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坐多动,睡得更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有望减少50%以上!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据估计全球30-69 岁成年人中,约有10亿人受到轻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影响,患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反复发作的打鼾、低通气甚至暂时性呼吸暂停而憋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不仅会降低血液中的含氧量,导致过度疲劳、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高血压、中风、心梗、心律不齐和2型糖尿病等。
近日,一项由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等机构研究人员发表在《欧洲呼吸杂志》(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的研究,为人们如何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提供了方法。该研究发现,增加运动,减少久坐时间,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显著降低相关。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对137917名受试者进行了随访研究。受试者的年龄为30-75岁,86%为女性。
研究开始时,通过调查问卷,统计了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饮酒、饮食、运动量,以及坐着的时间等信息。
在10-18年的随访期间,研究人员每2-4年对受试者进行1次随访,以更新相关信息,并统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病情况。
研究结束时,共有8733名受试者被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久坐不动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升高相关,而增加运动则与风险降低相关。
相比于坐着看电视时间少于4小时/周的受试者,坐着看电视时间超过28小时/周,也就是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超过4小时,与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升高78%相关。久坐工作的人,比坐着时间少的人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高49%。
相比于每周走路少于2小时的受试者,每周跑步3小时,与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降低54%相关。
研究还发现,对于每天必须长时间坐着的人,如办公室工作的人,在闲暇时间增加运动也可以降低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此外,对于身体限制而无法进行中等强度或高强度运动的人来讲,也可以通过减少久坐时间、增加站立时间,或更频繁地进行低强度运动来降低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分析,增加运动、减少久坐时间,可能通过减少肥胖、炎症、胰岛素抵抗和体液潴留等机制,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不过相关生物学机制仍未明确,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而对于久坐看电视和久坐工作,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增加的不同影响,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是与这两者相关的其他行为有关。例如,与久坐工作相比,久坐看电视时更可能吃零食或喝含糖饮料,从而增加肥胖风险,进一步增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
由于该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减少久坐时间,增加运动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降低之间的关联,并未表明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运动时间依赖于受试者回忆,可能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通讯作者、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Tianyi Huang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发现,身体活动水平和久坐行为,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遵循世界卫生组织现行的身体活动指南,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并且每天坐着看电视的时间少于4小时,将大大降低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
欧洲呼吸学会(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主席Anita Simonds教授评论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常见且普遍存在的疾病,会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虽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以通过现代医学疗法进行管理,但只有少数研究侧重于预防。”
“这项研究为保持积极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肺部疾病增加了证据,令人鼓舞的是,即使是体力活动的小幅增加或久坐时间的减少也可以获得潜在的益处。” Anita Simonds教授补充道。
推荐阅读
吃什么对心脏好?《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两项研究发现,这类食物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参考资料
[1] Yue Liu, et al.,(2021). Physical activity, sedentary behavior, and incidence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in three prospective US cohorts.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DOI: 10.1183/13993003.00606-2021.
[2] More exercise and fewer hours watching TV cuts sleep apnoea risk. Retrieved Aug 12 ,2021,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771631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e药环球」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About us
e药环球 | 药明康德团队打造
点“在看”,分享健康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