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螺蛳存活率低?你真的知道原因么?

2017-03-01 老潘 养蟹者说





 


我承认我还有很多不懂

但那又怎样?


我每天都要求自己多学一点

关注“养蟹者说”,这里有你想要的




        开篇      


大家晚上好!


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老潘,欢迎各位来到本期的《蟹讯速递》栏目,这期栏目呢!我主要想跟大家聊聊:“为何你塘口螺蛳存活率低,你真的知道原因么?”




 


当所有人都以为我过得风生水起的时候,

我只是一个人走了一段又一段艰难的路。



导语 


平常很多朋友总是跟我抱怨说今年放的螺蛳存活率很低,不知道到为什么,明明拿螺蛳的时候,看上去螺蛳质量都是很不错的,可是为什么螺蛳下塘口存活率就那么低?接下来,咱们就来扒一扒其中的原因。



螺蛳的认识 


螺蛳属于淡水生物螺蛳,学名Margarya melanioides。软体动物门中腹足目田螺科螺蛳属的通称。中国特有属,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地的浅水湖泊,河流弯曲港滩中。壳大中型,长3一4公分,最大7Cm以上。外形呈圆锥形或塔圆锥形;壳面有棘状或乳头状突起,或仅有光滑螺棱。厣为角质薄片。雌雄异体,卵胎生,气温许可,或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水面,全年皆可繁殖。螺蛳以宽大的足部匍匐于湖底。肉味鲜美,螺黄(雄性生殖腺)更是人们喜食的佳品。 成年螺蛳长约3_5cm左右,重量约10g,左右。 它们的肉和雄螺生殖腺(俗称“螺黄”)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目前,由于湖泊,水面严重污染和过度捕捞而产量锐减。因为螺丝对大闸蟹养殖中有很大的作用,在冬春季蟹苗下塘,前期不仅净化水质,而且可以为河蟹提供优良的籽螺饵料,因为螺丝还含大量碳水化合物,钙质从而弥补人工饲料营养成分的不足,而且螺蛳性寒,可以降低大闸蟹胃肠患病的风险。近年来,随着养殖户对螺蛳的认识及养殖作用的重视逐渐加大,再加上,大闸蟹养殖面积扩大和水质污染,螺蛳量在减少,需求量却在增加。

今年,江南地区螺蛳价格一路偏高,价格从10份太湖流域1300元/吨到现在高淳,当涂本地螺丝2300元/吨,现在高峰期,甚至达到无螺可买的地步,大量贩螺人以宿松,安庆为中心,采购螺丝,形成产业链。


目前,从我们大闸蟹养殖角度来说,如何提高螺蛳下塘之后的存活率,一定程度上也是在降低螺蛳成本,这是养殖户面临的重要问题,想让螺蛳发挥最大的养殖效益,我们必须了解螺蛳的生物学特性,和螺蛳的基本生物常识。



螺蛳的生物学特性 


螺蛳分河螺,湖螺,塘螺,溪螺,为卵胎生,每年受精交配一次,连续多次产卵,一次产籽螺在20-40粒左右,而且籽螺卵一年性成熟,成螺,即可交配繁殖,在自然条件下,螺蛳的母公比例是8:1.5。江北地区在四月份开始交配,江南为清明前10左右,云南,广西更早。螺蛳的饵料主要以水体中的各种藻类和淤积有机质,包括一些动物性蛋白性饵料下脚料为食源。对塘口底层的土壤净化,水质净化。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蟹塘清道夫


但是,现在很多蟹农,不顾及螺蛳的天然动物本性,耗氧量大,代谢量快的生物特性,为一次性将螺蛳放完更有甚者亩均1100斤,最后塘口的情况只能是水质一清到底,溶解氧长期过低,生物载荷过大,青苔疯长,各种藻类过快消亡形成泥皮滋生,浮塘现象,塘口无藻类,螺丝缺氧趴边,形成大量死螺,导致臭塘。


  最后,上述情况不仅造成水体难肥,水体不稳定、缓冲力减小,大闸蟹沿水线打洞洞栖息,影响生长,容易形成早熟蟹。没有基本常识的放螺蛳只会适得其反,最后自食恶果,造成巨大损失。


另外,这里重点强调一下,现在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前期肥水的重要性,认为清澈见底的水才是好水。在这里针对螺蛳存活率来分析一下其中的缘由,往往水质清澈见底的塘口,出现青苔以及地皮的可能性相当大,水质过于清瘦,水体中浮游动植物的量自然很少,导致螺蛳天然的生物饵料缺乏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螺蛳的存活率。


 


我习惯一个人在夜幕中巡塘,不是寂寞也不是颓废,只是表明我对养蟹爱得深沉。


螺蛳市场的供求现状分析 


现在时间,冬去春回,天气渐渐的回暖,正是放螺季节,随着螺蛳价格偏高,各种掺假的事层出不穷,里面掺杂淤泥、小树枝,草梗、小河蚌、钉螺,空壳等等。钉螺是许多水产病菌,寄生虫幼襄的中间寄主,容易引起细菌性疾病,在挑选螺蛳时要注意,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 ,还有,因为长途贩远,螺丝缺氧,里面死螺偏多,有塘口的活螺蛳达不到五成,大量机吸螺也是病根,不仅给大闸蟹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而且死螺里面全是淤泥,臭腐物,容易败坏水质,臭塘,造成塘口拟生态系统的崩溃。


  优质螺蛳下塘后,在春夏季节,会产生大量籽螺,籽螺对水质要求较高,近几年养殖环境变差,螺蛳里的籽螺生产量减少,籽螺壳薄,肉嫩,是苗蟹喜食的最好活饵,到了7月份后期,我们用塘口草茎上籽螺量来判断大闸蟹的养殖的良好情况,是一项不错的标准。


螺蛳投入的认知误区 


  当下,许多蟹农认为大闸蟹在后期才吃螺蛳,其实,这样的认识不很全面,在早春季节,蟹苗下塘,体质强的就进行偷吃螺蛳,清明左右温度上升,螺蛳开始大量活动,大闸幼蟹用会蟹钳夹住螺蛳偷食。到五,六月份期河蟹规格变大,蟹钳有力可以直接把螺蛳尾部夹碎进行吃食。


  螺蛳要不要投喂,本人认为,目前投喂蟹料剩下的各种残饵就可以被螺蛳吃了,大量的塘口生物制造的代谢产物也是养螺的佳品,我们常说的肥水也是为螺丝创造饵饵。所以塘口不需要为螺丝单独投饵。

 

关于塘口一次性投 螺蛳越多越好的误区。这是典型的生物特性不了解的思维,有的把螺蛳放到每亩1000斤,水体不仅长不起来而且透明见底,大闸蟹打洞,青苔滋生,水体不稳定。建议塘口分两次,第一次,冬春季放300斤/亩,按边沟计,第二次清明后,板田上大水10天后放400斤/亩。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分三次投放。这个就很好的解决生物负荷问题。


结语


好了,今天《蟹讯速递》栏目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想必大家对于蟹塘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螺蛳的存活率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今晚的分享能够对各位有所帮助。



今日问答


问: 您好,我想请问一下,有人来我塘口跟我说,他家有一款产品能够解除各种毒素,有这种可能么?


老潘答: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没有什么药能包解水质所有问题!对于塘口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方案,你自己需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希望有人懂你的养蟹不易,

尽所能的给你信心与鼓励。


问:您好!我塘口(兴化地区)昨晚(2月28日)晚上上边的螃蟹很多,请问您怎么看?


小坤答:昨晚(2月28日)好几个朋友打电话过来说晚上螃蟹上边的情况比较严重,前几天都没有怎么上边,昨晚上上边明显,其实不单单是螃蟹,昨晚我自己到一个塘口龙虾也出现爬边的情况,具体看上面图片,主要原因是天气突变的情况,前两天温度较高昨天明显感觉降温了,天气预报说3月1日有雨,自然昨晚气压会偏低,塘口溶氧就会比平常偏低,天气突变对螃蟹来说就是一种应激,水体中溶氧不足,自然螃蟹、龙虾都会爬到塘口边上,雨过天晴的时候,螃蟹上边又会相应减少,对于应激引起的螃蟹上边,可以使用“多维”提高螃蟹抗应激以及免疫能力。只有我们把原因搞清楚了,心里就不会慌!




作者 :老潘 

文本编辑:饶小坤


公众账号:养蟹者说


申明:任何组织或个人,如转载本文,需注明出处(作者、公众账号名称)否则将会视为侵权处理!



 

2017

下期精彩预告


《蟹讯速递》栏目:


《泥皮是什么鬼?真的就这么难处理?》——- 饶小坤


“养蟹者说”往期部分优秀文章推荐:


“什么?2017年河蟹行情会不好?”是谁又在说梦话!

“是不是药水苗?”你心里应该要有数

危机!是危险还是机遇?关于2017年河蟹养殖的几点思考

警惕!早中期塘口中pH值和氨氮双高,有何危害?

惨痛!蟹苗刚下塘就出现暴塘大量死亡的情况,到底是为何?

我眼中的生物底改——底改产品中的“鸡肋”!

你清楚芽孢杆菌么?老司机教你如何鉴别以及更接地气地使用芽孢杆菌

低温肥水困难?老司机教你如何做好冬春季低温肥水

老司机教你如何有效养殖大规格大闸蟹


千万不容错过噢!


什么?你居然还没关注“养蟹者说”,那你肯定错过了不少干货!赶紧关注咯!


 

公众号


养蟹者说


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