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岗村周氏大宗祠:门前石鼓表功名,半块金匾耀门楣

2016-08-08 陈若兰 石建华 白云时事


       周氏大宗祠位于江高镇南岗村,这座平时少有人烟的大宗祠是南岗周姓族人的太公祠,从外部来看,其建筑规格宏大,三路三进加后厨,总面阔26.5米,总进深58.1米,建筑占地面积约1162平方米,一对石狮石鼓静立门前,与坤甸木大门相映,而在大门的后面,则有石柱木柱、壁画、砖雕、石雕、木对联、大杂木门、圆门口……这些,承载着的是周氏族人在南岗村的显赫过往。


从整体看,周氏大宗祠建筑规格宏大。石建华 摄
石鼓石狮彰显周氏功名

       南岗村位于流溪河北岸一座山岗下,自南宋建村以来,已有8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村里还遍布着明清时代的祠堂,是一条人文氛围浓郁的历史文化村,其中有一座祠堂尤为特别,这就是位于南岗村西路26号的周氏大宗祠,这是南岗村周姓族人的太公祠,始建年代待考,其门前静立相对的石鼓石狮显示了它的与众不同。
       来到周氏大宗祠前,宗祠门口长满了杂草,门上挂着近年重制的“周氏大宗祠”木匾,最为醒目的是门旁一对相对的石鼓石狮,石鼓取圆形,直径约 0.4米,鼓座两级高约1.5米,刻有麒麟、龙狮、牛、鹤、蝙蝠、书、剑、扇等图案,石鼓内侧还竖有一对相向的小石狮子。
       据南岗村村民介绍,狮子在民间有辟邪之用,常用来守门,狮子又是兽中之王,有显示尊贵和威严的作用,按照传统习俗,成对的狮子是左雄右雌,门前一对抱鼓石,立的是功名标志。在讲等级的封建年代,无功名者门前是不可立鼓的。倘若要装点门脸,显示富有,也可以把门枕石起得像抱鼓石那样高,但只是傍于门前的装饰性部分要取方形,区别于“鼓”,再高仍称“墩”。
        “周氏大宗祠门前的这对石鼓石狮都是当年周氏宗族功名的象征,普通或者单单富有的家族都是不敢有如此高规格的建筑设计的。”今年76岁的林叔曾担任村里的治保主任、侨务主任等职,退休后,热心于村史村志的搜集编写,见到记者时,他手里还拿着搜集整理出来的村史村志材料,准备向记者细细介绍。林叔说,这是他见过的最宏大、规格最高的一座宗祠。
       在历史长河中,周氏族人的许多事迹不再被提起,留下的建筑却是无言的历史。

石鼓和石狮是当年周氏宗族取得功名的象征。石建华 摄
具有岭南建筑特色的龙船脊、锅耳顶。石建华 摄
金匾是皇帝御赐之物,透露出周氏族人曾经的辉煌。石建华 摄
花岗岩坤甸木巧妙使用

        “这里以前贴着一对门神,分别是秦叔宝和程咬金,很是威武!”林叔向记者描述着他年轻时见过的宗祠,他说,幸好这是坤甸木,不然也该消失不见了。
       原来,周氏大宗祠内用石用木均是花岗岩条和坤甸木,在祠前就有约400平方米花岗岩条石铺成的地坪,荒草间仍可见岩石无半点破损,前后廊次间塾台均是花岗岩砌成,两檐柱之间所架亦为花岗岩。村里的老人介绍,花岗岩条和坤甸木的使用既是财力象征,也是防水防潮之用,南岗村依山面水,历来是珠三角鱼米之乡,却也常受水所困。林叔说,在祠堂地坪以西有一口水面近7000平方米的大池塘,以前还未修堤围时,一发大水池塘水涨就容易漫到祠堂前,地面常有水浸的时候。而且广州气候潮湿,花岗岩石有助于防止墙体受侵蚀。
       除了大门,祠堂内坤甸木的使用亦是处处可见,从宗祠大门到宗祠雕饰,再到第二进源绍堂内的六根坤甸木金木柱子。林叔说,坤甸木一般是用来制作龙舟,耐久性强,防腐性好。恰恰是古人的种种巧妙使用,才让今天的我们能看到这么古香古味的岭南建筑设计,这些都应该被珍惜。
       如今祠堂内别无其他,仅在每年有喜乐庆贺之事时,这里才会聚集众多周氏子孙,在此联络情谊。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时刻提醒子孙后辈,勿忘本源      石建华 摄
周氏大宗祠建筑规格宏大,三路三进加后厨     石建华 摄
精巧的布局和极具特色的建筑结构,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慕名采风  石建华 摄
即使拥有着辉煌的历史,终究抵不过岁月的蹉跎                      石建华 摄
半块金匾透露曾经的辉煌

       在周氏大宗祠内,至今珍藏着半块金匾,周氏后人周志荣从祠堂内将其拿出时,是用一块旧布包裹着,掀开布后,匾上依稀可见“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考绩报循臣劳推……”、落款“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加三级常 龄焉”等字样。周志荣介绍,这块金匾是在近几年才被发现,金匾也为坤甸木所制。在古代,金匾就相当于圣旨,由皇帝御赐,是有功名的人回乡时路上开道之用,留在乡下存放,是光耀门楣之意。
       据南岗村村史记载,南岗村人才辈出,自明朝以来走出了明代进士周信夫、周乐轩,乾隆时代提督林蜚日,嘉庆进士周日新及其曾孙光绪进士周汝均,公孙两进士在南岗村传为佳话;而乾隆时期的提督林蜚日,不通过任何形式选拔,其升官发迹在南岗村则更具传奇色彩。周氏家族在南岗村造就的光辉历史一直为人乐道。
       可惜的是,在“文革”破四旧时,金匾被毁坏,后来又因为疏于保管被老鼠啃食,如今的这块金匾只剩下二分之一,金匾上到底所言何事,周氏后人均表示不清楚,只知道周乐轩为明朝进士,这是后来皇帝加封所赐,至于上面为何言及“周锡光”,加封的是什么都不得而知。
       周志荣说,据史料记载,周氏迁至南岗村至今已有600多年之久,从南岗村走出的周氏子孙如今遍布于珠三角地区,每年他都会争取机会和其他族人到此一聚,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族人宗亲往来越来越少,宗祠的一石一木在渐渐老去,就像那块金匾,很多故事不再被人所知。

石梁下神龙戏珠的石雕栩栩如生,保存完整                                       石建华 摄
厚重的坤甸木门左右各放一只石狮和石鼓,象征着周氏宗族的荣誉和功名   石建华 摄
砖瓦下起舞于九天之上的龙形雕刻,手艺精湛,雕刻栩栩如生,彰显着龙的霸气与骄横                             石建华 摄

(文/陈若兰 图/石建华 通讯员/黄冠豪)


每日更新

      扎根白云八载,我们靠脚板走出新闻,用文字和镜头记录白云的点滴变化。了解白云区,请关注白云时事公众号 Gz_byss

       您还可以登陆“白云时事”网站http://byss.by.gov.cn,了解更多关于白云的第一手好新闻。

扫描

二维码

了解更多详情

本文来源:白云时事  2016年8月8日  第三版

本期整理编辑:陈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