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补完,为一条老街「补玩」
去太古里,往往有两条路,坐公交落脚大慈寺路站,或者,地铁到春熙路站,手扶电动扶梯直通地面,裹进人群中等红绿灯过北纱帽街,也可不必见光只在地下穿行便能直达。
这是大部分成都人以及游客来太古里的路径。太古里经由车像流水、马像游龙的大慈寺路和北/中纱帽两条交通干道呈现两个面向给大家:精妙冠世的皇家寺院、人流如织的现代商业街。
太古里实有四个面,太古里商业街区连同大慈寺区域,格局颇为方正,四方接驳大慈寺路、北/中纱帽街、东糠市街、东顺城南街。其中,东糠市街、东顺城南街,是其不常给旁人看的两个面。
得亏东糠市街上有马旺子,不然,大部分人不会涌进来体验、感受这条街以及张罗开的餐饮小店——如何用一碗小面、一客套饭给身在商业中心地带的打工人带去一丝宽慰。
那东顺城南街呢?
关于这条街,你的印象以及记忆又是什么?
蜕变。
为一条位于城市心脏的老街寻回神韵。
东顺城南街,太古里隔壁的一条小街,一条容易被遗忘的小街,2023年年中,因为一场公厕展览“LOOP循环循环再循环”被打捞。
这是联合A4美术馆艺术商店和设计工作室homework共同策划的一场与“循环之道”主题相关的“日常图像”群相展,这场展览使得这间公厕连同所在的东顺城南街亮相各社交平台,并成为打卡地。
有人感叹:“成都,你真敢,在厕所里办展。”
有人发出盛情邀约:“一起来这个厕所玩呀。”
这也让我们开始注意到作为公共艺术计划发起者的L’EST。
L'EST,是由一群热爱商业的年轻人组成的团队,十分低调,他们更新并运营着正在焕新的老街。L'EST,也是一条真实存在的街道,这条街便是东顺城南街——一条位于城市心脏正在“补完”的街道。
过去,东顺城南街是团队上下班必经的一条路,而十年过去了,大家发现周围的镋钯街、天仙桥南路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直到2022年年底时,东顺城南街都没有起什么大变化。
街道一端的老房子里藏着民间传统川剧团——百家班川剧团,菜市场是原来的菜市场,五金店还是原来的五金店,街头卖着馒头、包子、卤味等传统街边餐饮和小吃。在繁忙的市中心,这里还有一片不太容易被人看到的棚户区。
置身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段,相比隔壁邻居们的“新”“潮”,东顺城南街显然过于“陈旧”了,而这份“陈旧”里保留着再难寻找、重构的“老成都”味道。
L'EST团队正是瞅准了这一点,认为东顺城南街天然承载着成都本土文化以及街头气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其他城市都不可能存在与复制。
通过这条街,成都人以及来到成都的陌生人可以用一种更贴近成都的方式走进这座城市,打开这座城市的另一面。
因此,团队发起了“城市补完计划”,在保留成都街头气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适合东顺城南街的新内容、新铺装,改善及提供更好的配套条件,在边边角角缝缝补补缓慢更新东顺城南街。
“就是不想把原来的推翻了或者打破了。”
对于这条执拗的老街,L'EST团队没有选择推翻重建,而是尊重城市肌理,甚至包括原生树木,来最大程度保留部分原生气质。
所以,我们会看见意识浓缩首店、主打贵州酸汤的Mountain Kidz、INVISI.Coffee,包括上海安福路来的Alimentari Grande 等本土的、他地的品牌都把新的根系扎在了这里,构成了只属于成都的新街头气质。
而“新”的邻居和“老”的居民也相互往来着。用一张披萨换两碗米线是真实在这条街上发生过的事,楼上的奶奶没有吃过披萨,新店开业也曾请奶奶到楼下品尝正宗的意大利食品。
良好的邻里关系建立在细枝末节中,L’EST尝试在理性之上用感性的方式回应、牵引不同个体情感深处的触动,让人与人、人与街道回到轻松、愉快的关系状态。
现在,走在东顺城南街,你会发现有趣的现象,半条街已经全面焕新,半条街依然保留着原来的样貌。
鲜项米线、徐妈手撕烤兔、火巷子渣渣牛肉、川东铁板烧冒菜,老旧木匾下的热锅子一腾一腾冒着热气。
Mountain Kidz、INVISI.Coffee、TIENSTIENS将将、MEDISN 药厂,浮荡轻盈的音乐声或碰杯声。
Alimentari Grande外摆区周末坐满了来寻片刻自我的年轻人,服务员礼貌应接:“稍等,我给您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位子。”
守住。
做小而美的事守护小而美的街。
街道尚未全面焕新,社交媒体上已经有人发出赞誉的声音。但是,L'EST团队知道:“‘补完’是补不完的,它是一个持续在补的动作和状态,就是一点点来。”
以整条东顺城南街为触角,他们试图在商业逻辑外探寻人文艺术、生活美学与绿色生活,而这条街对团队来讲,是一个巨大的试验场。
在公共厕所办展览,通过公共艺术进行持续表达就是一场实验。
在“LOOP循环循环再循环”之后,L'EST联合插画艺术家小保伟,以“我走过角落里的一片微光”为主题,把艺术家源自东顺城南街的生活灵感,用极简、灵动的线条勾勒于街角各处。
这次的展陈空间除了公共厕所,还蔓延到了东顺城南街的角角落落。
行走街道间,抬头会发现路灯上多了一个可爱的小人儿;他有时又出现在街角花园,像住在街上的老邻居手里拎着一条水管浇花,有时背着斜跨包,在公共垃圾箱处跟路人打个照面。
L'EST还与艺术家ARTWOCA共同呈现了“共振resonance2023世界艾滋病日艺术项目”。
HIV病毒引起的“道德病”以及对患者的“污名化”,是社会中存在的部分现象。这场展览是团队试图借由公共厕所——公共性极强的场域里,用一场微小的社会行动,引发大家更加关注疾病和尊重生命。
2023年年底,一介·巷子里、一苇书坊、野梨树书店等陆续加入到“补完”中,带来了小展“年末书单·送你的99个礼物”。
这次展览中,公共厕所是展陈空间,也是阅读空间,它从公共厕所延展至各个品牌商店。
借阅角、新书分享沙龙、游牧书店,关于书籍的活动被拆分成不同组织形态。在东顺城南街外,如果在一介·巷子里、一苇书坊、野梨树书店、A+STUDIO、木木美术馆都设有书籍募捐框。
活动结束后,最后精选的99本书将被作为新年礼物,捐赠给云南腾冲龙上寨村的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公益艺术图书馆。
阅读,发生在任何地点,咖啡馆、西餐厅、酸汤店等,甚至是公共厕所,都可以成为神思畅游的“任意门”,攀援着文字穿越现实世界,踏足一片写作者构建的乌托邦。
被阅读的书籍,也是流动的、漂流的,去往它需要去的地方。
尽管开始一些居民阿姨、叔叔不理解在公共厕所里做展览,后来换展,他们也会主动向上厕所的人推荐新的展览,包括有时候会看见他们自己拿着手机拍照。
这是一个慢慢接纳的过程。L'EST公共厕所展览还会持续下去。
从城市人文观察者的角度,L'EST团队还出品了L'EST画报,把视角拓展至东顺城南街之外。
“况味”“来往”……每一期都是新的主题。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观察我们的城市,真实记录正在更新城市的积极实践,尝试着去寻找并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日常中被忽视的创造之美、生活之美。
对待这条大家经常穿行的老街,L'EST团队充满了感情,无论是引入契合的品牌、办展览、办画报等,都是试图凭自己的力量尽量为它留下点印迹。包括街区保留了一幅开放的巨幅围档,不定期会结合“城市补完计划”呈现不同风格的内容。最新一期便是由MEDISN 药厂以“补完”为创意灵感创作的概念插画。
一条老街宛如一株老树,嫁接新的植株插穗需要时间接纳、共生,再长出新的芽胚。
L'EST,正在被更新的东顺城南街,就是这株老树,被植入不同插穗。“街巷更新”“公共艺术”“商业品牌”“社群营造”接缀在这株树上。能生出什么样的芽胚,开出什么样的花?还有待我们继续关注、观察。
无论结出什么样的花与果,日复一日的细碎工作,是L'EST团队要面对的现实。耐得住性子,这是要义。
值得团队欣慰的是,按照日常各种小事的积累,原本不太理解的居民慢慢理解了他们的用意——这对生活品质的提升会有帮助。现在,大家正慢慢达到互相理解的平衡状态。
的确,城市补不完,因为变化不能一蹴而就,要靠时间以及点点滴滴的推进,才能引发改变。在街道神韵消失之时,商业权威统治改造着城市人文之时,守住这处小而美的地方,做一些小而有意义的事情,传递一些还有人在意的精神价值,就好。
L'EST,在“补完”中“补玩”,就好。
太古里区域的重头戏属于闪亮、耀眼的存在,其实,周边有压根不会被关注到的地方,简陋的房间、普通的日常,它跟太古里一步之遥。
这么近又那么远。
L'EST像一条拉锁——这条街与这个团队,就是在做一条拉锁,把繁华的和接地气的链接起来,让大家既看到那边的样子,也看到此处普通人的生活日常。
● ● ●
编辑丨欢歌
未标注图源丨L'EST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众号丨YOU成都视频号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程序 | YOU在场小红书
合作添加微信号
YOUCHENGDUDU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