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工业革命对于女性的社会地位之改变
请各位读者在阅读此篇文章之前先参与一下投票活动。请在以下的十个议题之中为你最感兴趣,最想让本人为此写文章的议题投票。此次投票活动将于2021年3月19日晚上22点结束。请在此之前踊跃投票。本人将为票数最多的议题于下回写文章供大家观赏。谢谢你们的参与了!
上次《农业革命与奴隶制之兴,工业革命与奴隶制之废》文章中投票活动的结果在此篇文章的结尾部向读者们公布。请大家查看。
正文开始于此
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对于社会经济的其中一个结论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我们对比过去与现今社会中一些现象的不同之处时往往都可以以此做出解释。对于封建主义时代为何存在男尊女卑的糟粕,以及为什么到了近现代能够实现男女平等的问题也是如此。本人曾于《看清印度的民族性对中国特别重要》与《以中美两国拍摄《花木兰》电影的不同侧重点来诠释两国女权主义发展之差异》两篇文章中稍微提到过这一点。此篇文章将进一步详细说明。
按照人类生理学来讲,男性的肌肉力量一般要比女性的更大。虽然有些个别的女人也拥有与男人一样的力量,甚至有胜过男人的力量,但是她们毕竟是个别现象;女性肌肉力量的平均值低于男性的平均值。对于依赖于肌肉力量创造经济生产的古代社会,男性的价值自然要高于女性。
类似于日本绳文时代的原始文明社会
在农业革命之前的原始社会里,人类的生存方式,即经济生产模式是简单的渔猎与采集野菜野果。打猎是一项需要大量体力的行业,男性在这方面便自然比女性更具优势。这便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猎户都是男人的原因所在。但是打猎也是危险的行业,搞不好的话非死即伤。因此更安全的行业生产模式便是采集野菜野果。由于这个行业不会消耗太大的体力,所以男女两性“势均力敌”。渔也一样,除非是渔获量多的远海捕鱼。这种渔需要数位渔民从海里将大网拉上船。在没有电力驱动的古代,就算船上有辘轳那样的辅助工具拉网也还是需要渔民出体力的。如果是渔获量少的河渔,或近海岸渔,那么自然还是男女“势均力敌”。
在原始社会里,女性的社会地位不会比男性低,甚至高于男性,因为女性能够生育与养育孩子。加之当时的社会组织结构,以及最高的组织单位一般都是部落,所以便形成了母系部落社会。母系社会里的人或许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而不知道其父亲是谁,毕竟在那个原始的时代里没有婚姻制度。本人将会在以后的一篇文章中详细讲解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对于婚姻、家庭与性观念的影响与变化。
待到人类实现农业化后,女性在经济生产的竞争力便全面落后于男性了。这其中的原因正是因为男女之间生理上,即肌肉力量平均值上的差距。本人于《农业与工业革命对于语言文字发展中的变革》一文中指出过:农业革命导致了文字的诞生,而这其中的一个汉字便是“男”。
耕田的农民一般为男人
“男”这个字为上田下力便很好的说明了人类在农业化的过程中已经发现了男性比女性更适合在田地里出力(干农活)。而所谓的“更适合”指的则是更具经济效益。女性并非不能干农活,但是比之男性,她们的劳动力所带来的经济生产效益没有男性来的更大。比方说在一切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男人一年所能产出的农作物的平均数量高于女人一年所能产出的。
中国神话记载女性纺织始于黄帝轩辕之妻嫘祖
经济学中认定一般正常的商业思维都是企图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农业生产单位也拥有同样的商业思维。在古代,甚至是近现代,这个农业生产单位一般情况下便是一家农民。从经济效益最大化,也就是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这家人肯定是希望拥有男性劳动力而非女性劳动力。依照如此的经济计算,人们自然盼望生男而非生女。在封建主义的农业文明中,农业生产是主要的经济活动。虽然女性也能参与其他行业的生产活动,如纺织业等,但是她们在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农耕)中却不具备男性那样的竞争力。如此这般,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怎么能不低?
游牧文明社会中的女子
本人于《后农业革命时代中如何界定游牧文明?》一文指出过,游牧文明中,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农耕文明一样是低于男性的。不过在游牧文明中,女性与男性社会地位的差距比农耕文明中的更小一些。这或许跟农耕文明社会中存在,而游牧文明社会不存在的对于土地的继承权有关。本人将会在接下来的一篇文章中讲述一下学术界有些学者将产权概念的出现定义为文明的诞生的标志。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包括权力的分配的不同所导致的男女政治地位失衡的结构。在后农业革命的时代里,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自然也导致其政治地位的低下。原始文明存在母系部落,但是农业文明基本没有母系部落;有也是相当罕见的。而且在农业文明时代里,农业越是发达,女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地位就越低。然而这一切终将因为工业革命而改变。
农业革命(左)与工业革命(右)
本人多次讲过,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唯二的两件大事,因为它们是改变游戏规则的事件,具有改变国际格局的能力;它们带来了新的经济生产模式,重新组织了人类社会。它们对于女性的社会地位的改变也是翻天覆地的。
这个过程简单的讲就是工业革命造成了许许多多工厂在城市中出现,并吸引着大量乡村人口,导致了持续至今的人口从乡村到城市的转移。工业革命时期从乡村移居城市的人们自然是去为工厂提供劳动力,即去工厂当工人。这些工人大多也都是男人。一方面是早期工业化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让机器完全替代人的劳动力;工厂还是需要工人们输出自己的肌肉力量,所以从生产效益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出发,工厂主们,即新兴资产阶级,在招工时自然会重男轻女。另一方面则是从几千年封建主义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观念让人们的思想存在惯性,还是继续认为男人在外工作天经地义,而女人这么做便是离经叛道。
19世纪英国工厂里的工人们都是男性
当时的女性不能参与工业化生产活动,也就是没有解放自己劳动力的机会。因为如此,女性的社会地位还是没有得到提升;男尊女卑的现象继续存在。而在政治层面上,工业化导致选举向着普选制的方向发展。但是最先被给予投票权的群体是成年男人,而不包括女人。如果要仔细的讲,这其中便涉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所谓的生产资料,以及本人所认为的一些其他的经济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能够兑换成为权利的议题。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以后有机会再向大家解释。
萨拉热窝事件
女性如今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地位明显与工业化早期的情况明显有了积极的变化。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其中当然有历史上的偶发事件所提供的机遇,也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因素。所谓的历史上的偶发事件其实也存在必然性。它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它之所以会发生并非只是因为萨拉热窝事件(奥地利匈牙利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与其妻子霍恩贝格女公爵苏菲于1914年6月28日在萨拉热窝市被塞尔维亚激进民族主义分子刺杀)这一偶发的历史事件,而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就算没有萨拉热窝事件,未来还会有别的偶发事件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卡尔·菲利普·戈特弗里德·冯·克劳塞维茨(左)与他的著作《战争论》(右)
有别于过去封建主义时代里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做到了著名的19世纪普鲁士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在其著作《战争论》里所预测到的总体战(又称全面战争),即交战的国家将自己所能够运用的所有资源,即人力、物力与财力,动员起来并投入进战争中。虽然总体战古时便有之,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则是工业时代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多个世界顶级工业强国参与其中的第一次总体战。本人将于未来的一篇文章中详细讲解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对于战争形态、规模以及所带来的破坏程度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女性在工厂里生产弹药
既然是总体战,那么参战的工业化强国必然要动员国内所有成年男子,将他们招为兵士投入到前线。这些成年男子自然也包括在工厂里当工人的男人们。然而他们一旦从工厂里被调走去前线,工厂就失去了生产能力。那么战争所需的武器、弹药、汽车与其他各种物资装备又如何生产呢?自然是女人们填充了自己丈夫们在工厂里原来的岗位。原本女人待在家里养育孩子,但是总体战需要她们转换自己的社会经济角色。而照顾孩子的责任则要么交由家中长子或长女,要么由国家成立专门的组织与机构来承包养育儿童的任务。
美国在通过宪法第19修正案后成年女性投票的画面
这就给了女性解放劳动力的机会,最终提升了妇女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地位。最为显著的便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18年,英国通过了成年女人从此获得投票权的法案,以及一战结束两年后的1920年,美国通过了宪法第19修正案,禁止任何美国公民因性别因素被剥夺选举权。
做为晚于英美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苏联则是反其道而行,即在没有太多工厂女工人的时候便已经给予了女性选举权。而苏联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做法与英美一战时的套路则没有大异:男人上前线作战,女人在后方工厂里生产战争所需物资。
第三套人民币壹元券上的梁军是中国第一位开拖拉机的女性
除了总体战形式下的战争这种偶发事件,也有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必然因素。这便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先进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工业革命一开始的机器不能完全替代人的肌肉力量,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终究是会到达一个机器能够取代并且超越人类体力的历史性时刻的。这就与本人在《农业革命与奴隶制之兴,工业革命与奴隶制之废》一文中所讲的类似:机器的力量是男人肌肉力量的千百倍。而机器的操作与控制则不需要多大力气,男人能够轻松做到,女人也同样可以。例如,男人能开拖拉机,女人也可以开拖拉机。这就再次让男女在经济生产效益方面“势均力敌”,因为相对于机器,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比不过。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然人类通过改变经济基础改变了女性之于社会经济生产中的地位,但是人的思想是存在惯性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刚实现工业化不到一百年的当今中国,重男轻女的观念仍然存在,而且越是欠缺工业化的地区,这种落后思想越严重。就本人与人交流以及所见所闻而言,早于其他地方实现工业化的东北地域并没有多少人还抱着非生男孩不可的思想,而晚于东北实现工业化的地域还抱持着它。不过本人判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这种封建主义的糟粕思想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弭。而在国外范围来讲,已经实现工业化两百余年的西欧北美社会里,虽然没有做到男女同工同酬,但是几乎没有非要生男不要生女的思想。而反观尚未实现完整工业化的印度,杀害刚出生的女婴的恶劣事件还会时不时的出现在贫困的农村地区。这种反差绝对不是什么巧合,而是工业革命能够消除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的例证。
正文结束于此
相关文章:
更多原创好文章尽在微信公众号,请点击关注。
如果大家喜欢笔者的文章,可以点赞,转发到好友圈,或是打个赏支持一下。
谢谢读者们的支持了!!!
上次投票活动的结果:
由于上次投票出现了两个选项平票的结果,本人选择了两个选项中的第一个为此篇文章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