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意大利小姐躲避瘟疫的惊世成就-任见《法国史传》059
六卷法国史传,请您阅读评判。
法国史传
Romanticcountry (French epic)
(第二卷)
任见 著
本书简介
第十五章 艺术光辉
059
路易十二回到法兰西一年后去世,结束了对意大利的争夺。
他没有男继承人,法国的王位继承又严格遵照萨利克法典排斥女性的原则行事,路易十二的女儿克洛德无法继承,王冠传给了他的女婿昂古莱姆的弗朗索瓦。
瓦卢瓦王朝短暂的奥尔良系告竣,二十一岁的弗朗索瓦一世登基,昂古莱姆系发端。
新国王不甘心放弃征战。公元1515年夏天,弗朗索瓦一世集合一支大军,配备大量火炮,扑向瑞士,报仇雪恨。
公元1515年秋天,在马里格纳诺,法王弗朗西斯一世精心部署法军,对付两万瑞士兵咄咄逼人的进攻。
瑞士人取胜的法宝在于快速进攻,在各种地形上,保持他们的方阵,以雷霆万钧之状压向敌方。
在诺瓦拉之战中,瑞士人就是用密集的方阵战胜了法军长矛兵的。
方阵,要快速前行,不产生混乱,横向密度可以很小,纵向密度,也即前后间距却要疏松,以方便迈步和冲锋。
在瑞士方阵中,通常一名士兵横向占据三英尺的宽度,前后两排的间距则达到六七英尺。只要进入战斗,或者与步兵掐架,或者对抗骑兵冲击,他们必须消除前后间隙,紧缩起来。
作战时方阵紧缩,后排士兵的挤压可以向前排提供物理推力和心理支撑,而且,若前后不作挤压的话,从侧翼看,前排与后排之间得有大概两米宽的空间,有可能被敌人横着杀进方阵,这是连最凶悍的步兵也不能不害怕的。
方阵紧缩起来,兵士们将长矛向四面八方放平伸出,整体上像个巨大的箭猪,最凶猛的骑兵也拿他们没辙。
战马不是坦克,即便是最勇敢的披甲战马,也很少愿意冲进密集得像堵墙一样的人群中去,若有个别真冲了进去,那也无异于送死。
可是,在马里格纳诺战斗中,法国骑士却在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亲自率领下,坚持向瑞士方阵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
当然,法军骑兵不能直接冲击瑞士方阵。
奥妙在于,瑞士人为抵抗法军的冲锋,必须将队形紧缩起来防御。防御,就没有办法前进。若要继续前进,他们必须在击退冲锋后,再度将士兵的前后问隔重新疏开。
数千人的大阵,一紧一舒,不断地在防御和机动阵形之间转换,耗时不说,破绽变多,不可避免地会暴露在法国人的炮口下。
这个时期,火炮已经是法国军队最得意的武器。诺瓦拉之战,法军火炮数分钟内就给迎面冲来的瑞士方阵造成了七百人的伤亡。
但是,也正如那次战役后来的情况一样,瑞士人冒着炮火,不怕死地推进,一旦突破敌人防线,沉重的火炮反而会成为障碍,甚至退却的时候也无法带走。
这回,马里格纳诺的情况,与诺瓦拉全然不同。
法国骑士像海浪拍击礁石一般,连续再三地从两翼冲击瑞士方阵。仅第一天,他们就发起了三十多次进攻。
许多法国骑士,失去战马后也不后退,无畏无惧,徒步战斗。
骑士们的英勇战斗和奋勇牺牲,使得瑞士人的方阵根本不能推进,法国炮手安安稳稳地瞄准瑞士方阵,不断喷吐出带来死亡的烟火和铁球,法国弓弩手也向被动挨打的敌人倾泻箭矢。
战斗整整持续了两天,号称欧洲第一的瑞士步兵虽然被打得动弹不得,但他们以超人的意志保持阵形,最后承认失败,带着军旗,撤离战场,四百名留作后卫的苏黎世兵全体牺牲。
马里格纳诺之战,瑞士军队伤亡总数超过万人,损失了整整一半。
桀骜不驯的瑞士人承认失败,臣服于法兰西,成为法兰西的附属国。
随后不久,弗朗索瓦一世和新当选的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签订《努瓦永条约》 ,明确米兰和纳瓦尔归属法国,那不勒斯归属西班牙。
查理五世属于哈布斯堡家族,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数年后,查理五世有从美洲和荷兰领地源源不断运来的财富作为经济补充,实力空前强大,统治着西班牙、尼德兰、南意大利,法国的三个方面,均成查理五世的地盘了。
年轻的弗朗索瓦一世,虽然也领兵打仗,开疆拓土,但他的性格诙谐幽默,和蔼可亲,拥有令人敬佩的文化情怀和艺术情怀,是一位文学和艺术的卫士,在意大利作战时,就敏锐地发现并且非常欣赏姊妹国度的文化艺术光辉。
这种文化艺术光辉,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们的思想光辉,是历史长河上一片极为璀璨的航标灯的闪耀,或者说是昏暗的中世纪的阳光。
往前推二百年,经济在欧洲复苏、城市在欧洲兴起的时候,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逐渐改变了悲观绝望的态度,开始追求人生的乐趣。
而人生享乐的倾向,是与天主教的主张相违背的。所以在城市经济繁荣的先行区域意大利,最先出现对天主教文化的反抗。
当时,意大利的世俗知识分子和市民,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却苦于没有完善的思想文化体系取代天主教文化。
怎么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大利人搬来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新主张——“文化复兴”由此展开。
阿利杰里·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是《神曲》 ,他以意大利方言写了大量的十四行抒情诗,受到广泛的欢迎。
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也是诗人,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 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乔万尼·薄伽丘,父亲是意大利人,母亲是法国人,批判宗教禁锢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他的代表作《十日谈》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
美丽繁华的佛罗伦萨城,在瘟疫肆虐期间,已经变得坟场遍地,尸骨满眼,惨不忍睹。
一个清晨,七位年轻美丽、富有教养的小姐,在教堂遇到了三位英俊富有、热烈激情的青年男子。七位小姐中的三人是他们的情人,别的几位和他们也有亲戚关系。
十人商议后,带着仆从,离开佛罗伦萨这座正在走向死亡的城市,到郊外一座小山上的别墅里去躲避瘟疫。
别墅里,环境幽静,景色宜人,翠绿的树木环绕,有曲折的走廊,精致的壁画、清澈的清泉和悦目的花草,地窖里还藏着香味浓郁的美酒。
十个年轻人,每天不是唱歌弹琴,就是跳舞散步。
在暑气逼人的夏季里,他们坐在清凉的树荫下,大家商定每人每天讲一个优美动听的故事,以此来打发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光。
由于种种原因,十五天中,五天没有讲故事,其余十天合计讲了一百个故事,收集起来,就叫《十日谈》。
薄伽丘广撷博采,因而《十日谈》里的故事来源广泛,历史事件、中世纪传说和东方民间故事,不一而足。
《十日谈》歌颂现世生活,赞美自由爱情,肯定人的聪明才智,揭露基督教会的罪恶和教士修女的虚伪,憎恨黑暗统治,向往民主自由。
弗朗索瓦一世希望法国的文学艺术界在他的领导下,像意大利那样繁荣。
回到法兰西后,弗朗索瓦一世从具体的“移植”开始了他的推动复兴之旅。他决心在卢瓦尔河畔建造一座宏伟的城堡,将意大利的文化艺术移植过来。
天赐机缘,公元1516年,听说在意大利绘画界、雕塑界、建筑界德高望重的列奥纳多·达·芬奇遭受冷落,心情沮丧,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赶紧派人前往意大利请达·芬奇到法兰西来。
达·芬奇接受邀请,来到了法兰西,弗朗索瓦一世激动万分。
出生于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多领域卓越学者,典型的艺术家,被称为“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他和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是继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之后的文艺巨星。
列奥纳多·达·芬奇,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绘画成就尤其突出。他的杰作《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体现了精湛的艺术造诣。
达·芬奇还是天文学家、发明家、建筑工程师,擅长雕刻、音乐、建筑、工艺,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
关键是达·芬奇勤奋,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六千页,他的科研成果皆在其中。
后世的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世界科技水平可以提前半个世纪。
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雕塑艺术代表人物。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文的悲壮。雕塑代表作有《大卫》、《布鲁特斯胸像》 、《哀悼基督》等。
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性情平和、文雅,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作品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
在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时期,拉斐尔方露头角,而公元1516年来到法兰西的列奥纳多·达·芬奇,已经六十四岁了。
弗朗索瓦一世像敬重长辈一样敬重达·芬奇,甚至,“以父事之” 。
请点击阅读前面的内容:
任见 法国史传
第二卷
目录
本书简介 ………………………
第十一章 乱起北法……………
第十二章 艰难复兴……………
第十三章 哼哈双王……………
第十四章 统一之路……………
第十五章 艺术光辉……………
第十六章 轮番较量……………
第十七章 宗教战火……………
第十八章 波旁开基……………
第十九章 红衣首相……………
第二十章 如日中天……………
本书总目录 ……………………
著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