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兴化地区养殖模式中最不确定因素的一点思考?

2016-11-12 饶小坤 养蟹者说


今天呢!有时间,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我感受到的兴化地区养殖模式中最不确定的因素的一些思考。




前些天兴化地区好几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跟我说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从二壳蜕壳之后,一直到九月份卖螃蟹,这一段时间,自己塘口管理都相当不错,没有出现缺氧以及杀蓝藻倒塘的情况,也没有出现螃蟹大量死亡的情况,最终卖螃蟹的时候发现螃蟹规格还过得去,但是塘口产量却不高,对于这种情况很多朋友感到不能理解。


对于这个问题,我感觉这是兴化地区养殖中最大的一个不确定的地方,那就是:如果前两壳螃蟹存活率不高,比如你放了10000苗,二壳蜕完之后,只存活了5000苗,而你又没有及时发现,结果后面你就塘口养了5000只螃蟹,等你辛辛苦苦地养到九月份来卖螃蟹,才发现塘口螃蟹数量没有多少,即便是规格很大,产量也不会太高,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风险而且从我们的时间经济成本来考虑都很不值得!




对于这个问题,关键点就在于兴化养殖模式中前两壳的螃蟹存活率,其实兴化地区在养蟹这一块应该属于全国养殖技术比较成熟的地区之一,在这里我就针对这个问题抛砖引玉,首先谈一下我个人的一点想法,希望后面大家能够留言发表你们自己的见解!


解决方案:


1、养殖模式是否可以稍作调整,采取前两壳暂养的模式,主养塘口等到第二壳蜕完之后,再从暂养塘口提苗进到主养塘,这样一方面主养塘口水草基本已经长势优异,另外一方面,二壳之后挑苗放入主养塘的存活率可以显著提高,不出意外基本存活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这样自己后期几个月养殖心里就非常清楚自己塘口到底有多少货,从而可以避免上面的那种不确定情况的出现;


可能疑问:对于暂养塘又该如何处理?如何充分利用暂养塘,让暂养塘效益最大化?暂养塘与主养塘大小最合适的比例是多少?暂养塘暂养阶段存活率的问题等等!


2、模式不变,但是就要求需要选择到优质的蟹苗,塘口清塘之后的解毒工作做到位,投喂合理,保证充足营养,前一二壳仔细观察,养殖老司机有的就知道如何通过查看螃蟹蜕壳量的多少、壳子规格均匀程度以及壳子薄厚色泽等情况再结合投喂量,可以对自己塘口有一个较为清晰明确的认识!还有就是放苗后10天之内,有的老司机就知道自己这批苗存活率到底如何,他主要是看螃蟹苗下塘之后的活力、死亡率等,这些都是需要一定的养殖经验的积累。


可能疑问:上面所说的很多的举措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就比如说塘口解毒,如何判断塘口解毒已经完全解毒彻底?如何像上面所说的老司机一样通过观察一二壳螃蟹的情况来判断自己塘口螃蟹存活率等等。


如果可以及时发现塘口下的这批蟹苗存活率低了,自己可以补苗还来得急,但是自己不会判断塘口螃蟹存活率的话,又会出现上面所说的问题,前两壳存活率低了,我们自己没有及时发现,而一直养到九、十月份,现在回头想想这是最大的风险,自己后期投入了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而塘口里面的螃蟹数量却早就成为定局,前两壳就已经决定了你塘口螃蟹的量。


以上呢!就是我对兴化地区模式中最大的不确定性的一点思考,我自己先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各位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可以留言跟大家分享一下,特别是兴化地区的朋友,记得留言发表一下你们的看法咯!


下面是一个调查问卷,大家可以投个票咯!






转发是一种鼓励,点赞是一种美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