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科学家奖中的交大人

交子集 2021-06-21
腾讯基金会——首届“科学探索奖”】

2019年9月20日,腾讯基金会“科学探索奖”秘书处公布了2019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获奖名单如下:

50位获奖人经过层层选拔,最终从千余名申报人中脱颖而出,每位获奖人将在未来5年获得由腾讯基金会资助的300万元人民币奖金
2019年首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中,交大人有两位,分别为刘江来(男,数学与物理学,上海交通大学)、邓自刚(男,交通建筑,西南交通大学)。

      刘江来,男 ,上海交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教授。1976年出生。

1998年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2006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物理学博士,研究生期间在美国杰弗逊国家实验室(Jefferson National Laboratory)测量奇异夸克在质子电磁结构中的作用,博士论文获该国家实验室2006最佳论文奖。
2006-2010年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资深博士后,加州理工博士后期间,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从事对超冷中子衰变参数的精确测量,以第一作者发表对中子轴向弱耦合参数的测量结果。
2006年起参加大亚湾中微子振荡实验对中微子混合角13进行测量,担任自动刻度系统负责人,承担美国能源部经费192万美元。
2011年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回到交大后继续大亚湾的工作,合作组决策委员会成员,刻度系统总负责人,物理分析数据质量负责人。
同时参加液氙暗物质PandaX实验,为光电管系统负责人。第一批中央青年千人计划专家。在粒子物理微小参数的精确测量领域有丰富的研究实践,在一流SCI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

邓自刚,男 ,博士,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轨道交通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校级和四川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长期致力于高温超导磁悬浮基础研究工作,侧重于超导磁通本征特性与其在应用磁场中磁悬浮行为的关联性研究及样机研制,实现了国际同等载重水平轨道截面最小的科学数据及永磁用量最少的超导悬浮系统;主持研制成功我国首条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车环形实验线及国际首个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试验平台,相关成果被IEEE Spectrum、BBC、ARTE、HKS、SCTV等相继报道。
2004年9月~2009年6月,西南交通大学超导技术研究所硕士和博士学习,主持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1项,提出车轨电磁作用系统优化方案和方法,完成相对速度0-238 km/h高温超导磁悬浮车的动态悬浮力行为研究,获2011年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 获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海外特别研究员基金资助(同批次全球1115人申请,获资助180人)在东京海洋大学IZUMI实验室作博士后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为高温超导块材电机在潮汐能发电中的应用, 完成高温超导块俘获磁通性能及其经济实用性研究。
2011年12月21日~至今,西南交通大学引进人才,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负责团队课题一项,从事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013年2月主持研制完成我国首条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环形实验线;2014年6月建设完成并调试成功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试验平台。
在领域内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SCI/EI收录80余篇, 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39篇,国际综述合著1篇、英文著作1章,顶级期刊Highlights文章1篇),SCI他引200余次;授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担任Int. J. Supercond.编委和10个SCI期刊审稿人。

祝贺以上两位交大人同获首届“科学探索奖”!

据悉,2019年“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将于11月2日在北京举行。届时,50位获奖人将与公众见面,众多国内外科学家代表也将济济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时刻。

“科学探索奖”管理委员会表示,2019年首届“科学探索奖”总共收到了1335人的有效申报材料,申报人经过初筛、初审、复审以及终审答辩四轮评审,最终评选产生50位获奖人,申报人与获奖人比例约为25:1。


为最大程度保障奖项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2019年“科学探索奖”的评审工作共有350多位各领域的专家参与,在奖项的提名、推荐、评审过程中,超过百位“两院院士”参与其中,充分践行“科学家说了算”的原则。此外,为了保证评奖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科学探索奖”的评审严格遵循《”科学探索奖”管理办法》,并在“科学探索奖”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开展各项工作。“作为一个社会公益性奖项,‘科学探索奖’的各项方案正逐步完善。我们将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奖项合法合规、公正有序。鼓励青年人心无旁骛的去探索。”“科学探索奖”监督委员会表示。


科学探索奖”管理委员会表示,希望“科学探索奖”能成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潜心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激励,吸引更多青年人投入到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研究之中。 腾讯基金会将长期运营“科学探索奖”,今后每年“科学探索奖”将评出50位获奖人。


“科学探索奖”是2018年腾讯公司成立20周年之际,由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与与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携手杨振宁、毛淑德、何华武、邬贺铨、李培根、陈十一、张益唐、施一公、高文、谢克昌、程泰宁、谢晓亮、潘建伟等14位科学家联合发起的,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支持在中国大陆全职工作的、45周岁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公益奖项。同时,徐匡迪、王志珍、徐冠华、潘云鹤、许智宏等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将作为顾问,为“科学探索奖”未来的各项运作提供指导。



最重要的是,“科学探索奖”的奖项奖励经费将采用企业投入、公益运作的方式,不求商业回报,并将长期运营下去。同时还会持续举办各类围绕“科学探索奖”的活动,助力搭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交叉学科交流平台。


2018年11月9日,腾讯宣布,腾讯基金会将投入10亿元人民币的启动资金资助“科学探索奖”,每年将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方面的九大领域,遴选出5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人年龄上限为45岁,且每位获奖者将连续5年、每年获得6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主要是期望能够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投入到科学探索之中。


【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奖】


一、第一届
2018年9月19日上午,在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CTO、达摩院院长张建锋宣布,设立“达摩院青橙奖”,首届“青橙奖”有9名青年学者获得这一奖项。获奖者的研究涵盖量子计算、数学、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领域。除了每人将获得100万人民币的奖金外,他们还将得到达摩院全方位的研发资源支持。
此次获奖者平均年龄32岁,最年轻者只有29岁。获奖者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计算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2018年首届“达摩院青橙奖”获奖名单中,交大人有两位,分别为张伟楠(男,致远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上海交通大学)、杨树森(男,数学与统计学院,西安交通大学)。

张伟楠,男,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和约翰·霍普克罗夫特研究中心担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深度强化学习、无监督学习及其在数据挖掘问题中的应用。201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ACM班;2016年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计算机系博士学位,研究成果在国际一流的会议和期刊上发表50篇论文,其中5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CM国际数据科学会议KDD上发表;2016年获得由微软研究院评选的“全球SIGKDD Top 20科研新星”称号;2017年获得ACM国际信息检索会议SIGIR的最佳论文提名奖;2017年获得上海ACM新星奖;曾在KDD-Cup用户个性化推荐大赛获得全球季军,在全球大数据实时竞价展示广告出价算法大赛获得最终冠军;此外也曾在谷歌硅谷总部、微软剑桥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做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挖掘方向的研究实习。

杨树森,男,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获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2016年加盟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科学系,现任副系主任,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软硬件支撑技术中心主任,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荣誉研究员,IEEE Senior Member。长期从事于大数据分析和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物联网、云计算)的交叉领域理论与应用研究。设计了大数据聚类算法VClustering,支撑亿级、千维以上的海量、高维数据聚类分析,多项指标均远高于10余种已有主流聚类算法;提出了系统性“端边云”协同大数据分析架构和创新算法,显著降低了带宽消耗与系统延迟,确保了数据的隐私保护。部分工作在我国天河二号、英国Bristol Water公司和伦敦海德公园生态感知等实际系统中得到了应用。发表了IEEE/ACM Transactions、CCF A、以及中科院一区期刊在内的学术论文50余篇。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工信部创新项目,华为、美国Intel、英国NERC、日本NEC等多项企业项目。受邀主持和参与多项政府和企业项目的论证和评审工作,近两年受邀国内外学术报告50余次。

祝贺以上两位交大人同获首届“达摩院青橙奖”!

二、第二届
2019年9月25日,杭州云栖大会现场,阿里巴巴达摩院揭晓了第二届青橙奖获奖名单。此次获奖者最年轻的只有28岁,其中包括两位女性科学家。获奖者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他们的研究涵盖量子密码、数学、可见光通信、机器学习等基础科学领域。

2019年第二届“达摩院青橙奖”获奖名单中,交大人有两位,分别为陈全(男,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上海交通大学)、沈超(男,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西安交通大学)。

陈全,男,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特别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并行计算,他通过资源调度与管理技术,大幅提升数据中心异构资源的使用效率。

2003.09~2007.07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士;

2007.09~2009.07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硕士;

2011.03~2011.11,新西兰奥塔哥大学计算机系研究助理;

2010.06~2010.11,新西兰奥塔哥大学计算机系访问学者;

2009.09~2014.06,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博士;
2013.11~2014.09,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2014.07~2016.06,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海外师资博士后;
2014.10~2016.04,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计算机系博士后;
2016.7~至今,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特别研究员。
2014年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2015年获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6年获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7年获微软铸星计划、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奖励基金一等奖、IEEE TCSC Award for Excellence (Early Career Researcher)及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排名: 3/3);
CCF高性能计算专委委员、CCF体系结构专委委员、CCF优博论坛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PMAM 2017~2019、NPC 2019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成员:PMAM 2014-2016, DAC 2017, ICPADS 2018, HPC-China 2018, ACA 2018, ICPADS 2019;
期刊审稿人: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TC),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TPDS), IEEE Transactions on Cloud Computing (TCC), IEEE Transactions on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Systems (TVLSI), IEEE Transactions on Emerging Topics in Computing (TETC), ACM Transactions on Embedded Computing Systems (TECS), Parallel Computing (Parco)。

沈超,男,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教育部学术新人。
2003.09~2014.03,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士、博士;
2011.02~2013.08,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系及机器学习系联合培养博士&研究助理;
2014.03~2018.04,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自动化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
2018.04~至今,西安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智能终端人机交互行为分析与应用、数据驱动的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安全、工控制系统与网络安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综合安全与防御、安全大数据关联分析与图结构分析的研究工作。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以及陕西省自然基金等部委与企业项目20余项。研究成果发表论文50余篇,包括USENIX Security, ACM CCS, IEEE TDSC, IEEE TIFS, IEEE TNNLS, ACM TKDD等顶级国际期刊和会议,获得7次国内外学术会议最佳/优秀论文的奖励,授权与申请专利12项,获得201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主持和参与研制了多个重要系统并应用于多个企事业单位。同时担任多个SCI国际期刊的Associate Editor和数十个国内外学术会议的组织委员会成员或程序委员会成员。

祝贺以上两位交大人同获第二届“达摩院青橙奖”!


“达摩院青橙奖”由阿里巴巴达摩院于2018年发起,每年出资1000万,面向信息技术、芯片、智能制造等基础研究领域,遴选出10名青年科学家,每人授予100万元现金奖励、奖金由获奖人自由支配。“在青年博士走上科研道路的初期给予支持,能激发他们的研发热情与坚持扎根基础科研的决心。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张建锋说,“借助青橙奖、我们希望更多人关注到青年科学家,他们是中国创新技术的未来”。

“青橙”寓意青年学者如成长中的橙子,只要给予适宜的成长环境,就能茁壮成长。很多科学奖项都是对已取得科技成果的奖励,而青橙奖进入的是一个“无人区”,只奖励3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旨在为其提供更多的科研扶持和更大的展示舞台,在同等条件下,青橙奖会优先考虑尚未获得过科学奖项的青年奖项。

与其他科学奖项不同,除去现金奖励外,达摩院会为青橙奖得主提供自由出入阿里全球各地研发机构的权限,提供数据、场景、计算力在内的研发资源,配备专门的技术与工程团队,帮助青年学者将科学想法转化为现实。2018年首届青橙奖的得主,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科技学院研究员张兰在达摩院的提供的应用场景的帮助下,推动自己的科研成果—基于指纹的数据追溯大数据原型平台走出实验室。

据“青橙奖”管理委员会介绍,此次“青橙奖”总共收到了237人的有效申报材料,申报人经过初审、复审以及终审答辩三轮评审流程,最终评选产生10位获奖人,申报人与获奖人比例约为23:1。

再次祝贺以上六位交大人分别获得首届“探索科学奖”和第一、二届“达摩院青橙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