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法律明白人”成为村民“解忧人”——北京密云法治乡村建设见闻
近日
司法部“2023法治乡村基层行”
采访调研活动首站
来到北京市密云区
新华社记者深入密云基层村镇
记录法治建设
助力乡村治理的生动实践
密云区大城子镇苍术会村依山傍水,早年松柏成林,故称苍松会,后因附近产中药材苍术演变为苍术会。在村中漫步,一栋栋村居错落有致,门前院落点缀着应季花草,恬静又充满生气。
△苍术会村
在村委会大院,记者见到了“法律明白人”于龙。“有事儿您就问,千万别跟我客气。”他微笑着说道,话语中透露着质朴与温和,迅速拉近了与记者的距离。
于龙今年63岁,是村里的老党员,去年开始他多了一重身份,成了村里的“法律明白人”。2021年,中宣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规范(试行)》,所谓“法律明白人”,是指具有较好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治实践,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村民。
像全国383万余名乡村“法律明白人”一样,于龙活跃在田间地头,谁家两口子闹别扭了他去调解,谁家兄弟俩闹矛盾了他去说和,是村里的“大忙人”,更是村民们口中的“解忧人”。
△密云区乡村“法律明白人”持证上岗
除了调解矛盾纠纷,于龙还是社情民意信息员、政策法规宣传员。
“大爷,在院儿外面搭棚子养鸡养鹅可不成,邻里街坊反对先不说,这多影响村容村貌,您看我帮着在院儿里搭一个行不行?”苍术会村一位70多岁老人在自家院外违规搭建了一个鸡棚,村里之前也做过几次工作,但老人拒绝配合、不愿拆除。
于龙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六次上门,讲政策讲规定、聊发展聊对策,最终老人被于龙和其他村干部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也想通了乱搭乱建的不合理之处,最终同意拆除鸡棚。
“老于为人不错,说话也在理,他说的话我们爱听。”苍术会村村民这样评价他。
苍术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蔺占军说:“‘法律明白人’对村里的家长里短比较了解,与村民沟通起来更顺畅,在村里也有一定的威信,在纠纷调解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乡村“法律明白人”来说,要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自己首先要懂法守法。2022年密云区司法局制定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方案,组织专题培训班等提高“法律明白人”法治素养。
△密云区乡村法律明白人接受线上培训
此外,密云区还借助“外脑”,衔接专业律师事务所与行政村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助力法治乡村建设。于龙的手机通讯录里存有对口帮扶苍术会村的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电话,遇到法律问题于龙就会打电话请教,律所也定期到村里开展义务法律咨询和普法宣传。
苍术会村村委会门外,一排由法律法规、村规村约、典型案例等宣传栏组成的法治长廊引人注目。“茶余饭后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来转转,看到典型案例还会讨论上几句,这反倒比开大会作普法宣讲效果更好。”蔺占军对记者说。
△苍术会村法治长廊
村里的法治环境越来越好,发展机遇也越来越多。今年,苍术会村引进的一家民宿正式营业,民宿老板告诉记者,选择苍术会村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的自然禀赋,淳朴的民风和法治建设的浓厚氛围也是重要考量。
“现在村民懂法了,工作也好开展得多,今年上半年村里有五件纠纷,经过调解都成功化解了。”于龙说。
来源:新华社
记者:冯家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