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曾国祥:老导演北上了,我才有戏拍

2017-06-29 新京报文娱

本文由新京报文娱出品

(微信ID:yuleyidian)






他是

曾志伟的儿子,曾宝仪的弟弟

香港小片里演一些面带衰相的三四号宅男。

现在

他是香港金像奖新晋导演

执导的《七月与安生》

捧出了一对金马影后

非常能代表当下的香港年轻电影人,

痛快有冲劲、前卫不失文艺

38岁不算年轻

正处于一个作为导演最好的年华。



曾国祥


出生:1979年11月8日

导演、编剧、演员


【代表作】

《七月与安生》《恋人絮语》



上图摄影:新京报王嘉宁

 


以前觉得故事有意思就拍,现在就要想适不适合内地。


——曾国祥



曾国祥耿直喊话“星二代的偏见”



对于香港影迷来说,曾国祥是个熟脸——曾志伟的儿子,曾宝仪的弟弟,总在一些香港小片里演一些面带衰相的三四号宅男。


直到去年的《七月与安生》,人们才发现这个年轻人做导演也有一套。而对于曾国祥自己来说,从进入演艺圈的第一天起,他心里想的就是当导演。演戏只是“对当导演有帮助”。


“30岁之前怎么也要先拍出部像样的长片来吧!要不然我就太老了。”30岁时的曾国祥就和好友尹志文合导了《恋人絮语》,被提名了金马奖最佳导演。


但是直到37岁,北上内地的他才拥有了自己独立的代表作,并在片子里捧出了一对金马影后。


现年38岁的他,正处于一个作为导演最好的年华。谈到回归后香港导演北上的潮流,他坏坏地笑了:“幸好当年他们(老导演们)走了,否则我们这些新导演肯定没戏拍。”


摄影:新京报王嘉宁


回首


当演员挺好

就当给自己放个假


从小,曾国祥和外婆、妈妈一起在加拿大长大,身处娱乐圈威震八方的父亲曾志伟总有忙不完的事情,他们相处的时间并不多。


他说自己和普通小孩成长没有什么分别,就连“星二代”这个标签也是进了影视圈才后知后觉,那时他才知道,因为父亲自己在别人眼中会“不一样”。


父亲曾志伟和儿时的曾国祥


少年时曾国祥已经开始“喜欢电影”,姐姐曾宝仪总跟他分享流行影视文化;读高中时,他爱看一些乱七八糟的片,华人导演中最喜欢王家卫。


16岁的时候,他告诉曾志伟自己的梦想是拍电影,沉默5分钟后,曾志伟回了句“念完大学再说”。他松了一口气,毕竟父亲不反对他“进圈”。


此后的曾国祥,几乎挖空心思把自己的前途和电影梦挂钩,大学时,他选择了对当导演和编剧更有帮助的社会学。


大学毕业前,曾志伟发现儿子做电影的决心没有动摇,他找到陈可辛,为儿子在其制作公司求得了一份工作。曾国祥心里是感激老爸的做法:“我对电影最初是不了解的,你不了解自然要从最低的位置做起,而不是一来就当导演。”


1997年18岁的曾国祥和姐姐曾宝仪


在陈可辛公司的最初几年,他做助理、场记、后期,熟悉了电影工业的每个环节,这段经历对他后来的电影事业帮助很大。


期间有导演问他要不要尝试表演,他想着当演员能更了解演员的心态,对当导演有帮助就一口答应。


2001年,和冯德伦合作的《幽灵情书》是他的处女作。之后他经常在一些亚文化的香港电影里扮演小人物,演过嫖客、宅男和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等一系列“废青”。


无论角色大小,他觉得很有趣,“当演员是为做导演服务的,不是说做演员就非得得个最佳男主角。其实,做导演是个孤独的过程,演员则能认识很多人,至今我都想继续延续这个身份,就当是给自己放个假。”


《恋人絮语》片场,尹志文骑在陈奕迅身上讲戏,曾国祥(黑衣)在一旁笑。


归途


最想传承80年代香港电影


回归那年,曾国祥18岁,内地电影市场日益壮大,很多香港名导陆续北上拍戏。香港政府也开启了很多培养新导演的计划,这样的环境给了像曾国祥这样的年轻影人很多机会


他笑着说,“幸好他们走了,我们这些新导演才可以在香港拍小成本电影,否则如果他们还是全在香港的话,我们肯定是没戏拍了。”


从左至右:尹志文、周俊伟、周迅、曾国祥在拍摄《指甲刀人魔》时。


在曾国祥的定义里,标志着自己北上拍戏的作品是《指甲刀人魔》和《醉后一夜》。


《指甲刀人魔》是他与彭浩翔共同打造的剧本,邀来周迅出演;拍《醉后一夜》时他甚至专门到北京体验夜生活,但两个电影因为拍摄时间太紧张,他至今都不是特别满意,“那时剧本还没完好就要拍,也抓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在内地拍什么片。”


《七月与安生》杀青合影。


此后,他没再急着交出作品,慢慢挑剧本。2016年曾国祥交出了《七月与安生》,影片上映后口碑票房双收。


观众很难相信,这个讲述内地题材的电影出自一个香港男导演,“这几年是一个自我了解和了解内地的过程,拍《七月与安生》时,我和美术老师、制片人跑了内地很多地方,走南闯北找素材,感受内地生活,和内地朋友相处,因为你要确保电影‘接地气’,很多细节能让观众能看进去。”


女友王敏奕、曾国祥、父亲曾志伟、姐姐曾宝仪、《七月与安生》女主演周冬雨在金马奖现场。


曾国祥说现在的自己虽然还在学习中,但确实越来越了解内地市场,他经常和香港的年轻导演朋友说,内地市场很宽容,能够让香港导演有选择的机会,“年轻这辈一定要努力去内地拍戏,不是说做这个选择是种妥协,或是要放弃自己在艺术创作上的坚持。这是个熟悉、学习的机会,对创作人来说反而是种出路。”


面对日益增加的票房市场,曾国祥认为这些外在的市场元素并不能直接影响他的创作,“我不是个有商业头脑的人,市场因素会有考虑,但更多还是从故事本身出发,目标观众是什么?适合不适合市场?”


作为一个纯正的香港导演,他说自己最想传承的是整个80年代,香港电影人齐心并进的合作精神,“我爸那个年代和制作人的关系非常有意思,合作的默契很强,例如这部戏我来拍你来演,下一部就可能你做导演我来拍,或者你编剧我导演,同一批人换着不同的角色,碰撞出很多想法、创意,大家都在齐心做好一部电影。”


曾国祥在大连宣传。



同题问答


 

新京报:你这20年来个人或创作上有无明显变化?

曾国祥:现在想的东西格局比较大一点、拍的东西比较宽一点,自己也没有年轻时那么冲动。我不是说冲动是坏事,冲动和轻狂对创作有好处,但比较鲁莽;现在会考虑更多、想得更远,更操心了,年纪大了就会这样(笑),例如以前觉得故事有意思就拍,现在就要想适不适合内地、价值观是什么、衡量各方面的考虑。


 

新京报:和内地演员合作增多,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曾国祥:我很欣赏尊敬内地的演员,他们大多科班出身,有很正统的学习过程,有严肃对待演员的态度跟专业的工作模式;而香港很多演员不是专门学过表演,例如一些人原本是歌手,因为火了有的演戏机会,在拍戏的过程中在慢慢学习形成自己的一套,也很有才华。其实没有太多区别,大家都是在慢慢找到自己的定位。


 

新京报:香港演员现在活跃的并不多,你怎么看待演员断层问题?

曾国祥:我必须帮香港年轻的艺人说个话,说香港没演员了对他们不公平,真的仍有很多才华、潜质的演员和新人,只不过客观环境使港片制作比以前小了很多,没给他们练习的机会。我有机会拍纯港片的话,合适的话会把机会给这些演员。


 

新京报:现在一年待在内地的时间有多少?合作的工作人员是内地的更多还是香港的更多?

 曾国祥:大概有一半的时间在内地,也有想过长居北京买房子,但多数时间我都是跑来跑去,没有稳定下来,就算在北京买了房子也只能放在那空着,就先不走这一步。合作对象比例都是一半一半,具体还是基于项目,项目合适谁就找谁。


 

新京报:如果能够穿越回去,会对20年前自己说些什么?

曾国祥:不要浪费时间,再努力一点。年轻人似乎都觉得时间多,这个明天再想、再做,可当你年纪越来越大就觉得时间宝贵,怎么回想都觉得自己浪费了些时间,现在就想尽量不要再浪费了,如果我每年能拍部自己喜欢的、有热情的电影就足够了,拍到自己走不动或是不想拍为止,这样就很幸福。



数读曾国祥

 

  近20年主要作品内地票房


最高票房电影

《七月与安生》

 1.67亿


2016年  《七月与安生》 1.67亿

2012年  《醉后一夜》(合导)  986万

2010年  《恋人絮语》(合导)    373万




奖项榜


香港电影金像奖:

2017年 第36届 

最佳导演奖 《七月与安生》(提名)

    最佳新晋导演奖 《七月与安生》(提名)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2017年 第23届 最佳导演奖(提名)

 《七月与安生》

 

台湾电影金马奖:

2017年 第53届  最佳导演奖 

《七月与安生》(提名)

2010年 第47届  最佳新导演奖

 《恋人絮语》(提名)

 

★香港电影导演会

2017年  最佳导演奖 

《七月与安生》(获奖)




出品:新京报文娱

专题策划: 甘丹 许乔洋

本文采写:新京报周慧晓婉

新媒体编辑:许乔洋

LOGO设计:顾乐晓

除署名图外,本文其他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