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蒂夫·乔布斯传》阅读笔记。

亦忱看世界 亦忱看世界 2023-08-30

《史蒂夫·乔布斯传》阅读笔记

图·文/亦忱


《史蒂夫·乔布斯传》封面

沃尔特·艾萨克森经乔布斯唯一授权写作的《史蒂夫·乔布斯传》,是一本50多万字的著作。英文版于11年前的2011年4月发行,当时乔布斯还健在。这本书的简汉文本出版于乔布斯去世一个月后的当年11月。
据作者在序言中写道,他为了写作这本书,不仅采访了一百多人,其中有乔布斯的朋友、同事、亲人,还有他的竞争者及敌人,而且,40多次专访了乔布斯。因此,这本传记虽然不是对乔布斯盖棺论定之作,但其写作的视野和全面描述乔布斯人生各个方面,足以向世人呈现一个跨世纪科技天才是怎样用自己的创造力,给全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堪称革命性的改变。
这本乔布斯的传记,可以说是亦忱最近10年来,阅读过的最有趣,最有意义和最有思想价值的书。自然,在一个没有书读的地方能与乔布斯的传记不期而遇,可以说是非常意外的收获。说真的,我记得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把这本书读了两遍。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午夜从梦中醒来,那段时间都在阅读这本书。
当第二遍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随书带了一张4A的白纸和一支笔,把书中的一些精彩论述及因此引发的感想记了下来。
以下,就是当时读这本书随手记录的阅读笔记。
一,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科学技术发生迭代式进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任何抱残守缺的人或一度持有领先技术的人,若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必然会被后来的创新者淘汰出局。
二、艾伦·凯(Alan Kay)说,“预见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亲自创造未来”。我们考察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历史,只有像乔布斯领导的苹果公司对软件和硬件都严肃认真进行不断创新的企业,一直坚持创造拥有排他性权益的产品及专属软件,才能做到自我实现预言。
三、1980年施乐公司开发的PARC技术成果,不仅解决了分处两地的电脑如何实现联网运行的问题,而且解决了电脑的操作系统实现图形界面的问题,从而走在IT技术发展的最前沿,让乔布斯提前看到了未来,确定了奋斗的目标

四、乔布斯对施乐公司独创的PARC技术合法占有,是世界科技史和工业史上的奇案。历史记录表明,被施乐公司领导者忽视的这一革命性技术突破,让乔布斯慧眼识珠轻而易举据为己有。虽然施乐公司以100万美元的投资,从苹果公司一年后上市获得了超过17倍的回报,但巨大的代价是永远失去了在计算机产业引领时代潮流的机会。

自然,彼时彼刻施乐公司的领导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这个案例说明,一个曾经领先行业的巨型企业若不能消化最先进的技术创新,被后来者超越是必然的现象。

与施乐公司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当乔布斯从当时最前沿的科技发明中,获得了引领时代潮流的机会,一举奠定了苹果公司最有科技价值公司的历史性地位。虽然乔布斯后来坦然承认自己以极低的付出占有施乐公司的发明创造有点厚颜无耻,也有自知之明,但他此举对广大苹果产品的消费者而言,显然是天使般的行为。这就像消失在世界经济史和科技史上的柯达公司,他们率先发明的数码相机技术,由于鼠目寸光对这一革命性的新技术麻木不仁,把这项极具颠覆性的技术锁在保险柜中。以为可以继续靠拥有百年领先行业的传统化学感光技术长期霸占市场,却让日本人在数码相机产业拔得头筹,一举就淘汰了柯达为代表的光学成像技术产业。由此可见,再先进的创新发明,不尽快投入商业运营的后果有多严重。
五、虽然任何创新都由内容和形式构成,但形式必须服从内容体现的功能,也应该服从用户追捧内容的情感。从本质上说,创新的形式应从属于内容,用内容来体现形式的完美。如果创造发明的内容,不能体现在形式的独特和先进性上,再好的创新形式也没有价值和意义。必然会成为花里胡哨的形式主义让人耻笑,也没有商业推广的价值。
六,现代IT技术能制造让用户满意的消费品,最好的设计理念,有两个极端:一个是为满足用户的体验,用开放的思路为用户预留尽可能多的拓展空间和应用余地;一个是以不对用户开放的封闭理念,把产品做到尽善尽美,让用户在使用商品时可以随意心所欲无所不能。
在当今世界的IT行业,前者的代表是谷歌产品使用开放源代码的安卓操作系统;后者的代表是苹果产品使用不开放源代码的iOS操作系统。具体到当今全球的智能手机产业,除了苹果公司之外,均采用开放源代码的安卓操作系统。苹果公司之所以能一条道走到黑,恰恰证明把产品做到尽善尽美的理念,迄今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七、无论是在自然科学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对有信仰,有理想,有奋斗目标的人而言,能在历史中留下深远的影响,不因自己的生命消失,而把名字埋没在历史的尘埃里,显然是这种“三有”之人的极终追求。说白了,再远大的理想归结到一点,不过是追求名垂青史而已。

八、一流的创新是能满足用户此前不能实现的消费欲望的天才级创新,制造并培育此前没有的消费,诸如,贝尔发明的电话,福特推广汽车,乔布斯改进电脑,盖茨设计操作系统,布林推出谷歌搜索引擎,扎克伯格创造社交平台,马云搭建网络商城等诸如此类的革命性创新,才能引领时代的潮流。当一款新产品能改变生活方式,并给用户提供乐观向上的积极人生取向,给用户带来精神愉悦和享受,想不大获成功,也是不可能的。如果这款产品的性价比可以被用户广泛认可,这种成功将成为爆炸性成功的传奇。

九、乔布斯在做通斯卡利从百事可乐跳槽到苹果公司当CEO的那次对话中,乔布斯对斯卡利说,“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呢?还是想抓住机会改变世界?”从而让四个月下不了跳槽决心的斯卡,成了苹果公司的CEO。
十、当苹果公司一度处于乱糟糟的局面时,有人如此评价苹果公司:苹果与童子军有什么区别?童子军有大人管着。
十一、没有谁能准确判断自己的寿命会在什么时候,以寿终正寝的方式结束。对那些愿意吃安眠药自杀的人除外。所以,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如果想做成什么事情,得抓紧时间去完成。否则,在临死的时候会悔之晚矣。
十二、一个人的心理结构定型后,会终其一生决定他的性格和命运。
十三、美国第19任总统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初见贝尔发明的电话时,说了一句大实话:“这是惊人的发明,但是谁要用这个东西呢?”1985年初,里根总统给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授予美国首届国家技术奖章时,说了这个典故。但他笑着补充说道:“我觉得他当时可能弄错了”。
十四、日本的索尼公司在数字音乐行业的失败,与苹果公司在数字娱乐行业的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索尼既缺乏有创意的技术人员,又在公司各分支机构的执行力互相抵触时,公司的决策层不能当机立断开除那些制造混乱的人。像鲍勃·迪伦这种乔布斯的偶像,居然一直与索尼合作而不跟苹果合作。由此可见,索尼在数字音乐领域的失败,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索尼与苹果最大的不同,是索尼不能整合公司各分支机构朝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推进,而苹果则是一个整体,公司各分支机构不存在互相扯皮的现象,可以齐心协力为实现一项战略任务集中全部力量奋斗。
十五、苹果用自己的开发的产品迭代此前推出的产品,是用自己的创造力超越自己,是一种创造性的自我更新。像ipod削弱了笔记本电脑的销售,iPhone蚕食了iPod销售,都是在公司内部利益分配的基础上可控的创新推广。
十六、小布什总统喜欢的歌手都不喜欢他,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个人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喜欢什么样的书籍,喜欢什么样的朋友,喜欢什么样的食物,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也就犹如一丝不挂让人一目了然。
十七、一个人有没有持久不衰崇敬的英雄?就像乔布斯一直把鲍勃·迪伦当做偶像推崇。我反思后得出的结论是,除了宋代的文天祥,还真没有第二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从青年到老年,令我五体投地般佩服。我即使以一个微不足道的悲剧小人物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也没有什么可以抱憾或后悔的事儿。至于我的悲剧给自己所爱的人带来了不可弥补的伤害和困扰,当然算巨大的代价,但这是与我的人生过程相伴的挚爱亲人大都愿意承受的,也是能让我告别这个世界时深感欣慰和幸福的理由。我们的故事也许不会流芳百世,但后代会为我们感到骄傲是毫无疑义的。
十八、关于乔布斯现象的几个结论:
1、乔布斯的创造力,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本质上是为用户创造新的需求,是用市场上没有的产品实现这一点。无论是Mac电脑、iPoa、iPod,还是iPhone系列智能手机,以及iTunes商店引领数字音乐行业都是如此。
2、2000年5月,苹果公司的市值是微软的二十分之一,2010年5月苹果市值超过微软,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到2011年9月,苹果的市值超过微软70%。windows个人电脑市场份额缩水到市场占有率只有1%,而苹果Mac电脑份额占比28% .
3、2010年苹果产出的电脑只占个人电脑市场的7%,而获得的企业利润高达35%。
4、1982年有人问乔布斯,是不是要为推广产品做市场调查后再组织生产?他回答道:“不,因为人们不知道他们要什么,直到你把产品摆在他们面前”。这种精彩又自信的回答,与福特当年的回答异曲同工。福特在回答同样的问题时,他答道:“如果你问别人要什么更好的交通工具,他们会跟你说,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而不会要一辆他没有见过的汽车”。
(初稿于2021年11月15日/修改定稿于2022年10月9日)
‍亦忱正在读的一些书‍
延伸阅读
乔布斯最经典演讲: 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