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是如何炼成的?丨研习社
点击上方“保利投顾研究院”,关注我们
近日,媒体公布了2017年前10月房企销售排名,其中一匹黑马接连超越中海、绿地等房企,一举杀入排行榜的第二梯队并成为领头羊,备受业内瞩目。本期,就由顾研叔来带你看看,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练就一匹黑马?
一、昂首阔步的黑马—融创
2017年前10月房企销售数据显示,融创以2484亿元的销售金额排名第四,前10月同比增长近140%,更是TOP10房企中唯一在前十月就实现销售金额翻倍的企业。
在融创不断以黑马之姿高速扩张的背后,是其大规模的收并购动作所带来的业绩增长。
并购之王的规模扩张与产业链延展
据保利投顾研究院统计,今年前三季度,融创先后11次收购不同公司的股权或项目,标的也从房地产为主延伸至文化传媒、信息科技等。
融创瞄准跨界企业存量土储及资源进行多元化收并购,力度和频率逐渐加大。
※收购效果:规模扩张
截止2017年8月,融创土储面积增至五年内最高位,约1.46亿㎡,暂时位列各大房企中的第三名。
其中,2017年以来通过收购已获取近20个城市超5千万㎡土储,包含了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重庆、天津、合肥、济南、成都等二线及省会城市的优质土地。
收购已成为融创土地储备获取的重大来源。
※收购效果:产业链延展
虽然融创跨界收购的主要逻辑仍是房地产开发思维,诸如对乐视、联想的收购均是看准其背后巨大的潜在土储,但也是融创对新业务的拓展与尝试。链家的存量客户资源、乐视网的文娱影视资源等在未来都可能成为融创多元化发展的方向。
※收购效果:降低成本
房企选择通过收并购的方式获取土储的另一重要诱因是成本的降低。
以数月前融创收购万达旗下文旅项目的热点事件为例,融创以438.44亿元收购了货值7150.27亿元的项目,若以万达拟投资总额5550万元为开发成本计算,融创仅通过此次收购动作就可获得约19.4%的利润空间。
※收购资金来源:多元借贷
融创大规模的收并购资金来源主要为多元化融资滚动,包括银行贷款、公司债、信托等等。
但由于以借贷为主的收并购资金实质上是不断的放大杠杆操作,将会使公司的负债率大幅上升。盲目的扩张或有可能威胁公司的现金流运转,使公司暴露在风险中。
※扩张的背后:风险
根据融创2017年半年报,其有息负债已达1813亿元,净负债率高达259.9%,在疯狂扩张的背后,融创已然债台高筑,市场及外界也屡屡对融创的现金流及偿付能力产生质疑。
二、 房地产行业现状——大势所趋
不仅仅是融创,今年以来,国内房地产行业整体收并购也呈现出了加速增长趋势。
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数据显示,截至9月31日,2017年以来国内房地产行业并购案达236起,涉及金额高达约2700亿元,目前并购宗数已经超过了2016年,金额也与2015年全年水平基本持平。
当前行业集中度不断加速提升,市场两极化加剧。
2016年TOP10房企市场份额占有率就已达到18.5%,较15年上涨2.4个百分点。大型上市房企在具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强者恒强,而中小企业,或断臂求生或黯然离场。
房地产行业横向并购愈发频繁,同时龙头房企收并购金额也在不断地刷新记录,今年最吸引眼球的正是黑马融创与万达、富力的收购案以及万科收购广信资产包,其金额均突破了500亿元,堪称历年最高。
三、未来趋势
并购作为一种高效的资产重组方式而被广泛应用,全新的资产组合模式为房企注入了新的机遇。
未来,并购能力将成为房企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拿地方式也将从过去的招拍挂转移到存量市场的争夺。
但房企关注收并购仍需思考清楚四个点:
是否可以有效地实现规模扩张?
是否可以将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是否可以将业务资源进行整合?
是否能有效地降低再拿地的成本?
在房企通过收并购实现扩张的背后,其动作是否真正切实有效才是其应该关注的焦点。
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升,将加速房企竞争白热化。通过收并购,具备竞争优势的房企势必“强者恒强”,而势单力薄的房企将面临被收购整合的风险,房企之间优胜劣汰进一步加剧。
“短平快”的开发销售模式在未来将逐渐受到考验,而从大型房企如万科、融创的并购例子来看,无论是同层面的横向收购还是项目公司的收购,都为企业规模地快速扩张提供了新出路。未来将会是大鱼吃小鱼,大鱼也吃大鱼的时代。
相关阅读:
房地产税再成“网红”,看完这篇秒懂来龙去脉丨研热点
如何借力金融,玩转海外不差钱? | 研热点
吃下宏观“有料”大餐后,楼市还好吗?| 研习社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