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视界 | 电化学界面:从传统到现代
主讲人 · 庄林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
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
电化学界面虽然是一个基础概念,但它几乎贯穿了所有的电化学研究。本次课程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带领大家比较深入地回顾电化学界面到底如何影响电化学过程。
01
扫码观看第一部分课程
首先,庄教授介绍了经典GCS模型的两个重要特征:
溶剂效应:界面可分为内Helmholtz层和外Helmholtz层,溶剂化的离子只能到达外Helmholtz层,但一类特殊离子(通常是阴离子)可化学吸附在电极表面,被称为特性吸附。
电场效应:双电层分为紧密层和分散层。紧密层基本上是Helmholtz层,分散层从Helmholtz层向外,电势逐渐趋近溶液电势。溶液和电极之间的电势差会产生强大的电场。
GCS模型可以进行定量预测界面的电容行为,双电层的总电容由紧密层产生的电容CH和分散层产生的电容CGC串联而成。如果溶液浓度比较高,那么双电层的总电容主要由紧密层电容CH决定。分散层电容CGC主要用来描述稀溶液的行为,与电极电势的定量关系如右图微分电容曲线所示:
从下图计算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到两个重要信息:
1、Pt电极与水接触后,部分电荷从水向金属转移,产生内建电场;
2、电势扰动主要发生在最靠近电极的第一个H2O层。
从右图中可以看出,MCS复合氧化物与Pt电极相比,更加亲水。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图可以评估双电层电场对H2O层的影响。电极电势改变,波数改变;斜率越大,界面电场对水分子的影响越大。
最新的厦门大学研究表明,可以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技术观察荷电界面水分子结构。结果发现水分子振动信号随电极电势发生明显变化,右侧分峰拟合的大包峰对应左图三种水的吸附模式。
现代实验计算结果提供的分子水平的细节是传统教科书中的GCS模型不能比拟的。
02
扫码观看第二部分课程
第二部分,庄教授主要介绍了两种电极反应:
外球反应:反应物被溶剂分子挡住无法进入内层,反应物与电极之间基本没有相互作用,只存在简单的电子交换。
内球反应:反应物紧密吸附在电极表面,反应物与电极表面金属原子之间形成化学键。
外球反应热力学特征:当电极电势负向移动,金属电极内部的费米能级上升;如果电子势能上升到高于溶液中电对的LUMO能级对应的能量高度,电子自发地从电极内部传到溶液当中,溶液中的离子发生还原反应。与之相反,当电极电势正向移动,金属电极内部的费米能级下降;如果电子势能下降到低于溶液中电对的HOMO能级对应的能量高度,电子反过来从溶液传到电极内部,溶液中的离子发生氧化反应。
外球反应动力学特征:从Fe3+到Fe2+的电荷转移过程,不仅是中心离子价态发生变化,溶剂配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由于Franck-Condon Principle,Fe3+基态→Fe2+*激发态→Fe2+基态,动力学上跨越的能垒不是简单地由活化能决定的,而是由垂直跃迁的能量差决定的。
在平衡电势下,电极反应的活化能由重组能决定,重组能由离子和溶剂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配体改变,重组能改变;重组能小,动力学快。
从热力学角度来说,施加η极化后,相当于提升了电子的势能,反应自发向右进行。
从动力学角度来说,施加η极化后,活化能削减αηF,α为传递系数,反应自发向右进行。
当M–A相互作用增强,过渡态能级发生分裂;
当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强,过渡到内球反应,M–A形成化学键,会形成亚稳态的反应中间态。
即有催化剂M参与的情况下,内球反应机理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反应物得到电子并吸附在电极表面形成化学键,第二步是产物从催化剂M表面脱附。
外球反应的活化能仅受α和η的影响,内球反应的活化能还与电极材料有关。
03
扫码观看第三部分课程
如势能关系图所示:在平衡电势下,反应物的势能和产物的势能相等;若使用与H相互作用强的金属电极,第一步Volmer是热力学自发发生的放热反应,但是第二步Heyrovsky脱附步骤是强的吸热反应;反之同理。因此,最优催化剂的选择应使每个步骤的ΔG0=0。
在φ=0 V时,HER/HOR的反应机理相同;在极化条件下,HER/HOR的反应机理可能不同。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MoS2等被大量报道可以用作HER的催化剂,却少有报道可以用作HOR的催化剂。
在电化学专业人看来,更具有挑战性的是氧还原/氧析出反应。理论预测,如果可以削弱Pt电极表面与O的相互作用(大约0.2 eV),可以将氧还原的反应速度推到火山图顶点。实际研究中,Ni和Co的掺入对Pt有促进作用,即可以通过电子效应调控Pt–O的相互作用,电子效应又可以分为配体效应(Ligand effect)和应力效应(Strain effect)。
氧还原有两大机理:解离机理和逐步加氢机理。氧还原反应是一种内球反应,涉及吸附的中间态,吸附的中间态(即M–O的相互作用)往往决定整个反应发生的路径。
对于金属表面的催化过程,整个金属的前线能带都具有反应性。所以文献中通用将整个d能带简化为一个能级,即d带重心,使讨论更加简单。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金属表面的性质非常接近的情况下,d带重心才与吸附能呈现线性关系。
版权声明:
本文由《颗粒学报》编辑部编辑整理,内容仅供参考,课程版权由演讲者所有。内容及视频发布已经由庄林教授、蔻享学术www.koushare.com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颗粒学报》编辑部 010-82629146。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期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