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云”书信丨战“疫”路上,让书信照亮前行的路之心理篇(一)




我院始终将同学们

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放在第一位

现重磅推出

青春”云“书信特别栏目


栏目宗旨

展示继教人的积极方式

表达新生代的向上态度

构建继教院的心灵家园

欢迎大家关注后续推文!






  战“疫”路上

让书信照亮前行的路之心理篇(一)





战“疫”

从来都不只是“最美逆行者”的踽踽独行

这是一场每一个人、众志成城的共同防控


在这段

啥也不干窝家躺着

也能为社会做贡献的时间

同学们是不是闷坏了

担心着自考延期

让气氛添加一丝丝焦虑和压抑

居家封闭的环境,让情绪很不稳定

那接下来一起通过学习

调整心态舒缓压力吧!














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指导


1. 认知:合理看待疫情,防止灾难化思维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我们更容易获取防疫与医疗信息,却也让一些贩卖焦虑的文章更容易进入视野。负面文章容易引起“灾难性思维”,这种灾难化思维会造成过度焦虑感,令我们失去对局势的合理认知。



2.情绪:正确应对焦虑,选择“主动式休闲”

如果焦虑状态持续,长期的恐惧和焦虑会造成免疫和内分泌功能的损害,直接导致免疫力下降,引发疾病。当你发现自己处在过度焦虑的状态下,就需要做自我调节。与家人沟通、做深度放松练习、欣赏动听的音乐、体验令人愉悦的事等都可以暂时缓解焦虑情绪。另外,我们可以用“主动式休闲”充实自己。所谓主动式休闲就是那些需要动些脑筋、花些心思才能享受到乐趣的活动。



3.意志:抵制出行诱惑,收获长期回报

在疫情发生时,大家居家焦灼着何时才能出门,不妨让我们把眼光放长远,选择推迟满足感,大大降低被感染的风险,获得拥有健康身体的长远回报,有机会与家人朋友享受长久的幸福。



4.行为:节制上网,警惕疫情信息过载

过度沉浸在与疫情有关的负面信息流中,容易陷入应激状态,进一步加重焦虑情绪,同时,还会降低认知功能,失去对有效信息的辨识力。为了避免信息超载带来的焦虑感,在危机时,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在睡前不宜过分关注相关信息,不道听途说,选择权威渠道,做信息的主动搜集者而非被动接受者。















疫情当前如何自我调整心态?


1察觉情绪

面对疫情遇到的一些问题,尤其是自我心理恐慌的问题,要积极察觉,不能否认,要去接纳自己的恐惧。作为一个普通人,肯定会有恐慌情绪的,这个时候要察觉自己的情绪。

2理性判断

一定要去了解权威的信息,不信谣、不传谣,这是做好心理防护的前提。现在信息很多,这个时候就要有理性的判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情绪化的,首先要有理性判断。对待疫情,包括以后可能的一些公共事件或者自然灾害,或者人生所遇到的挫折,我们既不悲观,也不过分乐观

3心理接纳

最主要的一点,个人的心理防护是持久战。战“疫”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心理应对也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接纳这个过程。对我们普通人来讲,这样的心理防护才是做到位了。疫情过去后,我们应该要让自身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得到提升,感悟生命需要、珍惜生命,更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这样才能更顺利地处理生活当中的一些困难,更好地应对下一步的心理压力,包括一些创伤。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呈现全球“大流行”特征。截至北京时间28日15时,中国以外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51万例,欧洲地区疫情最为严重,累计确诊病例超31万。为控制疫情传播,欧美等西方国家纷纷效仿中国的防疫措施。


接下来“防输入”这样重大的防疫工作不是政府一方面就做得到的,我们普通人的配合至关重要。个人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佩戴口罩等。“


合力抗疫,一起加油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灾难面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面对疫情,各国必须加强合作,同舟共济,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世界卫生组织多次表示,“污名化”比病毒本身更危险。正如谭德塞总干事指出,中国强有力的举措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为全球疫情防控赢得了时间。






虽然我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疫情防控已进入关键时期, 我们每个人的防控意识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别因为一时的贪图享受, 让无数人防疫一线人员的努力功亏一篑。



同上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丨继教师生不缺席

汇聚青春力量,继教青年为“战疫”加油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热潮


素材丨来源于网络

编辑 | 赵连连 邵春良 陈其辉 蔡益民

责任编辑 | 邓红英

编审 |  陈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