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高大田:两河相伴鱼米水乡,八百年过往娓娓道来……

2017-03-26 陈淑娴 石建华 白云时事

       西侧,巴江河蜿蜒而流;南侧,流溪河穿流而过……河网密布、地势坦荡、土壤肥沃,800多年前的大田村已然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吸引开村祖先远道而来。自此,世世代代的大田村人过上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他们以耕种水稻为生,休耕之余捕鱼、织布,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一直延续了数百年。10多年前,大田人开始放下延续世代的水稻秧苗,将成片的水稻田变身为花田、菜田、水塘,将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活化成古迹文化公园,建起足球场、篮球场、文化室……昔日水稻乡村开始从蜕变中走向新生。

大田村河网密布,地势坦荡,是天然的水乡。

靠水吃水,靠田吃田

       说起大田村村名的由来,村中年过7旬的谢沛忠说,开村之际,他们的先祖太公拥有田地数千亩,其中有一片面积达48亩的单片田地,故以“大田”命名。“旧时,村民就从太公处租来田地耕种,由于水源丰富,世代便都以耕种水稻为生。”

     

       大田村地势低洼,易发大水,水稻田常遭殃,久而久之,也促成了村中北帝古庙迁址一事。谢沛忠说,北帝是水神,而旧时大田村村尾一带田野广阔,河涌交错,经常发大水,淹没农田,于是村民就将原建于村中心的北帝庙迁到村尾,希望北帝管水治水,保佑大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农田被淹,被迫休耕的间隙,男捕鱼、女织布成为了大田村民另一种生存方式。就着河网密布的优势,村中男性下河捕鱼,女性在家织布。当时,妇女所织之布称为“鱼萝布”,以麻纺为料,开口很大,专为捕鱼而织。除织布外,还有妇人做起了牛角梳、红木梳等手艺。

    

       在大田村民的捕鱼生活中,还生出了至今仍留传的鱼酢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村里一户人家很穷,家里孩子多,有一天,农户在河边打来了一条鱼,可是人多难分,如何是好?思前想后,农户索性将鱼扔进锅里,煮至烂透,剔除鱼骨,一人舀一碗,最是公平。从此,每至冬至等重要节日,鱼酢便成为了大田村桌上的一道美食。

褪去学堂角色的谢氏大宗祠成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开启升级活化之路

       鱼酢得以继承,然而旧时的种水稻、捕鱼业很快在时代的变迁中萧条下来。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田村民开始了外出打工的日子。

    

       村民外出打工,田地无人耕,怎么办?10多年前,大田村兴修水利,改造了近2000多亩鱼塘,村民开始了养鱼的营生,水产养殖示范园区建了起来。而留存下来的大片农田,则大部分租给了外地人,少部分留作自己耕作。

    

       外地人看中了大田村的水乡特色,纷纷种植起了玫瑰、兰花等高产花卉,“你带我、我带你”逐渐形成了规模效应,如今的巴江河畔,已分布有数百亩的高产花卉园圃。而在大田涌与巴江河交汇处,一个面积为230亩的小岛——海心沙,已成为广州市最大的鳄鱼养殖和观光旅游基地。

    

       除了自然风光,沉淀数百年的古建筑资源也得到了应用。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谢氏大宗祠重新盘活,曾作为大田村教书育人的地方,如今已褪去学堂角色,成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2009年,大田村筹资数百万元,将坐落于公园中央的北帝古庙和原珍谢公祠重修一新,修建古建筑、池塘、凉亭于其中,形成古朴而充满现代气息的古建筑群——大田村文化古迹公园……一条活化升级之路逐渐在大田村铺开。

大田村将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活化成古迹文化公园。

水稻乡村蜕变美丽新农村

       在升级活化中,大田村逐渐走向美丽新农村建设。2014年,大田村入选广州市第二批美丽乡村试点创建村,随后道路、路灯、排水、公共服务站、文化室等6大建设项目先后展开。

    

       在此过程中,大田村将建设细节化,铲除了筷子河岸边的杂草,铺设了人行绿道,铺设了庙口桥523车站人行绿道,新建了阳谷里休闲公园、卫生站大楼、北帝古庙健身路径等。

    

       基础设施建设提速的同时,文化体育也不落后。足球赛、乒乓球赛是大田村每年的常规赛事,广场舞汇演也越来越得到妇女们的青睐。今年,大田村还不断激活古建筑的功能,原珍谢公祠成为区武术协会大田训练基地,谢氏大宗祠成为村民乒乓球练习基地。

    

        “每天都要来打个一两小时,有时候人多还没有位置,周边村民都来这里打了。”年过7旬依然健步如飞的村民谢广财称,他是村里乒乓球赛团体赛成员之一,每天,他都要到谢氏大宗祠打上一轮乒乓球,近年来村里对文化体育活动越发重视,让他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除了休闲公园、卫生站大楼,大田村还新建了文化大楼,里面设有图书室、阅览室、绿色网园等功能,是当地老人的活动中心,而临近谢氏大宗祠的大田乐社则成为了粤曲发烧友集聚的园地。如今,在古建筑里练武、打球、下棋、唱戏等,已成为大田村村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专家观点

区文遗办冼永成:大田村可打造水乡村落

       俗语说有水就有财,大田村可以利用大田引河及巴江河,打造像旧时禺北那样的水乡村落,譬如做好河两岸的绿化,建造临水码头恢复古代水上运输的繁忙境象,制造一些木船以出租用途放在河里面。 

    

       再有,就是古建筑的活化问题,譬如像北帝古庙,可争取宗教部门的支持,引入道教活动。谢氏大宗祠是禺北谢姓的祖祠,大可以按照宗族活动场所及江高民俗文化馆这样的性质来使用,江高地区的粤曲或粤剧也是其中功底不差的一个内涵。大田村拥有很多现成资源,均可以将其用途最大化展现,但是此类发展均需要政府的扶持及村民的长远目光支撑,不能急功近利。

文|陈淑娴

图|石建华

编辑|陈会


(本文由“白云时事”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100 31927 100 31927 0 0 2416 0 0:00:13 0:00:13 --:--:-- 6618 * Connection #0 to host 37.48.118.90 left intact d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