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政协委员的12个深圳梦亮了:把大学开到海外、大湾区科学院、生命科学城…
1月7日下午,深圳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大会发言正式举行。会上,欧阳绘宇、庄义婷、王志毅、陈志列、陈十一等12名委员先后发言,26名委员提交了书面发言,围绕科技创新、营商环境改革、实体经济、法治建设和教育发展等主题畅所欲言。这12个深圳梦亮了,值得你慢慢阅读,这将关乎每一个深圳人的未来。
01
欧阳绘宇:健全深圳国际科技创新体系
引领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深圳市政协委员、民革深圳市委员会副主委、福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欧阳绘宇表示,尽管深圳科技创新,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已全国领先,但深圳科技创新体系并不健全,尤其是国际化程度不高。 对此,欧阳绘宇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大力引入国际科创主体。研究制定便利化优惠政策措施,重点引进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提升深圳科创主体国际化水平。大力促进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在深圳设立实验室,大幅增加诺奖科学家实验室,更多组织、参与、主导全球科技研究计划。(在科创主体方面,外资研发中心不足。深圳“走出去”国内领先,但“引进来”不够,尤其是外资研发中心少。上海有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120多家,而深圳仅30家,国际化程度还不足。)
二是加快打造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对标日内瓦等先进城市,制定知识产权评估国际标准。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探索组建全球科技成果交易联盟。推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常设机构、分支机构落户深圳,重点争取PCT审查协作中心落户深圳。
三是重点落户大国重器。全力争取更多国家级大科学装置落户深圳,加强原始创新研究,强化创新基础支撑,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战略布局。着力建立国际科技情报中心,打造科技创新战略平台。
四是促进从国内移民城市向国际移民城市转型。在重点领域实施“100位全球高端人才计划”,以重奖、高薪、平台和便利服务吸引国际尖端科技人才落户深圳;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探索面向海外人才“基地注册、海内外经营”离岸模式;借鉴公安部给予中关村的“20条出入境新政”,给予外籍人才国民待遇。
五是加大教育、医疗、住房的国际化供给。逐年加大公办学校学位供给数量,大力支持国际学校发展,实施常住人口十二年免费教育。加大医疗资源投入,建立深港医生专业资格互认体系。加大人才房、保障房的有效供给,将外籍科技创新人才纳入人才安居工程,兴建外国专家宜居社区。
六是重点引进国际组织落户深圳。加大力度引进外国领事馆、国际组织落户深圳,重点引入以色列和欧洲科技强国的创新资源。全方位发展国际航线,引进大型国际或国家高端论坛与活动,全面提升深圳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关注度。
02
庄义婷: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城市建设
创建大湾区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示范样板
深圳市政协委员,民盟深圳市委员会常委,罗湖区政协副主席庄义婷认为校企合作是世界级大湾区经济繁荣发展的核心引擎,也是科技企业平台创新的重要支撑。
2019年10月,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启动试点建设首批20个产教融合型城市,深圳市是试点城市之一。
庄义婷表示,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尤其在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融合发展中,深圳有许多的探索和经验,但在深入推进中也存在诸多短板,主要表现在高校体制机制障碍与校企存在价值认知错位。 为此,庄义婷建议: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建议由市政府政策研究中心专项研究促进产教融合、校企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政策。改革现有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建立以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基于产出的项目管理体制,释放科技活力,向企业让利、向科技创新人员放权。改革高校人才评价机制,激活高校科技人员和企业高端人才的互聘互用,高校和企业资源相互开放。支持高校以成果转化为目标制定教师进入企业制度、创新创业制度。支持校企联合申报各级各类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支持企业积极参与高校科研转化工作,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促进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的有机融合。
二是对标国际先进校企合作经验,引导高校成立专业投融资平台。鼓励高校设立专业投融资平台,成立独立法人企业,全面统筹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新型研发机构设立等组织管理工作。
三是升级深圳虚拟大学园的功能定位,将深圳虚拟大学园从教学为重点,转向项目孵化为重点。提升虚拟大学园为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试点,采用“金融+财政+信用”的组合激励方式,鼓励企业共同参与到深圳虚拟大学园产教融合、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设中,深化虚拟大学园与深圳实体科技企业的校企合作深度,实现虚拟大学园从原有高校聚集区升级成为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高校为支撑的产教联合体,在全国校企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中发挥领跑带头、大湾区示范样板作用。
03
王志毅:抢抓“双区”建设战略机遇
推动深港澳产业协同发展
深圳市政协委员、民建深圳市委员会副主委、龙华区政协副主席王志毅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目前我国开放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制度最复杂的区域之一,表现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
实现深港澳产业深度协同发展,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也需要克服诸多困难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发挥不足、产业资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对此,王志毅建议:
一是完善深港澳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高级别协调机制,建立务实高效合作机制,建立新型智库研究机制。
二是构建一批产业协同发展合作平台,建立一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一批港澳研发力量深圳落地机构,合建一批重大产业空间载体。
三是优化要素流通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科技创新要素跨境流动便利化,完善深港澳产业合作公共服务体系。围绕内陆资金过境的流程以及使用细则,与香港澳门的科技主管部门联动对香港的科技人员进行专题的宣讲和指导,让香港科技人员能了解并运用该重大利好政策。
四是创建深港澳产业协同发展特区,设置一个深港澳产业协同发展特区,率先建立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制度机制,实现要素便捷流动,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学习、创业、就业、生活等的政策措施,健全香港、澳门深入开展交流合作的各种机制,配套港澳科技、产业、人才资源落地的软硬条件。
04
陈志列: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惩罚上限20倍
创新建立数字货币离岸中心
陈志列在发言中提到,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需要进一步提升保护知识产权来支撑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环境和氛围;需要建设与科技创新、高端产业相匹配的数字金融体系。
他的建议是: 第一,向最高法报文申请支持,把对知识产权侵权的惩罚上限提高至20倍。希望在深圳能够立法,对侵犯知识产权最高罚20倍,用惩罚性赔偿对侵权者形成强大的威慑作用,使侵权人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深圳市人大可向最高人民法院正式报文申请支持,请最高法院帮着测算一下,核实把对知识产权侵权的惩罚性赔偿上限提高至20倍的可行性。如果能实现,很多企业会哭着喊着要来深圳发展。
第二,在深圳建立数字货币离岸中心的“试验田”。如今区块链技术已经上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而通证经济、数字资产交易对于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加快开展数字货币研究将会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的积极作用。
金融活,经济活。在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全力打造数字金融高地,对深圳来说又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深圳本身是一个人民币在岸市场,所以在人民币国际化上没有明显优势。但是深圳可以加大在数字货币应用方面的研究,争取率先建立数字货币的离岸中心,充分利用深圳市场化程度高、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强等优势,集中优势资源进行数字货币创新应用研究,在数字货币国际化方面先行先试,实现深圳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发言者系深圳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主席)
05
陈十一:畅想先行示范区未来高等教育的模样
在引进来的同时也要走出去,
构建深圳一流大学的海外校区
先行示范区未来的高等教育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说,10年或者20年后,随着先行示范区建设进程的推进,深圳的高等教育如何做到先行示范?政协委员陈十一也是南科大的校长,他在发言中表示,深圳未来的高等教育在不断提升办学质量、扩大发展规模的同时,有很大希望在几方面成为先行示范。
他说,未来深圳高等教育,要能真正走出位列世界第一方阵的大学,同时也要形成独特的城市高教体系。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未来在世界大学第一方阵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大学。在时间节点上,未来十年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发展超越期,更是深圳高等教育在这一趋势下的发展机遇期,要在投入水平、教师个体竞争能力、学生培养质量等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未来深圳高等教育既要有一定的规模与聚集优势,形成大学高地,更要在质量和特色差异化发展方面形成繁荣生态群落。要形成顶尖、腰宽、基实的金字塔形高等教育体系,同时让高等教育体系各个环节相互打通,并与城市的需求紧密对接。
未来深圳高等教育,要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体现中国特色的制度优势。第一是大学的内外部治理机制。深圳目前在先行体制下涌现出多种办学模式,这些办学模式也将在未来得以验证和成熟,这一方面深圳最有机会和条件。
第二最需要探索的是在评价机制上更加科学、自信、成熟,体现扎根中国大地、具备国际思维。
这一点,深圳的大学多为新兴新办大学,包袱小,起点高,最有可能形成制度的突破与示范。
未来深圳高等教育,要能在教育推动区域创新方面成为一种典范。要想真正成为全球一流的科技创新枢纽,必须充分激发个体创新与产业成长。这方面关键是看能不能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与产业链接机制与机构,建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大学与产业链接的枢纽平台。
未来深圳高等教育,要化被动的国际化为主动的海外资源系统的全球构建。作为先行示范区,深圳不仅要看到下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还要全面提升创新的国际化水平,参与全球科技中心转移的新进程。这就要求,深圳的高校必须要有国际化视野,更多地参与国际化合作与竞争。例如在引进来的同时也要走出去,构建深圳一流大学的海外校区、海外创新中心,打造“环球学习场所”,形成支撑深圳及高校发展的人才、前沿科技、先进产业等全球反哺系统。
未来深圳高等教育,要能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播下未来的“种子”。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觉得用更形象的说法是,我们现在培养的是未来能够推动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种子”。我们的学生除了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怀、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从“已知”到“未知”的能力。
陈十一认为,“有人说高等教育是深圳目前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最大短板,但我认为这恰恰说明了深圳发展高等教育的潜力。深圳目前快速发展的本土大学、独具特色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在全国其他城市都不多见。”他相信,下一个四十年,我们也能创造一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奇迹,真正为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科技支撑、智力支持、文化引领,为全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先行示范,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先行示范。 (发言者系深圳市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06
练聪:深圳要做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引擎
代表九三学社深圳市委员会发言的练聪在发言中提到,当前深圳正在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自2005年深圳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来,深圳生物医药产业以年均20%的增速快速发展。九三学社深圳市委员会对医药、医疗健康产业开展了连续四年的跟踪调研,希望能对产业发展有所帮助。
目前,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和医疗器械产业已有良好基础并保持快速增长。深圳基本形成了以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南山高新区、国际生物谷产业集聚区为主导的产业空间格局。数据显示,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广州和深圳位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第一梯队,其中医疗器械企业数量占据优势地位。大湾区九市2018年生物医药上市企业市值前10中,深圳占据7家,具有领军优势。
他的建议是:
对标德州医学中心,设立国际医疗试验服务区。在试验区医疗机构建设中加大研究型医院的职能和配置,鼓励外资医院在试验区内建设运营。根据国际标准加大临床中心建设,加强包括第三方检测平台在内的国际化专业第三方服务机构建设;允许湾区创新生物医药产品优先临床;推动包括人工智能医疗在内的创新医疗试点收费项目,发挥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引擎作用,推动高端研发和成果转化,促进新业态发展,加速生物医药产业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建议大力推动教育背景与资历在湾区各城市互认,简化执业资格程序,方便港澳、国外医生在试验区执业,同时,试验区内大力引进和发展医学院校、研究机构,梯队引进和复合培养生物医药专业人才队伍,医院、高校、企业合作培养生物医药创新战略型、复合型人才,建设高校医工交叉、医院临床转化和IT企业及医药企业人才合作成长的协作体系。
其次,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根据自身条件,在区域布局方面,深圳应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创新中心、香港为全球金融中心,广州为科研人才平台,东莞、中山、珠海为制造基地。
在深圳加快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强基工程。在医疗器械智能制造领域,加大对重点医疗器械关键技术、核心部件(高端制剂、高端影像、传感器、光电检测及光电倍增管等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控制系统及软件(制造管理工具软件)的联合攻关;在医药领域,在重视原始创新的同时,还要重视生产工艺、高端制剂研发以及生产的国际规范化,引入高端制剂、CE、FDA的过程化管理。以产品创新升级服务,以服务提升产品,加强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核心引擎功能,加上通过制造协同、创新平台服务、医疗体系融合,加上物流体系和贸易金融体系的支撑,建立大湾区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产业体系。
再次,加快大湾区数字政府建设步伐,尽早形成医疗大数据共享机制,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同时着重解决医疗数据出入境安全问题,创新医疗数据安全技术和数据治理方式,建议在大湾区选取试点,先试先行医疗大数据体系建设。
同时鼓励第三方机构参与建立统一健康医疗数据库,包括单病种数据库、多病种关联数据库;在结合腾讯云、华为云的基础上,联合企业建立智能医疗训练和测试的高质量基准库,研究建立智能医疗临床试验审评核动态评价标准。
在法规和监管方面,逐步匹配适应湾区特色,探索产业监管数据化创新。建议申请国家药监局在深圳挂牌设立湾区审评中心;尝试建立FDA、CE认证中心,建立健全产品标准、检测标准、临床应用国际化综合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和国际认证接轨的医药监管统一接口数据库,服务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创新。
创新医疗金融手段支撑医疗集聚发展。鼓励生物医药投资,逐步放开国外资本进入大湾区自由投资生物医药产业,通过包括医疗融资租赁等多种创新医疗金融方式推动创新个体化、服务规模化、资源资产化、协同网络化。
同时引入保险连接,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大湾区医疗险种,逐步打通多种国际医疗管理标准认证,服务国际病人跨境转诊。 (发言者系深圳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深圳市委员会副主委,南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07
叶春: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建议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科学院
深圳市政协委员,致公党深圳市委员会副主委,南山区政协副主席叶春认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力量。深圳肩负建设“双区”的重任,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应是一个兼具深圳特色、湾区特色和时代特色,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充分发挥先行示范作用的国家科学中心。然而要建设这样一个新时代、新范式的国家科学中心,深圳还面临着基础科学建设长效机制缺位和国际资源汇聚能力不足的问题。
为此,叶春建议:
(一)从立法、规划、资金、机制四方面着手建立深圳基础科学长效机制
一是建议由市司法局牵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立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需求,探索制定全国首部基础研究促进保障法律,依法促进保障相关工作。
二是建议由市科创委牵头,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下,尽快编制《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2020-2050》。 三是建议市国资委、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加大力度发挥市场作用引入科研资金。探索成立基金会、发展产权证券化或引入PPP形式,引导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与企业组团开展前沿基础科学研究。 四是建议市科创委推动改革现有政府科技资金扶持体系,改变“政府主动提出、企业被动跟进”的原有做法,实施“企业申报、机构评审、政府拨付”,将研究方向的主动权交还一线企业。
(二)从数据、人才、品牌、机构四维度发力汇聚全球科技创新资源
一是建议由市政数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探索科学中心数字化建设。
二是建议由市人才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合伙人制”科学专家队伍。
三是建议由市委宣传部负责,主动寻求国家支持,申请由国家层面举办国际科学研究博览会,并永久落户深圳,提升深圳科研知名度,促进科技成果交易。
四是建议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科学院,负责整合粤港澳大湾区科研资源,搭建国际化科研合作网络,配备大科学装置、布局基础科学关键领域,统筹实验室和研发转化中心,研究和制定技术标准及成果推广应用,推进深圳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对接科研创新管理体系。
08
肖敏静: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建设面向全球的生命科学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指出,深圳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深圳市政协委员,农工党深圳市委员会副主委,市医疗保障局规划财务和基金管理处召集人肖敏静表示,生物医药是深圳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我市应以以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区为突破口,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但与世界一流生物医药产业和生物科技创新集聚区相比,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在战略发展定位、产业成长速度和规模、创新产出能力、成果转化效率、对外开放合作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 为此,肖敏静提出如下建议:
(一)把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打造成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区,进一步整合现有优势并形成强大的产业链集群,打造科学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掌握核心价值链的话语权,迅速提升东部BT产业发展能级,在全市形成IT、BT“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积极推动国家级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核查中心在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区落户,助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三)以建设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区为契机,率先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体制机制新突破。一是建设“医教研产”相结合的全新机制医学科学院。二是成立由市发改、科创、工信、卫健、市监、海关、大湾区办、坪山区政府等部门组成的园区管理中心,积极向有关国家部委申请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综合授权改革。
(四)在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区谋划组建全生命周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链建设。打造境外医师坐诊的医疗服务中心,提供国际一流医学服务。争取联合港大和港中大医学院打造湾区医学总部中心。与国家癌症中心、心血管病中心、儿童医学中心打造临床实验中心。主动承接港澳研发资源,打造面向全球的药品或医疗器械的研发与生产服务中心。运用5G通信技术建设国际一流医护人才远程培训中心。
09
尹申明:以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公共服务促先行示范区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要求深圳率先实现主动、精准、整体式、智能化的政府管理和服务,到2025年公共服务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深圳市政协委员,民进深圳市委员会副主委,盐田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尹申明表示深圳在建设先行示范区中仍存在某些问题。
为此,尹申明建议:
(一)优化顶层规划设计,共建共治共享民生幸福标杆 加强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与公共服务顶层规划设计的整体性、一致性和前瞻性,尽快明确一个统一的可见可感的总体目标。
(二)推进智能审批改革,实现主动精准智能的优质公共服务 深化大数据融合应用,推进数据驱动的智能审批改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充分利用电子证照和电子资料,实现“减证便民”。推动人工审批向智能审批转变,实现审批服务智能化。实现服务的主动化和精准化。建设智能服务平台,综合分析用户诉求,发现热点问题,应用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提供7×24小时在线智慧便民服务。
(三)推动数据互联互通,促进粤港湾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建设。研究探索“数字特区”,加快推进数据立法,从政策端解决深(粤)港澳三地数据共享障碍。构建湾区数据共享合作机制。建立大湾区数据共享交易和开放平台,实现城市群的数据共享交换。
(四)促进湾区服务互通,助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以数据的互通支撑湾区服务的互通,促进湾区办事更方便,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更顺畅。
(五)强化大数据挖掘分析,推动决策服务的科学化 尽快在全市范围开展数据资产普查,摸清数据“家底”和数据共享供需状况,制定统一标准,以应用为导向,开展数据治理专项攻关,提高数据质量。
10
彭琛:推出惠台措施优化台资企业营商环境
代表台盟深圳市委员会发言的彭琛在发言中提到,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在深台商融入“双区”建设,营造适宜台商发展的营商环境,实现台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深圳高水平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她的建议是,对标国际一流城市,深圳应从办事便利、提供平台、降低成本和环境宜居四个维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帮助台企实现更好发展。
(一)以“数字政府”建设为抓手,提供更加便捷和有效的服务
1.建议在“i深圳”App增设港澳台信息专版,汇编重要政策、提供办事指南,直接链接相关业务办理,并在出入境、各区政务服务大厅和市台办网站加强宣传。
2.充分发挥区级、街道等基层组织的作用,打通惠台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企业服务闭环。
(二)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平台,营造更加开放的投融资环境
1.在深台企积极投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辟新市场,实现新发展。
2.进一步放开台资银行在深圳开设分支机构的经营门槛和业务准入门槛,从大陆分行升格为具有独立法人身份的大陆子行,积极扩展人民币相关的新业务。同时建议试点陆资银行与台资银行合资开办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利用台资银行对台企台胞的信息掌握,打造台资中小企业融资的新平台,缓解“融资难”。
(三)降低综合成本,营造更加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
1、针对在深台企制造业的需求,建议政府支持台企按照法规进行厂房加层、厂区改造、提升集约化用地水平,并不再增收地价款。
2.加大对产业园区“二房东”的整治力度,做好产业退出后的工业用地和产业用房的回收整备和入市流动工作,实现工业用房总存量和产业用房需求动态匹配。
3.尽快研究出台“机器代人”技术升级改造的产业政策,针对台企提供购买机器人给予资金补助或抵税支持,帮助台资企业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对企业返聘退休工人提供保险等政策支持,加大对中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支持力度,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员工。
(四)促进要素流动,营造引进来、留得住的人才发展环境
1.随着港澳台同胞居住证的实施,建议开发和推行数字身份识别系统,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居民提供电子化一卡通式服务,无须另外注签,自由过境。
2.制定受益面广、见效快的“平民化”惠台政策,提升创业信心。针对台企新兴产业,如餐饮服务业、文化创意行业,在企业营业额达到一定数额时,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同时酌情提供台湾应届毕业生等同内地毕业生来深就业的租房和生活补贴。
3.台商协会一直是大陆与台湾岛内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以台企接班人和来深创业就业的台胞青年为主,建议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创建与在深行业优秀青年交流合作的平台,共同学习成长。(发言者系深圳市政协常委,台盟深圳市委员会副主委,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经理)
11
郭万达:推动深圳时尚产业向数字化时尚产业转型
郭万达在发言中建议市政府抓住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践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主动谋划,推动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时尚产业向数字化时尚产业转型。 时尚产业涉及制造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涉及研发、制造、销售、品牌等各个产业链环节,涉及核心产业、支撑产业、关联产业、外围产业等多圈层体系。融合文化、科技、艺术等要素,是跨行业、跨门类的高创意、高附加值、高技术的综合性都市型产业。 郭万达说,“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技术。”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的影响下,全球时尚产业已经出现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数字化为时尚产业带来了全新的思路,融入制造生产、创意设计、营销推广等过程,为时尚带来更强的传播性、更高的精准性。一些数字时尚企业在数据和时尚相结合方面做出了许多创新,涉及服装、珠宝及各类奢侈品行业。 他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出台有关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以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力度来支持时尚产业的发展。重点鼓励企业采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服装、钟表、黄金珠宝等领域的工艺水平,支持发展高端制造环节,提高产业精细化制造水平,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实现工艺、技术、产品的升级换代。
二、结合城市功能布局,综合考虑各区(新区)时尚产业发展现状、特征和发展空间的需求,确定深圳时尚产业发展定位和总体布局。支持各区已有特色商业中心,打造时尚特色街区,打造一批集产品设计、展示、旅游、体验、购物等为一体的时尚“街、廊、馆、店、场”,着力打造时尚特色街区。以时尚产品设计与开发、设计产业公共服务、原创设计师创作创业和企业孵化基地为重点,建设一批时尚双创空间。
三、培育发展国际时尚精品品牌,鼓励品牌运营与国际合作。鼓励深圳时尚龙头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制定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品牌。吸引国际知名设计大师在深圳开设工作室,设计、发布、运营时尚产品、品牌。鼓励国际知名时尚企业在深圳设立分支机构,延伸研发设计、打板、中试、量产、产品发布等功能,推进国际品牌企业本地化发展。
四、完善有利于时尚产业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促进时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推行时尚创意设计项目知识产权预备案制度,鼓励时尚企业和设计师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和著作权登记。支持行业协会做大做强,开展产业论坛、行业研究、行业培训、国内外展会、设计大赛等,推动深圳时尚产业各行业协会专业化发展。建立时尚产业的检测认证评估中心,加强时尚产品的检测、认证、评估、行业标准制定等工作。设立深圳时尚产业发展基金,出台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建立从实验研究、技术开发、产品中试到规模生产的全过程的融资模式,推动时尚企业上市。 (发言者系深圳市政协委员,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
12
张少华:落实竞争中性原则
对国企民企混合制企业一视同仁
何为“竞争中性”?张少华在发言中介绍说,竞争中性是今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肯定的新原则,是WTO改革的重点议题,更是中美贸易谈判的关键点之一。
竞争中性概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的《竞争原则协定》,其本意是“国有企业回归企业本性”。目前竞争中性的一般含义,是指非歧视性地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本国企业和外国企业。
竞争中性原则如何落地?张少华的建议是:妨碍公平的政策,应废尽废! 当前竞争非中性的情况主要存在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和金融信贷等方面,围绕这些问题,已有许多具体举措落地,比如设立民企纾困基金,出台《外商投资法》,对外商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等,这些都是体现公平竞争的举措。
落实竞争中性原则,在市场准入上,要逐步放开更多垄断行业门槛,让不同市场主体进入;在政策上,要让金融贷款等政策同等面向不同市场主体;在法律上,加强对民企保护,确立不同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
张少华表示,目前,深圳1.4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超过99%是民营企业。深圳应率先垂范,创造性地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竞争中性原则、所有制中性原则等政策措施:
一、率先将市场竞争中性作为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原则,为民营企业发展设计终极路线,从根本上稳定发展预期。
二、彻底消除所有制歧视,消除歧视民营企业的法治性障碍,使民企和国企获得平等的法律保障。
三、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统一回归现代企业制度,在同一负面清单下和监管底线之上全面参与市场竞争。
四、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综合改革,全面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努力在国企与民企同门槛、同规则、同待遇上下功夫,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上形成乘数效应,大幅提升深圳的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 (发言者系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交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来源:深圳新闻网 见圳 直播记者:文字/金洪竹 张玲,摄影/钟鸿冰
王伟中陈如桂戴北方出席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大会发言
汇聚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
先行示范区建设强大正能量
深圳特区报讯(首席记者 綦伟)1月7日,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市政协主席戴北方出席深圳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大会发言,38名政协委员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建言献策。王伟中表示,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市政协成立30周年,要在新时代把政协制度坚持好、把政协事业发展好,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汇聚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强大正能量。
会上,欧阳绘宇、庄义婷、王志毅、陈志列、陈十一等12名委员先后发言,26名委员提交了书面发言,围绕科技创新、营商环境改革、实体经济、法治建设和教育发展等主题畅所欲言。
认真听取委员们的发言后,王伟中代表市委向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王伟中指出,委员们的发言紧跟时代大势、紧扣发展全局、紧盯民生热点,既有高度、深度,又有厚度、温度,体现了各位委员的视野、格局和水平,体现了对深圳发展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市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积极采纳,更好推动落实。
王伟中总结了市政协成立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历程和经验。他强调,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部署要求,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奋力推动深圳政协工作开创新局面、再创新优势、铸就新辉煌。要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专题协商、立法协商等形式,开展深度调研,形成更多有分量的成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献计出力。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形成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强大合力。要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履职能力,以模范行动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风采。
陈如桂对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一一给予回应。他说,大家的意见建议体现了深圳政协委员高水平的履职能力,对改进政府工作、推动深圳更高质量的发展非常有帮助。他表示,政府将按照市委的部署,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加强与政协委员的沟通,充分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政府的工作抓好落实,高质量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市领导林洁、高自民、程步一、刘润华、黄中伟、陈倩雯、王璞、徐友军、王大平参加会议。
港澳政协委员就推进深港澳深度合作建言献策
齐绘同心圆 共建先行示范区
港澳委员围绕“深港澳携手合作、共建先行示范区”主题建言献策。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自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