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将全力增加公办普高学位!小学返校后全部“零起点”教学
4月10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广东2020年高中阶段学校指导性招生任务和转移招生任务。其中普通高中招生59.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招生57.5万人以上,深圳2020年普通高中招生4.75万人。深圳2020年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一经发布迅速引发广泛关注。
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是指导性计划,不是实际招生计划数,目前具体的深圳2020年普高招生计划尚在研究制订中。
深圳将按照省教育厅有关要求,同时充分考虑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及教育发展实际需要,通过新建、改扩建若干所普通高中及对现有普高挖潜扩招等多种方式,尽量满足广大市民对高中阶段学位特别是普通高中学位的需求。
2019年下半年,深圳已出台《深圳市高中学校建设方案(2019年-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以任务清单方式明确到2022年,全市新改扩建30所公办普通高中,新增公办普高学位6万个以上,2023—2025年再新增公办普高学位3.7万个以上。(>>详情参考:深圳37所高中建设进展来了:29个地块一次性到位+2020三所高中要来了!)其中2020年高标准建成深圳中学泥岗校区、南科大附中、深圳艺术高中三所新建高中,该项目已列入市政府重点工程予以强力推进,确保2020年秋季如期投入使用。此外还将通过扩班、增加走读生计划等方式对原有公办普高进行深挖潜,尽全力增加公办普高学位。
对于深圳高中公办学位供给这一被深圳家长高度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保障高中学位需求,《方案》提出,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策略,促进公办与民办并举、普高与职高协调发展,打造规模合理、结构优化的公办民办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体系。打出“组合拳”,高质量满足市民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新要求。
《方案》提出分阶段建设公办普通高中学校,2020—2022年,新改扩建公办普通高中30所,新增公办普高学位6万个以上,公办普高录取率达到53%,高中在校生达到27.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18万人;2023—2025年,新增公办普高学位3.7万个以上,公办普高录取率比达到56%以上,高中在校生达到33.6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22万人。
(资料来源:深圳商报、深圳晚报、读特客户端、i深圳)
4月10日,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宣布
下达广东2020年高中阶段学校
指导性招生任务和转移招生任务。
疫情控制得不错,就应该复学了。
同日,在广东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
省教育厅表示
所有的小学阶段的学生
返校以后全部坚持零起点教学。
下面一起来看详细内容
↓↓↓
4月10日,省教育厅表示,根据各市高中阶段教育学龄人口、应届初中毕业生及近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等情况,按照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稳定在95%以上、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等目标,省教育厅核定2020年全省高中阶段学校(含技工院校,下同)招生任务为117.4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59.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下同)招生57.5万人以上。
省教育厅指出,2020年,广东大部分地市初中毕业生同比有所增长,要根据省和市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的发展目标,以省定招生任务为基础,合理制定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
省教育厅要求,全省高中阶段学校指导性招生任务中,高中阶段学校总招生数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为最低控制数(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为全日制招生任务),普通高中学校招生数为最高控制数。
各市在安排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时,必须严格调控招生规模,不得调减高中阶段学校总招生数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不得随意调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数;在确保完成省下达的总招生任务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任务的前提下,对超出省下达总任务的招生计划,应参照省招生任务中确定的普职招生比例,合理分配至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中。技工院校招收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具体招生计划由学校自主确定。
省教育厅指出,珠三角地区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转移招生,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
各市、各校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各市要将转移招生任务纳入整体招生计划,足额分解落实到位,确保完成招生、送生任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要参照省属学校招生总量中转移招生比例科学制定分地区招生计划,将主要学位用于面向粤东西北地区招生。
近日,
广东公布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学生
自4月27日起分期、分批、错峰返校。
那么此前开展的线上教学
如何跟学校开展的现场教学衔接起来?
在4月10日下午召开的广东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回答记者时表示,广东省从3月2号开始全面实施中小学线上教育,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前期的线上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学生返校以后,各地各学校要在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组织学生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王创特别强调,所有的小学阶段的学生返校以后全部坚持零起点教学。
王创表示,为迎接学生返校,特别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做好初高中非毕业年级教育教学的衔接工作。要利用学生返校前四周左右的时间,认真开展线上教育的诊断评估,对学生线上学习情况进行摸底和诊断,精准分析学情,区别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科,制定好教学计划。返校以后要做好串讲复习,在确保每名学生较好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再进行新的课程教学,切实做好教学的衔接。王创特别强调,所有的小学阶段的学生返校以后全部坚持零起点教学。
二是要加强初高中毕业年级的指导,要统筹考虑初三和高三参加毕业升学考试的特殊情况。增强毕业年级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科学有序安排好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复习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认真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加强考试升学有关政策和工作安排的宣传和解读,有效缓解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
三是需要更多的关爱。特殊群体学生要坚决落实控辍保学的任务,切实做好防疫一线人员的子女、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以及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关爱帮扶工作。对因疫情不能够按时返校的学生,学校要通过线上教育的方式继续指导做好居家学习。要重点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的辅导帮扶工作,确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四是要持续发挥好线上教育的作用。要认真总结这一次疫情期间线上教育的经验,及时挖掘线上教育的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将线上教育从应急之举变成课改、教改的常态之举。继续做好线上教育资源开发和运行维护工作,着力搭建起常态化的线上学习平台,供学生学习使用。
经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自4月27日起分期、分批、错峰返校。4月10日下午,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在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介绍了学生返校后的工作安排。
安全第一原则,要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更严的要求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当前尤其要加强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无症状感染者和境外输入者的风险防控。
稳妥审慎的原则,各级各类学校安排学生返校必须达到教育部和省政府规定的学生返校的条件与要求,要逐县逐校逐项对照清单验收把关,履行规定审批程序,按照错峰分期分批要求,安排学生返校。
大体同步原则,坚持以市为主,上下协同。原则同一县域内中小学校两周内完成学生返校。
04
区别对待原则,对于疫情情况复杂的学校以及重点人群返校时间严格把关,统筹安排。
“学校返校前的这段时间是非常宝贵的窗口期。为了确保师生返校安全,我们接下来重点抓好九项工作。”王创说。
落实责任。各地党委政府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各学校要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学生返校各项举措落实到位。
进一步完善落实好“三全五管四精准六分一独立”的校园疫情防控方案,织密织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防控工作网络,压实责任管事、分类施策管人。要精准把握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教职员工和学生在学校各年级各班级的分布情况,返校前14天身体健康状况。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教职工和学生分院系、分年级、分班级、分省份、分期、分批错峰返校。同时要求大专院校独立设立健康观察区域,完善相应设备设施、专业人员等。
加强重点群体人员健康管理与服务。4月8日从武汉返粤的师生应该居家或者在校内健康观察满14天,在核酸检测为阴性时,方可参加正常教育教学活动。湖北省返粤的师生要提前报告社区,凭电子健康码进行分类管理。境外返粤的师生应该提前报告社区,进行健康管理,无异常才能返校返岗。全体教职员工应该在返岗前做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且无无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的方可返校返岗。
物资保障。目前全省各地市都准备好成人口罩和儿童口罩,各级政府还确保口罩、消毒液储备到位。
配备足够医护人员。要加快完善规范中小学卫生健康副校长的配备,各地抽调卫生专业人员进入学校,指导学校日常防控,确保每所学校有一个医护人员。
加强教育环境整治。在学校返校前,对教室、食堂宿舍进行清洁消毒通风,对人员密集,且自然通风条件不足的地区进行改造,确保通风条件,并增加洗手设施。
完善学生学习生活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学、就餐、住宿、人员聚集性行为的规范,制定错时作息表,引导学生错时分区活动。
加强应急演练。学校要组织人员开展演练,对可能人群密集场所以及紧急事件的处置,至少演练一次。并且通过演练,相关人员要熟悉应急处置的流程。
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促使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衔接,确保学生返校上好疫情防控第一课。
▲ 为确保安全有序开学复课,翠园中学近日对教室、学生寝室等公共场所进行严格消杀。深圳特区报记者 耿超逸 摄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自深圳商报、深圳发布、广东教育、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深圳新闻网、i深圳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