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提示丨遇见骨肿瘤,看病的正确姿势是怎样?
本文共 2053 字,阅读时间约 6 分钟
王毅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骨科 / 主任医师
2019年1月1日起,广受大众好评的《人间世》第二季开播,携手腾讯首款医学科普旗舰产品腾讯医典开辟深度医学科普解读栏目,为公众全新打造医学科普传播新范式。
《人间世》情境交融的医疗纪实报道,与腾讯医典权威可信赖的医学科普平台双剑合璧,试图让公众在感受医疗人文温度的同时,也能学到系统实用的医学科普知识。
从本期开始,人间世节目组与腾讯医典将联合陆续为您奉上精美的医学科普大餐,帮助您在科学了解疾病的同时,也能得到权威医生的专业就医建议,为每一个关心健康的患者和家庭送去有温度的科普,客观、理性地面对疾病的考验。
《人间世2》剧照
01
看病前
何时看医生
体检或外伤后摄片偶然发现的骨病变;
躯干或四肢固定部位的反复疼痛,休息时仍明显;
躯干或四肢麻木疼痛,肌肉无力,关节活动受限;
肢体反复疼痛不能受力,或者因为疼痛影响行走;
躯干或四肢发现质地坚硬的固定肿块或肢体莫名膨大;
不明原因的骨盆或腰骶疼痛,大小便困难,或者肠道梗阻;
脊柱某一部位反复疼痛,影响低头、挺胸、弯腰或者起床;
轻微用力或提物后肢体疼痛畸形,反常活动。
去哪找医生
首诊看骨科,如果发现的确存在骨病变,最好能去开设有骨肿瘤诊治中心或骨肿瘤亚专科的医院。
02
看病中
跟医生聊啥
什么部位不舒服?有无特别诱发因素?有无外伤或体育运动史,包括劳累、瑜伽、长跑、军训等;
有无疼痛,何时开始,类似哪种疼痛,持续疼痛还是间歇疼痛,休息时是否疼痛,做什么动作会诱发或者加重疼痛,怎么做可以减轻或消除疼痛;
发现肿块有多久,自发现以来肿块是否有进展变化,快速长大还是长期慢性变化,是否自行变小过,触摸是否有疼痛;
是否有过发热盗汗,最高体温多少,局部是否有红肿热痛;
有无肢体麻木、乏力,持续时间,与体位、姿势是否有关;
是否患有内科疾病,目前是否在用药,是否做过手术,是否有恶性肿瘤病史,接受过何种治疗,是否有牧区旅游史,家族亲戚是否患有类似疾病等;
患处做过哪些检查或治疗。如果曾活检,病理是什么?
做哪些检查
A.影像检查:
X线片是骨肿瘤诊断最基本的影像检查,CT和MRI对骨肿瘤的诊断也非常重要,其它项目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和诊断方向斟酌选用。
X线片
CT+增强
MRI+增强
ECT(同位素骨扫描)
PET/CT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介入超声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B. 实验室检查:
骨肿瘤通常缺乏特异标志物,部分实验室指标对骨肿瘤的诊断有参考价值,肿瘤标志物对鉴别诊断有帮助,结核感染也需要与肿瘤鉴别。实验室检查可以选用但不限于以下项目。
骨代谢指标
肿瘤标志物
风湿免疫指标
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等
ESR(血沉),CRP(C反应蛋白),T-SPOT(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淋巴细胞检测)
免疫固定电泳,M蛋白,本周氏蛋白
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如何去治疗
通常先行骨肿瘤活检手术,取得标本,明确病理诊断;
良性骨肿瘤可以切除或刮除,骨质缺损需要植骨,力学结构不稳的需要同时内固定;
原发恶性骨肿瘤需要做肿瘤的广泛根治切除,根据缺损情况,采用多种方法重建骨骼系统,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保留肢体,不符合保肢条件的需要截肢。
转移性骨肿瘤在局部疼痛明显,肢体活动受限,神经症状出现时,如果全身情况许可,也应进行姑息性手术治疗,少数预期寿命较长,全身情况良好,病灶集中一处的患者,可以争取按照根治性手术方案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原发恶性骨肿瘤强调综合治疗,活检明确诊断后需要进行新辅助化疗,肿瘤切除后也要多次化疗,有些需要术前术后放疗。
转移性骨肿瘤同样要强调综合治疗,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应该选用哪些治疗手段,先后次序如何,是否需要手术干预等等,最好由经验丰富的多学科专家团队集中讨论,集体决策。
03
看病后
随访小建议
骨肿瘤需要长期定期随访复查,患者自己也要随时注意身体情况。
骨肿瘤术后一般每3个月要复查一次,了解植骨愈合情况,假体或内固定有无松动断裂,肿瘤有无复发或转移等。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步延长随访周期,有特殊情况或怀疑复发转移时需要提前复查。
温馨小提示
骨骼病变并非都是肿瘤,也可以是无足轻重的生长发育瑕疵。这类病变通常是偶然发现,没有任何症状,可以终生稳定,无需手术,只需要定期随访观察,不必过度担心。
从第一次就诊开始,就要注意保留影像检查、化验单据、手术记录、病理报告、放化疗方案、出院小结等所有相关资料,对鉴别诊断和随访有重要价值,也能节约时间和金钱。其它医院的影像资料一定要洗印出来带入诊室,不要只带报告单。
转辗就诊、病情比较复杂的患者,如果能够携带所有资料,自己按照时间顺序将发病情况、就诊情况、影像检查、化验结果、治疗经过等列个清单,会对诊断治疗有极大帮助。
如果家属希望暂时对患者隐瞒肿瘤病情,应该事先单独告知医生,以便相机配合。如果患者本人不能就诊,家属代为看病咨询,最好事先充分熟悉了解患者病情及其近况,随身携带患者的所有相关资料,能够简洁明确回答医生的提问。
推荐阅读
往期推荐
运营编辑:润一
腾讯医典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