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先贤徐癸酉:扬粤剧文化,成戏又成人
徐癸酉,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六月十四辰时出生在太和龙归北村,乳名癸酉,字显常,早期艺名癸酉,后称兰桂。史载当年粤剧遭受到清政府的封杀,兰桂转移到家乡,在这里办起童子戏班,培养了以邝新华为首的粤剧界五大台柱,成戏又成人,为粤剧的发展打下基础。如今,北村村仍有保留完好的兰桂先贤旧居及显常书舍,该村拟整合粤剧文化、古书舍群等文化名片,将北村打造成为振兴粤剧文化特色村。
咸丰时期粤剧惨遭“亡行”
隐姓埋名回北村开办粤剧童子班
晚清年间仁风乡(现龙归)北村,民众乐于自办私熟、书舍,独具文化氛围,外地戏班、八音“锣鼓柜”常来演出,逢年过节,好生热闹。
据了解,徐癸酉7岁入私熟读书,他聪明伶俐,常随乡亲看戏听曲,还喜欢模仿学唱,朗朗上口。某日傍晚,癸酉在村内沙埗(地名)挖番薯,边劳动,边唱曲,适有从蚌湖墟路过戏班师傅听闻,班主见此童眉目清秀,声喉很好,是个可造之材,问他是否想学戏?癸酉答道:要返家问过老窦至知!其时徐家生活清苦,儿子有机会出外学戏,亦是农家子弟一条出路。于是其父带着癸酉,按照班主留下的地址,从蚌湖埗头坐船去投师学艺,其时癸酉12岁。癸酉经过年余时间学艺,就开始实习登台。他饰演“二花面”,亦称“架子花面”,有相当了得的武功,为传统戏曲角色行当。
咸丰四年(1854年),天地会首领、名伶李文茂率领本地戏班伶人响应太平天国反清复明起义。起义失败后,佛山、省城戏班受到镇压,惨遭“亡行”之痛,伶人埋名隐姓,以求生存。癸酉此时易名兰桂,就是“兰薰桂馥”的缩写,意为德泽长流,万世留芳。
在本地戏班被惨遭镇压、几近毁灭的情况之下,兰桂师傅和另外一位叫华保的师傅,借用当时广州十三行富商伍紫垣在广州河南溪峡的花园,偷偷开办庆上元童子班,学徒是十至十四岁的儿童,为避免清廷查究,对外宣称为“家庭娱乐活动”,后童子班又回到北村“显常书舍”继续招收学员办学。咸丰末年,清廷禁令稍放松,庆上元班即登台演出,成为本地班第一代戏人。这个戏班培养了武生邝新华、花旦姣婆梅、小武崩牙启、丑角生鬼保、小生师爷伦五位台柱,他们都成为粤剧历史赫赫有名的粤剧大老倌。
著名学者崔颂明表示,兰桂对创建庆上元童子班有着很大的贡献,他不止是亲力亲为地教学,而且应该是一个班主,聚集了一批老艺人,培养了庆上元童子班,及以邝新华为首的一批中兴粤剧精英,对推动整个粤剧后来从“亡行”到中兴、到最后的发展起了很重大的作用。
伶人用品保存完整
兰桂练功房藏身北村书舍群
如今,在北村书舍群中仍屹立不倒的显常书舍,正向后人娓娓道来一段鲜为人知的伶人轶事。这间坐落于北村庆元里7号,看似平凡实质不凡的书舍,与清朝末年中兴粤剧颇有渊源史实,让广东粤剧界、八和会馆以及粤港澳粤剧伶人们为之一振,粤港澳从事粤剧研究的专家学者先后多次前往北村,考证湮没百年已褪色的记忆。
在北村书舍群中,显常书舍的知名度远远超于其它书舍,100多年的岁月流转,让它贮藏了太多的伶人传说。在北村,耄耋老人对显常书舍的主人尊称为二花面癸酉。“显常书舍有别于普通书舍,书舍大厅两侧各有一个门框,就如同戏班的‘出将入账’,伶人都是从此进出,不从正面登台。”广东八和会馆理事小蝶儿说,从显常书舍的建造结构与风格,可判断出该书舍与粤剧颇具渊源。
(来自网络)
书舍内,天井正中有精致砖雕灰塑,上书有一幅对联,抒发主人晚景得意情怀:如意草生匀砌绿,吉祥花放满揩红。而在书舍大厅正面屋檐高处档板上,镶嵌着一块精美灰雕,由于深藏高处,至今仍色泽鲜艳,光彩夺目,仿如翻新。灰塑上面刻有贺知章“回乡偶书”七绝诗一首。“特别是在诗的两旁,有‘兰桂’‘腾芳’四个显赫大字,综观这个藏于高处的匾刻,正好将癸酉、显常、兰桂三者联为一体,实为珍贵。”小蝶儿说,多次寻访未得,如今可确定徐癸酉和兰桂师傅就是同一人。
值得一提的是,显常书舍现有保存完整的兰桂遗物,包括徐氏族谱、卧床、桌椅、方圆木凳、蟒钩、棕榈衣包封的衣箱、折叠英尺,以及骨牌、齐眉棒、练功凳等,其中有一长条凳,约1.5米长,中间有活动小孔,有人推测是戏班练功打手凳。“综观显常书舍留存的文物,确实都与演戏与教学有关,这都是伶人用品。”小蝶儿激动地说。
粤剧先贤旧居所在
北村创建振兴粤剧文化特色村
资料显示,兰桂晚年回乡修建了书舍与故居,显常书舍以及位于书舍群的故居都是当时所建。兰桂对粤剧的贡献,不仅培养了本地班第一代戏人,更是八和会馆的最早倡议者。
兰桂师傅去世前对爱徒们说,“我自知不久于人世,今日有心腹数言,你们须终身深记,戏行人不能‘成戏不成人’,日后要想法建本地戏行会馆。”粤剧八和会馆创始人邝新华的曾孙邝宏基说,兰桂师傅病逝3年后,即光绪十五年(1889年),在邝新华等五徒及戏班同仁共同努力下,庄严宏伟的八和会馆终于在白鹅潭畔落成,自此也开启了粤剧的另一个新时代——八和时期。
来自网络。
北村村史馆顾问徐国平介绍,北村继承和发扬了粤剧先贤兰桂弘扬粤剧文化的传统,目前该村已成为粤剧粤曲私伙局“北村艺社”、广东八和会馆粤剧“慎和堂”北村艺术演出交流联络处、北村农民书画家创作基地(书画协会)等文化据点,正一步步对外传扬和诉说这北村厚重传统文化历史底蕴。
可以说,北村村现有保存完好的兰桂旧居和练功房,对振兴粤剧、传承源远流长的粤剧文化有着重要意义,这也为该村建设成为粤剧文化特色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徐国平介绍,北村大戏台已成为村里老人闲暇之余的好去处,特别是赶上有粤剧墟的表演,这里更是座无虚席,北村人与粤剧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感情。
笔者了解到,根据北村创建文化特色村三年规划,该村拟将村内的古文化据点串联及保护利用起来,计划对兰桂旧居及练功房进行修葺保护,在村内风水堂筹建粤剧演出红船复古和古红船泊岸码头,建设粤剧任务雕像主题文化广场等,对外展示北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擦亮北村粤剧文化的品牌。
新闻优选
2.【行摄白云】著名侨乡、美丽乡村、粤剧名伶故乡……这是太和北村!
文|刘喜冰
图|谭札烽 部分来自网络
通讯员|丘倩玮
排版|小兰
(本文由“白云时事”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