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悦读分享会】戴桂波:我想写诗到90岁

2017-05-06 杨黛清 白云时事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到不了的诗和远方。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

这样一句话常常被用来自嘲,

却有人将生活写成诗,

把生活过成了诗。



戴桂波

 简介:1930年出生,长期生活、劳动、工作在流溪河畔,是地地道道的饮流溪河水成长起来的乡土作家。60多年勤奋耕耘,发表了三本诗集和众多其他文学作品。现任广州市曲艺家协会会员、省归侨联谊会会员、省楹联学会理事、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曲艺家协会会员、白云文学会会员、白云华侨文学会会员、白云楹联诗词学会理事。

     “融合季节又清明,缅哲怀贤念俊英。柏气松风扬烈士,莺歌燕舞壮园陵。春深日暖堪亲绿,草浅坡平好踏青。叩罢山川完大礼,一壶醩酒饮梅亭。”这是白云区农民作家戴桂波的新作《清明》。戴桂波今年已经87岁了,从50岁开始学习写古体诗词,至今依然对此非常热衷,不断有新的作品发表。目前,他已经出版了3本诗词集,没有出版的作品至少还可以集结3本。“我觉得我可以写到90岁。”他说,年轻人应该沉下心来多读诗,才能感受中华诗词的魅力。  

通讯员 供图

50岁开始学习写古体诗

晚年生活中都是诗

       认识戴桂波的人都叫他“波叔”。他说自己是“文盲”,因为拼拼凑凑只读了两年书,但是一辈子却和文字、文学打交道,除了长篇小说外,他对其他的文学体裁也颇有研究。波叔介绍,他对诗词的热爱起源于粤剧。

    

       1951年,21岁的波叔因为兴趣加入了村里的私伙局,并成为当家小生。粤剧剧本中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了他,除了唱,他更是深入地研究起剧本中的优美词句。“粤剧既要唱出来好听,也要讲究对仗和押韵,和古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波叔说,从那时起他就学着写粤剧剧本,也学着写古体诗。

    

        “早些时候我其实根本不懂诗,以为只要写四句七个字就是诗了。”波叔说,上世纪80年代初,年逾50的他认识了广东省文史馆的一位老师,就向其请教古体诗词的写法。“老师告诉我怎么注意平仄、对仗和押韵,还要我多看多练,那时候我才知道什么是古体诗。”波叔说,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他开始背诵古诗词,研究每一首诗词是怎么写的,自己再模仿。“这个办法很有用,慢慢地我写得越来越顺手了。”

    

       波叔说,诗歌丰富了他的晚年生活,从学写古诗词到真正沉下心去研究古诗词,让他受益良多。“对我写作的帮助很大,自从开始研究古诗词,对其他体裁作品的写作会更加注重用词的精炼和准确。”



一晚几次爬楼只为一个词

新作第一时间分享给诗友

       在众多的文学体裁中,波叔最喜欢的就是诗词,不管是白天劳作还是晚上睡觉,他的脑子里都在构思新的作品。一旦有了灵感,即使半夜他也会从一楼卧室跑到二楼的书房立刻将它写下来。波叔说,写诗对他来说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每一首诗都要经过反复推敲,最后才会拿出来和人分享,即使已经写了很久的诗他还会不时拿出来回味。

   

        “老人家睡眠少,睡不着的时候我就喜欢背自己写过的诗,看看能不能改得更好。前几天晚上我还一口气背了30多首,有时候背着背着觉得需要修改,马上就会去修改。”波叔不会用电脑,他书房里的三个书柜满满地装的都是他手写的作品和一些草稿。

    

       《咏花都》系列是波叔早期的作品,也是他的得意之作,其中《七律·秀全公园》中有一句“宜玩宜游宜赏月,可吟可唱可谈天”是他最近修改的。波叔说,这首诗是他第一次游花都秀全公园时写下的,现在再去玩时,发现里面增加了很多游乐设施,让他萌生出了修改一下的念头,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将原本的“宜雨宜晴”改成了更符合现状的“宜玩宜游”。

    

       为了获得更多的灵感,即使年逾80,波叔每天还是会骑自行车或者坐公交车到附近去采风。他为钟落潭镇寮采村世外桃源写了13首诗,为了这13首诗他一共去了十几趟世外桃源,耗时13个月。

    

       一个月一首诗在这个文化快餐时代,似乎不符合经济效益,这些诗也不能给他带来多少经济回报,然而波叔还是乐在其中。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波叔就经常到人和镇的中小学校,向学生传递他对写作、对诗歌的感悟。“那时候愿意读诗、写诗的年轻人很多,现在少了。”

    

       波叔告诉记者,在我区四镇有个较为稳定的诗友会,大约有20多人,经常组织活动,他是主要召集人。“每次我有新的作品,年轻的诗友会帮我用电脑打出来,和其他诗友一起探讨。”波叔说,不聚会的时候,他会将自己的新诗以电话的方式和其他诗友分享。



勤耕30多年写下千篇诗作

期望年轻学子多读诗

       中国古诗词的博大精深,让波叔越研究越痴迷。波叔说,从年轻时写散文、剧本和其他各种叙事文体,到临近晚年开始醉心古体诗词研究,他不仅体会到了优美的文学意境,也从诗歌中感悟人生。87岁的他粗茶淡饭,笑对生死,每天只为一字一句奔波,他说只有沉下心来,才能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所以建议年轻人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读诗。

   

        “古诗词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年轻人即使不写诗,也应该多读读诗。”波叔告诉记者,现在多个电视台举办的诗词大会、诗歌会等节目,他很喜欢看,也很高兴看到那么多年轻人喜欢古诗词。

    

       除了写诗,波叔还填词,各类词牌都运用得很熟练,且涉及的内容很广泛,除了身边的风景、传统节日,他也关心国家大事。今年是卢沟桥事变80周年,他已经在酝酿相关的作品。“我觉得现在是我最好的时候。”波叔说,几十年的人生沉淀,让他对各种诗词的驾驭更加自信,他觉得自己可以写到90岁。

   

       到现在为止,连波叔自己也没有办法统计他写了多少首诗。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目前波叔他已经出版了3本诗集,共有几百首,而没有出版的诗词至少还可以集结3本以上,诗作至少超过1000首。“现在愿意读诗的人少了,所以剩下的作品不准备出版了,只是有一部分在其他刊物上发表。”不管能否发表,每一篇作品他都很珍惜,他说,即使看的人少了,他也会继续写下去。



文|杨黛清

图|通讯员供图

通讯员|朱文

编辑|陈会


(本文由“白云时事”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