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骑行潮:不羁背后的真实与理性

番薯壳 每日乐评 2024年11月13日 00:00

青春骑行潮:不羁背后的真实与理性


近期,大学生骑行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澜,其引发的争议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

有人高歌他们的青春激情与无畏,赞誉之声不绝于耳;而有人则严厉谴责他们无事生非,给原本平静的社会添上了不必要的混乱。

这场风波从最初的群体狂欢,逐渐冷静下来,公众的态度已趋于一致:不支持这种以牺牲公共管理成本和社会稳定为代价的行为。

网络上流传的视频记录下了骑行活动的多个瞬间:

有的残疾人坐着轮椅加入骑行队伍,与年轻人并肩前行;

有的学生在共享单车被限制后,毅然选择徒步继续旅程;

更有许多已经毕业的往届生,被这股热潮吸引,纷纷加入,使得骑行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演变成为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狂欢。

这种近乎自虐的集体行动,其背后的心理动因复杂而深刻。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对内心压抑情绪的一种释放,是对被现实束缚的梦想的一次勇敢践行。

目睹那壮观的骑行场面,不禁让人回想起自己年少时的梦境——

独自骑着自行车,穿越城市与乡村,享受着无拘无束的自由与畅快。

然而,梦醒时分,那份自由与畅快却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现实的无奈与怅惘。

这种强烈的反差,或许正是许多人内心深处对自由向往的真实写照。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个性、挑战、冒险、刺激等词汇往往被视为禁忌。

它们既敏感又奢侈,大多数人只能将其深埋心底,不敢轻易触碰。

许巍的《蓝莲花》中那句“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

之所以直击人心,正是因为它触动了人们对自由的渴望,激发了人们对自我的深刻审视。

青春,是挥洒梦想、肆意轻狂的最佳时期。

正如伟人所言: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年轻,意味着拥有无限可能,也意味着可能会付出代价。

但无论如何,年轻都不应被指责、被挑剔、被忽视。

因为,这个世界终将属于年轻人,他们是未来的希望与力量。

然而,将大学生骑行的动因简单归结为“压抑”或许过于片面。

事实上,从孩子到青少年,再到中老年人,每个人都在压抑中探索光明,抗争命运,找回自我。

电影《出走的决心》中的女主角,用30年的时间在家庭中隐忍坚韧地活着,最终觉醒并选择出走,她的故事就是对压抑与抗争的生动诠释。

人类社会关系中,控制与反控制始终存在。

而最高层次的觉醒与启蒙,就是摆脱精神和心理层面的控制,实现自我救赎与解放。

这并非易事,甚至需要付出一生的努力。

在现实生活中,如自恋型人格障碍(NPD)这样的精神问题,往往让亲密关系中的人陷入痛苦与绝望。

更可怕的是,如果我们身处一个自恋性的社会环境,那将无处可逃。

因此,尽管大学生骑行活动展现出了年轻人的激情与勇气,但其所带来的公共管理成本和社会风险不容忽视。

然而,那些参与者的心理需求同样值得被关注。

他们并非无聊取闹,而是内心深处积压了太多的压抑与空洞。

这种压抑,源于对信仰的缺失,对自我价值的不确定。

相比之下,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却令人担忧。

他们将仇恨作为教育的工具,让孩子对特定国家产生强烈的敌对情绪。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狭隘,而且极端,容易让孩子在仇恨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终丧失对爱、对真实世界的感知。

青春无价,梦想无价。但梦想的实现需要理性的思考、多元化的途径以及坚定的自信。

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人勇敢追求梦想,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保持理智与独立。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最新热点

万安县解释女干部提拔,但网友还是不买账

高中生竟也涉贪!学校证实:学生会干部索贿属实,令人震惊!

究竟是“人间善良”还是“人间骗局”?——劳斯莱斯撞车事件深度剖析

社会热点 · 目录
上一篇李子柒三年后复出,素颜照引热议,她到底经历了啥?下一篇“念书念到狗肚子里了”:一句口头禅引发的解雇事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每日乐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