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蛇口至香港机场增开3趟航班+深圳多位学者入选院士候选名单+首家公立医院普惠性托育园开园+电动自行车新规施行|深圳特事

深圳梦 2022-06-24

【深圳特事】就是深圳特区的事,特别的事,特事需要特别办的事。


8月1日起,深圳蛇口至香港机场增开3趟航班 当月船票预定量已破2万

鉴于留学生出国需求的增加,8月1日-31日,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增开3班由深圳蛇口前往香港机场的航班。

2020年初开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各大口岸受通关政策影响相继关闭。2020年10月28日蛇口邮轮母港率先恢复单程运营,成为目前内地唯一通往香港机场的水路口岸。随着国外防疫政策要求的变化,今年暑期返校留学生人数激增,现有每日航班量难以满足返校留学生需求。


7月初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深圳市口岸办联合海关、边检、蛇口邮轮母港、船务公司等有关口岸单位及企业,通力合作,确定今年8月份在蛇口邮轮母港增开3班航班,方便留学生到达香港机场接驳各国航班。


深圳招商蛇口邮轮母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谊琼表示,根据计划安排,增开的航班时刻分别为每日12:00、16:00和17:30。其中,12:00和17:30开出的航班客流主要为留学生,集中服务部分高峰航线接驳。


增开后深圳蛇口-香港国际机场的船班计划如下:


(综合自蛇口邮轮中心)


据悉,蛇口邮轮母港积极协调香港机管局,增设值机服务设施设备,增加服务柜台数量,同时协调航空公司派驻航司代表,保障旅客能顺利在登船前完成值机手续。从航线复航至今,深圳蛇口邮轮码头已新增6家航空公司在蛇口邮轮母港实现预办值机服务,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新增航班票价将与此前航班票价保持一致,维持不变。


据蛇口邮轮母港方面统计,截止7月31日,已有超过2万名留学生旅客预定了8月份从蛇口邮轮母港出发前往香港国际机场的船票,旅客出行高峰期集中在8月7号至8月31日之间。蛇口邮轮母港将全力为莘莘学子出行保驾护航, 让旅客安心出行,快乐出行。


疫情影响下各国入境条例更新频繁,入境管控政策收紧,许多旅客因为没有及时获取入境目的地乘机相关要求,在办理值机手续时花费大量时间补充相关材料,甚至不得不因此取消行程重新计划。


蛇口邮轮母港与联检单位联动,在7月份陆续通过蛇口邮轮母港官方微信公众号为留学生旅客精心制作系列出行乘船乘机攻略,提前宣贯出境健康申报流程,设计留学生爱心标签,助力留学生旅客快速通关。


深圳海关所属蛇口海关旅检专班科长王传琦表示,新增船班最早10:00起航,最晚19:30返航,蛇口海关工作时长延长到8:30-19:30,以此做好出境旅客和返程入境船员的通关服务。同时,针对留学生人群携带行李较多的情况,应码头申请特事特办,对留学生专班开启“双船并行”模式,即每一个船班同时有两艘班轮运行,一艘班轮载人,另一艘班轮载行李,为留学生返校保驾护航。


深圳市口岸办海空铁处工作人员田耕提醒,旅客到达香港如因不可控原因不能登机必须返深,仍需要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入境检疫并完成隔离医学观察。


据悉,因相关疫情防控要求,深圳蛇口至香港机场航线所有航班上座率将控制在90%以内。


蛇口邮轮母港有关负责人提醒旅客,目前8月7日前仍有余票,前往香港机场的旅客务必在出行前了解有关航线的旅客须知,及时留意招商蛇口邮轮中心、官方公众号及时查询防疫要求和航班动态,提前规划好行程;确定行程后,请携带齐备证件资料,提前至少3小时到达蛇口邮轮母港办理相关乘船、行李托运、出境等手续;出行过程中做好自我防护,全程戴口罩、少聚集,保持“一米距”。(深圳特区报)



中科院公布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深圳多位学者入选

8月1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公告,公布了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南方科技大学夏克青、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康飞宇等多位深圳学者入选。


据悉,此次中国科学院共确定了191名初步候选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35人,化学部29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6人,地学部27人,信息技术科学部26人,技术科学部38人。最终,今年中科院拟新增院士名额为73人。



数学物理学部的夏克青是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夏教授于2001年获得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005年获香港裘槎基金会优秀科研者奖;2009年度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夏克青教授在湍流领域中已形成鲜明的学术特色,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以热湍流系统为对象,利用创造性的实验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了热湍流中重要的本质规律。去年,夏克青课题组在与同济大学教授钟锦强课题组的合作研究中揭示涡旋运动规律的奥秘,发现热对流系统中泰勒涡的运动符合郎之万模型描述的惯性粒子布朗运动。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 Advances。



在此次公布的191人名单中,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郑海荣是最年轻的候选人之一。年仅43岁的他现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医工所所长、Paul Lauterbur生物医学成像中心主任、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中科院健康信息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他带领团队联合上海联影公司历时近10年攻关研制出我国首台3T超导磁共振快速成像系统,自主创新攻克“卡脖子”技术,打破了高端医疗设备市场长期受国际垄断的局面,目前已在国内百余家大型三甲医院装机使用。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张妍摄 黄三文 黄瓜基因研究团队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三文从2005年2月起,获聘中国农业科学院二级人才岗位,担任蔬菜花卉所生物技术室功能基因课题组组长。担任国际黄瓜基因组计划和国际单倍体马铃薯基因组计划的首席科学家,这两个项目是由我国发起、多边合作的植物基因组项目。他在黄瓜遗传图谱构建、细胞遗传图谱构建、性别表达研究、抗病性研究和品质研究上,开展了多个研究项目,已克隆了黄瓜性别决定基因M,构建了黄瓜遗传-细胞遗传整合图谱。在马铃薯抗晚疫病研究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年6月24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Cell)》杂志在线发表题为《杂交马铃薯的基因组设计》的论文,报道了黄三文团队所取得的该项研究成果。



此次入选的还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康飞宇。康飞宇主要从事新型碳材料和能源与环境材料研究,包括石墨层间化合物,石墨深加工技术,多孔炭材料的制备,空气净化技术,储能材料与器件,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电动车,低碳技术等,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他是国家纳米研究重大计划(973)首席科学家,广东省委省政府引进的“能源与环境材料国际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2017年,康飞宇以第一发明人完成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石墨和石墨烯材料”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吴吉)

广东七名“大牛”入选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8月1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广东共有7名“大牛”入选,其中中山大学2人,分别是王雪华和邓少芝;南方科技大学夏克青、华南理工大学马於光、南方医科大学陈武凡,以及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何宏平、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


中山大学2人入选


57岁的王雪华,是数学物理学部的35名初步候选人之一。


王雪华是湖南衡阳人,现任中山大学副校长。他长期从事纳米光子学、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量子光学的研究,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7年)、国家有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11年),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09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持人(2016年)。


两年前,教育部发布2019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中,中山大学共有2个项目入选,入选项目数量全国高校最多。其中,《关键量子信息器件——“三高”量子纠缠光源研究》的项目负责人便是王雪华。


量子光源是量子信息和量子光电集成芯片不可或缺的量子器件。实现高亮度、高纠缠保真度和高不可区分性的“三高”量子光子源一直是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雪华团队瞄准这一国际前沿重大挑战,基于量子光辐射控制理论,提出一种能克服光子侧向和背向泄漏且能极大地提高光子前向出射的新型微纳“射灯”结构,其单光子理论收集效率在较大的带宽中超过90%、最高可达95%。


2019年4月,王雪华团队率先研制出综合性能俱佳的“三高”量子纠缠光子对源,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杂志。同期评论报道对此项研究进展给予了高度评价:“能够按需产生极化纠缠光子对的量子点光源已经实现,这标志着可扩展、可集成量子光子学和信息处理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同样57岁的邓少芝是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院长,此次入选信息技术科学部26名初步候选人之一。


该学院官网透露,邓少芝的研究方向为微电子学、光学工程,凝聚态物理研究方向:场致电子发射,平板显示技术、集成电路技术。200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第二完成人),在学术刊物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已发表科技论文超过150篇,其中SCI收录超过60篇。


南科大华工南方医各有1人入选


61岁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夏克青是数学物理学部的35名初步候选人之一。


南科大官方网站资料介绍,夏克青教授的研究方向为物理海洋、地球物理流体力学、流体湍流、复杂流体。1987年博士毕业于匹兹堡大学,1989年任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化学系助理研究员,1989—1992年任康奈尔大学物理系和化学系博士后。

1992年起,他在香港中文大学历任物理系讲师、副教授、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物理研究生院主任、物理系系主任、卓铭物理学教授,2018年8月至今于南方科技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任讲席教授。曾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高等教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0年被推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57岁马於光是化学部29人名初步候选人之一。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介绍,马於光研究方向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特长光电材料物理化学、激发态光谱学和合成化学。1991年获吉林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6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工程”。2001年、2008年分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200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71岁陈武凡是信息技术科学部26名初步候选人之一。


南方医科大学官网介绍,陈武凡1981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主持及完成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已授权)。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技论文200多篇,主编教材和专著各2部。


广州深圳研究院各有1人入选


郑海荣是信息技术科学部26名初步候选人之一。他也是今年最年轻的两名初步候选人之一,仅有43岁。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官网介绍,郑海荣是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医工所所长、Paul C. Lauterbur生物医学成像中心主任。200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医学成像技术与系统、信息技术与理论方法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


他发表论文160余篇,授权专利100余项,一批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何梁何利青年科技创新奖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

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53岁何宏平,是地学部27名初步候选人之一。


何宏平198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91年和1999年分别在中科院地球化学所和中科院地质所获矿物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3—2004年在法国国立科技大学(INSA-Lyon)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为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黏土矿物学、环境矿物学、矿物结构与矿物化学、矿物表面物理化学、矿物材料。已发表SCI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8件,SCI他引6000多次(HI=44),相关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南方+)



不用担心“带娃难”啦!

深圳市首家公立医院举办的普惠性托育园正式开园


年轻的职场爸妈不用担心“带娃难”啦!记者8月1日从宝安区妇幼保健院获悉,宝安区善育托育园正式开园,这是深圳市首家公立医院举办的普惠性托育园,为入托婴幼儿提供“医育结合”的科学照护服务。


据了解,善育托育园由宝安区政府支持建设,宝安区卫生健康局主管,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承担运营。园所利用政府资源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同时承担着对宝安区全区托育机构的卫生保健管理、科学育儿指导的责任。善育托育园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室内面积406平方米,按国家托幼所幼儿园建设标准设计,设置3个班级,共提供60个托位,试行阶段为2-3岁幼儿提供全日托照护服务。


依托宝安区妇幼保健院的医疗、保健资源,善育托育园以婴幼儿健康发展为中心,更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身体、心理和社会性能力的综合发展。每个班级配一名班主任、一名护士、一名保育员,最大程度关注每个孩子的健康发展。该托育园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生活起居、发展水平和习惯培养,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托育园制定科学的一日生活流程,幼儿从入园就开始洗手、体温和健康监测反馈,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积极提供目标材料、丰富的游戏和活动,使儿童聚焦于特定的概念或主题,充分实现安全照护、发展适宜、和谐促进和成就自我的原则。通过有效互动,提升孩子自理能力、社会适应力、环境认知力及自我成长力。


在市民关注的收费上,记者获悉,该托育园的保育费为3800元/月,餐费为800元/月。托育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8时至8时30分入园,下午16时30分至17时离园。(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试行)》正式施行,交警上路执法


8月1日起,《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试行)》正式实施,不戴头盔骑电动车将被罚款200元。为提高市民知晓率,新规首日,深圳交警在全市开展“骑电动车不戴头盔”查处行动,共开出敬告单1300宗,其中快递外卖87宗。


8月1日11时30分,正值外卖送餐高峰期,福田交警在深南路同心路段执勤。此时,一位美团外卖小哥未戴头盔在非机动车道骑行,看到前方有交警时,赶紧就把头盔戴了起来,不过还是被铁骑发现了,将其拦下。外卖小哥表示,针对戴头盔一事公司已经多次开会,但自己在外送餐没有参加,只听同事说了,但具体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这次被交警查到也算是一个教训。


随后交警对该外卖员进行了批评教育,并现场登记信息,开出敬告单,并由单位通知其第二天到福田交警大队进行集体警示学习,这也是交警开出的特殊行业首张敬告单。


截至8月1日13时,深南路同心南路口共开具11张敬告单,其中市民未佩戴头盔10宗,外卖员未佩戴头盔1宗。


福田交警大队机训中队民警许坚生表示,在新规定实施前,交警已经进行了长期的宣传教育,效果明显,头盔佩戴率已达90%以上。


为人性化执法,8月2日至7日为过渡期,全天24小时,全市各交警大队开展敬告劝导执法。(深圳商报记者 任建新)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