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新地标要来了!“小梅沙之眼”设计方案出炉+深圳歌剧院9月开建

深圳梦 2021-02-21

“小梅沙之眼”设计方案出炉


近日,据盐田区消息,经过两个月紧张筹备、征集和多轮讨论评选,深圳市小梅沙片区(03-01-02地块)概念设计方案出炉。最终,曾兰淳组的作品《三重浪》获得优胜奖,项目建成后有望成为小梅沙新地标之一。


▲《三重浪》概念设计方案效果图


据了解,小梅沙片区整体改造项目是深圳市重大建设项目,也是在盐田区政府统筹下的深圳首个旅游业态更新项目。目前,新海洋世界已经于去年9月份动工,城市更新单元也将在今年开工,片区将于2024年整体建设完成。


因03-01-02地块位于片区核心,需要一个具标志性和极具创意的建筑进一步提升小梅沙知名度,作为项目实施主体,深圳市特发小梅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于今年3月份启动深圳市小梅沙片区概念方案设计公开竞赛。在5月26日,结束网络评审后,公开竞赛评审会议近日在大梅沙国际水上运动中心召开。


▲地块示意图


小梅沙片区的03-01-02地块占地近一万平米,位于小梅沙片区的核心位置,将集聚旅游信息中心、会议会展、展示空间和多功能厅等功能,是未来宾客汇集中心,因此被称为“小梅沙之眼”,需要一个极具标志性、创意性的地标性建筑与之匹配。


▲《三重浪》概念设计方案效果图


特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获得最佳方案,本次比赛不设资质门槛,广邀新锐设计师、跨界设计师、专业学生,以及对小梅沙有情怀的市民参赛,动员各界力量倾情打造“小梅沙之眼”。


在评审会议现场,9名业内专家参考网络评审结果,对52个来自国际知名设计机构、专业院校及独立设计师的作品进行评审。经过深入分析讨论和三轮投票,最终曾兰淳组(成员:曾兰淳、程奂仑、翟珂)的作品《三重浪》获得优胜奖。


评审专家表示,《三重浪》不仅在展现海洋、山林元素等方面更为突出,还满足了功能性需求且落地性更强,同时具备地标性建筑的关键要素,最终脱颖而出。


该概念构思在多方共同深化后将开启建设,未来有望成为小梅沙片区的新地标之一。



斥资百亿,小梅沙片区打造46万平世界级度假区 


2019年11月8日,盐田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发布关于盐田区梅沙街道小梅沙片区城市更新单元规划(草案),并予以公示。


这标志着特发集团主导的小梅沙片区整体改造首期正式步入专规审批阶段,小梅沙将迎来华丽“变身”。



盐田区梅沙街道小梅沙片区城市更新单元于2019年3月列入《2019年深圳市盐田区城市更新单元计划第一批计划》。


小梅沙片区更新项目位于梅沙街道,齐头山以东,盐坝高速公路以南,背仔角以西,小梅沙湾海域以北所围合的区域。更新单元用地面积246844.3㎡,拆除范围用地面积189679.2㎡,落实公共利益用地面积为43236.1㎡。开发建设用地面积146443.1㎡(含划入国有未出让零星用地154.3㎡),规划容积为465800㎡,规划容积率3.2。更新方向为商业、居住、游乐设施等功能。



其中,住宅100000㎡(含保障性住房20400㎡),商业、办公及旅馆业建筑239960㎡,游乐设施10150㎡,地下商业50000㎡,商务公寓48790㎡(含人才公寓8790㎡),公共配套设施16900㎡(含6班幼儿园1600㎡、占地1800㎡,社区党群服务中心650㎡,社区管理用房300㎡,社区服务中心600㎡,社区警务室50㎡,文化活动室2000㎡,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紧急救助中心2500㎡,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00㎡,公共厕所320㎡,4处每处80㎡,公交首末站3400㎡,公共充电站1100㎡,社区级公共配套用房3230㎡),另配建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占地面积3000㎡,社会停车场(库)1125个。



据悉,特发小梅沙整体改造项目是深圳旅游业态的首个城市更新项目,已被列入深圳市重点建设项目。按照片区总体规划,深圳市特发集团拟投入150亿元,打造世界级都市滨海度假区,使之成为深圳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承载区域。



自2008年以来,深圳市特发集团先后聘请了一批国际知名的策划与规划机构对片区进行研究,完成了生态、交通、商业、酒店等专项研究,并开展《小梅沙片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方案国际竞赛》,由中标单位澳大利亚Hassell和深规院(联合体)整合各家成果形成小梅沙片区总体规划方案,方案经盐田区委区政府审议通过后,目前正按城市更新流程加快推进片区改造工作。


期间,2015年完成片区法定图则修编;2016年市政府审议通过《小梅沙片区特发集团用地土地处置一揽子方案》。


从方案中获悉,特发集团1992年前三次征地约219公顷,经政府6次收地、更新整备用地后,特发集团现可开发用地约31公顷(含约10公顷新海洋世界建设用地),土地利用高度集约。


据介绍,小梅沙片区开发将遵循以下三点:小而精、秀而美、山海联动的空间营造;精致化、高品质、以人为本的特色体验;既是城又是游,旅居业一体的功能体系。


根据规划,该片区将以海洋文化为核心,建成集旅、居、业于一体的世界级都市型滨海旅游度假区。”特发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以“文化旅游+健康生活”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多产业融合,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生命健康、文化创意、高科技服务等产业,融合休闲度假、健康管理、体育运动、商贸会务、教育培训等功能,从而拥有世界级山海体验、世界级健康生活、世界级滨海活力。


据悉,小梅沙片区规划以“一个山海公园,四个活力片区”的空间结构引领。


中央山海公园,由中央山海廊道及海湾岸线组成,形成一条人字形山海景观轴,结合服务片区的交通集散中心和轨道站点组织人流,这条核心的公共空间串联了区域内的各个片区。


四个活力片区为叠翠活力山林、蓝色风情小镇、奇幻海洋世界、梦幻梅沙海湾。


资料来源:发现美好盐田、咚咚找房、深圳市城市更新网、深圳晚报



定了!深圳歌剧院今年9月开建


作为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深圳歌剧院的建设进展备受关注。


记者从市建筑工务署获悉,该项目正开展地下空间及交通的前期技术研究工作,并邀请业内专家献计献策,将打造集文创、商业、教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地下漫游空间。


深圳歌剧院计划今年9月动工建设,2024年12月竣工。将建成世界级高标准艺术殿堂、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文化交流新平台、深圳艺术文化新地标、深圳市民高品质滨海文化艺术客厅。


歌剧院选址于南山东角头地块,蛇口半岛南端、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公园之上,呈半岛状伸入海中。向东眺望深圳湾大桥与福田中心区天际线,向南隔海对望香港,向西远眺大小南山。用地面积约 1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2.4万平方米。


歌剧院计划设置三大功能区:
  • 以歌剧厅、音乐厅、小歌剧厅和多功能剧场为主的核心展演功能区;
  • 以歌剧艺术交流、文化展览、教育休闲为主的公共服务和文创体验区;
  • 以管理和物业用房、演员公寓、道服化设计制作中心、停车库和设备用房为主的其他附属配套用房。


资料来源:深圳商报



深圳歌剧院又传来新进展!

连接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综合性地下漫游空间超令人期待!


目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体育局、市建筑工务署正联合开展歌剧院建筑方案国际竞赛工作。同时,市工务署正积极开展歌剧院地下空间及交通的前期技术研究工作。

△深圳歌剧院示意图


歌剧院南北两区

被分割为两个区域?


歌剧院分为南北区两个地块,南区为歌剧院主体功能地块,北区为歌剧院配套功能地块,南北区在地面被现状望海路分割,在地下被拟建的望海路地下快速路分割,南北区被分割成独立的两个区域。


初步构想


市工务署以便捷市民出行为出发点,敏锐地提出位于歌剧院南北区红线之间的连接体地块也应纳入歌剧院的建筑方案设计中,使歌剧院南北两区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打造便捷市民的、连续的、全天候的慢行系统;


无缝衔接地铁、公交、社会停车;


打造一个集文创、商业、教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地下漫游空间。


△深圳歌剧院南北地块连接体


系统研究


连接体宽仅36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需协调与歌剧院地铁站的衔接关系,同时集合了地面望海路、望海路地下快速路及匝道、歌剧院南北区地下一层空间等功能,交通组织设计兼具复杂性与紧迫性。


市工务署牵头,组建了含交通顾问、前期技术研究顾问、项目建议书咨询顾问、剧院运营顾问等在内的专业团队,对连接体及地下空间进行前期系统性研究,提出多个比选方案。


专家把脉


为进一步找到最佳交通组织方案,把握连接体交通组织研究方向,5月30日下午,市工务署组织召开了专家工作坊,邀请了5位业内著名专家参与问症把脉,同时还邀请了市交通运输局、市地铁集团等专班单位共同参与探讨。


下面就一起去工作坊会议现场一睹歌剧院连接体及地下空间的建筑概念设计与交通概念组织吧。


连接体及地下空间

建筑概念设计

设计理念



设计意向



穿过洞穴般的地铁出口,景象瞬间开阔,阳光透过构筑物和煦的洒下,伴着两侧绿植和艺术墙缓缓升到负一层,达到商业线性轴和艺术通道的交汇处。



宽阔的艺术通道两侧是商业外摆和艺术展区,具备咖啡轻食、休闲文创、装置展区、艺术画廊、街头表演等功能区。



南侧主体建筑之下的艺术开放大厅,连续的吊顶在这里变化、发散又聚合,自然围合出具有先锋艺术水准的表演舞台和艺术体验馆区域。



下沉广场洞口露出天光,绿植沿着台阶攀爬到地面,微咸的海风隐约拂过。这里模糊了地表边界,圆形舞台被巨大的坡道环绕,无障碍指向海岸。到达洞口,眼前豁然开朗,置身滨海休闲公园,深圳湾大桥屹立在广阔的海面,这里是高品质的滨海文化艺术客厅,更是深圳新时代充满活力与创新的浓缩。


交通概念组织
交通构成



交通体系



交通设计理念


立体布局、分层疏解。



交通设施布局构想


分地面层、地下一层、地下二层,共三层布局。


私家车出行群众:


通过地面望海路进出歌剧院地下空间,满足周边片区短距离出行需求


通过望海路地下快速路直接进入歌剧院地下空间,辐射深圳其它片区长距离交通需求


设计地下立体联通匝道,连接望海路地下快速路与歌剧院地下空间,各方向车辆便捷顺畅地进出歌剧院


引入智慧交通系统、设置出入口潮汐通道,解决停车场短时间交通拥堵


公共交通出行群众:


地铁:在北侧打造以地铁站为中心的交通组织中枢,2、5、13号线在歌剧院设站,通过一次换乘基本实现全市主要组团覆盖


公交:拟在望海路、后海滨路、后海大道设站,与地铁无缝接驳


慢行:构建项目与深圳湾海滨休闲带、蛇口山公园等周边地块舒适、连续的慢行交通设施


专家意见及建议


万众(深圳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长期参与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等主持的道路交通基本建设和相关规划的设计、编制工作):肯定了目前交通组织的总体方案,提出需充分利用地面望海路的交通疏散功能,考虑歌剧院作为地标景点的吸引力,适当增加停车位的弹性及可达性。同时建议市交通运输局需结合深圳歌剧院的建设重新对望海路地下快速路的规划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徐波(深圳市政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市政交通专业委员会委员):提出了地下通道大回环方案,解决地下室对外交通联系及内部交通联络问题,合理设计快速路出入口,保证安全。


游克思(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城市交通与地下空间设计研究院智能基础设施设计与研发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城市地下道路、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等设计和研发工作):均衡利用地块不同出入口,避免局部拥堵;设置动态可变式出入口,解决潮汐问题;地下室结合智慧停车系统。


陈伟(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建议地下一层作为人行层和与地铁衔接的交通枢纽层,地下二层作为主要交通层;在地下二层设置交通环岛,实现地下空间与望海路地下快速路连接。


奉桂红(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市政工程项目给排水专业的规划、设计及施工图审查工作):提出关注重力流管道系统,做好与望海路改造项目的管线对接工作。


前期技术研究顾问单位: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交通顾问单位:深圳市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资料来源:深圳工务署、蛇口消息报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