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拍丁惠民追悼会现场——送别知青英雄

川江物语 2024年09月29日 00:08


丁惠民追悼会现场

知青们向丁惠民告别

实拍丁惠民先生追悼会现场

丁惠民先生追悼会,于2024年9月24日在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505安泰厅举行。

正中挂着丁惠民先生遗像,身穿军大衣,年轻的脸庞,目光深邃而又茫然。照片选用他带领版纳知青北上请愿团赴京时拍的照片,为大家所熟知的形象。

丁先生的灵柩被白花绿叶环绕,肃穆庄重。

丁惠民先生的亲属好友,支边战友、全国各地的知青团队,重庆各大知青团体敬献的几百个花圈,摆满了整个灵堂。

网友上传的丁惠民先生在贵州桐梓九坝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身边的两只收纳箱捐给了重庆知青博物馆。


丁惠民这个名字,对从那个特殊年代走出来的知青都不会陌生。他是当年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景洪农场支边的上海知青,1978年10月,他向当时的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写了三封公开联名信。信中历数了广大知青的困惑、烦恼以及对生活的绝望,率先提出希望在政府的帮助下,回到自己的家乡的诉求。随后被大家推选担任了大返城总指挥,组织了版纳知青北上请愿团,向高层反映云南知青生存的现状。在北京,他和他的同伴一起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接见,最终获得圆满结局。这与知青们的团结精神与勇气,高层领导的审时度势和及时的知青政策调整分不开的,从而改变了中国上山下乡运动的进程。

丁惠民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智慧和魄力把运动引向胜利,所起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他的名字,从此被广大知青所熟知。由一名普通的知青,成为全国知青眼中的“名人”。


丁惠民回城后,与一位重庆女知青喜结连理,长期定居重庆,长期来一直坚持心中的梦想,为争取知青权益奔走呐喊。2024年9月22日,女儿丁一突然发出讣告,父亲于下午6时10分因突发心梗过世,享年72岁。

噩耗传来,大家震惊,吊唁大厅人山人海,络绎不断,人们纷纷前来向这位一生为知青权益而不懈努力的丁惠民战友告别。

支边战友潘正国(左),江治国(右)。

支边战友曾永庆(左)、邹盛永(右)

支边战友李长寿(左)等

支边战友编写的悼念歌词,祝愿老战友一路多保重。

各军垦农场的支边战友和亲朋好友们在现场合影。还有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全国各地的知青朋友。

丁惠民的妻子、女儿和亲属们肃立在灵柩前。

亲属们面色沉重,满怀对亲人离去的不舍之情中。

下午四时,追悼会开始,重庆支边战友联谊会江治国会长主持了追悼会议,并代表支边战友宣读了悼词。

曾经与丁惠民一起北上请愿的知青李长寿代表北上请愿团的战友致悼词。

悼词如下(有少量删节):

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尊敬的知青朋友们,亲爱支边战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聚集在这生命的归属之地,为眼前这位,46年前把我们从遥远的边疆带回家乡的人…丁惠民送行。以此表达我们对他的崇敬和感恩。


46年前,我们与小丁在云南知青大返城的风起云涌之时相识,并在赴京请愿的过程中与他相处相知。


初次认识时的他,白净的面孔透着的几分看似文弱的书生相。孰不知啊,文弱的秀才一旦有了理想有了胆气,他便会掀起一场惊涛骇浪。


他奋笔疾书,硬生生地把第一封公开联名信变成了一面鲜艳的大旗,引领着大家团结起来为了一个共同企盼的追求。


他还不罢休,又把第二封公开联名信变成了一条大船,众人划浆他扬帆,带领着我们劈波斩浪回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母港。


小丁背负着知青的重托与希望,带领着代表们肩挑着一路风霜。关山万里,几经辗转,避开昆明绕道成都,终于登上了向北的列车。请愿团的大旗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出现在了天安门广场,将第三封公开联名信递交给了高层领导。


从第一封联名信的出现,到我们知青拿到户口,历时3个多月100余天。这心心念念了8年的户口,既有得之不易的沉重,却又容易得有些过分般的夸张。丁惠民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操劳,知青们的心里自然明了。从景洪出发到天安门广场,在重要的转折节点上,丁惠民的深谋远虑充分展示了他的坚定睿智与担当。


云南知青的大返城,捎带着引发了全国知青大返城的浪潮。推行了十年的上山下乡运动,被云南知青用成功后的泪水,画上了句号。


他的名字和在他引领下而获得成功的“云南知青大返城历史事件”,将不可回避的被载入中国现代史的长卷,供后人研究但不希望被后人效仿。


46年后的今天,小丁,你这个倔老头,不过才70有2嘛,竟不和大家打个招呼转过身去就走了?你,不够意思啊!


唉!你要走,我们也不拦你,因为我们拦也拦不住啊!


我们崇敬你,我们感恩你,愿你一路走好,别再磕磕碰碰!


你睡吧,好好的安息,再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打扰你了!


别了,丁总指挥,别了,小丁。愿你的名字永垂千古!


 北上赴京请愿团全体战友悲致

 2024年度9月24日

中国知青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中国知青旅居康养联盟会会长叶长宝致悼词。

追悼会现场,人们静静地聆听悼词,回顾逝者那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往事。

摄影师全程记录追悼,非常敬业。

全国各地赶来追悼的知青朋友在灵前三鞠躬

北上请愿团的战友在灵前三鞠躬。

重庆各知青团体代表在灵前三鞠躬,每一声沉重的三鞠躬,都是对丁先生一生奉献的深深敬仰与不舍。让爱与怀念永远传递。

支边战友们高唱自己改编的送战友的歌曲。每一个音符都跳跃着青春的热血,每一句歌词都饱含深情厚谊。这歌声,是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也是战友间最真挚的告别。

许多自发赶来的知青朋友吊唁丁惠民先生,并在灵前三鞠躬。只为向丁先生致以最后的敬意。

那一刻,空气凝重而温暖。人群缓缓前行,每一双眼睛都闪烁着不舍与敬意。环绕着灵柩,我们不仅仅是瞻仰一位逝者的遗容,更是在传递一份不灭的记忆与尊重。

泪光中映出的,是生命的辉煌与温柔。在这告别的仪式上,我们以最真挚的热情,点亮心中的灯,照亮他前行的路,也温暖了自己。

大家与丁惠民的家属们握手,眼神中满是对逝者的敬意与对家属的深切关怀。大家用温暖的话语传达着共同的哀思与坚强支持。

愿丁惠民先生安息,家属节哀顺变。

在这个沉痛的时刻,丁惠民的妻子女儿与亲属们含泪对每一位远道而来知青朋友表示深深感激。让告别不再孤单,让记忆永远温暖如初。

随着丁惠民先生的离去,也意味着知青这一代即将落幕。但是历史是有记忆的,人们不会忘记知青这群有时代烙印的人,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远离繁华,扎根乡土,用双手耕耘希望,用汗水浇灌未来。用青春和热血,在祖国的大地上书写了不朽的篇章。知青的故事,是时代的缩影,是民族的骄傲,更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摄影:日暮孤帆  来源: 红月亮知青情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川江物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