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利器[7] | 漫谈语义相似度与语义向量表征
【前沿重器】
全新栏目,本栏目主要和大家一起讨论近期自己学习的心得和体会,与大家一起成长。具体介绍:仓颉专项:飞机大炮我都会,利器心法我还有。
往期回顾
除了我之前讲的命名实体识别和文本分类,语义相似度应该是自然语言理解(NLU)里面又一大核心拼图,无论是机器翻译、搜索、对话等,都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之前其实或多或少也提到过,包括对一篇SIGIR论文的讲解:R&S[18] | SIGIR2018:深度学习匹配在搜索与推荐中的应用。这次给大家掰开揉碎展开谈谈这块吧。
语义相似度任务概述
语义相似度,顾名思义,主要是为了衡量两个句子之间的相似度,来自天池新冠疫情相似句判定大赛的例子:
相似句:肺部发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肺部发炎是什么引起的 不相似句:肺部发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肺部炎症有什么症状
一般都会有非常明确的案例告诉我们,什么叫做相似,什么叫做不相似,这个有非常明显的场景愿意,还是上面那句话,在判断query意图上,如果是判断大粒度意图的话(是否是医疗问句)那就是相似句了,如果是小粒度(症状意图、病因意图)那这两句就不相似。
常规的语义相似度架构
语义相似度架构其实非常简单,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句子进去,进行特征抽取,简单到BOW、TF-IDF,复杂的就是bert(跳过word2vector、elmo???),然后进行相关性匹配计算,这块也花样繁多,简单的就是余弦相似、欧氏距离等,复杂的可以矩阵相乘等,最终到达标签,完成一次语义相似度评估计算。OK,上图:
孪生网络
孪生网络本身是CV领域的东西,后来被NLP领域拿来直接用了,生根发芽,发扬光大,最经典的使用要数DSSM了。其实孪生网络的核心思想还是藏在训练方式上,一般的语义相似度我们都是用比较简单二分类来训练了,说白了就是预测出一个相似度概率和实际标签算交叉熵,而孪生网络,顾名思义,就是要考虑两个网络,具体考虑的思路,就非常像LTR里面的pair wise,但是更为暴力一些,pairwise是两者PK,而在DSSM里,会给到一个正样本(与原句相似)和N个负样本(与原句不相似)来共同构造成一个样本,具体的图就长这样:
这种方式的核心在于,以一个句子为核心来进行对比,能精准告诉模型“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边界清楚能让模型分的更好(SVM的思想),举个例子,我们都再说“人工智能”,我们不知道的一切都可以被戴上这个帽子,但是边界非常模糊,这让人容易被忽悠,这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不是“人工智能”,模型也是一样,给到清晰的边界,模型能分得更好,这个是“主动学习”的一大初衷。
表征的优化
DSSM终究试一次简单的尝试,但以这个为出发点,大家又围绕着DSSM做了很多工作,其中一大重点就是把DSSM这种base line级别的操作(文章用的是word hashing)升级为一些效果更好的操作:
CNN-DSSM:也被叫做CLSM,把全连接层换成了CNN。 LSTM-DSSM:把全连接层换成了LSTM,严谨的应该说是peephole LSTM。 比较新潮的Attention操作也偶有见到。self-attention和co-attention都有,attention能够一定程度的充当“关键词抽取”的作用,因此在特定场景(例如信息冗余较多的对话场景)效果提升有些明显。
有关attention的使用,推荐一篇论文Attent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or Modeling Sentence Pairs,也就是所谓的ABCNN,感觉把attention在这块的使用讲的比较好:
BCNN(basic cnn)其实就是用cnn作为特征提取的关键步骤,只不过这里的卷积参数是双塔共享的。 ABCNN-1针对两个句子的原始表征(没有进行CNN时),构造了attenton矩阵作为卷积输入的另一个通道。 ABCNN-2在1的基础上,把attention的步骤放在了池化之前,该attention用来对卷积的结果进行reweight,然后再做池化。 ABCNN-3是把上述两者进行了结合。
换积木这种事情姑且只能算小打小闹,我们的目标不止于此,而是会——换大积木,BERT,它具有更为强力的BERT能力,效果自然也越好,sentence-bert就是对bert在语义相似度上的一个重要的使用。
向量化表征
语义相似度能让我们衡量两个句子的语义相似度,但是实际上我们的应用场景更多是“在句子库里面找到最接近给定句子的句子”,例如一个句子“明天天气”,我要找到整个库里面最接近的那个句子,例如“明天的天气”、“明天下雨吗”、“天气之子”等,如果简单的一个一个匹配去找,复杂度就是O(N),这个数字无疑非常可怕,当库是千万级别大小的时候,这个搜索就变得非常低效,因此我们是需要特定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这套解决方案就是——最近邻召回检索,这里依赖两个技术点,一个是基于语义相似度的句子向量化表征,另一个是最近邻向量索引。
最近邻向量索引
不知道大家对KNN有没有了解,在统计学习方法中,第一个讲的方法就是他,说白了就是找最接近给定样本的N个训练样本,他们大部分属于什么什么类,那这个给定样本就是什么类,而问题在于怎么找到最接近的N个样本,这实际上就是一个通过向量找向量的工作,在《统计学习方法》里面提出的是kd tree,而现在比较流行的主要是两个——同样是基于树的annoy和基于图的hnsw,经过一些评测(https://zhuanlan.zhihu.com/p/152522906),这两个方案都有比较领先的性能,网络上有比较明确的原理和实现方案,此处就不赘述啦~
向量化表征
向量化表征对语义相似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要求我们要算出两者的相似度,还要求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把句子表征都需要降维到向量级别,因为后续下游要通过最近邻向量完成搜索,这个问题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常规的操作不外乎就是2种,平均池化和最大池化,在Sentence-BERT中又提到了一种,所以总共就是3种:
平均池化,对表征的矩阵整体进行平均池化,mean/average pooling,得到向量。 最大池化,对表征的矩阵整体进行最大池化,max pooling,得到向量。 直接用CLS位置的输出向量化作为整个句子的向量。
更多前沿操作
上面应该都是业界比较公认的比较基本的操作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带大家看一些比较前沿的一些使用方案和方法。
机器之心-百度NLP
针对传统匹配(如BM25)的多义同义词处理、句子结构复杂、匹配非对称等问题,在sim-net(即一一匹配计算相似度)的基础上,做了多粒度切词、高频判断语义引入等先验信息的方式来对提升效果,并在实验上针对正负样本比例、阈值判断等做了很多的尝试(文章具体没说)。
Facebook使用经验
在KDD2020里面facebook分享了自己在文本匹配方面的经验:Embedding-based Retrieval in Facebook Search。
首先在训练上,使用的是比较常见的三元组hinge loss。
至于模型,则是和DSSM类似的双塔结构,query和doc分别表征后进行相似度匹配,但是在特征上花费了一些功夫,新增了位置特征、社交特征,后两个都是个性化特征,大家就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即可。
在训练上,负样本的构建一直是语义相似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根据他们的经验,曝光未点击和数据库随机抽取一起用的效果会更好。
至于服务上,即最近邻召回,facebook则用的是自己开源的faiss引擎,内部搭载的是annoy索引机制。
另一方面,文章再提到了负样本构建,即Hard negative mining问题,一般是通过在线曝光未点击、离线相似度阈值范围抽取的方式挖掘。
文章还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提升方案,就是模型融合,简单地说就是模型预测的向量分别进行归一化后进行concat,然后进行检索。
蚂蚁金服语义相似度竞赛的经验
纠错和避免纠错问题。 特征工程的尝试,除了语义向量外,还可以加入长度、编辑距离、n-gram相似度、词汇统计特征、关键词、疑问词相似度、主题意图相似等。 co-attention交互特征的使用。
小结
小结几个关键点吧
分别表征后进行交互仍然是主流,但是由于向量召回的存在,欧氏距离余弦距离仍然是主流,所以模型的优化核心就放在了如何更好地表征句子上。 训练方式基本就固定在了DSSM或者是孪生网络类似的联合训练上。 负样本的构造,HNM问题是提升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 业界的尝试没有想象中的复杂,而是在业务和实际的操作中寻找经验和结论,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和向量召回这一需求的约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