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篇拿起手机就想去运动的文章

e药环球 健康榨知机 2022-04-24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内容整理自世界卫生组织等公开资料)


屏幕前的你是不是正以各种姿势,躺着或坐着刷手机?

上班坐着、回家躺着......你有多久没有起身活动了?你有多久没有享受过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和大汗淋漓了?

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脏病、中风、糖尿病与乳腺癌和结肠癌。此外,还有助于预防高血压、超重和肥胖,并能改善精神健康、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新一版的《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WHO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我们将分享其重点推荐的内容,鼓励大家多运动。

指南中有哪些推荐?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新版指南中有以下建议:

5-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
  • 一周应平均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的中等和剧烈强度的运动

  • 其中至少有3天进行剧烈强度有氧运动以及增强肌肉和骨骼的运动。

  • 儿童和青少年应限制久坐不动的时间,尤其是电子屏幕的娱乐时间。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18-64岁间的成年人:
  • 每周应进行至少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活动;或至少75-150分钟的剧烈强度有氧活动;也可以将中等强度和剧烈强度运动组合起来,不过要记得做够量。

  • 成年人还应该每周进行≥2天的中等强度或更高强度的肌肉强化活动,这些活动涉及所有主要肌肉群。

  • 成人可将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增加到300分钟以上;或进行超过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或中等强度和剧烈强度活动的等效组合。

  • 成年人应该限制久坐不动的时间,用任何强度的体力活动代替久坐时间对健康有益。

  • 为了减少长期久坐对健康的不利影响,成年人的目标应该是做超过推荐水平的中等至剧烈强度的运动。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65岁的老年人:
  • 老年人应至少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至少75-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或在一周内进行中等强度和剧烈强度活动的等效组合。

  • 老年人还应该每周进行≥2天、涉及所有主要肌肉群的中等强度或更高强度的肌肉强化活动

  • 作为每周运动的一部分,老年人应该每周进行≥3天、各种多组分运动,强调功能平衡和中等强度或更高强度的力量训练,以增强功能能力并防止跌倒。

  • 老年人可将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增加到300分钟以上;或进行超过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或在一周内进行中等强度和剧烈强度活动的等效组合。

  • 老年人应该限制久坐不动的时间。为了减少长期久坐对健康的不利影响,老年人的目标应该是做超过推荐水平的中等至剧烈强度的运动。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什么是身体活动强度?

身体活动强度指身体活动的做功速率、或进行某项活动、或锻炼时所用力量的大小。可以认为是“完成活动的用力程度”。

不同类型身体活动的强度因人而异。身体活动的强度取决于个人以往的锻炼情况及其相对健康程度。

通常用代谢当量(METs)表示身体活动的强度。MET是一个人工作时的代谢率与休息时代谢率之间的比率。一个MET系指静坐时的能耗,相当于消耗1千卡/千克/小时的卡路里。

据估计,与静坐相比,一个人消耗的卡路里在进行中等强度活动时可达静坐的3至6倍(3-6 METs),如快走、跳舞;一个人消耗的卡路里在进行高强度活动时可达静坐的6倍以上(>6 METs),如快跑、快速骑行。而轻度身体活动是一些如慢走、沐浴等不会使我们心率、呼吸频率大幅增加的活动。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没时间运动?
上学跑起来、上班走起来、球赛随时开始;

没地方运动?
楼梯间就是你的健身房、广场就是你的舞蹈场;

没机会运动?
办公室也能变成训练场、去食堂也可能燃烧脂肪;

运动不需要那么多条件,只要你想,运动随时随地。我们每个人,不论年龄和能力,都可以进行身体活动,并且只要动起来都有益健康。

推荐阅读

8年数据对比:提高体能,改善健康,哪种运动最有效?
控制难治性高血压,简单的有氧运动就有明显改善!
吃降压药会耐药吗?吃各种药都控制不好的血压,该怎么办?
国庆出游,除了戴口罩,还要做好这些防护

参考资料

[1] WHO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web annex evidence profiles. Retrieved 25 November 2020, from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15111

[2] 原来世卫组织推荐的成人每日运动量是这么多……你的运动量达标了吗?. Retrieved 2021.04.21,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oCx-bPta2f6IrXkFvb5BOw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e药环球」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欢迎扫码关注e药环球微信公众号,我们为您带来靠谱和前沿的好医新药全球资讯。

 About us 

e药环球 | 药明康德团队打造

点“在看”,分享健康新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