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将长命百岁,可是我们负担的起吗?
曾几何时,“长命百岁”是一句吉祥话。
吉祥话的意思就是,大家都把它当做一种祝福或者愿望,但它并不一定会成真。
但以后,或许这句话就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了。
今年五月,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了名为《We’ll live to 100 – How can we afford it?》的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值得期待却发人深省的光景——是的,我们都将长命百岁,但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如果翻译的更直白些,应该是说:
人人都很有可能活到一百岁的时代,究竟该如何才能负担得起?
图片来源:WEF
你猜,OECD国家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是多少?
二战以后,得益于相对和平的世界环境和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全球范围内人民的预期寿命都开始快速攀升。
根据白皮书的描述,最近五十年以来,每五年全球的预期寿命就会上升1岁。
1997年呱呱落地的婴儿,预期寿命已经达到100岁,而今年已经十岁的那些孩童,则很可能可以活到103岁。
所以说,尽管我们这一代还不一定能活到100岁,但我们的下一代,将有极大的可能“长命百岁”。
资料来源:www.100yearlife.com
寿命延长,对我们而言是幸事。这意味着人生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权,有更长的时间去体验和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优质生活。
然而,伴随长寿而来的,不仅仅是喜悦,还有危机。
以老龄化走在最前面的日本为例。据测算,对2007年出生的日本婴儿而言,他们的预期寿命已经达到107岁。按照目前仍为60岁的法定退休年龄计算,新一代日本人会有超过45年的退休时光,比工作年数还更长。
退休没问题,领养老金也没问题。问题是,当前的养老体系是为20-25年退休年数设计的,那这多出来一倍的时光,应该如何安放?
日本社会的“老后破产”现象
国势调查(即日本的人口普查)显示,截至2016年9月,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27%。
对比之下,中国的这一比例刚超过10%,但在快速攀升中。
图片来源:日经中文网
这么多的老人,他们的生活境况如何?
2015年,日本新干线上发生了一起自焚事件。自焚者是一名71岁的老人,他在自焚之前多次向周围的人表露养老金太少,“我缴纳了35年却只能领取24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150元),扣除房租和水电费之后就所剩无几。”
这位老人的绝望,是老龄化社会的一个缩影,是危机浮现的冰山一角。
图:深田志穗
日本纪录片《这一代人,50岁零储蓄》,正是在关注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影片描述了日本50-65岁的一代人,工作大半生之后却因为窘迫的经济,在退休后仍旧需要去工作,以维持家庭所需的艰难境况。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来算一笔账。
日本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0岁,但是直到65岁才能领到退休金。按照普通日本人的生活水平推算,退休后的开销一年需要4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0万元)。日本现在的预期寿命高达83.7岁(数据来自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报告),在退休后,依靠退休金生活25年需要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00万元)。
事实上,如果仅靠领取退休金,从65岁退休到85岁死亡的20年间,一共只能领到5760万日元,和1亿日元之间差了4240万日元。也就是说,日本老人如果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至少得储备这个差额,否则就需要打零工来贴补家用。
可是岁月不饶人,70岁的老人能找到的工作非常有限,只能做廉价劳工,最后仍然有很多人食不果腹,流落街头,成为媒体口中的“底层老人”。
当寿命不断延长,工作数十年积累的财富却仍不足以支撑我们度过晚年,“老后破产”的危机正在悄悄逼近。
“老后破产”的危机离我们有多近?
对大多数人而言,退休之后的经济来源有三种:政府提供的养老金、企业提供的年金以及个人储蓄。
然而,更长的寿命和更低的生育率,给传统的政府养老体系带来了直接压力。
据统计,假如没有法定退休年龄的延迟或生育率的提高,到2050年,全球抚养比率会从目前的8:1下跌至4:1,也就是说,更少的劳动人口要负担更多的退休人口,养老压力增大一倍。
如果法定退休年龄相应延迟,压力就可以得到部分缓解。然而从目前来看,多数国家只有渐进的延迟退休政策,在波兰等部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甚至还在下降。
以2015年为例,全球六大养老金储蓄国(美国、英国、日本、荷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加上中国和印度,八个国家的养老金缺口已经达到约70万亿美元,几乎相当于当年全世界的GDP之和。
资料来源:Mercer analysis,WEF
如果大多数国家仍然维持60-70岁的退休年龄,缺口将持续以每年5%的速度扩大,到2050年总数会达到可怕的400万亿。
在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养老金缺口扩大的速度会更快。因为老龄化的加速和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队伍,已经成为了危机的催化剂。到2050年,中国和印度的退休人口会超过60亿,而目前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抬升了人们对退休后收入的预期。
像是一个决了口的堤坝,每一寸压力都会让这个口子撕裂得更大更彻底。
面对触手可及的长命百岁,我们究竟该如何“老有所养”?
尽管目前缺口最大的是政府养老金部分,但 “养老靠政府”的年代毋庸置疑已经过去。对于我们自己而言,真正能依靠的,便只有个人储蓄这部分。
2015年全球养老金缺口占比,资料来源:Mercer analysis,WEF
关于需要存多少钱才够养老这件事,众说纷纭,但讨论的前提一直是为20-30年的退休生涯做准备。然而,如果真的像世界经济论坛警告的那样,我们需要做好财务准备的,是长达30-40年的漫长岁月,又该怎么办呢?
买商业保险?还是做基金定投?是养儿防老?还是多买几套房?中国人步入金融时代的时间还太短,无论是新兴的都市白领,还是赚了第一桶金的新贵阶层,大家对于利用金融手段完成养老准备还很陌生。
购买商业保险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大部分的养老型保险都是终生返还制,不用担心寿命太长到最后没有钱拿。对于需要外界刺激帮助自己形成强制储蓄习惯的人来说,定期交保费也是个好方法。
然而,保险公司并非福利机构,其保费和返还比例都在根据预期寿命做出的精算模型随时调整,一旦发现国民的整体寿命在延长,售价调整将在所难免。
以房养老也是社会各界热议的选项——将房抵押给金融机构,然后由其支付退休金,等自己撒手人寰时,房子就归金融机构所有。
听起来很美好,可现实很骨感。且不论目前的房产价值是否能一直维持,以及金融机构愿意用什么样的折扣进行质押,单论其定期支付的退休金能否在漫长的退休岁月中不被通胀彻底侵蚀,这一点就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构建长期、稳健的投资组合可能是更合理也是更完整的解决方案。更妙的是,对于投资而言,愈发漫长的退休岁月反而会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就如投资大师巴菲特的“滚雪球”理论,财富积累需要的是一座很高的山(优质的资产类别),一条“够湿够长的雪道”(长的投资期限),以及很湿的雪(好的投资机会)。在这其中,“雪道”的长度正是由寿命决定的。
有了雪道还不够,高山和湿雪仍然缺一不可。然而,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既无法像富裕阶层那样拥有私人理财顾问帮助打理资产,又无法像专业的金融人士那样洞察全球的投资机会,那么该如何构建自己的养老投资组合呢?
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的出现可能会改变这一切。
无论是美国的Wealthfront和Betterment,还是国内云锋金融旗下的有鱼智投APP,都在试图将构建投资组合的门槛降到尽量低,组合内资产的分散程度做得尽量大。
这样不但让普罗大众也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雪球”,而且通过对全球不同区域、不同类别资产的分散化配置,可以尽量熨平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让雪球滚得更稳。
有鱼智投进取型资产配置自去年12月22日成立以来表现
图片来源:有鱼智投APP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最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它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泰戈尔
我们得以享受医疗和科技进步带来的寿命延长,但我们也必须要承受随之而来的老龄化社会和养老体系的挑战。
对于富裕阶级,这不是难题。他们有资源也有资本进行全球资产配置,不必依赖于养老体系。而对于理财投资尚在起步阶段的普通人,危机已然迫在眉睫。
如果退休最终成为富裕阶级的特权,“长命百岁”之于普通人,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
除注明图片外,其他图片均来自pixabay.com
欢迎关注云锋金融微信公众号,了解全球宏观和金融市场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