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园里的原始森林

大k 法逗 2020-02-07

点击上方“法逗”,关注法逗公众号

法之微言大义,尽在于此

1

校园可能是世界上最残酷的原始森林

去年中秋,河南省的鲁山县检察院因为案件调解被推上风口浪尖,其中有一起未成年人故意杀人案。16岁的“犯罪嫌疑人”长期遭受欺凌,最终选择了反抗。
 
4天前,《少年的你》上映,4天6个亿。电影中的陈念,在一次次反抗之后却无处可逃,只能靠一个“小混混”保护。


谁还没年少过?

2


校园欺凌的严重程度,可能被所有人低估了
 
2016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
 
如果把国家的政策按照功能分为引导性和补救性两类的话,关于校园欺凌的政策,必然属于补救性政策,说明问题已经严重到需要国家的能力才能解决。
 
据一份2002年的调查研究报告,中国约有1/5的中小学生遭受着校园欺凌,而这一比例在农村地区则更高。
 
据网易统计,2014年到2015年,仅被曝光的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就达到43起。要知道,有机会曝光的只是少数,更大范围的校园欺凌事件只能由孩子们自己抗。
 
这些被曝光的事件可不是什么“过家家式的”小打小闹。
2015年,云南3名7岁男童对班上10名女生、13名男生进行“体检”,用手指、木棍插入女生的阴道、男生的肛门。
 
校园欺凌是全球问题。
 
今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UNESCO)的“Behind the Numbers: Ending School Violence and Bullying”指出,校园暴力和欺凌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亚洲地区遭受欺凌的学生比例是30.3%,欧洲25%,北美31.7%,欺凌比率最低的是中美洲国家22.8%
 
更为严重的是,欺凌问题很难被彻底控制。
 
挪威在2002发起了一场控制欺凌的人民战争,2年后,欺凌明显减少。但是在这场运动结束后,校园欺凌死灰复燃,且迅速恶化。
 
国际上最早也是最权威的欺凌问题研究学者欧维斯教授,在距离他第一次调查校园欺凌的20年后,又做了一个统计,发现校园欺凌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上升了50%。

我们必须得承认,小孩子就是会无缘无故欺负别人。


3


谁还没年少过?但谁的少年都不能重来。
 
校园欺凌如果不被控制,那些被毁掉的孩子谁来负责?可能是现实过于残酷,针对被欺凌者的长期追踪研究鲜有见到,更多的研究是发展心理学做的预测。
 
校园欺凌如果不被控制,欺凌者最终还是社会的麻烦。心理学说:攻击性倾向具有相对稳定的持续性。英国学者早就发现,当年在学校里欺凌别人的人,到了30多岁时,依然有将近20%的人会欺凌别人,有超过60%的人有高度侵略性,20%的人会走上犯罪道路。
 
一部商业电影的制作周期最短也要近一年,当商业电影都开始关注校园欺凌问题。我们应该感到幸运,终于有人在乎了。我们更应该感到紧张,说明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到难以遏制了。

4
 
2016年以前,中国的官员、媒体和学者甚至不会区分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
 
《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是校园欺凌被第一次写入官方文件。
 
在此之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2018年4月,多部委联合连续发文开展校园欺凌治理。
 
今年要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是被寄予厚望。

我们国家的努力值得赞扬。而且我们国家已经关注到了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欺凌”,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很超前的。

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2017年《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


5


遏制校园欺凌是全社会的战役
 
今年5月,最高检公布数据说:2018年以来,共批准逮捕校园欺凌犯罪案件3407人,起诉5750人。从法律角度,减少校园欺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责任落实到人。


去年一位昆明的家长在自媒体上无力的控诉: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同学被同校学生欺负,班主任说“自己解决”,校长则翘着二郎腿爱答不理。


UNESCO在报告中说,老师和学校的态度会极大影响校园欺凌的发生率,管理松散的学校发生校园欺凌的比率比管理积极的学校高7%,偏心的老师会导致校园欺凌的比率上升12%
 
责任要落实,惩罚是否也该落实?现实的情况是,欺凌者和欺凌者的父母几乎不会受到任何严厉的惩罚,即便是经济赔偿,对于被欺凌者也是难于上青天。
 
校园欺凌可以被治理,但是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尤其是父母
 
电影中陈念的母亲,面对孩子的哭诉,只会说“再忍忍”。在校园欺凌这件事上,如果父母没有作为,孩子遭到的创伤会格外的深。
 
UNESCO在报告中将“表现的不同”列为遭受欺凌的首要风险(Children who are perceive to be "different" in any way are more at risk of bullying ),现实中被欺凌者也会有一些“特质”,特别内向、特别聪明、特别自卑,都会显得“不同”,如果有肤色,种族,家庭的不同,或者残疾,就更容易被欺凌。


让这样的孩子独自去面对校园里的原始森林,太残酷了。
 
数据背后是更艰难的路,在全世界范围内遭受欺凌的孩子中,只有33%是身体欺凌,也就是说,2/3是非身体欺凌,更难被发现。这就要父母更主动。管理学上有个观点:一切管理问题都是沟通问题。家长们如果只会抱怨孩子叛逆,没有任何意义。
 
抵制校园欺凌,我们还可以做更多。



参考:
向敏·中美校园欺凌防治比较研究.2017年
张文新·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普遍性与基本特点.心理学报.2002年
Behind the Numbers: Ending School Violence and Bullying.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星球商业评论(xqnews)《被调解的杀人案背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