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

卢桢 雅书品iRead 2022-07-28

说起与书有关的故事,很多爱书人都会浮现这样一个故事:有这么一位作家,因书与书店、与查令十字街、与英国结缘,又因为书持续通信二十余年。她就是美国作家海莲·汉芙。她所著的书信体小说《查令十字路84》,被不少读者奉为“爱书人的圣经”。


查令十字路是人们前往伦敦淘书的首选地,84号则是本书中提到的马克与科恩书店的旧址。这家书店1930年搬到此处,经营一般古旧书籍,其对狄更斯相关书籍收罗之丰沛,当时无人能及。1970年,该书店因店主陆续亡故而歇业。


今天,《旅行中的文学课》作者卢桢,将带我们走访查令十字路这条书店街,探索一个个的书店故事。


 查令十字路84号的“不二情书” 

文 | 卢桢


伦敦的独立书店几近百家,堪称爱书人的天堂,我曾在大罗素街附近居住过一段时间,沿街道往西步行一段,就会出现贾迪思(Jarndyce )书店复古的绿色大门,这个名字源自狄更斯《荒凉山庄》中那位宅心仁厚的好人贾迪思先生。书店需要按门铃进入,里面有一个不苟言笑、端庄而有气场的老太太。书架里陈列的大都是文学书籍,以狄更斯为首,还有勃朗特、王尔德、济慈等等。(价格根据版本和品相浮动,一般一套全集接近人民币一万元,倘若赶上初版本,价格便还算公道。)书店各个角落都有大大小小的狄更斯像,仿佛狄更斯的视线无处不在,书店也用这种方式明言对狄更斯的纪念之情。

贾迪思书店内景


如果在伦敦停留时间有限,又很想满足自己的书店情怀的话,还是应该来查令十字路( Charing Cross Road ),也就是伦敦人说的书店街转转。当地人夸耀道:这条书店街比整个世界还要大。朱自清在1934年写下:“伦敦卖旧书的铺子,集中在切林克拉斯路(即查令十字路)。最大的一家要算福也尔(Foyles),在路西;新旧大楼隔着一道小街相对着,共占七号门牌,都是四层,旧大楼还带地下室一可并不是地窖子。 店里按着书的性质分二十五部;地下室里满是旧文学书。这爿店二十八年前本是一家小铺子,只用了一个店员;现在店员差不多到了二百人,藏书到了二百万种。”这家朱自清称赞的书店在董桥笔下也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书店”。它总共八层,完整占据了一个楼面,由此成为目前欧洲规模第一的独立书店。而同样以规模宏大而闻名的连锁书店“水石”( Waterstone )离Foyles也不远。想要搜罗全世界最新的书籍,那么这两家综合性书店都能满足你的要求。

对于爱书的人而言,查令十字路上的几十家二手书店才是他们最为钟爱的。几乎每家二手书店都有自己的专属经营门类,比如有专卖初版本文学名著的,有售卖小语种书籍的,还有摄影书书店、音乐书书店、档案及二手资料书店、老地图书店、同性恋文学书店等等。随便找一家进入,门永远是敞开的,店里的空间往往局促狭窄,却能令人凝神静气地细细观察与体会。因为二手书居多,书店里会产生一种混杂着霉味儿和尘土的味道,那是纸张、油墨与书橱地板的木香混融形成的厚重气息,仿佛是在引诱你快点发现它们的存在。

在诸多二手书店中,也许最出名的却是早已关张倒闭的马克斯和科恩书店(Marks & Co.)。它位于查令十字路的84号,在汤唯和吴秀波主演的电影《不二情书》中,两个身在异国的陌生人阴差阳错的因为一本书而结缘,这本书就是被称为“爱书者圣经”的《查令十字路84号》。


查令十字路是威斯敏斯特区的主干道

临近索霍广场的Foyles书店总店


《查令十字路84号》出版于1973年,作者为美国女作家海莲·汉芙( Helene Hanff),她将自已与马克斯和科恩书店老板弗兰克.多尔(Frank Doel) 20年间的往来书信结集整理,最终出版。她与这家书店最初的机缘,来自于1949年纽约的一个秋夜。这天晚上,33 岁的海莲在《文艺周刊》.上发现了一则书店广告,这家书店并不在美国,而在英国伦敦查令十字路上。海莲知道这条街道的历史,也通晓这里是寻找绝版英国文学书或是二手书的最佳地点,于是这位“对书本有着‘古老’胃口的穷作家”试着将书单传给书店。非常幸运,书店经理弗兰克·多尔很快回复了海莲并告知大部分书他那里都有,且符合海莲“物美价廉”的要求。二人就此建立联系,开启了长达20年的“爱书人之旅”。

基于两人对书籍的共同爱好与痴迷,他们在信里热烈地讨论英国文学,甚至涉及约翰·唐尼布道书的不同版本这类细小的学术问题。随着了解的深入,两人的话题不再拘泥于文学,他们开始充分交换对人生、感情以及社会的看法,诸如如何制作约克郡布丁( Yorkshire Pudding),布鲁克林道奇( BrooklynDodgers )或者是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礼都成为他们有趣的谈资。再往后,书店的员工也加入了通信的交流。在20年间,海莲和弗兰克以及书店员工们建立起向书而生的厚重情谊,他们彼此交换圣诞节礼物或是生日礼物,在英国因为二战而导致的食品短缺中,海莲也常常随信附上一些食品包裹。跨越大洋的信息传递,既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海莲在《查令十字路84号》中曾记录过她收到书店寄来生日礼物时的快乐心情:谢谢你们送我这本美丽的书。我从没拥有过这么一本三边页缘都烫上金的书。你们知道吗?我竟在生日当天收到这本书!

你们另外写了一张卡片,而不直接题签在扉页上,我真希望你们不要这样过分拘谨。这一定是你们的“书商本性”使然吧,你们担心一旦写了字在书上,将会折损它的价值。你们如果真能这么做,对我这个该书的现时拥有者而言,增添了无可估算的价值。(甚或对未来的书主也如此。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愛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

还有,为什么大家都不签上名字呢?我猜一定是弗兰克不准你们签的,他大概怕我会撇下他,一一给你们大家写情书吧!

那是本什么书,我们并没有去考证,但爱书之人恐怕都能理解“三边烫金”带来的视觉震撼与心灵激荡吧。

尽管海莲多次表示前来伦敦探访的意愿,却因始终困窘,无力支付旅费而久未成行,弗兰克的态度则是:书店的大门永远为你打开,你来或不来,我都在这里。很遗憾,海莲并没有等到相会的一天,1968年, 弗兰克去世了。直到1973年《查令十字路84号》出版后,海莲才凭借书商的赞助最终来到现实中的查令十字路84号,这时书店早已易手,物是人非。

海莲与弗兰克远涉重洋的精神情谊,以及始终未能相见的“缺憾情感”触动了全世界的爱书之人,这本书问世后甚至被奉为“爱书人的圣经”,先后被改编成电视剧、舞台剧和同名电影(中译名为《柔情一纸牵》)。电影的介绍中称“这部片子旨在反映两种爱情,一是海莲对书的激情之爱,二是她对多尔的精神之爱”。书缘与情缘被系上红线,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汤唯和吴秀波在《不二情书》里演绎的,其实依然是海莲与弗兰克式的故事,而电影中人物的结局,算是弥补了海莲与弗兰克不曾相见的遗憾。


马克斯和科恩书店原址位于图中红色建筑一楼,现在这里是麦当劳和一家小超市


当海莲刚刚得知弗兰克去世的消息时,她并不清楚自已此生是否还有机会去伦敦,所以她给朋友写信说:“ 书店老板马克斯先生也已不在人间。但是,马克斯与科恩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路84号,代我献上一吻吧?我亏欠它良多。”正是在这一名句的指引下,查令十字路84号成为全世界爱书人的朝圣地。

不过,当我满怀虔敬地寻得这个地址时,却发现这里与想象中的最象大相径庭。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在1977年倒闭后,经历了数次改造,今天竟然被一家麦当劳占据,我们已经无法从外观上发现书店的任何蛛丝马迹,而它的街牌号也被改成了“剑桥环路24号”(Cambridge Circus 24)。唯一让人兴奋的是店门旁石柱上镶嵌的一块金色圆牌,上面镌刻着: “查令十字路84号,马克斯与科恩书店旧址,因海莲·芙的书而闻名天下。”每一个路过此地的爱书人,都会缅想起海莲的那句话一

If you happen to pass by 84, Charing Cross Road, kiss it for me? Iowe it so much.


唯一能唤醒人们记忆的铭牌



【相关图书】


《旅行中的文学课》

作者:卢桢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09


雨果先生的中国客厅、朱丽叶家的阳台、王尔德墓碑上的唇印、吸血鬼德古拉的城堡、开往勃朗特故乡的复古机车、普希金走过的最后一级台阶、略萨初吻胡利娅姨妈的舞台、聂鲁达攀登过的马丘比丘……


本书以文学旅行为主题,分为“欧陆光影”“亚非土地”“南美天空”三个板块,记录了作者游历世界时探访到的诸多文学景观,以及由文学之路导引出的当地风情。具体表现为对文人故居的探访,对作家墓地的拜谒,对文学博物馆的游览,对当地文学传说的追慕,对各国特色“文学之旅”的体验。

 

【活动推荐】





— end —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yujiang57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