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领略白云文物建筑之美?让你一次看个够!周末约起!
还记得2016年的
白云区十大文物建筑评选吗?
为充分展示白云区的优秀文物建筑,白云区将举办“白云印象·古韵流芳”2016年度白云区十大文物建筑评选活动成果展。
没错,和众多白云街坊有关,
展出的文物建筑均在白云各个村落
展出时间:2017年11月18日至19日
展出地点:白云山风景区郑仙广场
乘车指南:乘坐24路、63路、285路、B16路、245路、旅游1线到云台花园总站下车;乘坐46路、60路、175路、179路、199路、223路、241路、257路、540路、B18路到白云索道站下车。
据悉,该展览由区文广新局和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联合主办、区文遗办承办。本次展览重展示、重传播、重服务,以人文历史为主线,采取独特精美的仿古屏风展板形式。与此同时,现场将提供文物保护咨询,并辅以微信二维码文物展示系统,展现数字技术与展台艺术综合应用效果。
是不是很期待?
小编提前剧透一下,
参展的部分白云文物建筑
本次除展览2016年度白云区十大文物建筑之外,还增加了八处入选提名的文物建筑。
部分文物建筑展示
龙岗村曾氏大宗祠
龙岗村曾氏大宗祠又名“追远堂”,源自曾子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焉”。该祠始建于明代,清代乾隆年间重建,民国三十三年(1944)重修。是一座有很代表性的岭南明清古建筑。2002年7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以曾氏大宗祠为中心的古建筑群被评为白云十景之一的“古祠春晖”。
大田村谢氏大宗祠
大田村谢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历经重修。规模宏大,各种装饰构件保存较好,是当地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祠堂之一。该祠及大田村古建筑群周围仍保存着原来的田野,古树、风水塘(河)等,整体历史环境风貌犹存。
南村周氏大宗祠
南村周氏大宗祠建于清代,民国时期重修,由东西两座规模形制和装饰风格相同的祠堂组成,故称之为“孖祠堂”,为白云区甚至广州市鲜见。灰塑博古脊上有花鸟人物装饰,墀头砖雕细腻,前后步梁、驼峰、斗拱均雕有精细的人物、花鸟、鱼藻、走兽等纹饰。2002年7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戴氏大宗祠
高增村戴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民国时期重修。建筑规模较大且保存完好,灰塑题材丰富,工艺精湛、砖石木三雕细腻,是人和镇保存最完整、具有最高艺术价值的祠堂,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平和大押旧址
平和大押建于民国六年(1917),由铺面、库楼及南北侧院组成,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003平方米。平和大押是目前广东省发现的建筑规模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当铺。2008年12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我区民俗文化博物馆。
石井桥
石井桥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为七孔六墩石梁桥,东西走向横跨石井河,全长71米,宽4米,花岗岩砌筑,是广州市现存最长的石梁桥,至今完好并仍在使用中。1859年1月4日英军千余人窜到石井乡一带骚扰,城北民众奋力抗击,迫使英军退回广州。现桥南侧西起第五块石栏板上仍留有当时被英军炮弹洞穿的弹孔罪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2002年7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里平英团旧址(三元古庙)
三元里平英团旧址(三元古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为一座供奉北帝的道教坛庙——三元古庙。1841年,三元里人民集中在三元古庙门前誓师,痛击英军,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性建筑。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列近现代革命史迹类的第1号。
升平社学(含义勇祠)旧址
升平社学旧址为三路三进式岭南祠堂建筑,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高大宽敞,用料上乘,工艺精湛。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胜利后,石井举人李芳等倡议将此作为升平社学,得到各界民众的响应,遂成为联络广州城北人民群众反侵略斗争的核心机构。旧址建筑至今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1962年7月,升平社学旧址(含义勇祠)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卧云庐
卧云庐建于清末民国初,由省港道教界人士募捐兴建。占地面积206平方米,高两层,砖木结构。楼前设小花园,建有小拱桥、水池,周边遍植树木。卧云庐融合中西方的建筑风格,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视野开阔,尤宜赏月,当时曾以“云庐赏月”列为“横沙八景”之一。现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朝阳村坛庙建筑群
该建筑群位于石门街朝阳村杨梅岗,始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清代重修,由文武殿、水月宫、康公庙及乡约组成。其砖雕、石湾陶脊工艺精美,前廊壁画至今色彩鲜艳,室内保存着历代重修的碑记,详细记录着重大事宜,是我区不可多得的精品。该建筑群是我区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坛庙建筑群。
新闻优选
2.街坊们,2016年白云区十大文物建筑评选结果出炉啦!(附文物建筑简介)
通讯员|区文遗办
图|石建华
编辑|陈若兰
(本文由“白云时事”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