公司员工数量超过 10 万人,共有51 家公司员工数量超过 1 万人(如表 1.15 所示)。 

在税收贡献方面,2018 年深圳上市公司合计纳税 4507.66 亿元。其中,中国平安、万科、中国恒大和招商银行等 4 家企业纳税超过 500亿元,另外还有平安银行、招商蛇口、腾讯控股、华侨城及金地集团等 5 家企业纳税超过 100 亿元,年纳税额超过 10 亿元的企业总数达到 37 家(如表 1.16 所示)。


1.8 综合比较:“深圳上市公司经济体”跑赢深圳市 


与 2017 年相比,2018 年深圳上市公司主要发展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如表 1.17 所示, 2018 年深圳上市公司数量从 367 家增加到 392家,增长了 6.8%;而同期市值增长了 39.8%,研发投入增长了 39.2%,营业收入增长了 32.0%,员工薪酬增长了 27.2%,员工数量增长了25.7%,净资产增长了 21.1%,上述指标增速均超过 20%;另外,资产增长了13.1%,税收贡献增长了16.9%,增速高于同期深圳市GDP 名义增速(7.9%);仅仅净利润指标增速相对偏低,增长了 6.6%。 



如表 1.18 所示,如果将深圳上市公司整体视为一个“经济体”, 那么 2018 年“深圳上市公司经济体”的“生产总值”达到 15476 亿元, 相当于同期深圳市 GDP 的 64%;比 2017 年增长了 15.8%,相当于 深圳市 GDP 增速的 2 倍。同时,员工总数相当于深圳市在岗职工人 数的 56%,贡献税收相当于深圳市产业税收总量(不计海关税收和证 券交易印花税)的 77%,研发投入相当于深圳市研发投入的 106%。


可以说,深圳上市公司整体作为一个“经济体”,在经济总量、发展速 度、创新能力、税收产出、创造就业等方面与深圳市“实力”接近,两 者相互促进、相互成就。




2

深圳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

报告利用三级、27个具体指标从规模实力、发展潜力、经营能力、社会贡献力四个维度对深圳上市公司竞争力进行综合竞争力评价和专项竞争力评价。 

(1)综合竞争力十强

中国平安、腾讯控股、万科、中国恒大、迈瑞医疗、招商蛇口、汇顶科技、立讯精密、开立医疗、招商银行。

中国平安、腾讯控股、万科、中国恒大继续保持前四排名,2018年新上市的迈瑞医疗位居第5,招商蛇口保持第6排名,汇顶科技、立讯精密分别上升5位排名第7、第8,开立医疗上升18位排名第9,招商银行下降5位排名第10。 

(2)规模实力十强

中国平安、招商银行、腾讯控股、中国恒大、万科、平安银行、工业富联、招商蛇口、中信证券、中广核电力。

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两家金融机构规模优势明显,两家企业合计总资产规模达到12.79万亿,接近深圳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总规模的1/2。从行业来看,6家金融企业和5家房地产企业进入“规模实力20强”,合计占比超过一半。 

(3)发展潜力十强

康泰生物、迈瑞医疗、汇顶科技、名家汇、招商蛇口、火岩控股、腾讯控股、万科、深信服、小赢科技。

康泰生物、迈瑞医疗及汇顶科技三家公司增速领先优势明显,康泰生物的三年净资产年均增速、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及扣非净利润年均增速分别为41.49%、64.54%及91.44%,迈瑞医疗分别达到32.41%、19.73%及39.22%,汇顶科技分别达到51.81%、49.24%及21.40%。从行业来看,发展潜力前两名均为医疗保健企业;信息技术企业进入“发展潜力20强”数量最多,共有8家。 

(4)经营能力十强

凯中精密、共进股份、华夏动漫、深天马、民德电子、景旺电子、开立医疗、新纶科技、崇达技术、协同通信。

经营能力排名前列的企业都不是大型企业,显示出深圳中小上市企业普遍有较高的经营水平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行业来看,有10家信息技术企业进入“经营能力20强”,占到一半份额。 

(5)社会贡献力十强

唐宫中国、捷顺科技、汇洁股份、共进股份、东江集团控股、赢家时尚、富安娜、佳华百货控股、博士眼镜、天威视讯。

唐宫中国是唯一社会贡献力满分的公司,其2018年每亿元总资产创造的员工就业岗位达到了528人,在深圳上市公司中排第一;当年股票分红的股息率达到了18.9%,排名第二;每亿元总资产税收产出571万元,居于深圳上市公司前列。从行业来看,消费行业企业和信息技术企业分别有7家进入“社会贡献力20强”,而且7家消费行业企业全部位列前十,显示消费行业上市公司在承担社会责任上具有巨大优势。 

3

问题与政策建议


3.1 深圳上市公司存在业绩下滑、风险扩大、社会责任意识不足等问题 


通过对深圳上市公司的分析和评价,可以发现深圳上市公司发展仍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下经营业绩普遍下滑。2018 年深圳上市公司


营业收入比 2017 年增长了 32.0%,净资产增长了 21.1%,而净利润只增长了 6.6%,以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ROE)计算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出现明显下降。从上市公司个体来看,2018 年有接近一半、175家上市公司扣非净利润低于 2017 年;亏损企业达到了 56 家,占全部上市公司 15.2%。 


二是上市公司风险进一步扩大。在深圳上市公司发布 2018 年年报之后,ST 企业达到 9 家,其中有 8 家是新增 ST 企业。从企业被ST 的原因来看,5 家企业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3 家持续净利润为负或者经营产生巨大变动无法恢复,1 家由于存在股权争议且无法进行财务数据披露。从整体来看,在宏观经济下行、经营业绩下滑的形势下,深圳上市公司存在风险进一步放大的更大可能性。 


三是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意识亟待提升。深圳上市公司中有 344 家企业披露了 2018 年度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占比超过 90%,但绝大多数企业只是在年报中披露有关信息,只有极少数企业发布了专门的社会责任报告。从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来看,整体对于ESG(环境、社会、治理)关键指标覆盖水平偏低,难以有效评价上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水平,这说明深圳上市公司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还普遍薄弱。 


3.2 提升深圳上市公司竞争力、推进深圳上市公司更好服务深圳发展 


深圳需要进一步将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提升到经济社会发展主战略高度,持续推进深圳上市公司板块扩容、质量提升、做优做强,为未来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一是持续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上市。民营企业是深圳上市公司的主力军。深圳需要着力构建更加完备、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营商环境,针对民营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更加精准、更加贴心的公共服务,推进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并在创业板、科创板、纳斯达克等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推动深圳上市公司板块扩容。

 

二是鼓励深圳上市公司用好用足资本市场。国际发达资本市场发展经验表明,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不仅限于股票融资、债券融资等传统工具,还包括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多元化资本市场工具。深圳可建立良好的上市公司公共服务平台和政策奖补体系,鼓励和引导深圳上市公司积极探索使用各类资本市场工具,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地位和资本市场平台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三是引导深圳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深圳可以建立相关激励机制,鼓励上市公司主动披露、高质量披露履行社会责任信息,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公司经营发展重要战略,推进上市公司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做好表率。 


四是有效防范和化解上市公司风险。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上市公司纾困政策,助力上市公司稳定发展。为积极应对深圳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下滑、风险扩大形势,深圳可以进一步深入开展对上市公司各类风险的全面排查、防范和监测工作,以市场化方式对困难企业进行纾困,保障深圳上市公司和深圳经济发展的健康稳定。 

来源:中国(深圳)综合开发院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