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顾降解之路的恩怨情仇,黎明前的黑暗还有多久?

研究院投稿者 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 2022-06-09
降解行业2800人通讯录NatureWorks/道达尔/海正丰原/金发/屯河/金晖/道恩/康辉石化/金纬/鑫达/伊之密/长海诚宇/梅地亚包装/益安餐具盈科包装/聚点餐具/众利包装朗瑞包材/益海嘉里/中谷淀粉TUV莱茵/华测检测/SGS等

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读者来论:今天挑明吧,不管您愿不愿意承认,现在塑料污染治理遇到了阻力,这个阻力来自价格、产能、材料性能,也来自路线之争,抓也不是,不抓也不是,决策者左右为难。探讨下一步会怎么走,对行业应该有点裨益。
1、方向不会变,顶多是微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和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摆在那里,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一致要求,开弓没有回头箭,方向是不会变,暂缓一两年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分阶段、分区域、分重点实施,顶多是微调。
部门或地区
强制或引导或鼓励
商务部
全生物降解
国管局、发改委
全生物降解
海南
全生物降解
四川公共机构
全生物降解
云南
光氧降解
安徽宿州
光氧-生物降解
安徽蚌埠
全生物降解
安徽桐城
无机化聚烯烃-光降解
上海
全生物降解
江苏
全生物降解
江苏省质量协会
生物酶/光降解
浙江宁波
全生物降解
湖南
发展PVA材料
其他省市
暂不明朗
据公开文件或报道,由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整理。

从上表诸多信息得出结论,生物降解塑料总体方向是没问题,可降解就是全生物降解
2、阻力,感觉有点推不动
现在与去年下半年相比,是变了天。先是产能冲击,后是价格碾压。
海南12月1日开始禁塑,让产能供应露了馅,举半个中国之力似乎也供应不上一个海南的需求,实施一个月就问题百出,到现在违禁产品也还“数量惊人”,一些市民在电视采访中口口声声支持生物降解,轮到现实生活中需要掏钱了又畏畏缩缩。
2021年1月开始,全国重点城市开始实施第一阶段任务,却遇上了原料BDO价格暴涨,PBAT3.5万元,PLA3.4万元,给塑料污染治理来一个釜底抽薪。
面粉比面包贵,原料比制品贵,搞得改性厂都无心造粒,从上游厂家倒腾点原料出来卖,好过改性之后再卖给制品厂,制品厂的需求千差万别,搞不好要退货,倒卖点原料,即使出问题也与自己无关,要么上游熔指不稳定,要么你自己不会用,跟我改性厂没有关系。看起来上游厂家抛弃了代理商贸易商,可以把流通渠道的钱都挣了,没想到改性厂也能名正言顺地卖料。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后,上游厂家或许会抛弃改性厂,自己直接生产吹膜料、刀叉料、餐盒料、快递袋料,对应牌号有个ABC,好的买A差的买C,塑料袋还能有整出几个花来?现阶段还是先把纯树脂做好。
并不是所有上游出厂的纯树脂都那么完美无暇,喊得山响的产品,市场上也没见到什么货在流通。生产PBAT似乎没什么技术难度,去年有30万吨产能,今年又要上30万吨,熔指控制范围小,参数稳定,下游才敢用。用的人多了市场会有口碑相传, 谁家的好用,谁家的难用,大致会有个排序。有些新生产线,没有经过一年半载的市场检验, 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的。
制品厂这边也不好过,如果不是靠年前采购的原料,下游订单根本交不了差,如果按现在的价格购买PBAT做年前的订单,产一吨亏一万。现在是有了订单才买原料,做背靠背的生意,囤料很考验眼光,毕竟谁也不愿意站在山岗上。
价格太高,商超不买账,到现在你会感觉有点推不动。现在基本是僵持着,等待热度冷却和产能上来。
热度不会冷的,可能今后在提法上更强调可循环和易回收,弱化可降解,但降解在5年之内都是增量市场,这是确定的,如果打脸打多了,谁都没面子。
3、路线之争,造就了降解路上的“明星”人物
回顾一下线路之争的各路豪杰,权当记忆。
光氧/厌氧降解和生物降解是两个阵营,一直打得不可开交。
光氧/厌氧降解以Guo某某Wei某某为首,生物降解以Z博士为急先锋。去年有人给别人伪造了个通缉令,把降解圈里闹得鸡飞狗跳。
苏州Guo某某早年卖油墨,做事情很专注,容易all in全付身家投入,这种特质造就他不成功便成仁。他给自己产品起的名字太生动形象,就像床垫中的席梦思,到底是叫床垫还是叫席梦思,让人傻傻分不清。Guo从海南公司退出打击应该挺大,之后沉寂了许多,个中很复杂,说到底是路线问题,海南公司原本想拉个扯大旗的,不曾想光氧/厌氧与海南生物降解格格不入。现在Guo已经不热衷群聊,偶尔发声,厌氧降解二万五千里长征才刚刚开始,以梦为马,也是透露一股悲凉气。
河南Wei某某研究包装出身,笔耕不拙,一直在一本印刷杂志上发表文章,懂战术,善借刀。一开始总挑生物降解的短板,对自己的产品忌讳莫深,后来才公开了自己也是做光氧。同一路线也有纠纷,Guo和Wei就有过恩怨,前者说后者侵犯了技术专利,Guo和东莞一家公司也有专利纠纷,这些都是群里吵过若干次,是否和解不得而知。Wei也不是纯看客,他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借Dou的A4纸文章(PBAT含毒一说)狠狠剌了PBAT一刀,斩获不少吃瓜群众。
宁波Dou某某早年留德,博士(下文称Dou博),大连所出来,一直兢兢业业地做自己的PBS,捣鼓双螺杆机时弄伤了手指包扎了十几天。他为推广自己的PBS,不惜挑战巴斯夫权威,用一张盖章的A4纸写了一篇文章,称PBAT降解中间产物PTA有毒,不能降解,不是生物降解,誓言要打倒PBAT,近日被一个公众号拿来做文章,指其与两会代表为敌,惹得咱们Dou博大为光火。Dou博士不但到处被人借刀,自己也嘴大惹祸,曾被一公众号发律师函告其诽谤。Dou博还曾舌战群雄,揭了一些往事,称某大厂没做PBS就不要言必称PBS。少数业内评价他是性情中人。
这些典故一开始人们还津津乐道,后来也就司空见惯了。来来去去就这么几个话题,说PBAT有毒,说PLA浪费玉米淀粉,说堆肥还不是一烧了之,有些问题确实是个问题,但也不见得就你家PBS好,其余一无是处,像祥林嫂那样絮絮叨叨,人们也就不爱听了。当然也有追随者,Huang称颂Dou博士坚持独立思考,有国士之风,过了点。
探究PBAT安全问题,不吹牛不打嘴仗,悄悄地做实验,这才是科学工作者应有的严谨。期待陕西科技大学李成涛教授的研究结果。
这本来就是一个你死我活、有你没我的对峙,原来聚烯烃是8000的成本,现在响应号召要可降解,光氧1万的成本,生物降解3万的成本,如果允许做1万的,3万的就得死。
为什么大资本不去做1万的光氧,非要上3万的生物降解?你要看做PBAT、PLA都是国资背景、大的民营企业,数亿元的投资必然有详尽的决策调研,他们的路线大概率是代表政策方向。但背后究竟是谁推动了这个政策方向,也值得研究。
4、降解红人和检测那些事
争议是很大,争到最后又是归结到定义那里。北京某大学教授W某某统筹了几个中心,将降解的地盘守得很紧,不让别人参与,权力很大,压力也很大,中心人手紧缺,把一些年轻人都调过来帮忙。搞得学生很忙也很迷茫。
降解塑料新版定义GB/T 20197搞了半年,征求意见11月到现在还没下文,据说光氧阵营意见很大,他们做了很多年,也家大业大,有点实力,就联名上书。
Xia某支持光氧,在北京搞了个会推广宿州模式,拿了石化院的旧检测做背书,石化院不愿背锅,说只对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一时下不了台。Xia毕竟是前领导,一般人不愿正面冲突。
Xia教训晚辈:“干点实事吧,不要固步自封”。
晚辈掩脸哭笑说:“错的就是错的,对的就是对的。”
领导说话都很有艺术,云对云雾对雾的,一般人理解不了。
有些做光氧降解,或其他降解剂的公司也打“jj”,比如云南,估计做这个标识的人心里在滴血。消费者如果觉得有疑问可以投诉,让市场监督管理局去评判。
“jj”标识不是一个认证,只是检测达标后的企业自我声明,目前没有发证机构。后面是否上升为认证,这是后话。由认证机构去争吧。
堆肥检测并非只有北京一家能做,又做裁判又做运动员,质疑声音还是不少;出试卷改试卷,这是老师的职业。其实堆肥检测各地都有,比的是拉客能力和坑位,检测180天降解90%,45天检测费用是1.8万以内。人家说现在做降解挣钱的就是设备、检测、展会。

5、台面以下的动作

光氧降解还有一些市场,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会逐步萎缩。这些人打擦边球先挣一波钱再说。
生物酶降解又是另外一条路线,搞得声势最大的是来自宝岛的同胞,他们基本师出同门又分道扬镳,在大陆找合资,到西部去扶贫建厂,走上层路线,有些也发展得风生水起。
用甲壳素包裹酶,盛传甲壳素来自台湾某个海湾的牡蛎,只有那里的牡蛎能产,这个Bug被Z博士批得体无完肤,Z博士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指称,没有一种酶能在200度的高温下存活。
也有一些扛着生物降解的大旗,也在做光氧或淀粉基的台下动作。毕竟工人要养,工厂要活。
同济大学的任杰教授说,中国人都很聪明,真降解没得卖,假降解就上来了。

一些决策者很聪明,以不变应万变,在路线上基本不表态,让协会去趟水,让企业去试错,让市场去检验。多么聪明的做法,跟着上面做,起码不会错。
6、降解的新概念,可控降解
生物降解的说法确实不好,容易误导,而且谁都想往上面靠,有些人明明是光氧降解,非得加个生物,说我崩解后有生物参与哦,我也是生物降解,所以,用可堆肥降解、露天陆地降解、海洋降解的说法就很清晰。
清华大学于建教授提及一个新概念——可控降解,就是降解不能靠天吃饭,要人为可控,想它一年降解就一年降解,想它两三年降解就两三年降解,在设计端就控制住,这才牛。
金发科技、王子新材在新疆搞棉花地膜投了不少钱, 因为搞不定可控降解,降解过快,保温保墒没搞定,成了先烈。不过这两个工厂都从东南跑到大西北,跟新疆蓝山屯河相比,完全没有地理优势。
7、社会担当,PBAT出来走一波?
话又说回来。
上游厂家抱怨BDO太贵,原料涨30-40%我也得涨30-40%,想做下去,上游也得让利,不能抱团稳价,如果崩了从头再来,对行业伤害太深,再也没人信您了。您国企名企要有大国担当,中石化去年5月份就放风熔喷布要降到10万以内,当时熔喷布市场价格可是50万元天价。
丰原还是有担当的。丰原集团董事长李荣杰希望PLA从现在的3.4万元降到2.5万元,大概要等到丰原二期30万吨量产,时间是2021年9月,屈指可数也就6个月。
蓝山屯河也是满满的社会责任感,在PBAT紧缺时,凡是有海南订单的都优先排期,优先发货,如果海南排头兵都供不好,行业领导者也会脸上无光。
另外,中大孟跃中教授希望把PPC-P降到1万元以内,清华陈国强教授想用5年时间把PHA降到1.2万元。
兄弟们都那么棒,PBAT也应该出来走一波,塑料污染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大计,要政治正确。
引用北京某教授的话就是,价格太高要害死战绩的。
8、不是不抓,时候未到
但生物降解确实遇到困难,自身性能不够好,后端堆肥没跟上,被人一直揪着小辫子不放,产能供应不上来,不治标也不治本,主管部门可能连自己也有点懵,抓与不抓,都是两难境地。
推生物降解,后端堆肥的确闹心,甄光明提出的社区堆肥,看起来很美丽,这是个凭空造出来的新事物,要出钱出地的,谁掏钱是个大问题。
北京一位学者则提出,生物降解塑料在目前产量不足的情况下,最适合的用途其实有两个,一是用在医疗上,比如做支架、骨钉、缝合线。一用在垃圾袋中,与湿垃圾一起投放堆肥,不用破袋。产量上来以后,可以扩大其他领域的用途。
国情发展到现在,与当初制定时有了一些出入,计划没有变化快,现在严格执法可能不太现实,只能抓大放小。
人民日报那位评论记者寇江泽,主要是写环保方面的,与主管机构走得比较近,可以视为一些声音的传达。
他在两个关键时刻发表评论,以正视听。之前是推行过快热度过高时发表评论称,有力有序有效地治理塑料污染,推进“限塑”不能超越自身发展阶段,不能“一刀切”,要兼顾可行性,把握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活便利的平衡点。
现在遇到困难时他也发表评论,治理塑料污染是一个长期过程,难以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
两点都很重要,拨乱反正。
不是不抓,时候未到。
本文纯属行业探讨,无意贬低任何人。在当下的国情,我们得先做事,再去考虑能不能把事做好,不忘初心,都是为了建设美好的中国做贡献。
塑料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过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如果您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交流,也欢迎赐稿。
转发此文到朋友圈,截图给小编,可以加入降解材料群。小编微信号:zhaosuliao33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