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共参加过三次台湾社会学界的年会,分别是台湾社会研究学会年会、台湾社会学年会和台湾人口学年会。
台湾社会研究学会是围绕《台湾社会研究季刊》形成的知识群体,强调对现实议题的关怀,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我整理了近几年台社年会的主题如下:
2013年,重返民间:从规范性论述到在地历史解释
2014年,网罗与崩坏:知识分子再议
2015年,跨域连结、结伴横行:走在学术知识与常民生活间的钢索
2016年,试炼“进步”:历史的延续与断裂
2017年,另类实践:批判性的社会行动
2018年,你解殖/资了吗?:全盘解析新自由主义国家
2016年的台社年会在辅仁大学举办,也是我们研究所几个同学第一次自组论坛。几位硕博士生在前一学期选修了黄崇宪老师的政治社会学专题,读Wright的《真实乌托邦》,延续他的emancipatory social science,大师兄叶守礼起草了论坛大纲,主题是“展望真实乌托邦:社会福利的矛盾与出路”,几篇论文分别围绕公共托育、医疗资源分配、小农社群经济等议题,那也是我第一次发表自己的养老研究。
台社年会由发表人自己邀请评论人。因为我的论文关注照顾劳动,导师推荐了中研院社会学所的张晋芬老师。我写了一封邮件报告论坛主题和研究主旨,张晋芬老师虽然犹豫自己不太了解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但因为领域相关,仍然回邮说“那我就试试看吧”。后来我意识到,邀约这么顺利或许也是特定学术环境下的便利。假如一个尚未出道的博士生写信邀请素不相识的中国社科院某大佬专程参会点评,哈哈,大佬可是很忙的啊……
我们的论坛一共六个硕博士生,上午下午各一场。每人有30分钟报告时间和10分钟评论时间。我的初稿写得零零落落,几个议题都点到为止,张晋芬老师建议我聚焦在dirty work做更多文献回顾,之后就成为我第一篇期刊论文的核心概念。另外,她也对我讨论性别和情欲的部分感到困惑,回去之后导师就此向我普及了台湾女性主义内部的分歧和光谱,后来发展成另一篇研讨会的论文。
论坛结束后礼貌性地向张老师表达了感谢,我就开开心心地溜走了。还是在大学任教的学姐过去招呼张老师一起吃午餐,席间我才意识到“哇好像是台湾社会学界很厉害的人物耶”,但仍然不知道寒暄什么只好埋头吃饭……不过张老师一点都没在意我的白目,没多久就发邮件邀我参加第二年台湾人口学年会中她组织的论坛。
2017年的台湾人口学年会在台大社科院。我们的论坛是“性別、工作与移民”,两篇定量,围绕女性劳动参与、性别平等与生育,两篇质性,分别研究台湾长照机构的外籍看护和大陆养老院的“阿姨”。这次由发表人向大会提交两位备选的评论人名单,大会再发出正式邀请。我填的是导师推荐的黄舒楣老师,台大城乡所的rising star。她的博士论文做香港的carespace,所以对话很顺畅,对我引用的西方人类学文献也都十分了解。张晋芬老师在总评的时候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和另外一位研究者虽然讲述很多劳动的细节,但论文中都缺失了组织层面的分析。
总而言之,研讨会是一个打磨自己论文的绝好机会,同领域的前辈学者可以一眼看到其中的潜力和缺陷,因此发表人和评论人的匹配就非常关键。发表人自邀是不错的方式,前辈学者们也得有提携后进的心意。其次,自筹论坛对于硕博士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学术界工作同样需要组织和协调的能力,以及在不同研究者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所谓“学术共同体”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成形。
2016年的台湾社会学年会在东海岸花莲的东华大学——背靠中央山脉,面向太平洋——所以那一年的主题非常文艺,叫做“社会学的秘境探索”:
“社会学的秘境探索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是以花莲为典范,超越过去西部平原经济发展主义的思维,从追求大量生产、快速的工业生产积累,转向绿色消费、慢活的文化生活,探讨花东发展模式的优势与挑战;二是鼓励社会学探索尚未开发的研究议题,回应当前两岸与东亚全球化下的变局,以及人口、产业转型之后所面临的挑战。”
子论坛则包括:“红珊瑚经济危机”(中国研究),“宝岛曼波的哀愁”(观光经济与永续发展),“轻移民的流浪与根著”(岛内人口流动),“一根稻草的革命”(农业),“跨域宗教运动”,“谁是原住民”,“族群关系与对话”,“性别的回旋与荡漾”、“开启障碍研究新领域”(关照身心障碍),“非核家园的新图像”(环境与生态)……
我投了一篇关于中国跨境电商的课程报告,讲的是从“人肉水客”到资本和国家介入、商品供应链整合的故事,被分在中国研究论坛。一个论坛90分钟,共三篇文章,其他两篇分别是《绿能的污染:中国大陆山东省光伏产业发展的矛盾》、《当武器拜物教遇到中国新民族主义》。除了发表和评论环节,还有现场听众自由提问时间。
不过这一次年会反而更像去东部旅行,研究所十几个同学组团参加,自驾两台车,一路向东翻越中央山脉,吃吃喝喝、抛锚晕车,也冒着大雨在夜市打枪撸串。至今都想念穿越新中横公路看到的奇莱峰;以及在那么偏僻静寂的东华大学看山上的云慢慢堆起来,再哗啦啦下起一整个下午的暴雨。
高承恕老师总是说,东海社研所要珍惜这样结伴同行的传统,如今各认各的导师,各做各的研究,其实不是那么好的生态。学术也总得有些生活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