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报告!5年后深圳GDP超4万亿!未来40年是属于新消费新科技的40年

深圳梦 2021-02-21
央广网深圳9月7日消息(记者刘祎辰)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简称“综研院”)于9月7日发布《新40年·新40企——深圳未来发展的新力量》报告。
报告认为,特区未来40年是属于新消费和新科技的40年。该领域内已涌现诸如腾讯、华为、海思、大疆、乐信等一批明星企业及创新之星,将在未来40年为深圳经济增添新活力、新动力。 报告认为,在新消费和新科技企业带动下,未来5年,深圳GDP增速预计达到6.5%,到2025年总量达到4.2-4.5万亿,人均GDP达3.5万美元,超过高收入经济体中位数。期间,新经济增速预计保持9%,占GDP比重达50%,创造近500万工作岗位;到2025年,深圳最终消费率有望达到50%,最终消费规模达2.2万亿,实现翻番,仅次于北京、上海。 据悉,该报告由著名经济学家樊纲、郭万达担任首席顾问,综研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曹钟雄及其团队执笔,报告采用具有客观、无偏、实时和大样本特点的大数据评价方法,对包含200万家深圳企业、以及超300个维度指标的数据库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数据主要来源为全网公开数据、政府机构公布的数据以及合作方提供的数据等。

 

▍榜单:发布深圳未来40企及10大“创新之星”

 

过去四十年,深圳实现了世界500强“从0到8”的跨越,涌现出如招商蛇口、华为、腾讯等跨时代的企业。报告认为,随着双循环国家战略的推进和新基建、新消费的兴起,智能经济、消费经济、健康经济、数字经济将成为深圳经济关键的增长点和发力点,这些行业的企业也将成为特区未来 40 年发展的生力军。 课题组通过构建包含研发实力指数、发展态势指数、业态创新指数、治理指数、以及估值等级指数的新经济企业评价模型,对企业进行大数据画像和客观评价,筛选出100家候选长名单。之后再次邀请十几位权威专家、以及企业、政府相关人士进行二次评选,确立了能够代表深圳未来40年发展的40家新经济企业。

 


未来深圳40年40企名单


互联网综合服务
腾讯
硬科技

华为、立讯精密、海思半导体、比亚迪、中兴、汇顶科技、华星光电、传音控股、汇川技术、深南电路、柔宇科技、大族激光、爱施德

信息/软件服务
金蝶国际、深信服
新消费
乐信、全棉时代、喜茶、大地影院、环球易购、百果园实业
生命健康
迈瑞医疗、康泰生物、华大基因、北科生物
人工智能/大数据
大疆创新、优必选科技、世纪云芯、第四范式、奥比中光、云天励飞、碳云智能
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平安科技、微众银行、前海联易融
新服务
顺丰、货拉拉、土巴兔、房多多



上述40家企业分布在芯片、新治理、新消费、新金融、新材料、新硬件、新连接、人工智能、云计算、生命健康十大创新领域,课题组进一步对深圳2000年以后成立的优秀新经济企业通过行业潜力/市场规模、企业市值/估值规模、经营态势、技术能力、治理情况等维度的定量打分和专家评价,评出了未来这些领域的十大创新企业之星。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表示,创新是深圳特区发展根本动力,也是凝聚在深圳这座城市的基因。特区再启程,持续激发澎湃的创新创业活力,更需要迭代出如海思半导体、大疆、乐信等一批能够真正代表中国未来新力量的企业。

 

▍展望:GDP达4万亿 消费超2万亿 新经济占半壁江山

 

报告认为,深圳未来40年将是消费红利和科技红利进一步凸显的40年。在新科技和新消费驱动下,经济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 一是新经济占据半壁江山:2021-2025年,随着政策的深入布局和企业的持续创新,深圳新经济增速仍将保持9%的平均增速。到2025年,深圳市新经济规模预计将突破2万亿,占GDP比重预计将达50%,预计能够创造近500万的工作岗位。 二是GDP超过4万亿:2021-2025年,受战略性新兴产业稳定高速增长的驱动,深圳GDP增速预计6.5%左右,到2025年实现名义GDP总量4.2-4.5万亿元的规模,直追瑞士等国家2019年的经济规模。人均GDP有望超过到3.5万美元,超过高收入经济体中位数。 三是消费规模全国第3:预计到2025年,深圳最终消费率将达到50%,最终消费规模预计将达到2.2万亿,实现翻番,仅次于北京和上海。预计到2030年,深圳最终消费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逐步向消费型社会转型。 四是跻身全球城市TOP50:预计到2025年,深圳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将超过10家,独角兽企业将超过30家。深圳有望成为全球经济枢纽与创新枢纽,突出创新策源地和国际创新要素集聚,突出金融科技、产融结合和跨境金融创新,突出新消费,跻身全球城市TOP50。

 

▍隐忧:消费“一小一低” 缺少本土综合性消费平台 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格局下,消费是城市生活的活力指标。报告认为,深圳作为一线城市中对外贸易依存度最高的城市,未来将从“出口-创收-消费”的增长循环向“消费-培育创新-培育新企业-创造新产品-对外输出”转型。 在消费领域,深圳目前仍有短板,“一小一低”(社消零规模小,最终消费率低)是主要问题。深圳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为40%左右,不仅低于北上广,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圳社消零规模长期排名靠后,不到上海的一半,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待提升。 此外,互联网消费平台也制约深圳发展国内大循环。当前深圳互联网消费平台仅乐信、环球易购等为数不多的几家。未来深圳本土需要培育更多“阿里式”、“京东式”、“拼多多式”综合性消费平台龙头,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畅通国内大循环板块方面有更多政策布局。  专家表示,在新科技领域,深圳已走在全国前列,在新消费领域,深圳的潜力还很巨大。作为全国最年轻的一线城市,未来还有数百万的“逐梦新青年”落户深圳,这些新力量对生活有着新态度,他们既要有“体面的劳动”,更要有“体面的生活”。大量拥有高消费能力和高消费意愿的人口不断沉淀,新兴消费群将进一步打开城市消费空间。深圳应大力发展新消费、快时尚,通过消费引领促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高质量发展;支持本土综合互联网平台引领消费创新,促进本地消费升级,打造深圳品牌,依托平台向全国乃至全球辐射。
来源:央广网,图片: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新40年新40企-- 深圳未来发展的新力量


经济特区的设立是中国发展的伟大创举,深圳始终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史,是一部关于创新的奋斗史,是企业的成长史。经历四十年,深圳蝶变出一批伟大的企业,实现了世界500强“从0到8”的跨越,涌现出如招商蛇口、华为、腾讯等跨时代的企业。>>重磅献礼!深圳8家企业上榜《财富》世界500强,这家国企终于首次上榜!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国家战略推进下,深圳特区40周年的新节点,我们既要总结成绩,致敬改革者、创新者和奋斗者,更要展望未来40年代表特区成长的创新企业。随着双循环国家战略的推进和新基建、新消费的兴起,时代呼唤代表特区产业新力量。这些“准世界500强”、“独角兽”们踏浪而来,成为代表特区未来发展的主力军。


风物长宜放眼量:通向未来的发展要义



古语云“四十不惑”,更应“谋局当远”。深圳特区未来的40年,应该是消费红利和科技红利进一步凸显的40年,是属于新消费和新科技的40年。在这一逻辑下,通过本土消费需求和超大市场,构建“以我为主”的供应链体系,再不断迭代输出国外,从“品牌在外、市场在外”向“品牌走向全球、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转变。


一、找准定位:品质消费社会示范区、国际前沿技术突围先锋区、全球创新生态引领区、全球新经济特区


从传统的“纽伦东巴”到洛杉矶、旧金山等“创新+金融”的新型全球城市来看,全球城市不仅是全球产业要素枢纽,创新创意的集聚地,更是全球的活力消费和新兴时尚中心。未来的深圳,将成为我国品质消费社会示范区、国际前沿技术突围先锋区、全球创新生态先导区和全球新经济特区。


1.品质消费社会示范区。依托深圳超大规模的世界级城市、超大规模的新消费群体,加大消费型社会和本土综合性消费平台建设,让新消费成为驱动创新的关键力量,成为科技创新的起点和着力点,以市场培育、创新技术,引导企业不断进行产品升级、技术升级、走向全球。


2.国际前沿技术突围先锋区。


在中美博弈和科技对抗格局下,深圳需要依托自身相对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加强基础科学,担当科技迷航中的中国排头兵,强化重点领域率先突围,做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行者。


3.全球产业生态引领区。


更进一步发挥深圳产业化创新的能力,成为全球创新的“亚马逊雨林”,依托目前已有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乐信等领先世界的创新型企业的力量,培育和集聚国际国内创新资源。


4.全球新经济特区。


充分发挥特区立法权、先行示范的优势,打造全球新经济最强营商环境,强化对新经济的包容,开展数字消费、数字货币、人工智能等新经济新应用场景的先行先试,吸引全球新经济企业集聚。


二、看清未来:新经济、新驱动、新生态、新要素、新人才“五新”构筑特区未来四十年新图景


一是新经济——经济增长图景:新经济需求催生“数字化”新产业。未来科技元素将成为深圳发展主要的关键词。依托强大的制造业推动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进行科技创新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深圳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优势,是深圳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的产业沃土,更是深圳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和在中美经贸摩擦中率先突围的有力支撑。


二是新驱动——经济循环图景: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格局下,消费是城市生活的活力指标。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深圳作为一线城市中对外贸易依存度最高的城市,未来将从“出口-创收-消费”的增长循环向“消费-培育创新-培育新企业-创造新产品-对外输出”转型。与此同时,作为全国最年轻的一线城市,未来还有数百万的“逐梦新青年”落户深圳,这些新力量对生活有着新态度,他们既要有“体面的劳动”,更要有“体面的生活”。大量拥有高消费能力和高消费意愿的人口不断沉淀,新兴消费将进一步打开城市消费空间。


三是新生态——产业生态图景:“新旧软硬大小都有”,既要有传统优势,也要有新兴服务。既要有科技与硬制造,也要有平台与软服务。既要有大树,也要有森林。


深圳企业生态将进一步丰富,未来更多的数字经济平台企业、消费金融企业和金融科技企业,以及专精特新的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将成为支撑深圳经济健康发展的新兴中坚力量。


四是新要素——底层要素图景:数据成为关键要素,对经济发展、城市治理的促进作用将更为凸显。


在数字化驱动和承载的新经济和新社会中,一切都在被重新定义。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将是深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深圳应全面拥抱数字经济时代,迎接数字驱动带来的新消费、新制造、新治理,成为新经济的领跑者。


五是新人群——人群集聚图景:高能商务人群、高知双创人才、高研科技精英、高技产业大军将成为人群主力,支撑城市新消费与新科技成长。


三、数说前景:4万亿GDP的全球城市、2万亿最终消费的消费型社会、新经济占据半壁江山、独角兽“超30”的创新枢纽、与500强企业“过10”的经济枢纽


新经济占据半壁江山:2021-2025年,随着政策的深入布局和企业的持续创新,深圳新经济增速仍将保持9%的平均增速。到2025年,深圳市新经济规模预计将突破两万亿,占GDP比重预计将达到50%,预计能够创造近500万的工作岗位。


4万亿GDP的全球城市:2021~2025年,受战略性新兴产业稳定高速增长的驱动,深圳GDP增速预计6.5%左右,到2025年实现名义GDP总量4.2~4.5万亿元的规模,直追瑞士等国家2019年的经济规模。人均GDP有望超过到3.5万美元,超过高收入经济体中位数。


2万亿最终消费的消费型社会:预计到2025年,深圳最终消费率将达到50%,最终消费规模预计将达到2.2万亿,实现翻番,仅次于北京和上海。预计到2030年,深圳最终消费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逐步向消费型社会转型。


新锐企业引领:预计到2025年,深圳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将超过10家,独角兽企业将超过30家。深圳有望成为全球经济枢纽与创新枢纽,以全球为纬度布局深圳产业资源,突出创新策源地和国际创新要素集聚,突出金融科技、产融结合和跨境金融创新,突出新消费,跻身全球城市TOP50。


四、现实短板:缺失的消费、缺少的平台、失衡的独角兽


未来的深圳,需要和世界一流水平的城市竞争。在新的起点上,深圳需要直面现实的困境,才能走地更稳、更好,才能更好地“先行示范”。除提及较多的土地擎肘、综合成本、教育医疗配套等短板外,深圳消费不足、平台缺少、独角兽失衡同样值得各界关注。


消费“一小一低”,社消零规模小,最终消费率低。从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对比来看,深圳最终消费占GDP比例为40%左右,不仅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圳社消零规模长期排名靠后,不到上海的一半,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新形势下,消费规模停滞不前甚至会导致深圳经济发展面临“失速”风险。


互联网消费平台是深圳国内大循环的短板。北京有京东、上海有拼多多,杭州有阿里,广州有唯品会,当前深圳在互联网消费平台领域发展仍不充分,仅乐信、辣妈帮等为数不多的平台。未来深圳需要有更多“阿里式”、“京东式”、“拼多多式”等消费企业出现,需要培育更多本土综合性消费平台龙头,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畅通内循环板块有更多政策布局。


独角兽数量和质量都需进一步提升。一个城市的独角兽企业,代表着这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新力量,独角兽企业的质量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成为经济未来的质量。根据《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北京以93家成为全球独角兽之都。相比,深圳独角兽企业相对较少,且估值较低,与全球创新之都的定位要求尚有差距。从行业分布来看,深圳独角兽企业主要为“硬科技”企业,未来需要培育更多的内容型独角兽。


各领风骚数十年:未来四十年新势力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 创新敢为天下先,未来40年依然是持续开拓创新、持续高成长的40年。作为全球标杆城市的深圳,未来必然是“有更多大树,亦有更茂密的森林”。在华为、腾讯、平安、迈瑞、大疆、乐信等创新引领和生态培育下,将会有更多新经济企业涌现并快速发展,共同成为未来四十年特区再出发、持续刷新深圳“新特区”标签的中坚力量,成为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新主体。


一、特区未来40年40企


通过企业竞争模型筛选和分析,参照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构建包含研发实力指数、发展态势指数、业态创新指数、治理指数、以及估值等级指数的新经济企业评价模型,对企业进行大数据画像。同时,邀请十几位行业专家进行二次筛选,从而选出引领特区未来40年的新经济领域 “明日之星”名单。


二、新40企之十大创新之星


时代发展脉络、能够顺应科技变革的潮流、能够符合政策的导向的企业。因此,未来的明星企业,必定是处于科技发展的主航道如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区块链等行业的优秀企业,又能把握住国家政策导向如新消费、新基建、科技创新,顺应国家和城市发展需要。为此,我们将未来企业发展总结为:“利民、利企、利政”。具体来看:


利企(生态链+技术垄断性):企业不仅自身能够实现可观的盈利,更有利于建立丰富的产业生态,能够有效地打通产业链条,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构建,且具有强大的创新持续能力和行业引领实力。如制造业终端品牌、消费的平台企业、具有技术先进性的关键零部件企业。


利民(平台+品质提升):企业能够促进消费、能够提升生活质量、能够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以及能够有效满足人民对健康和生命的关注。如能够有效满足需求的多样性的平台型企业等,能够满足居民生活品质提升需求的生命健康企业等。


利政(规划导向+经济转型):企业能够有较高税收贡献,能够对城市治理效率的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的数字跃升提供技术和商业模式支撑。这类企业在盈利和成长性基础上,能够符合国家和城市的产业规划导向,引导和帮助上下游企业的产业转型。


瞄准深圳未来发力重点,在芯片、新治理、新消费、新金融、新材料、新硬件(无人机)、新连接(机器视觉)、人工智能、云计算、生命健康十大领域,对深圳2000年以后成立的优秀新经济企业通过行业潜力/市场规模、企业市值/估值规模、经营态势、技术能力、治理情况等维度的定量打分和专家评价,研判未来十大明星企业。


长风破浪会有时:未来展望及政策建议


时代大潮依然在惊涛拍岸中滚滚向前,在九万里风鹏正举的新时期,对深圳特区40周年最好的致敬,就是创造新的精彩篇章。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向全球标杆城市迈进的过程中,深圳未来还可以向以下领域重点突破:


1.高水平发挥好枢纽平台作用。一是,进一步培育具有产业引领作用的制造业龙头企业,做好产业中枢。二是,培育消费平台企业,发展新消费、快时尚,通过消费引领促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高质量发展。三是,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平台,建设能够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核心纽带。


2.支持本土综合互联网平台引领消费创新。加快补齐城市消费短板,形成制造创新和消费升级双驱的发展格局。需要培育本土综合性电商,促进本地消费升级,打造深圳品牌,依托平台向全国,乃至世界输出“深圳制造”、深圳品牌。


3.以终端品牌固守以我为主的产业链。深圳制造业产业链完善,全球物流体系发达,集聚了华为、比亚迪、大疆等国际终端品牌,立讯、欧菲科技等供应链企业。在中美经贸摩擦和逆全球化大潮中,鼓励企业加速自身的全球化布局,建立起以深圳品牌为主的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体系。


4.加速科技追赶实现率先技术突围。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是中国补短板的关键时期,面对美国“卡脖子”等威胁,深圳更需要集聚全球科技资源,以产业化为引领,强化内生性科技创新,加大基础科学创新,同时增强国际基础科学和理论的产业转化能力。


5.建立丰富的金融生态支持产业发展。深圳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开放,进一步增强城市和产业对国际资本吸引力。加大金融创新,在协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同时,深圳也要加快推动自身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成为中国金融开放的前沿,乃至金融开放领域的新特区。


6.把新治理和新服务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根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不能仅做“单项冠军”,而是要全面领先。国际一流的企业、一流的科技创新都有赖于一流的城市配套,有赖于建设国际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医疗服务中心、一流的政府服务和治理。把新治理和新服务作为政府改革和创新的关键点,把营商环境渗透到城市发展内在机理之中,渗透到每一个城市的毛细血管,让这些要素为产业、企业和科技创新提供一流的养分。


来源: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特区四十年”课题组


课题顾问: 樊  纲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院长郭万达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执笔人:曹钟雄  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课题成员: 李相锋  新经济研究所所长周顺波  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陈振华、吴浩、李梦捷、任彧萱、黄振中、叶贝贝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