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改革开放再出发】40年前,这里还是广州的郊区

陈亮嘉 石建华 白云融媒 2020-10-10


罗马城绝非一夜之间建成,今日的白云也不是一夕之间从天而降。我们今时所看到的朝气蓬勃、繁华喧闹的白云,是从40年前的一穷二白中走来,是从勇往直前的改革开放中走来,是从一代又一代白云人的艰苦奋斗中走来。


现代新城偏僻郊区


改革开放40年间,曾苦为偏僻郊区的白云,已经朝着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的伟大目标奋力前进;曾遍地是山野乡村的白云,已经成为处处可见高楼玉宇的现代新城;曾贫穷落后的白云,已经在40年的不断求索中,渐变宜居宜业的繁华之地。

在这里,凝聚的是改革开放的辉煌功业,留下的是40年风雨沧桑的历史余韵。


 区位之变:从郊区走向中心城区


 40年间,白云从一穷二白的偏远郊区,到朝着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现代化中心城区的目标大步迈进,巨大的转变之间始终贯穿的是改革开放的力量。


如果时间回溯到40年前,“广州市白云区”这个地名甚至还不存在,那时候这片土地有着一个质朴而又过于直白的名字——广州市郊区。事实上,自民国时期广州建市以来,直到改革开放之前,白云区所在的区域一直都是名副其实的广州城郊,远离都市繁华,遍布村落农田,经济落后,交通不便。

1988年,太和三鸟市场。


“那时觉得去越秀区一趟都是山高路远,到城里开会更是要提前一天去住一晚上,第二天才能赶得上。”上世纪80年代初曾在太和工作过的李先生回忆往昔,想起了那一条条尘土飞扬的黄土路,路边是农田,接近城区的时候运气好还能看到飞机掠过天空。


当时的白云机场,就坐落在三元里村边上,“你别看现在的白云新城高楼大厦好风光,我当年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破旧的机场,周边还有茅草屋和农田。”周先生上世纪80年代末到三元里做皮具生意,那个时候开始逐渐有一些楼房、小工厂、商店摊位出现。1987年,广州市郊区更名为广州市白云区,列入城区建制,也自此开启一个新时代。

旧机场。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广州成为商贸业重镇,白云区作为连接机场与主城区的关键区域,又与广州火车站近在迟尺,区位价值逐步显现。尤其是围绕机场、火车站周边区域,工商业发展异常活跃。


当时间走入本世纪,经济社会的持续大发展,使得旧机场显得拥挤不堪,机场由是北迁,与之配套建设的交通设施,助力白云实现了交通环境质的飞跃。尤其是地铁二、三号线的接入,使白云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外界对白云的认识几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而发展的契机也沿着地铁线一路延伸至白云深处,各镇街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直至近年,广州传统的中心城区已发展至临界点,满溢而出的发展需求需要承载的空间,兼具区位与土地优势的白云由此被排入中心城区之列,并得以接连布局航空航天、信息技术、轨道交通等千亿级的高端产业,更进一步引发城市环境的重塑。紧抓这一轮机遇,在改革开放40年的关口,白云再次寻求经济社会的变革,坚定地走向下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城镇化之变:40年经历由乡变城


 “他们都问我,你怎么会分配到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李先生至今记得他当初来白云工作时朋友们的反映,再看如今,恍如隔世。改革开放40年,在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的浪潮下,白云早已变成亮丽的城市、宜居的社区、现代化的美丽乡村。


一个颇能说明问题的数字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白云区城乡市场的购销才开始活跃,至1985年我区辖内共设大小国营商业网点400多个,负责所在地区的商品供应。但是如果按1987年建区时的面积1042平方公里算(较1985年时面积已有所缩减),平均每2.5平方公里内,也就是相当于3个半故宫那么大的区域内,你只能找到一间商店。


“白云区建立初期,农田、山地、荒地很多。”在时任白云区区长陈年伟的印象中,作为白云区建立依托的白云山,尚未有今天的游人如织,在当时就是一座彻头彻尾的荒山。



而正是从建区开始,白云区的面貌发生了突飞猛进的转变。


原本一片荒芜的旧机场所在地,蜕变成了广州新CBD——白云新城;原本需渡船出行的小沙洲(即金沙洲),摇身一变成了10万人居住的现代化住宅区;原先因贫穷落后被戏谑调侃的同德围,逐步建成了远近知名的幸福社区;原是荒山一片的同和街,已然成为广州大道北上闪耀的商业中心;就连江高神山,也将在未来打造千亿级轨道交产业集群。

白云新城。

金沙洲。



在这股浪潮中,道路交通的改善颇具代表性。1982年,全区共有地方公路214条,全长557.3公里,其中绝大多数是沙土路。到1990年,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交通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全区公路达到276条,里程更是大幅增长,达到了810.85公里,但此时仍有将近一半的公路为沙土路。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21世纪,白云区的公路建设不仅数量持续上升,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改善,甚至是村路也大部分告别了沙土路。至2017年,全区公路里程达1539.49公里,其中高质量的高速公路与一、二级公路占了近三分之一。而地铁的开通,更是将白云区城镇化推向了高潮,从南到北,逐步扩散影响,带动沿线商业愈加繁荣。

公路建设。

地铁建设。



除了交通,医疗方面亦有巨变。1984年,全区医疗机构仅有25个,工作人员总人数2610人,医疗病床位1004张。但是到了2017年末,白云区卫生医疗机构已增长至570个,工作人员24541人,医疗病床位数18168张,分别达到了1984年时的23倍、9倍、18倍。


经济之变:农业大区已蜕变全国百强区

根据白云区志所载,从建国之初一直到80年代中期,辖区的经济几乎完全依赖农业,而农业生产还处于较低水平,第二、第三产业相当落后。

1991年5月,石井红星针织厂电脑绣花车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乡镇企业逐渐崛起并蓬勃发展,行业涉及农业、畜牧业、工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各大行业,而且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至1995年,企业纯利润已超亿元。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白云电器,其前身就是一家本土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胡氏兄妹从改革开发初期时的一间打铁铺起步,到上世纪80年代经营小五金厂,90年代发展壮大后涉足电力设备,随后再一步步成长为行业龙头。乡镇企业的崛起,形成白云经济发展的优势与特点,影响直至今日。

白云电器。



正是在乡镇企业的推动下,白云区经济开始走上发展快车道。尤其是工业,1981年,白云区工业总产值仅为9923.83万元,而到1995年,该数值已达到69.88亿元,比1985年时增长了10倍,比1981年时增长了69倍。


进入到90年代后,全区的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进入稳定快速增长阶段。1995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68.54亿元,到2000年几乎实现翻倍,达到了128.87亿元,年均增速近12%。此时,白云区经济增长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业生产经营已向龙头带动的集约经营转变,产业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进入较先进的新一代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为主要发展动力的时期,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体量逐步超过了第一、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以第三产业为引领,第二产业为支撑的经济快速增长,在进入21世纪之后依然持续,并涌现出南航航空、欧派家居、白云电器等一大批优质企业,航空运输业、家具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等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稳定的经济结构。全区经济总量也因此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地区生产总值在2011年突破千亿大关,2017年达1782.94亿元;工业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163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684.68亿元。2017年,我区在国家权威部门的评选中,还被列入了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7位、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的第17位。

南航大厦。

欧派家居。



从政府财政收入亦可折射出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1980年,广州市郊区的财政收入仅有6100万元,到2017年,白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 56.02 亿元,期间增长了90倍之多。

新闻优选

1.【深读】白云轨道交通产业集聚之势凸显,未来白云会是这样的……

2.重磅!村里集体土地怎么用?怎么管?白云区这份政策文件都有讲,请收好!

3.白云开启快进模式!本月百信西区、永旺梦乐城将开业,预计年底还有一家商业巨无霸!

 

  文|陈亮嘉

  图|石建华 杨凯 钟维建  资料图片

  排版|欢欢

(本文由“白云时事”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