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又将诞生一所高水平大学。11月13日,一所由新型科研机构孕育筹建的研究型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简称“中科院深理工”)的规划蓝图亮相高交会。目前,中科院深理工已进入筹建阶段,计划2021年9月迎来首批学生入学。
本届高交会5号馆SIAT展区首次展出中科院深理工的目标定位、办学理念、学科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图源:中科院深圳先进院
▍为科技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据悉,中科院深理工是2018年由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政府合作,依托深圳先进院建设的独立设置的全日制高校,目标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领军人才。
今年10月,广东省教育厅致函深圳市政府,同意将中科院深理工纳入省高校设置“十三五”规划,标志着中科院深理工正式进入筹建阶段。据悉,中科院深理工选址光明科学城,将由中科院和深圳市共同办学、共同建设、共同管理,探索“政民共建、科教融合”新型体制机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归根到底还是靠人才。”深圳先进院院长、中科院深理工筹备办公室主任樊建平表示,中科院深理工将依托深圳先进院深厚的科研基础,面向未来产业科技与人才需求,设置生物医学工程、合成生物学、脑科学、生物医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先进电子材料六大前沿学科,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本土人才,使之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源动力。
▍探索“三院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据介绍,中科院深理工将本着理工为基、科学引领,着力打造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创新、粤港澳合作及国际化办学四大特色,实现与在粤高校的错位发展。
在科教融合方面,中科院深理工将探索建立学院、研究院、书院“三院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书院侧重学生创业意识和人格培养,兼顾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立体培养“全人格”学生;学院主要负责教学及部分基础研究,包括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研究院则是以科研为主的研究平台,培养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打通从科学源头创新,到核心技术突破,再到工程能力建设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截至目前,深圳先进院3000人规模中,已聚集600多位“海归”,博士生导师218名,课题组研究方向涉及生物医学工程、脑科学、合成生物学、信息技术等各前沿领域,培养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366位博士后,7000多名研究生,为中科院深理工的师资队伍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深圳先进院已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及高校深度合作,建立的全方位、立体化国际合作交流网络,将为中科院深理工汇聚国际一流办学资源提供良好条件。(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
科教融合办新型大学 先行示范攀科研高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新时代背景下,作为中科院体系中的新型科研机构之一,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科研“国家队”成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也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工业研究院的同时,大力推进科教融合,打造一座世界一流、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为大湾区的科技发展贡献创新力量。
“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深圳先进院将发挥桥头堡作用,一方面打造湾区创新枢纽,另一方面,也将搭建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的合作桥梁。”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表示。
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提到,希望深圳充分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作为立足深圳13年的新型科研机构,“科教融合”也成为了深圳先进院的全新课题。2018年11月,中科院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双方依托深圳先进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简称“中科院深理工”),为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创新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2018年11月,中科院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双方依托深圳先进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
根据规划,中科院深理工将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面向未来产业科技与人才需求,以理工为基、科学引领,着力打造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粤港澳合作及国际化学、体制机制创新等特色,探索建立学院、研究院、书院“三院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领军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建设先行示范区,打造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归根到底还是靠人才。”樊建平表示,中科院深理工将依托深圳先进院深厚的科研基础,设置生物医学工程、合成生物学、脑科学、生物医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先进电子材料六大前沿学科,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本土人才,使之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源动力。
一流院校的建设离不开强大的师资力量,深圳先进院过去13年积累的人才优势为此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深圳先进院3000人规模中,已聚集600多位“海归”,博士生导师218名,课题组研究方向涉及脑科学、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各前沿领域,培养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366位博士后,7000多名研究生。值得一提的是,在竞争激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深圳先进院今年再添4名国家“优青”,获批数居深圳第一,青年人才培养更上新层次。
坚实的人才基础创造出丰硕的科研成果。2019年,深圳先进院在重点布局的脑科学及合成生物学领域均取得重大进展:深圳首个脑科学诺奖实验室落户深圳先进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团队成功制备新型模拟人类自闭症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团队则以定量公式揭示了生物迁徙进化策略,两项成果均以长文形式见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
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团队成功制备新型模拟人类自闭症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长文见刊《自然》
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团队则以定量公式揭示了生物迁徙进化策略,长文见刊《自然》
“发力源头创新要抓住代表未来的突破性技术发展机遇。”樊建平表示,未来脑科学与合成生物学将是重要的科技创新“引擎”。
深圳先进院在发力基础科研的同时,正牵头建设深圳市“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深圳市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三大基础研究机构,助力深圳成为源头创新的前沿阵地。
“基础科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从电的发现、到新能源的利用,再到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基础科学研究的创新是一切科技发展与工程应用的源头。”樊建平表示。
截止目前,深圳先进院2019年内发表的SCI高水平论文已达782篇,科研成果分布于健康与医疗、新能源与新材料、大数据与智慧城市、机器人四大领域。数据显示,深圳先进院最新自然指数为23.84,较去年底14.44提高了65%,在全广东省科研机构中位列第二,在深圳市科研机构中位居第一。孜孜探索、砥砺前行,深圳先进院建院13年来不断冲击国际科学前沿,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最初的5人团队发展到今天3000余人规模,现已建成9个研究平台、各级创新载体93个、发表论文总数超过9000篇,逐渐打造出独具先进院特色的研、学、产、资四位一体的“微创新体系”。
高交会现场图片
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深化产学研资创新体系
深圳先进院始终牢记建设“国际一流工研院”的初心,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致力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新工业建立。
2019年9月,深圳先进院获工信部批准,作为促进机构牵头建设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群,依托深圳先进电子材料研究院,及深圳先进院众多企业联合实验室的合作基础,构建学术与产业桥梁,以“基础建设促进应用发展,以应用拉动产业发展”模式,推进深圳信息通信产业发展。
此前,深圳先进院已在产业协同方面耕耘多年,在深圳牵头成立了机器人、低成本健康、北斗、海洋、新材料、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等产业联盟和协会,不断提升深圳各行业的国际影响力,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深圳拥有一批在世界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还有数以万计的高新技术初创企业与成长型企业,他们对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的需求旺盛,使得深圳先进院作为工研院的定位有了很好的合作载体与实现可能。”深圳先进院党委书记杨建华表示。
据统计,13年来,深圳先进院与地方政府共建10个外溢机构平台,有力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累计孵化企业总计759家,持股企业超过227家,估值过亿达28家。同时,采用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模式,组成“知识-技术-产业”链条,使得实验室能通过企业有效确定科研方向,企业则能迅速将实验室的研发成果转化成产业优势。截止目前,深圳先进院已与企业共建96个联合实验室,其中不乏华为、商汤、联影等行业龙头。
在知识产权方面,截至目前,深圳先进院累计申请专利7532件。其中,发明专利5941件,PCT申请702件,国外专利申请120件。根据2019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深圳先进院的PCT申请量领先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院所。授权专利的转化实施率达24%,着力打造成为知识产权应用高地。
未来,深圳先进院将继续坚守“工研院”初心,抓住新时代政策机遇,勇担“先行示范”使命,发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国际化示范,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及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来源: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自深圳特区报、中科院深圳先进院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