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转 | 书豪采访记(三)算法大神曾冠荣

CS的陋室 2022-08-0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工智能爱好者社区 Author 卧龙行天下

【前言】

非常感谢豪哥给我这次机会。在采访期间我也对很多过去的事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总结自己过去走过的路,下面是原文转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再次感谢豪哥!


下面是原文转载。

         曾冠荣同学是我一位非常好的朋友,许多朋友都知道他,冠荣也经常在他的微信公众号“CS的陋室”博主上发表机器学习的文章,2019年是他的重要一年,他即将拿到北京科技大学统计学硕士学历。冠荣的实习经历非常丰富,曾担任去哪儿网产品数据、美团点评算法工程师、OPPO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他在校园招聘的重重压力下,拿到了OPPO的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offer。

     冠荣同学的经历颇为丰富,他是个做事非常认真踏实的人,做人也很靠谱,优秀的冠荣,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我采访了冠荣,给进入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岗位的同学一个参考。

(旁白:在这里放我的个人信息名片吧)

   

1



当前觉得自己最不可替代性或最有优势的劳动价值在哪里?

感觉自己能对新事物快速理解,上手快,因此到达新环境,我的适应能力很强,能快速开始工作,感觉主要原因在于我可能比较擅长看到问题的关键有关,针对关键问题解决,釜底抽薪,用尽可能简单直接的方式处理问题。



2



 

觉得自己最牛逼的能力是什么?

自己同时具备一定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开发技术。(本科数学类专业+一定的开发经验)这也是我最终选择算法方向的重要目的。另外,这也为我和很多人交流,把问题讲清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条件。


3



 

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下行的情况下,在激烈的校园招聘当中,拿到OPPO的算法工程师offer相当不容易,冠荣,我想请教你,你能从校园招聘的厮杀中拿到OPPO的算法offer,你比他人做的最与众不同的准备是什么?

最与众不同的,大概就是实习和论文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吧,在互联网公司强度的实习工作强度的基础上,坚持完成学校的科研工作,周末闲暇时间还会自己学东西。硕士2年期间,从研一下到研二下前期,基本都在实习,基本每周能到4天,几乎每天都是9点+下班,回宿舍还能坚持看论文写论文,时间充裕还会自己学点东西。

 

4



经历过的至暗时刻大致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它是你的至暗时刻,主观能力和客观环境当时是什么样的?

世面见得不是很多,可能没遇上真的困难的时刻,感觉最黑暗的应该就是本科大三一整年。当时计划硕士出国(虽然最后因为有幸保研没有去),一年时间要完成GRE和TOEFL考试、一定的科研、刷分多项任务。全年自己刷了很多次成绩依旧不理想(自己的英语本来挺自信的,但是考试发现自己还差的很远),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刷分意味着不仅要完成和其他同学相同的课程,还需要去重学以前的课程,一到考试周,考试科目比很多同学都要多,多方面压力下,看不到终点和成功的希望,感觉应该算是至暗时刻了吧。

5


说一说,你看过的对你的工作技能方面带来最有推动的三本技术图书(书一定要可直接推动你的工作产出)

我是那种喜欢去图书馆或者京东淘书的人,很多冷门或者大家都不推的书我都有涉猎,下面我尝试推一些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其实很棒的书吧。

Pang-Ning Tan等写的《数据挖掘导论》。开始想推荐《统计学习方法》,但是相比而言《数据挖掘导论》给的帮助更大,能让你知道更多的方法,解释深度正好合适,在实际应用中你能用这些方法解决更多问题。

黄文坚写的《Tensorflow实战》。著名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的一本入门教程,感觉写的很详细,很贴近实际,案例也非常好重现,甚至有工具函数,以后还能复用。

塞巴斯蒂安的《python机器学习》。私下推荐给很多新人学习,sklearn是一个很强大的机器学习工具,这本书基本上把它最主要最常用的方面展示给了读者,无论是机器学习本身,还是一些对数据的操作,都写得很详细,相比枯燥乏味且看了记不住的sklearn文档,这本书会给你很好地指导。

6



 

技术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当时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环境下,为什么说这段时间成长环境最快。

近期来看成长最快的是研一上。感谢导师的信任,自己领着NLP+文本挖掘的思路,探索大数据环境下金融时间序列预测性能的新的提升点,导师虽然懂金融时间序列,但是对NLP和文本挖掘的理解不是很深,自己就在这段时间从无到有,从文献调研到方法实现、对比,最终完成一篇论文。

这段时间下的收获很多,首先是数据,自己凭借自己当时的三脚猫功夫获取了1w多条数据,可以说是我当时的“第一桶金”,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爬虫技术。第二,掌握了基本的文本处理技术、机器学习方法,从TF-IDF这种基础的方法到更进一步的embedding、深度学习,从KNN到SVM,我进行了很多尝试,也对很多算法有了很多新的,实践性的了解。第三,熟练基础的开发技术,虽然说之前自己也有一些导师项目的开发经验,但是操作算法项目还是第一次,这块自己操作了一遍,踩了很多坑,所以收获大呀。第四,科研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遇到瓶颈怎么做,查论文,查github,找博客,百度,无所不用其极,这些思维方式的积累很多很多。

说说环境对我的影响吧,我觉得首先一点是自由,有压力的自由,论文要出,内容要理解,但是自己有非常大的自由度,自己去探索、分析,虽然踩了很多坑,但是一件事只要做了,无论成败都会为你带来宝贵的经验,这就是所谓的“赢了血赚,输了不亏”;第二点是学校的科研环境为你带来了很低的试错成本,下棋有所谓的“一子错满盘皆落索”,但是我当时的环境允许我犯错,因此我的胆子很大。这里真的要感谢导师,给我这次机会和很大的自由度。

7


未来1~3年的打算是什么?打算如何突破这个打算,量化来说,困难程度有多大?需要的运气成分有多大?

从小的经验告诉我“目标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例如“我要上北大”,但是朝着目标前进,总会有收获,到了北科大也是个不错的结果,因此后面我的目标都是按照120%来定的,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

未来1-3年我希望能在一个领域或者技术方向有比较深入的理解,逐步成为一个小团队的技术负责人,能带领团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现在看来,就在搜索推荐领域吧。要成为技术负责人,现在看来难度在于深度和广度都要具备,同时你还需要有领导能力,武术只能打败一个人,兵法能打败一群人,但是要当将军,武术和兵法都要硬,才可服众,

难度,我感觉不小吧,至于量化,我感觉和上面提到的研一上的时候经历的时光一样困难,才能练就自己未来所需要的技能。

要成为技术负责人本身是需要运气的,而且可能还不小,不过要达到这个水平可就不一定了,保持好的身体,可持续发展,且自己能坚持学习和总结,相信这个是迟早的事情。

另一方面吧,自己还是希望能好好运营好自己的公众号,我的公众号初衷是希望能有很多很好的朋友能一起交流,能向前辈学习,也能告诫后备有些坑不必踩,挺开心的,当然哈哈哈能有一两杯奶茶钱也很开心哈哈哈,想有一个和自己聊得来的圈子,共同进步,感觉非常不错。

 

8


如果有天你失业了,会如何面对这个处境。当前的危机在哪里?

有技术就不慌吧,感觉这个自信还是要有的(不过平时还是要坚持学习)。

那当然是找工作了,吃饭问题是个生存问题,一方面认真准备面试,完善自己的技能,另一方面也要物色好机会,在朋友等的帮助下尽快找到工作。其实平时就要时刻注意保持自己的危机意识,三十六计都有说“狡兔三窟”,这不是说自己要有二心,但是保护好自己还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平时做的好事多,你才会有“窟”。

当前的危机在于自己羽翼尚不丰满吧,上面说有技术就不慌,问题是现在技术不够啊,感觉自己和很多前辈相差甚远,水平难以望其项背,所以老老实实认真学习,认真成长吧。

 

9


你拿到OPPO的算法工程师的机会的自己是如何准备这个过程的?

当时是2018秋招,我虽然在美团实习,但是还没获得美团的正式留用通知,同样贯彻我“狡兔三窟”的策略,开始了自己的求职之旅。

尝试过的公司不下20个吧,当时9月10月的笔试几乎天天都有,但是得到面试的不是很多,个人感觉原因在于算法题得分不高,基本计算机知识不扎实导致(自己是数学系出身,计算机方面的基础不扎实自己心里还是很有数的,大家不要重蹈我的覆辙),不过自己的沟通能力,动手能力还是不错的,所以面试基本都能到offer阶段,自己还蛮得意的哈哈。

说到准备,简历自己花了很长时间修改,要求“匹配”各个工作的JD的同时体现自己的能力;至于面试笔试,当然是看笔经面经了,另外每天都要对着简历问自己问题,要求写在简历上的东西自己必须会,会到很深的深度,问不倒,非常重要。

OPPO算法工程师本身,我没有看到太多面经,只能按照平时的方式复习,熟悉简历,适当写点算法的代码,理论知识方面还是比较熟练的,重要的公式(例如信息增益)面试前瞬间记忆一下基本就好了。个人感觉在OPPO的面试整个过程,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本身会的要熟练,甚至能从中提取更加抽象的东西出来,毕竟抽象的才是通识通法,遇到现实问题能快速从你的数据库里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案。

10


        你觉得自己拥有什么样的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原因和经历造成的?

不怕大家笑话吧,自己平时挺粗心+忘性大的,大到什么程度,舍友说出了宿舍门回宿舍拿东西的概率是80%(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事实上真的次数很多),最高纪录来回宿舍5次。

原因嘛,知道了可能就有办法改了额,个人感觉有一个原因是自己习惯在一些比较简单的事情上尝试多线程,例如在判作业的时候脑子里还想着论文之类的,因为这样自己到了搞论文的时候直接按照原来“存档”的记录去操作就好了。有优点有缺点吧,em感觉很复杂。

 

11


   在OPPO的算法工程师岗位上,当前的客观困难主要是什么?内心有过什么样的挣扎? 

只实习过一个半月左右吧,但是可怕的还是加班多,且比较晚,最晚的一天是4点,很刺激。

工作和生活都要兼顾,这是最大的挣扎,况且自己的健康也要保证,否则哪来时间享福?因此还是要合理安排好,这个安排的艺术,就得自己去学习了,一方面自己的工作效率确实要提升,能力不够,那事情做起来就不能快,完不成任务就得加班,另一方面就是怎么合理的安排好时间,对于初出茅庐嘴上没毛的我,难度不小。

说说技术上的困难吧,其实还是没经验、熟练度低,一个很简单的事情自己可能要想很久做很久,有时可能还会有疏漏,可能前辈一个小时干的事情,我要几个小时甚至好几天,虽然前辈在给我分配任务的时候可能考虑到这个问题,但其实在我看来感觉还是差的太远,非常愧疚,离职返校后现在还在补充基础知识,c++,还有一些建模熟练度的练习,都有坚持在弄。

 

12


        对于生存来说,你觉得自己最大的弱点是什么, 策略上,你是如何规避这个弱点

虽然我会有很大的胆子做很多事,但其实我觉得自己非常优柔寡断,大概是决定前举棋不定,决定后就会坚持做的那种吧。

感觉原因有二,第一个原因是我希望能让尽可能少的人利益受损,另一个是我希望在决定前有更多的信息支持我做决定以保证决定后会后悔的可能性尽可能少。

所以我会在决策之前问很多人的意见,尽可能地获取尽可能全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决策,我不希望自己的决策太过感性(可能和自己的专业有关吧),让自己的决策是有理有据的。

13


       对于男人寻找结婚伴侣,你觉得最需要对方什么样的特质,有哪些变量是必须要的,有哪些变量是可以剔除的

已有女票哈哈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理解吧,举个简单的例子,没玩过王者荣耀的人很难知道这个游戏玩起来真的很难说停就停,因为你不能放弃你的队友,如果能够理解我并非一个网瘾少年,不至于因为游戏可以什么都不管,只是正好这把没结束罢了,就够。说到生活那就更多了,需要互相理解吧。

性别是必须要的,必须是女的,谢谢。

我可能要求都不是很高吧哈哈哈,外貌、身高、出身之类比较传统的其实都不怎么看吧,能够互相理解了,其实很多事情都无所谓,再说了,我的女朋友超额符合我的要求,不慌。

 

14


    你的第一桶金是如何获得的,是自己,还是团队一起,这件事的主观能力方面当时的难度有多大,客观上,你创造了哪些条件达成它!???

第一桶金?还没毕业呢哪来的第一桶。

硬要说的话,第一个月的工资吧,去哪儿网发的,基本劳动所得。虽说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但这里面离不开导师的教导和公司领导同事的帮助,让我快速入门。

进去本身的过程不是特别困难,但是这毕竟是我第一次找工作,怎么做简历,怎么准备笔面试,都很生疏地开始学习,问了好多前辈,在前辈的帮助下我也尝试开始做,期间被拒了很多次,也不断总结被拒的理由,让自己的技能和社会需求相匹配(这点其实并不如想得那么简单,回过头来我其实发现,学校里好多学的和培养的其实和社会需求有非常严重的脱节),对着JD不停地学习,一条一条get。

 


15


   你对于人性是什么样的看法,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或者投资经历或者其他经历谈谈。

好高深的问题。

第一反应是,利己,这并非贬义词,衍生出来,不害己,不害人,以人为本,是我的一个重要的信条。

学演讲的时候,学长说要面向观众来设计讲稿,了解你要演讲的对象想听什么;语文老师告诉我,要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做一件产品,你要了解他的需求,满足他的需求,这些例子无一不是再告诉我,了解对方的意图有多重要,哪怕一个人无聊要找你,那也是因为那个人认为你能帮他解决无聊。所以任何人做的事情终究是利己的。

利己本身不是坏处,利己而害人那就不是一件好事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抢劫银行,危害国家利益,人民安全,不能做,反而是卖卖可乐,赚点小钱,用户喝的开心,一举两得。

这也就有了很多与人沟通打交道的思路了,谈合作要多为伙伴想,做产品要多为用户想,做开发要多为同事想,毕竟合作的目标、做产品的目标、一同开发的目标都是为了创造更多价值,获得的双赢比一个人要多得多,不能老是抓着自己的利益不放,最终导致合作破裂,对双方都不是一个好事。

 

16


        你人生中对你最有帮助的贵人是谁,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

学生时代占据了现在的我90%的时光,脑子里蹦出了很多人,基本都是老师,小学的刘老师,初中的杨老师刘老师钟老师,高中的钟老师,大学的任导、赵老师等等,很多吧,借这次机会都表示感谢。

说到最有帮助的,应该是大学的赵老师了,一位把我从一名简单的学生培养成一名科研工作者、一名开发工程师的引路人。自己平时是喜欢搞事情,但是深知自己弄是肯定无法突破自己局限的认知范围的,所以就找到了赵老师,一位比较好的老师,大二开始跟着他做科研,从当时一个简单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到后面一篇又一篇的论文,一个又一个的项目,在我逐渐成长后,给了我很多空间发挥,非常不容易。

他给我的影响,始于各种技术和知识,到如何为人处世、与人交流、工作技巧等,都学到了很多吧,把我身上的学生气慢慢洗去。

 

17


 从最开始到现在,你个人写公众号的10点收获是什么(大问题,嘿嘿)

一点一点说哈哈。

1. 与初衷相匹配,认识了豪哥、文哥等好多很好的朋友,志同道合,能互相学习交流。

2. 在关注者的催促下,逼着自己学习和做笔记,多个催促自己进步的动力。

3. 对写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如何能把事情讲的更加深刻且易懂,有了一些个人体会吧。

4. 写的过程其实加深了自己对有关问题的理解,有些细节只有在你真正操作了,你才知道要注意那些,有哪些问题,这让自己从一名践行者再上升一步成为一名传播者,这就要求你对知识的理解到一个更深的层次。

5. 把自己的公众号当作一个产品,培养自己的产品思维。这个确实收获很大,开始只顾着自己写,后面慢慢学会如何在自己的需求和用户需求之间权衡,获取更有质量的关注,也尝试去了解大家在读我的文章过程中的体会,甚至到如何设计标题、编排内容等。

6. 督促自己建立自己的知识库。“神探夏洛克”里面提到过“Mind Palace”的概念,这个东西的建立可能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但是建立一个可视的、自己可查的知识库,类似wiki之类的,放在云端也好、公众号也好,都是个非常不错的渠道,公众号具有很强的记忆性,之前自己学过的内容成文了,脑子里不需要装这个知识的具体内容,只需要确认这个知识在你的公众号、笔记里有没有,有的话去找就是了,随着逐步建立,自己也有了自己去找文章的习惯,这样脑子里就不需要装具体的知识了,压缩记忆,提升效率。

7. 打造个人品牌。遇到过很多事情,让我知道让自己的话有声音是多么重要。在个人公众号里其实能够发表一些非常有个人观点性质的东西,很多时候是发现了现行的方法、思路存在问题,但是迫于自己的渺小无法发声,例如算法问题的解决贵在思路而非机器学习模型,然而目前很多人却在花大量时间去啃机器学习,对于时间比较紧急的人来说其实并不是重头戏,希望帮助一些有误区的人能快速走出,其实我是非常乐意的。能发声,可以通过公众号,让自己成为媒体的一部分,更有力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8. 知识传播。我其实很乐意给大家提供帮助,圈子小的时候,一对一咨询提问,我能轻松解决,但是我不止学武术,还想学兵法,想让我所知的知识能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微信公众号为我提供了这个渠道吧。

9. 自己很享受这个和大家交流的时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面感慨“微斯人吾谁与归”,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非常不容易,在当时政治环境下同样不允许政见不同的人共同生活,但是微信公众号作为平台,不受到排挤,大家能通过这个平台畅所欲言,甚至一起搞点事情,很开心,每次的写文章都是和大家的交流,真的觉得很开心,有人能认真看我的东西,表示赞同,成就感满满的。

10. 为自己留了条后路吧,假如穷困潦倒,还有这个公众号陪我,还有背后的各位朋友陪我,赐我一份工作,也是极好的哈哈哈哈。

 

18


 平时工作中会用到哪些算法,在算法方面的能力你是如何突破的?

用的最多的是fasttext,之前看不上,现在发现做基线是真的快,另一个就是LR了,logistic regression那个LR,不是linear regression,分类问题在我现在涉及的场景下更多,而LR作为最简单、基本的模型,作为基线其实非常好,别小看这个LR,只要你的特征好,这个是非常强的基线,最近用movielens尝试,同一套特征,LR结果比GBDT还要好不少,让我有点震惊,我现在基本是LR的信徒了,但凡是基线,搞定特征后LR先尝试一次再说。

算法方面,根据很多人的私下咨询,感觉数学是大家最难突破的点,其实我也这么认为,现在我看起来这么简单是因为之前经过非常可怕的“开光”经历。本科的信息与计算科学是数学类专业,学的是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不上大家常说的高数线代,而难度是比这两个高得多的,当全世界都在为高数线代哭天喊地的时候我们写着数分高代甚至想go die,哭天喊地的力量都是没有的。

具体怎么突破呢,我个人感觉,从算法层面,数学要达到的高度关真没难到大部分人无法达到的程度,不知道有多少读者接触过近世代数,实分析,还有更深更前沿的,其实我想说的是,在算法领域,目前这个数学要达到的程度还没到要拼天赋的时候,大部分是自己的努力不够,或者是方法不对。大数据下很多跟风的人都很浮躁,但是数学却是最需要静下心思考的,当时我在学习高代的时候,几个很简单的题要想很久,一道题找个安静的地方自己想,手推,“开光”就是这么开的,一道题甚至可能要想一个星期,自己能去想明白,并且反思这个思考的过程,高代数分这么学完了,后面的概率统计、微分方程、复变实变其实都变得没那么难了,甚至只是到了多元微积分,就已经信手拈来,所以才说这是个“开光”的过程,扎实数学基础后,像统计学习方法这样的书其实看起来也不会特别痛苦,甚至还能发现一些推导的问题,说起来还有点小小的成就感。

总之是那句扎心但是真实的话,要做好没有所谓的容易的,再者,概念可以炒,风也可以跟,但是技术本身是一个要求落实的领域,静下心认真弄,才能弄出真东西。

爱因斯坦说过: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19



   你觉得自己最失败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因为一些选择和不可改变的客观原因负了一些人吧,说是客观原因,但是我更愿意说是自己没有能力“全都要”,没有到能抵抗这些客观原因的水平,只有水平不够才会需要选择,但凡遇到选择就会有所失。曾经一起工作的去哪儿的同事,一起在美团工作的同事,还有以为曾经带我入门前端的师兄,我曾经做过一年的前端,别说HTML、CSS、JS基础三剑客,Jade、less之类,到主流React-Redux框架,甚至是node.js其实都有一定了解,自己甚至能写一个简单的脚手架,加上webpack基本都可以,都是由这位师兄带着我去学的,师兄不厌其烦,认真带领我很长时间,我几乎是要选择这条路要走下去了,但是最后考虑了自己的实际情况,没有继续选择做前端而是选择了算法,没有办法。

可能吧,现实情况就是如此,即使我很不想伤害很多人,但是在进行选择的时候,确实是不能兼顾,但是各位的前辈的所有帮助我都肯定不会忘记的,基本上都有保持联系,关系也很好。

 



20



      你平时用stackoverflow解决问题的内容方向一般是什么,与国内的技术社区相比,使用stackoverflow帮助解决你工作中技术问题的比例是多少?

Stackoverflow用的不少,但是更多是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很多诡异的报错都能在这里解决,甚至觉得这就是一本治疗开发上奇难杂症的医书。和国内技术社区相比,其实比例不是很高,但是能达到2到3成吧,他很多时候几乎是我最后的希望了,要是他解决不了,估计我就会换种方法解决,大概到这个程度吧。

其他基本的问题都是百度、博客、github解决,至于算法的解决方案,我更倾向于从论文和很多大牛的分享中获取灵感。

219 

         人生中有无数的风险,为规避人生的种种风险,你做了什么?

扎实技术,是金子那里都会发光。我一直相信,只要人品没有问题,有扎实的技术,就不会饿死,所以扎实技术是我目前为了避免风险做的最大的事情。

 “狡兔三窟”,留后路。不见得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但是终究要为一些突然的变化留下一些自己应对的资本。具体的操作嘛,就和“狡兔三窟”里面的门客冯谖一样去结交多一些朋友吧,结交朋友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大家都懂得~

稳健型投资。毕业之后的计划吧,核心目标是不想手停就没饭吃了,所以我做一些不太需要花时间打理的投资,保值的基础上多点收益,从奶茶自由开始吧哈哈哈。

 


2219

  对于投资风险你有什么见解?

有投资计划,但是目前没有投资的钱,同时缺乏一些实践经验,所以比较尴尬。

未来计划是,借助自己对数据、金融的理解(本科还有个金融工程双学位哈哈哈),尝试做一些投资,以稳健性基金作为中心,另外尝试性做一些预测,根据预测去做一些股票。

其实个人目标在投资上,不是指望他能大富大贵,只希望不至于自己手停了,就没饭吃了。

239

 

  你做过最成功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什么?

虽然是最,但是想分享两个(对不起这两个我分不出来那个“更”一点哈哈哈)。

本科大二暑假,在编程能力很弱很多的前提下,就看论文,从无到有用matlab实现了遗传算法,没有调包,当时也不懂怎么找辅助材料,客观条件是学校暑假很多基础设施停用,洗澡水隔天有,自习室分批关门,这种条件下完成这个任务,感觉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我来说还是很酷很酷的。

研一上,虽有导师的帮助,但在导师给予一定的自由下,自学NLP,查阅论文和进行理论学习,自己敲代码,从无到有完成一篇论文,从开始到第一次投稿,时间是3个半月。当时没什么很好的实验室条件,导师花可不少心思给我弄了个自习室,尘封已久,连并非敏感体质的自己偶尔也会鼻子敏感,自习室只有我常坐的那里没有灰尘,实验室偏僻没什么人去,试过一次被看管整个理学楼的老师遗忘而直接关灯锁门,差点被锁一晚上,就在这个环境下做科研,想想还是觉得自己有点厉害。

 

24

   你吃过最大的苦是什么?

“至暗时刻”,大三一整年。

1. 任务多,TOEFL、GRE备考,专业课学习,刷分,科研。

2. 难度大,这几个单独拿出来本就不简单,但是还在一起进行,着实不易。

3. 孤独,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在渲染考研的不易,考研设置还有所谓的“加油包”,提供自习室,出国备考什么都没有,其实却需要面对和考研相同甚至更大的困难。宿舍状况,离开宿舍是什么样的,回宿舍还是什么样的。

 

259

  你受过最大的委屈是什么?

大的没有,小的不少吧。

说个印象比较深的。我参加过两次校招,2018春招实习,2018秋招是为了毕业。两次其实基本上都朝着算法工程师去努力,但是都得经过笔试,大部分的算法岗都是开发型的,而非研究型的,非常能够理解需要靠一些和开发相关的知识,但是有少数公司只考开发方面的知识,甚至开发岗就一份卷子,没有算法,没有推导,没有具体方案型问题,基本就是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甚至是汇编语言之类的问题,我能理解“菜是原罪”,自己本身非计算机专业出身,很多知识不会,但是对于算法岗本身,在实际应用上,需要有关计算机知识需要的量其实没有考试本身涉及的内容那么大,类似汇编语言等在个人看来应用非常有限,而机器学习、概率统计方面的知识非常重要,却考的很少甚至没有,因此由于笔试的尴尬,自己被刷下来,感觉有点委屈。

不去怨恨什么,只是觉得笔试的出题结构有点随意,比例有点不合适,不过自己目前还不是规则的制定者,只能服从游戏规则安排,水平不足过不了线,所以没有办法吧。


推荐阅读:

  1. 三清山归来,我们需要关机重启

  2. 书豪采访记(一):转行“打劫”技术牛人良许

  3. 书豪采访记(二):机器学习牛人鲁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