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所大学来深圳!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研究院挂牌!深圳已有13所高校(校区)
5年前的7月8日
福田区人民政府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签约
在福田区中医院的基础上,共建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5年来,医院的一些重大改革成果
成为省内外先行示范
5岁的它又有大动作啦!
昨天(7月8日)上午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研究院
正式挂牌成立
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周岱翰,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王之虹,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省良,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主任罗乐宣、副主任常巨平,福田区委副书记、区长黄伟等出席了挂牌仪式。
研究院的成立,将充分整合广州中医药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和“三名工程”团队及国内外高校的优势资源,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落实全省中医药大会精神,以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抓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和创新研究平台”,使医院逐渐从临床型医院到研究型医院的转型,初步形成产学研教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病有良医”,努力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一流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城市、粤港澳大湾区中医医疗高地。
同时,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还将紧抓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
依托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
和深圳市关于中医药创新发展相关政策支持
筑牢根基、塑造优势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钱自亮表示
研究院将以高水平、高标准
高起点的发展要求为基准
把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走出一条现代化的中医发展新路径
同时,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未来将在以下六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一、要创建代谢综合征中医整体辨治体系,组建中医代谢病实验室,推广中医代谢病诊疗方案,并建立创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
二、要组建以中医药肿瘤防治临床需求为导向的转化药学研究,发挥中医临床与中药学相结合的优势与特色,以中医防治肿瘤的临床为导向,采用转化药学的研究模式,阐明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科学性并产出重磅新药获益于临床。
三、要加强运用靳三针结合干细胞治疗儿童自闭症,探索特异性诊断指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形成一整套标准化的诊疗体系,改善自闭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四、要建立脏腑推拿、软伤推拿、儿科推拿等基础研究体系,重点开展中医手法作用机制研究、中医手法治疗临床常见病症的优选方案与规范化研究。
五、要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基础研究,利用目前前沿关键技术与创新方法,加强多学科前沿技术与中医药的深度交叉融合,深入揭示证候、中药方剂等中医药关键问题科学内涵,系统开展临床评价、疗效机制及中医个体化辨证论治能力提升等研究。
六、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将知名老中医的诊疗思想、辨证逻辑、症状关系和处方经验进行大数据应用,开发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
来源:福田网、幸福福田
继深大、中大和南科大后,深圳第4个医学院要来了!
2019年1月,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三方就已签署共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合作协议,医学院选址位于龙岗神仙湖畔。如今,这所医学院要来了!据港中大(深圳)透露,临床医学专业及药学专业将和正在建设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统筹规划,最早将于2021年启动本科招生。值得一提的是,医学院启动大楼改造设计项目招标公告已于2019年9月10日发布。
这意味着,继深圳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南方科技大学之后,深圳第四所医学院要来了!
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将采用国际水准的医学生选拔方式和医学教育方法,同时开展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全英文教学,颁发香港中文大学学位。
此外,港中大(深圳)医学院还将规划至少3家附属医院,总床位数不低于5000张,包括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龙岗区人民医院,并拟建一家国际化、高水平的直属医院。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院士介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经开始招生近5年,目前有3个诺贝尔奖得主领衔的科研平台,基本上都在医学领域。
据最新消息,港中大(深圳)今年将新增2个专业,医学院最早明年开始招生。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申请的英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临床医学、药学专业通过审批。其中,英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将于2020年开始招生。临床医学、药学专业将和正在建设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统筹规划,预计最早于2021年启动本科招生。
据介绍,2020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本科招生专业将达到17个,分别是经管学院的金融学、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经济学、会计学,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文社科学院的翻译专业、应用心理学、英语专业,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的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经管学院与理工学院联合招生的金融工程。
来源:龙岗发布 晶报app
“在家门口上好大学”!深圳目前已有13所高校(校区)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深圳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山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
不说不知道,
这些令无数学子心驰神往的著名高校,
深圳的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入读。
到目前为止,
深圳已有13所高校。
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深圳技术大学.......
我很幸运,
高考那一年赶上了
哈工大(深圳)首次招收本科生。
在家门口上好大学,
我的梦圆了!
深圳女孩罗璇告诉记者,2016年考入哈工大(深圳)后,她与学校一起成长,见证了学校日益完善和成熟,也目睹了深圳高等教育不断增量提质。
深圳的优质大学越来越多,
学弟学妹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我替他们感到欣喜。
和罗璇一样,因为种种原因希望留在本地读大学的深圳孩子还有很多。2012年以来,深圳通过自主举办与合作办学并举的途径,加快建设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截至2019年底,深圳已有13所普通高校(校区),且办学水平不断攀升。“在家门口上好大学”不再是奢望,而成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时光倒转回2016年。
那一年高考的罗璇在填报志愿时犯了难:“我在深圳长大,很喜欢这座城市,也看好深圳未来发展的前景,所以很希望能留在深圳读大学。”罗璇说,和她抱有相似想法的同学不在少数,但之前,深圳可供选择的高校数量还不多,2016年首次本科招生的哈工大(深圳)就这样进入了她的视野。“哈工大老牌名校的底蕴让我相信它的未来。作为首届本科生,大学四年尽享在家门口上大学的‘福利’。”罗璇说。
和罗璇相比,她的学弟学妹们拥有了更多选择。2017年,深圳技术大学依托深圳大学招收了第一批217名学生;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也迎来了首批115名新生……此后,深圳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深圳正在高起点、高标准筹建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音乐学院、师范大学等高校。2016年10月深圳出台的《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力争到2025年,深圳高校数量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25万人,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强市。
起步较晚,但不意味着起点低。虽然2016年是哈工大(深圳)首次招收本科生,但2016年全国高考一本高校投档线公布后,该校成为大“黑马”。据统计,2016年,哈工大(深圳)在11个省份提档线超过一本线80分,8个省份超过100分。广东省当年理工科重点线是508分,哈工大(深圳)提档线为589分。
深圳的高校对于优秀学子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截至2019年,在提前录取批次中,港中大(深圳)连续多年独占鳌头;哈工大(深圳)已经实现了广东理科投档线“三连冠”;深圳大学的投档线稳居全省第四;2019年首次独立招生的深圳技术大学,就跻身全省理科投档线前十;在以“631”方式招生的高校中,南科大、港中大(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每年都报名火爆,优中选优……
通过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持续推进,深圳大学成为“内地进步最快的高校之一”。在公认的四大权威世界大学排名上,深圳大学均已进入主榜。而一出生就带有改革创新基因的南科大,眼光也早已瞄准了“世界一流”。6月24日,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最新全球年轻大学(创校50年以内)排名,南科大和深大分列中国内地第一和第二名。其中,南科大是蝉联“冠军”,而深大则同时在QS年轻大学排名中上榜,同样排名榜眼。深圳的年轻大学,未来可期。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深圳的高等职业教育。2019年10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双双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拟建单位”。这一计划被看做是职业教育的“双一流”,深圳两所高职院校“并蒂花开”,说明深圳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处于全国领先。
深圳高校学科设置齐全,更加贴合城市定位和产业需求,这也使得深圳高校的吸引力日益提升。
“名校+名城”的叠加效应正在显现。哈工大(深圳)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2月10日,该校2019届864名毕业生(均为研究生)的整体就业率为98.50%,世界500强企业就业比例达45.36%。共有455人到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占签约就业总人数的59.48%。而今年,该校有了首届本科毕业生。截至6月中旬的数字,在已签约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很多依然选择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自己的就业首选,去向为华为、腾讯、恒大、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银行、中建八局南方公司等知名单位,最高年薪达50余万元。
深圳的城市魅力与高校的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互相成就,也让深圳的高等教育有了更多“底气”。目前,深圳正在建设我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这个过程中,被寄予厚望的两大创新“引擎”都与高校密不可分——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里高校云集,高水平科研机构、平台“扎堆”,深圳高等教育的“集群效应”已初现规模。
来源: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吴吉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