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里会外丨高松:高质量发展为何更需拔尖创新人才?
“以前我们主要是跟跑,靠势能;未来高质量发展,更需要有创造性的人,引领未来新的产业,创造新的赛道,这,就要靠动能。”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接受总台中国之声两会高端访谈《会里会外》专访时,用颇具理科思维的表达,讲述他的人才理念。
作为无机化学家,高松主要的研究领域是配位化学与分子磁性。43岁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北京大学教务长、常务副校长,至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再至中山大学校长,在他的心中,自己的“第一身份”始终是教师。他说“教育实际上是给人一副有光的眼镜”,可以看到“以前看不到”或“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大学最重要的贡献不仅是思想、学术这些直接贡献,更主要的是为未来培养有创造性的人这样看似“间接的贡献”。
以下为部分访谈实录。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您曾经发表文章说,“创新型人才的战略内涵在于能够引领未来”。能够引领未来的人才应该具备哪些关键的要素?
高松:古今中外,教育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我们一直在用过去的知识教给现在的孩子,让他们去解决未来的问题。未来将远比现在复杂,它更加多样化,更加不确定。面对这样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能引领未来的人才要具备三大不可或缺的能力。
第一,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未来的不确定性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能够在未来面对新问题、想要学习的时候能自我学习。
第二,强大的思想力。在不断地思考、探索、质疑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发现新问题,实现新突破,产生新创造。
此外,还要能够在真实世界里采取有效行动,知行合一。学习和思考很重要,但最终改变世界的是人们的实践与行动。
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这三者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相乘关系,其结果便是创造力。即:创造力=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这三者是相辅相成、彼此交织的,没有先后之分。
■如何培养具备“三力”的人才?
高松:要培养这几种能力,最核心的还是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我们现在的教育很少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我们要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倡导“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将教与学的重心真正转移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一切的政策措施均是要为了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参与推进大湾区建设
■您带到这一届全国两会上的是什么议案?
高松:主要是关于综合性大学的医学教育怎样能够得到中央地方的共同支持,通过央地共建医学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医学教育很复杂,模式很多,它是教育、医学研究和临床三者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现在的问题是,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部既要进行医学研究,又要做医疗服务,还要承担医学人才培养的责任,缺乏持续的、稳定的支持投入。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备受瞩目,中山大学是其中的重要高校,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高松:我们是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重要建设力量,是湾区引才育才的主力军,主动参与、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我们责无旁贷。
学科教育方面和科技服务方面,我们的珠海校区大力发展深海、深空、深地、深蓝学科;新建的深圳校区,布局了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
仅2022年,学校成果转化合同金额5300余万元,转化专利103件。“十四五”开局之年的2021年,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到账金额均超过“十三五”总和,其中超过六成的成果转化落地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
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最近三年,每年有超过70%的毕业生选择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他们大多进入了医疗、公共卫生、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核能等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福祉高度相关的行业或者领域。
此外,中山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共同发起粤港澳高校联盟,深化三地高校教育交流合作。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联盟的平台作用,为推动香港和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做出贡献。
青年学者“长聘”、博士“涨薪”,让人才专注科研
■中山大学正在推动建立教研系列“预聘-长聘”制度,目标是什么?这一制度能够跟现有的机制实现无缝顺滑对接吗?
高松:“预聘-长聘”制度的核心理念是:吸引和支持有学术潜力的青年学者专注发展新的学科与研究领域和方向,塑造学科与院系的未来。要给预聘的青年学者充分和良好的学术发展条件,包括启动经费与实验室空间、招收培养研究生资格等,以发展培育其教学科研的能力。
中大正在面向全球招募优秀青年人才,已经开始实行“预聘-长聘”制管理。接下来,我们还将考虑采用教师集群招聘、设立冠名基金、冠名讲席教授、冠名特聘教授、冠名青年学者等形式,提升对卓越人才的吸引力。同时,继续完善校内院系学科之间的合聘机制,鼓励学科交叉融合。
■从去年9月1号起,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奖助金平均从每学年4.6万元提升至5.8万元,平均涨幅是26%,都说是给博士生“涨薪”?学校是出于什么考虑?
高松:严格来说不算“涨薪”。研究生奖助金的来源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经费、导师(培养单位配套投入)三部分。博士生资助体系改革要为研究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研究生活条件和环境,要有利于吸引更优秀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有利于让老师将更多精力和经费投入研究生培养。
中山大学的奖助金标准调整之后,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我相信这个奖助金水平会更加有利于吸引更多人才来报考中大的博士生,也可以留住本校优秀的硕士生在这里继续读博。
欢迎投稿:zzbdjgzh@mail.sysu.edu.cn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楠熙初审:张宇星复审:刘洁予审核发布:杨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