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罗岗联社一百五十岁“高龄”谢氏宗祠年久失修,族人盼重修

2017-12-09 方洽旋 白云时事

近日,均禾街罗岗联社谢氏宗祠族人在张罗着谢氏宗祠的修缮事宜。据悉,罗岗联社谢氏宗祠修建距今已有150余年历史,是均禾街辖内最“高龄”的祠堂之一,经过百年风雨洗刷,祠堂逢雨必漏,亟待重修。记者从均禾街了解到,该街正积极向市、区申请修缮经费,谢氏族人强烈盼望重修祖祠,也正积极通过发动村民捐款、村委资助、企业赞助等多种方式筹集修缮资金。

已有一百五十高龄 垂脊檐口灰塑狮子极少见

罗岗联社谢氏宗祠又称宝树堂,位于罗岗联社联庆街,是谢氏族人的祖祠。据记载,祠堂始建于同治三年(1864年),距今已有150余年历史,是均禾街辖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建筑之一。祠堂面积400平方米,为两间一进岭南祠堂建筑,具有很浓厚的文化底蕴。白云区在2011年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罗岗联社的谢氏宗祠,与区内的谢氏宗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区文遗办工作人员冼永城介绍,该宗祠总体布局完整,对研究地方谢氏家族史提供了实物依据。更让人惊喜的是,在艺术价值方面,“我觉得它比较有特别之处,它的原装度很高,始建至今修缮很少,它的装饰部位、建筑构件是原装的,代表着当时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尤其是垂脊檐口的灰塑狮子,在均禾地区真的是很少见的。”据说,老广州人形容一个人非常聪明的俗语“檐口狮子,叻到汶”便是出自此种装饰。

祠堂坐东北朝西南,一路二进,头门面阔三间12.5米,总进深20.5米。硬山顶,人字山墙,灰塑博古脊,青砖墙石脚,天井铺水泥,地面铺阶砖。祠堂头门架十一檩,后堂十三架,封檐板保存完好。

年久失修岌岌可危 族人正多方筹款修缮

较少的修缮让百年古建筑得以保持原汁原味,然而,岁月的摧残也让这座祠堂面临墙体破裂、梁柱腐坏等问题。据祠堂门额记载,祠堂在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过,后来曾作为校舍、生产队仓库使用。

据谢氏族人介绍,目前祠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祠堂瓦面较多损坏,逢雨必漏;两侧衬祠木檩入墙部分大部分霉坏;部分墙体开裂砖块霉坏;部分木檩有白蚁侵食情况。由于存在安全隐患,祠堂空置已久。

“看到宗祠破败,族人们也感到很心痛。”均禾街社区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该街正引导他们向市、区申请设计修缮经费,制定设计修缮方案后再向市申请补助修缮费,“主要还是要村民集资,现在谢氏族人面对祖祠的破败,强烈盼望重修祖祠,也积极通过发动村民捐款、村委资助、企业赞助等多种方式进行筹集修缮资金。”谢氏族人表示,修缮后,谢氏宗祠将主要用作祭祀、喜庆筵席,平日开放作老人活动室使用。


新闻优选

1.捕捉白云古建筑 | 江高大田村北帝古庙

2.捕捉白云古建筑 | 蚌湖大钟楼

3.红色记忆 | 联升社学、谢氏大宗祠:广州起义部队的庇护所

文|方洽旋

图|方洽旋

通讯员|胡海荣

排版|陈若兰

    (本文由“白云时事”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