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白云】开头俱是门外汉,岂料一守已经年……
要了解一个地方,
从博物馆开始。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在白云版图上,也有这么几所“大学校”,通过文物、实物、图片、文字、影像等载体,传授着大知识。它们都穿过了时空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这些白云宝藏,接得了地气,也留得住乡愁。
平和大押
行走于一个个博物馆,
穿梭于一件件馆藏中,
就如同徜徉于历史的巷道中、知识的海洋里,
无声却有力地
丰富人们的认知、
洗涤人们的心灵。
三元里历史文化展览馆
但人们却很少留意到,
每一座宝藏后面总有这么一群“守馆人”:
他们从开始的“一窍不通”
到后来参与
策划、布馆、讲解、管理,
集十八般武艺于一身。
在他们的默默守护下,
白云宝藏“养”得井井有条。
第43个“5·18国际博物馆日”将至,
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一窍不通来“踢馆”
在白云区民俗文化博物馆(平和大押),管理员黄普锋把自己置身在小小的监控室内,一台监控电视、一套办公桌椅、一台电脑,这里是他待了整整6年的工作间。
谈起与平和大押的渊源,黄普锋坦言,2013年5月,他在机缘巧合下,听说这里需要一个懂水电知识的帮手,就前来应聘,没想到一待就是6年,“当时我只想找一份安稳工作。”
与黄普锋一样,黄影红也是“门外汉”。2016年,三元里街把建设该街历史文化展览馆的重担,落在了该街文化站,等同于落在当时站内唯一一名工作人员同时也是站长的黄影红的肩上。
如今,三元里街历史文化展览馆即将跨进3周年,管理员从黄影红一人增加到了5人,但她依旧挑起了大梁,单凭脑海中的记忆,就能如数家珍讲解该馆第一到第五部分的内容,清晰记得每一处放的是什么图片,讲的是什么故事。
相比他们,农民工博物馆馆长何超鸣曾有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但管人终究不同于管物,何超鸣是同和街握山村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就开始与农民工有接触,他们的故事深深吸引着他,所以当2014年农民工博物馆招募,他成了一份子。
较真史实成半个专家
日夜看守平和大押的黄普锋,通过接触了解,与周边村民聊天,向游客探讨,掌握的历史知识多了,也开始较真起来。当时,他从村民获悉的资料记载中,得知平和大押从1915年开建,但是官方记载的是1928年始建。“为何建了13年才建成?”黄普锋心存怀疑,意外发现了平和大押正门楣壁画里记载了“中华民国丁巳年”,即1917年的落款字样,“如果从1915年开建,两年时间内建成落款,这样才说得通。”
不仅是对始建年份,还有兴建带头人,黄普锋也多次去考证,考证到其实不是官方记载的黄家鼎,而是到上海经商的石马乡绅袁梓文。为了印证征集而来的资料,他们专门组织了论证,召集有有文化的村中长者、专家进行探讨,反复核实,确保万无一失。在黄普锋看来,既然当上了“守馆人”,就要尊重历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同样,为了将北村的历史重新挖掘,“装”进北村历史文化展览馆,其顾问、撰稿人徐国平也很较真。由于史料缺失,他多次组织到花都、天河,为姓氏寻根问祖,又到各地的名人故居、展览馆去借鉴经验,还发动华侨大量收集核准信息,发动村中有声望的长者探讨研究。他说,要想达到高于真实、又要还原真实,真的得花很多功夫。
经过一次次推敲、打磨、更新,博物馆、展览馆内才有了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上墙。“守馆人”也在这一过程中,将腹中墨水越装越满,从“门外汉”变成半个专家。
身兼数职做“馆家”
白云的“守馆人”,不仅是博物馆的管家,还要掌握十八般武艺。馆里漏水了、电线老化了、设备不运作了……大事小事,事无巨细,都是他们的工作。
黄影红从三元里街历史文化展览馆未建成,就参与了谋划,建成后参与了管理。她既要管理文化站的业务,还得管理展览馆的大小事务,必要时还得充当讲解员的角色,还需要参与策划和筹备各类主题活动,可谓身兼数职。
而经过6年的锤炼,黄普锋已成为一名讲解员,平和大押的点点滴滴,早已输入他的大脑数据库,信手拈来。与有的讲解员死记硬背不同,他从来不看墙上的文字叙述,却随意一处都能勾起他的讲解欲。大押附楼9米高墙,附楼里的水井,细微之处都暗藏故事。
身为讲解员,他们接待过高校团体、企业团体、中小幼儿生、外国人等不同人群,需要琢磨用什么方式、讲述什么内容,才能讲得更引人。除了讲解工作,安全问题也让黄普锋时刻绷紧神经,做好各种安全检查措施。
何超鸣也一样,作为馆长,他管理的事情较多,除了设备的好坏,他还得想怎么让博物馆发挥更大的服务功能,策划农民工子女关爱活动、为临时展览布展,必要时也要加入讲解员的行列。
满腔情怀当好“守馆人”
“三元里街历史文化展览馆虽然只开了不到3年,但是我与三元里街相处了35年。” 看着自己一手拉扯大的“3岁孩童”,黄影红感慨,展览馆是自己多年的心血结晶。她还记得开馆的前一天是她的生日,当天忙前忙后忙到了凌晨1点,但这个馆建成留住了乡愁,延续了文化,就是她最大的满足。
正是这样一份情怀,久久藏于心间,驱使着白云“守馆人”一路坚守。
三元里历史文化展览馆
筹建北村历史文化展览馆,是徐国平多年来的念想。他说,构思了多年,因工作忙碌,迟迟未兑现,现在有时间了,就想着尽最大努力留住村里的文化历史。于是,他把所有文字资料撰写出来,并花费两个月时间去协调走访,逐一确定整体布局,希望建好村史馆,更好地教育后人。
北村历史文化展览馆
关于今后如何开发与保护,
让博物馆的影响力放射得更远、更广
他们有着自己的看法
★黄影红称,展览馆时刻要“补血”,才能持续保持吸引力,未来可以移植“VR”互动体验等板块。
★何超鸣也建议将“VR”融入到博物馆中,还可向文创产品方面摸索。
★黄普锋希望能在区民俗文化博物馆(平和大押)举行典当物品展等主题展览,吸引更多人来观赏。
★徐国平则建议,有条件的村落可以探索建立村史馆,留住村落的文化。
给予博物馆(展览馆)更多
人财物方面的支持与保障,
让这份历史文化记忆、乡愁
流传得更远、更久,
是白云“守馆人”的共同心愿。
新闻优选
1.白云教育部门办幼儿园启动电脑派位!面向社会招生比例不低于90%
想第一时间get到白云时事资讯
加星标操作在此▼
文|陈淑娴
图|陈淑娴、石建华
编辑|威达
(本文由“白云时事”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