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茶品茗 丨往事越千年 让手中茶汤带你品味历史厚重




坐酌泠泠水

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

寄与爱茶人


饮茶思源,茶叶原本寂静地生长于莽莽丛林深处


当它们进入喧嚣的尘世后


一段关于茶文化的历史画卷由此展开


唐人唤作:碧涧、明月、芳蕊、山露芽、香雨…


古人实在太善于表达


仅仅是听到这些茶名


也感觉口舌生津


感受到充满雅致的滋味来


唐代的饮茶之风盛行


在不少的传世古画中


不难见到达官贵人、贵妇淑女


齐聚在桌案旁、茶炉边


一同生火烧水,点茶品茗



也是在大唐时期


出现了一个在茶道造诣上知之甚深的宗师


他就是被后人称之为“茶圣”的陆羽


他在《茶经》一书之中详细地描述了茶叶的历史、源流、出处以及饮茶技艺等等


可以说陆羽堪称是推广茶文化的第一人



唐人封演这样描述茶在唐朝之盛况:楚人陆鸿渐(陆羽)为《茶论》


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


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


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但此时饮茶的风尚,不过流行于上层社会


“无不饮者”无非是“王公朝士”



当时吴越地区的顾渚紫笋和西蜀的蒙山紫笋


都是唐皇最喜欢饮用的名品


在智矩寺制好后,以银盒盛装,黄绢扎裹,封以白泥,盖上红印


派遣专吏昼夜兼程送往长安,供皇帝享用


唐代诗人刘禹锡


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咏道


“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


就是描写唐代贡茶入宫的盛况



如果说唐代的饮茶者都是“名人雅士”


那么茶在民间的普及,是在宋代才完成的


宋人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可以很俗


俗到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每日必需品


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我们不妨端起手中的茶杯,用想象去感受下唐代的余韵



大明宫中,外国使团在宣政殿面见唐朝皇帝。千宫之宫,万国之国。大殿外旌旗蔽空,亭台楼阁层峦叠嶂好似连绵不绝的山脉。唐高宗李治端起茶几上的越州窑盖碗,品了一口四川进贡的茶,余光扫过面前俯首称臣的外邦使臣。吸入鼻腔的茶香,仿佛就是盛唐的味道。



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太液池边,女皇武则天刚刚处理完政务,天色渐晚。随行侍女准备服侍女皇移步寝宫,然而71岁高龄的女皇并无倦意,她沿着太液池走走停停,在池边的太液亭歇脚。随从准备了茶水和茶点给她,她望着杯中自己的倒影,恍惚间好像回到了那个青灯古佛的感业寺,感叹时光易逝,年华易老。



春天在隔了三个季节后又准时回到人间,我们杯中的茶香也在千百年之后,让你有了一个和古人隔空对话的机会。


唐代的文人雅士惯用“吃茶”来度过生活中最闲适的时光,他们或在煎茶时感叹人生,或是在品茶时纵情高歌。时间来到了一千多年后的大明宫,这里早已不是皇亲国戚才能踏足的禁地,而茶叶作为普通商品早就走进千家万户了。而同样作为世界三大饮品的咖啡则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



宫里东西 × HOLO coffee & bar

这里用超现代风格与皇家园林的复古相结合

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玻璃外墙上艳丽的色彩

彰显着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



置身于这样现代化的建筑内

点一杯大明宫限定咖啡

阳光洒在肩头

你能在这样轻松写意的氛围中

彻底得到放松



选个风和日丽的假期

来大明宫

宫里东西 × HOLO coffee & bar

把时间交给大明宫

予你一个属于自己身心的下午




编辑:野猫|校对:郑诗弋

初审:汤莉|终审:史倩

<部分图片、字体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协商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