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真的要喝八杯水吗?我们竟被“多喝水有益健康”骗了这么多年?
动图来自SOOGIF
若要问平均每天应该喝多少水,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会是:八杯水(大约2.5L)。
不知从何而起,一天八杯水,排毒又冲刷大肠。这样的所谓健康理念深印我们脑海里。殊不知,这样喝水,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你可能会反问:怎么可能?一天八杯水怎么可能会害我?喝水不是有利于排毒吗?
今天,《疾病密码》作者唐云医师将用中医的知识为你解答疑惑,和你说说八杯水的危害,以及身体积水后,该如何去调理。
八杯水的危害
文 | 唐云
其实,只要我们自己不折腾,身体内部原本是干燥洁净的。
正常状况下,进入身体的水,过剩部分会在脾胃的辛勤劳作(运化)下,以呼吸、出汗、大小便等方式排出体外。
只有当饮水量过大,超过脾胃的运化能力,或者脾胃受损,运化能力不足时,身体内部才会出现水分过多、湿度增加的情况。其中前者占的比例更大。
大量喝水的理由,则来自西医的忠告。
这个忠告是这样的: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这样人体是会缺水的,科学的饮水量是每人每天大约8大杯的水(约 2000ml)。如果你认真按照这个要求做了,那恭喜你,你已经成功 完成了对自己身体的折腾,使原先干燥洁净的内环境转变得污秽潮湿。
养过花草的朋友都知道,除了极少的水生植物可以整天泡在水里不受其害外,多数植物浇多了水是要烂根的,而烂了根的植物是活不下去的。这充分说明了一点,水虽然是生命之源,但水绝对不是越多越好,太多了也是要“命”的。
人体也是如此。
由于年龄、性别、体质、季节及工作状态的不同,每人 每天消耗的水分是差异极大的。比如说二三十岁夏季户外干活的农民工和七八十岁冬季卧床不起的老人,如果都让他们按照8杯水来喝,前者明显不够,后者又明显过剩。不够还可以补,过剩可就麻烦了。
因为,当你不顾身体需要(不口渴就说明身体不缺水), “拼命”喝水的时候,身体正悄悄地在改变。当然,这种改变不是有利的,而是有害的,大大的有害。
一方面,多余的水会潴留在细胞里,导致细胞水肿;另 一方面,内环境会因此变得极其潮湿。隐患就此埋下。
要消除隐患,防病于未然,自然就要控制饮水量。那每天喝多少水才合适呢?我认为最简单的标准,口渴了就喝,口不渴就不喝(当 然,有些人存在这样的情况,整天觉得口渴,喝再多的水都 不解渴,这是因为人体水液的循环、灌溉、排泄出了问题, 需要治疗)。对于这样的标准,肯定有人会说,这也太随意了,一点儿也不科学。
我的回答是,这虽然看似随意,但绝对科学。不但科学,而且非常科学。因为这一标准的制定者并不是我,而是目前世界上最复 杂、最精密、最灵敏、最高效的“设备”——大脑。
大脑很忙。因为它没办法不忙。
大到各个系统的协调运行,小到每个细胞的吃喝拉撒, 身体的每一个细微活动,都需要大脑的“批阅”(接收信息) 和“指示”(发出指令)。没有节假日,不论白天和黑夜,有情况就要处理,有问题就要解决,真正的全年无休,24小时工作,所以大脑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劳模”。但这样还是不够。
即使上面的工作再忙再累,“劳模”还是要挤出时间和精力来做一件事情:监测内环境。内环境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寒、热、燥、湿等的变化),立刻会有信息上报给大脑,大脑也会随即采取对策,来维护内环境的稳定和适宜。因为它知道,内环境是细胞的安身立命之所。内环境出问题,后果会很严重。轻则局部细胞病变,重则脏腑功能障碍,甚至死亡都是可能的。
所以,大脑密切关注着内环境的变化,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它就会对人体发出警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恢复内环境的稳定。
大脑给出的警告就是人体的各种感觉。感觉冷了,是内环境温度过低的警告,这时就要添加衣 物来保暖了;感觉热了,是内环境温度太高的警告,这时就要减少衣物来散热了;感觉口渴了,是内环境缺水的警告,这时就需要喝水来补充水分。如果没有收到警告就擅自采取措施呢?你大可发挥想象力,脑补一下大热天穿棉袄、大冬天穿短袖的感觉。如果 一定要这么折腾,引领时装潮流是不可能的,生病倒是一定的。
喝水也是如此。
没有口渴,说明体内并不缺水。如果一定要喝,而且喝很多,那体内的水就会过剩,水过剩,内环境湿度就会升高,湿度增高的后果……你懂的!在这里不妨透露一个小秘密(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体 会,仅供参考),每当我自己多喝水(多数时候是为了品茶) 后,会明显感觉咽喉部有痰,大便稀溏,手心出汗增多,舌苔变白腻,舌边出现齿痕,这就是体内水湿过多的表现,如不及时纠正,将会后患无穷。
积水成灾
水过多的危害大致可以分为三级。
第一级:潮湿级
1.实际状况。
饮水量超过人体日常所需,体内“雾气”弥漫,内环境非常潮湿。
2.危害性。
细胞缺氧,反应迟钝,工作能力下降(常见症状有乏力、倦怠、嗜睡、四肢无力等),局部黏液分泌异常(如鼻涕、痰液、带下增多等),容易受到病菌攻击,产生慢性炎症(如鼻炎、胃炎、肠炎等),如果内环境长期处于潮湿状态,甚至可以诱发细胞的癌变。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内环境潮湿会导致乏力、畏寒、嗜睡、抵抗力下降等症状,这与身体虚弱的表现极为相似,如果不仔细辨别,盲目服用滋补药物,不但无益于改善症状,反而会造成新的不适。
怎样判断内环境是否潮湿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舌苔。
如果舌苔腻滑,就说明内环境处于潮湿状态(这其实和看到青苔可以判断环境潮湿是一个道理)。
以自然之理,度人身之理,这是中医探究疾病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看似原始,实有至理。因为自然孕育了生命,生命的一切变化,都逃不出自然法则(天道)的掌控,所以从自然现象中发现、总结出来的规律,不但适用于自然,当然也适用于人体,这正是中医的高明之处,它的好处在于简单、实用,却又直指疾病的本质。
再结合舌苔的颜色,我们还可以判断内环境的寒热状况。
如果舌苔颜色是白的,说明内环境以潮湿为主,没有明显的寒热(或略微偏寒);如果舌苔的颜色是黄的,说明内环境不但潮湿,而且炎热;而如果舌苔的颜色是灰或黑的,则说明内环境不但潮湿,而且寒冷。
3.对付办法。
使用“干燥剂”。如果有热,那么就给它降降温,而如果有寒,那就给它加加热。
那么,问题来了,给内环境“干燥”,什么药最强?
我的经验是三仁汤去掉竹叶,加入藿香、石菖蒲。如果兼有热,可以加入竹叶、连翘、黄芩(相当于空调的除湿制冷功能);而如果兼有寒,那么就加入麻黄、苏叶、苍术(这就相当于加热烘干功能)。
就这么简单!
据不完全统计,我曾用此方治愈过的疾病有:鼻炎、咽喉炎、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各种皮炎、小儿抽动症、失眠、痤疮、顽固性口腔溃疡、湿疹、肿瘤标志物升高、特异性关节炎、中耳炎、哮喘等。
尤其是对于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铁蛋白、癌胚抗原等)异常升高,却又查不出病变灶的患者,使用此方治疗,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典型病例】马某,男性,65岁,铁蛋白和癌胚抗原较正常值升高6倍以上。主要症状是乏力和消瘦,但全身检查未发现明显肿瘤病灶,也没有其他不适感。舌苔白腻,脉象弦。
该患者可供参考的症状非常少(仅有乏力和消瘦),而且没有特殊性,那该如何判断内环境的状况(病根)呢?
白腻苔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
也就是说,不管症状是多是少,病情是轻是重,只要白腻苔在那里,我就可以毫不犹豫地判断,一切都是潮湿惹的祸!
【处方】杏仁9克,薏苡仁15克,白豆蔻6克,藿香9克,石菖蒲9克,半夏9克,厚朴9克,通草5克,滑石15克。
【疗效】此方服用约一个月,所有指标恢复正常。
所以,对于这个内环境的“干燥剂”,我只有一个字来形容:赞!
第二级:积水级
1.实际状况。
体内“雨”不停地下,水流成河,到处是水坑、水洼和水潭。
2.危害性。
水积于关节则为关节积液,可以引发关节肿胀、疼痛、活动不利等症状;积于内耳可以引发头晕、耳鸣;积于眼部,可以引发青光眼;积于肺脏,可以造成间质性肺炎;积于皮下,可以导致水肿;积于膀胱,则可以导致小便不利;等等。
判断体内是否有积水,也有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
这次不是看舌苔了,而是看舌头。
舌头胖大,两边有齿痕,就表示体内有积水。
3.对付办法。
使用“抽水机”来排水。
能担当“抽水机”这一艰巨任务的非五苓散莫属。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五味药组成。
君药泽泻,其名字就非常有意思。水聚积之地称“泽”,水很快地流叫“泻”,所以,“泽泻”的意思就是把聚积的水很快地排掉。取这么个药名,它的排水作用自然是可想而知。
以泽泻为君药,以猪苓、茯苓、白术(这三味药的主要功效是健脾、利水、渗湿)为佐药,再利用桂枝温阳化气的作用“点火启动”,一台内环境的强力“抽水机”就此登场。在它的工作下,体内的积水无处可藏,将源源不断地通过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典型病例】张某,男性,32岁。双眼胀痛,眼科检查提示眼压高,诊断为青光眼。胃口佳,大小便正常,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睡眠佳,无乏力,不畏寒。舌胖大,苔白滑,边有齿痕,脉象弦。
和前面那个病例一样,此患者的主诉症状同样非常少。不过症状不在多,有用即可。胖大舌且有齿痕就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症状。有用到只要它一旦出现,就可以下诊断。所以我很快给出了诊断——体内有积水。
敌情已明,破敌自然简单。
【处方】泽泻18克,猪苓12克,茯苓12克,生白术12克,桂枝9克,木贼9克。
【疗效】服用一周后眼睛胀痛消除,眼压恢复正常。巩固两周后停药,之后一直未见复发。
第三级:堰塞湖级
1.实际状况。
身体内的积水量已经大到非常严重的程度,较小的空隙或低洼处已经容纳不下这么多水量,所以此一级别的积水一般仅见于两个地方,胸腔(胸水)或腹腔(腹水)。
2.危害性。
这相当于一颗极其危险的定时炸弹,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小心引爆,那将对人体造成灭顶之灾。
3.对付办法。
泄洪。
泄洪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更是个危险活,所以性格温和的药根本干不了,这时就需要猛药登场了。
这一猛药的名字叫“甘遂”。
“甘”,就是甜。“遂”,原意是指田间的水道。“甘遂”的意思就是可以像水渠一样排水的甜药。古人这样形容它的药力:此药专于行水,攻决为用……(可以)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乃泄水之圣药……但有毒不可轻用。
所以,你千万别因为它味道有点甜,就把它当花瓶,就以为多吃点没关系。事实上,甘遂是排水的猛药,如果不小心吃多了,是要出大事的。
这是因为,甘遂是通过腹泻来排水的。
轻度的腹泻有助于排泄积聚在胸腔、腹腔中的水液,泻后人会感觉轻松。可是如果一天拉上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水是排痛快了,命也差不多快没了,这样的泄洪不但不能救命,反而是要命的。
所以,要想很好地使用甘遂这味猛药,使它既能很好地泄洪排水,又不至引发山洪(剧烈腹泻),就一定要控制好用量。
我的经验是,每次用甘遂粉0.9克,用温开水送服,每日一次即可。这是一个十分安全的剂量,据我临床使用来看,基本不会发生剧烈腹泻。如果服后大便无任何变化,可增加0.3克。如果还没变化,可以再增加0.3克,以此类推,最多可增加至1.8克,以服药后有轻度腹泻(每日2—3次)为度。
我第一次使用甘遂是给一例肺癌晚期的患者,患者胸腔大量积液,胸闷,呼吸急迫,西医多次胸穿抽水效果不佳。经过辨证,我用五苓散加葶苈子、大枣,煎好后送服制甘遂粉,每次0.9克,服用一个月后,胸水全消。
水对人体的危害大抵如此。
总结一句话:喝水容易,健康不易。
【关于本书】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疾病的困扰,疾病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平时走入了哪些健康误区?怎样才能既快又好地治愈疾病?
《疾病密码》 试图从一个临床中医师的角度出发,用有趣易懂的文字,20年亲历临床案例,50余首中国古代、近现代名方,扁鹊、张仲景、李杲、张从正、李时珍、叶天士、王清任、蒲辅周等10余位历代名医的治病故事,为您详述中医识病、辨病、治病全过程,阐明中医之“道”,带您解开疾病密码。
【近期推荐】
— end —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yujiang579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带走一本幽默风趣又现代的中医文化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